這些穿越古今的貢茶園,知道兩個的你就是大神!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這些穿越古今的貢茶園,知道兩個的你就是大神!

貢茶,是中國歷代各地方政府進貢給皇室的產品,自然是要往好、往精細的活兒里做。歷經了千年發(fā)展,不少曾經的貢茶產區(qū)依然茶事繁榮。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那些曾經是貢茶以及曾經鼎盛一時的貢茶園。

杭州西湖 老龍井御茶園

位于風景秀麗的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座落于西湖龍井茶的發(fā)源地和核心茶區(qū)——龍井獅峰山麓。早在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中,就有關于杭州天竺寺和靈隱寺產茶的記載。

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創(chuàng)設“行宮”,把龍井茶列為了貢茶。據說乾隆皇帝更欽點杭州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株茶樹為“御茶”。如今老龍井御茶園已經成為杭州市重要的接待中心,接待過許多領導人和名人。

園內坐擁十八棵御茶、老龍井、宋廣福院、宋梅、九溪源、胡公亭、辯才塔、獅峰山等歷史人文資源;御茶樓、獅峰樓、龍井居、九溪源等建筑輪廓錯落有致,造型古樸典雅,與自然環(huán)境相得益彰,輝映在青山幽谷之間。

四川雅安蒙頂山 皇茶園

蒙頂山是世界茶文明的發(fā)祥地,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由于蒙頂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氣候等最適合茶葉的生長,因此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頂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山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唐宋時期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

從唐玄宗天寶元年(724年)被列為貢品,作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代,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間斷。在民間,蒙山茶歷來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來之物。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稱為"仙茶",蒙頂山被譽為"仙茶故鄉(xiāng)"。

蒙頂茶的聲名遠揚使之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頌的對象。在我國,贊茶的名聯佳句首推以民諺方式流傳甚廣的"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琴茶》詩有"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吟唱。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獨具的蒙山茶文化。

福建建甌市北苑御茶園

北苑之名始于五代。嘉靖《建寧府志》亦載:“龍啟中(933~934)里人張廷暉以所居地宜茶,悉輸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睆埻煂ⅧP凰山方園30里茶園獻給閩王后,旋即被列為皇家御茶園,故又稱北苑御茶園。

宋代是北苑貢茶發(fā)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趙汝礪著《北苑別錄》記載,北苑官焙共有茶園四十六所,占地三十余里。

為了迎合“高端人士”的口味,御茶園的制茶師傅們可謂是煞費苦心,開創(chuàng)了批批精制的貢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貢茶就是龍鳳團茶。更有龍團勝雪——取茶芽中最嫩的一芽做成團茶,其奢靡程度可見一斑。

福建武夷山御茶園

武夷御茶園位于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是元、明兩代官府督制貢茶的地方。每年精制成龍鳳團餅,直送當時京城(北京)。

據說御茶園剛剛建立時,盛極一時。園內還有一個“喊山臺”,每年驚蟄時節(jié),縣令都要在此舉行隆重的開山儀式,焚香跪拜,宣讀祭文,然后隸卒鳴金擊鼓,同時高喊“茶發(fā)芽了!茶發(fā)芽了!”才能開山采茶。

明代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皇帝詔令不得輾揉“大小龍團”,按新的制作方法改制芽茶入貢。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由于御茶園疏于管理,茶樹枯衰,建筑失修,終成廢墟。如今遺址尚在,并樹有一碑,正面書“御茶園遺址”,以示紀念。

浙江長興縣 大唐貢茶院

大唐貢茶院位于浙江省長興縣顧渚山側的虎頭巖。始建于唐大歷五年(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貢茶顧渚紫筍茶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有史可稽的中國歷史上首座茶葉加工工場。

顧渚紫筍品質異佳,深得唐代上層社會的喜愛,因此吸引大量唐代“高端人士”在此舉行茶會。白居易曾經受邀參加顧渚山境會庭舉辦的茶會,結果因為墜馬損腰不能赴宴,為此,他十分惋惜。

如今大唐貢茶院雖為廢圮,但院址遺跡依然可辨。政府在其舊址基礎上建設了大唐貢茶院遺址,作為旅游景點接待游客。

大唐貢茶院的建筑風格以唐代為主,除了優(yōu)美的風景之外,院內還有各類展覽,解讀著唐代茶文化與貢茶的歷史。

云南寧洱縣 困鹿山古茶園

普洱茶的生產歷史非常久遠,唐代稱為“普茶”,清代時則被列為皇家貢茶。

據史料記載,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困鹿山茶園被清政府定為皇家御用茶園。貢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監(jiān)制,秘而不宣,外人難以知曉貢茶制作方法,相傳貢茶的加工程序特別繁復,要經過72道工序,加工周期最長達36天。

經考證,在海拔2271米,總面積達10122畝的困鹿山原始森林內,散落著各種類型、樹齡久遠的古茶樹,是目前已發(fā)現的保存較好、仍有栽培價值的古茶園之一。隨著普洱古樹茶的興起,每年困鹿山皇家古茶園也會“接待”不少外地茶商茶客。

來源:騰訊新聞客戶端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