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烏龍茶界“好基友”
世人眼里,福建是烏龍茶的祖庭,也是不折不扣的烏龍茶大省,更因地理風貌、茶樹品種、加工工藝的獨具匠心,形成了“南觀音、北巖茶”的格局,共同構(gòu)建起我國烏龍茶界的兩座高峰。
說來也很有意思,不論是明清時期的貢茶榜單,還是建國后各時期十大國茶排行榜,抑或是最近幾年開始流行的“中國十大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評選,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始終是成雙成對,從未落單,堪稱烏龍茶界里的“好基友”,中國十大名茶里的好搭檔。
只是,相比如今炙手可熱的武夷巖茶,一時風頭無倆的安溪鐵觀音卻面臨著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市場的受歡迎程度今非昔比,已經(jīng)明顯落后于自己的“好基友”武夷巖茶。
一方是市場火爆,一方卻是落寞冷寂,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意味。
不過,武夷巖茶的“火上烤”,與安溪鐵觀音的“冷若霜”,折射的卻是一個時代關(guān)于審美、消費習慣、口感嬗變、甚至是地方經(jīng)濟、品牌思維、競爭策略的深刻變化與得失。
2、武夷巖茶的“走紅”
說起武夷巖茶的“走紅”,甚至如今稱霸烏龍茶江湖,其受追捧也并非一朝一夕,一炮而紅,而是在歷史的洪流中起起伏伏。
溯古追今,武夷巖茶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宋時已是聲重朝野的貢茶,然后歷經(jīng)元明時期的歸于沉寂,到了清代又逐漸復興,隨即到了戰(zhàn)亂紛起的民國,又陷入了低谷,建國后至20世紀初也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如今大有獨霸烏龍茶界之態(tài)勢。
要說武夷巖茶再度成為茶桌上眾人的“坐上賓”,或者部分茶葉從業(yè)者炒作的標的物之一,其標志性事件在于,擁有茶界里能叫得上號的“天價茶”,譬如:母樹大紅袍、牛肉、馬肉等等。
不過,值得說一說的是,不管是茶品多么物以稀為貴,抑或是人們虛榮心趨勢,天價茶的出現(xiàn)是一把雙刃劍,既見證了茶品的無上榮光,卻也很容易因此迷失了自我,為將來可能的沒落早早地埋下不幸的伏筆。
話說回來,品類多得連專業(yè)茶人都不一定能喝全、喝懂的武夷巖茶,在閩北烏龍茶深發(fā)酵、重焙火傳統(tǒng)制法的精耕細作下,在武夷山丹山碧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一處處小氣候、小山場所營造出來獨特山場氣息的加持下,指不定哪天武夷巖茶哪個原本并不起眼的品類突然之間呈現(xiàn)出令人驚艷的爆發(fā)力。
3、安溪鐵觀音的“遇冷”
說起安溪鐵觀音近些年來的“遇冷”,很多人認為這是鐵觀音遭遇了“滑鐵盧”,在義芳君看來,盡管這略顯尷尬,并讓從業(yè)者們頗為難受,也對鐵觀音的業(yè)態(tài)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但如果站在歷史的縱深來看,這或許并非是一件壞事。
作為南派烏龍茶的扛鼎之作,安溪鐵觀音近三百年的響亮名頭自然不是吹的,而是依靠其獨具魅力的“甘露味”、“圣妙香”南征北戰(zhàn),打下了自己的一世美名,大好江山。
只是,凡事都有個度,如果之于市場沒有足夠的敬畏,對于茶葉本身沒有保持應有的初心,對于自身獨具特色的優(yōu)勢沒有得到傳承與堅持,那就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危機之中而不自拔。
加之,在新的外部環(huán)境下,各大茶類開始不斷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跑馬圈地,人們對于豐富且奇妙的茶滋味的個性化追求日益鮮明,安溪鐵觀音所面臨的外部產(chǎn)業(yè)環(huán)境壓力的確不小。問題是,安溪鐵觀音何時才能重現(xiàn)昔日榮光呢?
憑借不可多得、甚至是不可復制的觀音王韻,經(jīng)歷時間洪流的大浪淘沙,安溪鐵觀音依然有底氣,也有實力再次成為茶桌上的王者。
4、南北烏龍茶爭鋒,你更喜歡哪一種?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不應以一時的風光與否論英雄,也不應以一時的得失榮辱論成敗。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避不開一個人們茶余飯后喜歡“認真”考究的問題:究竟是武夷巖茶比較好喝,還是安溪鐵觀音比較好喝?
要義芳君說呢,如果說武夷巖茶是大家閨秀,那么安溪鐵觀音就是小家碧玉;如果說武夷巖茶是關(guān)羽,那么安溪鐵觀音就是趙云;如果說武夷巖茶是薛寶釵,那么安溪鐵觀音就是林黛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武夷巖茶的骨鯁花香,帶著從億萬年前積淀而成的石頭里蹦達出來的一口濃醇厚重的巖石韻味兒,以及或濃烈、或幽細、或鮮明的花果香,讓你從最初的不適,到默許,到最后的贊不絕口,就像游覽武夷山第一勝景天游峰,從一開始的忐忑,到一路被美景所吸引,再到爬到峰頂一覽武夷絕美風光的喜不勝禁。
安溪鐵觀音的鮮爽淡雅,蘊含了優(yōu)雅的蘭花香,或奶油香,或桂花香,甚至是茉莉香,在一口細膩入微、百品不厭的幽幽清香中,峰回路轉(zhuǎn),轉(zhuǎn)角之處皆是回味無窮,大有南宋著名詞人黃庭堅所說的“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如此,正所謂,一茶一滋味,一花一世界,閑心靜品,以詩眼看世界,萬般皆是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