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個朋友逗笑了,起因是他發(fā)來兩條朋友圈,同一款茶在不同時期的品鑒結論,順便提一嘴喝茶的也是同一個人。但篇茶評的結論卻大相徑庭,在第一篇茶評中,喝茶的人對其所喝的茶葉那是一個贊不絕口,但凡能用到的修飾詞都用到了。但到了第二篇,還是那款茶,結果卻被噴的一文不值。我再仔細一看,這不是最近這幾個月跌破出廠價的某款明星茶么。
朋友對此到是很不理解,在他看來,這才短短幾個月的功夫,這茶葉的變化也太快了點吧。對此我給他打了個比方,你就把這茶當成一個價格隨時變化的實物,當它能給你帶來財富的時候,無論它有再多的不好,那它在你眼里都無可挑剔;可當它讓你蒙受經(jīng)濟上的損失后,無論它有多么的好喝,但僅憑此一點,就足以讓你對它心生厭惡了。
然后讓我們回到茶問題上來,講道理茶作為一種飲料,其價格必要要與品質(zhì)對應,即品質(zhì)越高,價格就越貴。那么茶葉的品質(zhì)究竟是什么?
難道是稀缺嗎?顯然不是,是好喝。茶葉與茶葉之間的對決就是要在口感上分高下,站到最后的茶必然稀缺,但這也是一輪又一輪篩選出來的結果。早期的普洱茶市場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壯大的。
然而,稀缺這個屬性是可以被人為制造的。制造它的方法就是“升值回報”,普洱茶千千萬,真正能賺錢的就那么一些。這里面有的是靠過硬的品質(zhì)賺錢,而有的則是靠過度的炒作賺錢。那問題又來了,既然錢都拿來炒作了,請問這些茶能有過硬的品質(zhì)嗎?
佛曰:“不可說”。當你明白了這中間的道理,再去看那兩條朋友圈,是不是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最后也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茶從來都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人啊。
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