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本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掩埋著璀璨文明的古跡遺址,享譽(yù)世界的少林功夫,滋味厚重的燴面和胡辣湯......
沒錯,這是中原厚土之上的寶藏大省——河南。
炎黃二帝雕像背依邙山,面朝黃河
坐看歲月變遷
攝影/焦瀟翔
中原人持中、敦厚,有能化解各類刻板印象的胸襟。他們不善宣傳自己,但這片低調(diào)的大地所懷抱的意象,遠(yuǎn)比想象中寬廣。就連來自南方的鮮甜之味——茶,也被中原大地靈活地揉進(jìn)了自身的血脈。
你說河南不懂茶?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洛陽唐茶、大觀宋茶、少林禪茶,折射著不同時期輝煌的歷史,人人皆知的信陽毛尖,更是享有著百年的美名。
用以制作信陽毛尖的鮮葉
圖/圖蟲·創(chuàng)意
這一杯河南茶里,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精彩!
千年前的宋朝河南成了中國茶的中心
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中原大地憑一己之力托舉出了多座古都,譬如被多個王朝定為都城的開封,就是豫中平原上的一顆閃亮明珠。在這座古城的地下3米至12米深處,整整疊壓著6座古城池,真真是應(yīng)了開封人的老話“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
在開封留下最鼎盛圖景的王朝必然是北宋,一幅清明上河圖,足以讓后人一窺當(dāng)年汴京(也稱東京、汴梁)的熙攘繁華。
汴京的繁華藏在清明上河圖里
來源/中國珍寶館
汴京城的燈紅酒綠里,處處點綴著茶的名字。宋人蔡絛《鐵圍山叢談》有言:“茶之尚,蓋自唐人始,至本朝為盛?!庇匈囉谇俺瘜Σ璧耐平楹托麚P(yáng),種茶、采茶、制茶在當(dāng)時成為潮流,百姓能更輕易地獲取到一味鮮茶,等到了北宋時期,茶更普遍地走進(jìn)了人們的享樂生活,成為了隨時可供消遣的飯后閑趣。
電視劇《夢華錄》里三個女眷在東京將茶坊事業(yè)做大做強(qiáng)的情節(jié),在北宋確是尋常敘事,彼時的汴京喧鬧繁華,遍地是茶坊,茶客們每日穿梭街于街市間,要么是找鄰里互相支茶,溝通感情;要么就是休整休整行頭,出門往茶坊去。
開封的清明上河園
復(fù)刻著北宋的繁華舊夢
攝影/焦瀟翔
花茶坊、水茶坊、蹴踘茶坊......大都開至深夜,熨帖著浪子的心;也不乏專一的老茶客,只鐘愛能供同好品茶、斗茶、彼此切磋的清凈地。
所謂斗茶,在宋朝并不僅是茶葉品質(zhì)的比較,更是制作點茶技藝的過招。宋代的點茶成就了茶藝的一大高峰,要經(jīng)碾茶、羅茶(以羅細(xì)篩)、候湯(燒煮用水)、熁盞(熏烤茶盞預(yù)熱)等程序,才能注湯入盞、完成一杯鮮甜的好茶。步驟之考究,足以證明宋代茶人的情致。
制圖/東子
這份情致,不僅讓百姓們趨之若鶩,更是深宮皇帝的心頭好。宋太祖在宋朝建立之初就特別重視皇家茗飲,等到宋徽宗時期,更是愛茶愛到為了宋茶著書立說、寫出了《大觀茶論》。一大批高官重臣也都精專于此,寫出相關(guān)著作,如丁謂《北苑茶錄》、蔡襄《茶錄》、沈括《本朝茶法》、宋子安《東溪試茶錄》......
宋代點茶文化對后世影響頗深
圖/視覺中國
茶在皇城開封見證了一個盛世的繁榮,茶文化的內(nèi)涵,也在這個時代被不斷被擴(kuò)寫著。
中原豫地的“北國江南”捧出了信陽毛尖
因著這樣的歷史,中原人自古愛飲茶,也向來不缺好茶可飲,如今老茶客杯里的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香高味濃,最是金貴。
信陽毛尖,河南茶客的驕傲
圖/圖蟲·創(chuàng)意
信陽茶不僅質(zhì)高,茶史也極其悠久,這一捧好茶和孕育它的土地一樣,經(jīng)過了千年的考驗。信陽在唐宋時期屬于淮南道,彼時信陽茶就已經(jīng)是淮南一帶里“扛把子”一般的存在,素來愛茶的蘇東坡也留下過這樣的肯定,“淮南茶,信陽第一”。
能讓信陽茶在眾多勁敵里拔得頭籌的,是信陽這座城的神奇體質(zhì)。信陽老鄉(xiāng)們絕對是中原地界上的“少數(shù)派”,明明同屬豫地、是大眾認(rèn)知里的“北方”,卻沒法和兄弟城市們一樣享受集中供暖——畢竟它身處南北地理分界線以南,是如假包換的南方。
在山間綿延的信陽毛尖茶園
攝影/焦瀟翔
北臨淮河,又依托大別山,依山傍水的環(huán)境,為信陽圍出了一塊真正的“北國江南”,優(yōu)越的土壤和溫度條件成就了長江以北地區(qū)少見的綠茶產(chǎn)區(qū),其中最為知名的核心產(chǎn)地“五云兩潭一寨”(五云指信陽市浉河區(qū)內(nèi)的車云山、集云山、云霧山、天云山、連云山,兩潭指黑龍?zhí)?、白龍?zhí)叮徽负渭艺?,最能還原信陽毛尖獨此一份的勁爽。
制圖/劉耘碩
信陽本地茶業(yè)的命運(yùn),也隨著時代的洪流潮起潮落——雖然在宋代迎來了輝煌,但到了元代和明代,當(dāng)?shù)夭铇I(yè)由于高昂的茶稅逐漸凋落。
好在信陽茶人不懂何為放棄,在清末民初的動蕩年代,“八大茶社”橫空出世,不僅改進(jìn)了毛尖的炒制工藝,也推動當(dāng)?shù)夭铇I(yè)進(jìn)行產(chǎn)業(yè)化轉(zhuǎn)型,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信陽茶摘得金質(zhì)獎?wù)拢@張屬于河南的好茶名片又被重新擦亮。
直到現(xiàn)在,信陽毛尖仍采用著獨特的加工工藝,在保持傳統(tǒng)綠茶制造的基礎(chǔ)上將生熟鍋分開,用生鍋殺青揉捻,再用熟鍋理條......這是信陽茶人們極具自身生命力的創(chuàng)造。
信陽毛尖制作技藝被納入人類非遺
制圖/魚一條,攝影/新亮
“南茶北引”工程的引種,讓河南的茶版圖逐漸綿延至更北處,南陽、駐馬店、三門峽等地的茶山上,也有綠意萌芽。
如今的河南,已不止信陽毛尖一處名茶。桐柏的太白銀毫,桐柏玉葉,光山縣的賽山玉蓮,商城縣的金剛碧綠,新縣的新林玉露、龍眼玉葉,固始縣的仰天雪綠等等,都滋潤著當(dāng)?shù)夭杩偷牟枳馈?/p>
河南味道,相當(dāng)“中”!
河南,偶爾也虧在了在自己的寬厚和不爭上——不僅河南茶的更多好滋味甚少被推崇,提到河南美食時,不少人說完燴面和胡辣湯兩個爆款之后也會紛紛卡殼。
而河南老鄉(xiāng)們向大家普及豫菜時,似乎也有著點無從下手的尷尬,畢竟豫菜既不似川湘菜以辣聞名,也不似江浙菜質(zhì)地溫婉,貼什么標(biāo)簽好像都不太得勁?
其貌不揚(yáng),但令人上頭的胡辣湯
攝影/吳學(xué)文
其實吧,何須配合各類標(biāo)簽,“融合”就是豫菜最優(yōu)的特色。自古以來,位于九州通衢的中原都城匯集了南來北往的美食選手,本地菜式也呈現(xiàn)出千般花樣,一桌豫菜,五味調(diào)和,煎炒、熬燉、蒸煮、涼拌,全都不在話下,能滿足所有人的口腹之欲。
豫菜的豫,也可指“御”,自北宋起就是端上宮廷和官府餐桌的首選。如今點上一桌開封菜,仍能窺見昔日宮廷御宴的陣仗,魚肉軟糯、湯汁甜膩的鯉魚焙面,滿口爆汁的開封灌湯包,軟爛脫骨的道口燒雞,最后再來個硬菜“套四寶”收尾......懂行的食客吃完這么一桌必要豎起大拇指,中,相當(dāng)?shù)闹?
開封名菜鯉魚焙面
如同魚蓋著一床被子睡覺
圖/匯圖網(wǎng)
除開飯店里這些待客的大菜,本地人最愛的滋味其實都藏在尋常市井間。
河南老饕們的早上和夜晚都有滋有味,晚上一旦吃完晚飯仍有余興,就腿著去一趟夜市,來上一碗炒涼粉;清早起床,先喝點湯湯水水潤潤胃,胡辣湯濃郁,羊肉湯香醇.......仔細(xì)嗦上這么一口湯,熱氣從肚子直沖腦門,五臟六腑便也都舒坦了。
除了喝湯,河南老鄉(xiāng)的另一大要事就是喝茶,一句“喝茶不?”已經(jīng)變成了家常問候,有時指喝水,有時甚至指晚飯,全憑語境自行理解。
洛陽人的生活,少不了一碗湯
攝影/雪太白,圖/圖蟲·創(chuàng)意
河南飲食的接地氣和入世,在河南茶身上也可見一斑。不同于江南一帶的茶客飲茶強(qiáng)調(diào)風(fēng)韻,河南老茶客飲茶是有豪氣的,與茶無關(guān)的一切盡可以拋卻,最重要的是這份情義,每有朋自遠(yuǎn)方來,他們必會以茶相待,迎賓待客、男婚女嫁的場合里,河南茶永遠(yuǎn)是c位。
在無茶可喝的年代,河南茶客們?nèi)~用柳葉、棗葉等樹木葉子制作“粗茶”以慰味蕾,或是在茶葉中加入鮮花制作花茶,如此在逆境中也能享用一杯清甜。不拘杯子里是毛尖名茶,還是大葉粗茶,豫地人的隨遇而安從來未變。
一杯粗茶,足以慰風(fēng)塵
圖/圖蟲·創(chuàng)意
河南對待飲食的方式,也是這片土地處事風(fēng)格的縮影——不以各種事物裝點自己,但翻開來看,盡是厚重。
若你有一日造訪河南,只管放開肚子,一碗河南茶,配一席河南菜,必是絕贊風(fēng)味!
來源:地道風(fēng)物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