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中期茶”的英文時,翻譯問我“中期茶”該怎么翻譯?我思索了一下,回答她:“中年的茶?不知道老外看不看得懂?!苯Y(jié)果她真的去問老外“10年左右的茶該怎么翻譯?”最后老外給的建議是Mid-agedtea,正是“中年的茶”。雖然我還是覺得似乎有那么一點不到位,但也沒有更好的詞匯,也就姑且用之了。
如果說,一片普洱茶的生命能達到百年之久,那么10年,真的還未成年呢,但是就一個存茶者能夠盡情享受普洱茶的時光里,10年,確實已經(jīng)等得算久了。作家董橋有一篇小散文《中年是杯下午茶》,開篇就是“中年最是尷尬。天沒亮就睡不著的年齡;只會感慨不會感動的年齡;只有哀愁沒有憤怒的年齡。”雖然通篇都沒有寫出中年與下午茶有什么關系,但是“最是尷尬”卻似乎能夠概括今天市場上的中期茶。
中期茶是處于新茶與老茶之間的茶,它的“尷尬”在于:雖然已經(jīng)轉(zhuǎn)化到一定階段,但又還沒有老茶的陳韻;雖然湯色已經(jīng)逐漸轉(zhuǎn)紅,卻又沒有寒性盡退;
雖然已經(jīng)走向了后發(fā)酵之路,但是苦澀時常還會刺激味蕾;雖然已經(jīng)付出了10年以上的時間與空間成本,但是價格卻未必能夠達到預期;雖然每年普洱茶的產(chǎn)量在不斷上漲,但是大多數(shù)茶還存在倉庫里,隨時有變成“堰塞湖”的風險;雖然芳村市場有大大小小的中期茶交易平臺,但是只有一條“綠色通道”是給了大益茶……
中期茶又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茶,它們開始進入適飲期,有一定的品飲消費市場;它們已經(jīng)能夠看出未來的陳化走向,容易判斷是否具有收藏投資價值;
它們價格總體親民,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它們有些是廠家自己存儲的,茶的來歷清晰、可追溯;它們有巨大的存量,有無數(shù)選擇;它們還是一塊待開發(fā)的價值洼地……
關于“中期茶”的話題本刊已經(jīng)零星刊登過不少文章了,關于“中期茶”的獨家關注選題,近三年來一直入圍編輯部全年選題會的名單,最是尷尬,直到這一期選題內(nèi)容才成型。不是因為我們懈怠,而是因為總覺得不成熟,市場不成熟、選題的構成要素不成熟、撰稿者的思考不成熟……
可是當我們看到2003年的六星孔雀賣到30多萬一片,而2005年的二三線不知名廠家的茶低至幾百塊時;當我們看到北方消費者對中期茶的熱愛時;當我們看到有人用“二次包裝、二次品牌”為中期茶重塑價值的時候;
當我們看到很多人在努力為中期茶打造交易平臺、品質(zhì)背書的第三方機構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如果一切都成熟了,我們的交流探討還有什么意義?正是在不成熟的時候,才需要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經(jīng)驗分享、不同的對未來的構想,才能夠推進中期茶市場走向成熟。
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希望這些“百家爭鳴”的聲音,能夠給予從業(yè)者們更多的思考,有效的改進,真正促使中期茶市場,乃至整個普洱茶市場,不斷從混沌走向澄明。
本文節(jié)選自《我們?yōu)槭裁磹凵现衅诓???
作者丨黃素貞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2019年9月刊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