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無性系茶苗建園關鍵技術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北方無性系茶苗建園關鍵技術

近年來,北方無性系茶園建設范圍越來越廣,面積快速擴大。但部分園區(qū)存在“一年栽、兩年半、三年敗”的周期性規(guī)律,年年建園不見園,造成了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對此,經(jīng)過多年實踐,總結摸索提出一套無性系茶苗定植關鍵技術,有效提高了栽植成活率。

一、園地選址與整理

1. 選址與規(guī)劃

宜選擇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自然植被豐富、背風向陽、空氣清新、水源充足、水質清潔和土壤未受污染的環(huán)境建園,土壤有機質含量1%以上、pH值4.5~6.5,地下水位不高于1 m,土壤肥沃、土層較深厚。按照水、電、路、防風林等相配套原則,根據(jù)生態(tài)和生產(chǎn)需要,統(tǒng)籌做好園地的道路、水利、生態(tài)、品種、加工、機房等整體規(guī)劃,合理設置種植小區(qū)。根據(jù)規(guī)劃,做好建園前各項準備工作,包括配套設施建設以及土地整理等。

2. 園地整理

為更好地實現(xiàn)農(nóng)藝與農(nóng)機相配套,宜把小塊土地整理成大塊園區(qū),其中坡度20°以下的緩坡園地可實施“梯改坡”處理;坡度20°~25°的山坡地可建成“水平梯級”茶園。地下水位高的應開排水溝,確保地下水位降到1 m以下。土壤pH值偏高的,宜通過使用硫磺粉、腐殖酸、黃腐酸、檸檬酸、硫酸鋁、硫酸亞鐵等方式,提前1 年把pH值調(diào)整到5.0 左右。提倡全園土壤深翻,活土層宜達60~80 cm;也可挖栽植溝,大行距1.6~1.8 m、溝寬80 cm、溝深80 cm左右,按底土、表土、心土順序回填后沉實。及時清除雜草、樹根、亂石等雜物,用旋耕機打碎土壤,達到適合栽培的條件,建園時應一次性施足有機肥。

依據(jù)地塊地形特點和滴灌安裝等綜合因素確定小區(qū)長度和茶行長度。鋪設滴灌設施的茶行長度為50~100 m,不宜超過150 m。小區(qū)兩端預留1~2 m機動車回旋空間。茶行以東西走向為好。

二、建設生態(tài)防護系統(tǒng)

1. 生態(tài)防護林帶

生態(tài)防護林系統(tǒng)由主林帶(含隔離林帶)、副林帶、小區(qū)防護帶、遮陰樹、地面生草和水生植物等組成。生態(tài)防護林呈帶狀或網(wǎng)狀結構,合理搭配,力求“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色相季相分明”。

主林帶應設置在山脊、風口、茶園的西側和北側,可包含4~8 行樹,樹種由外到內(nèi)依次為灌木、亞喬木、大喬木、亞喬木、灌木等類型組成,林帶寬度通常為5~7 m,推薦15~20 m。其中灌木宜整成綠籬狀,地面宜生草。副林帶走向與主林帶垂直,建設在茶園的東側和南側,或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和支道的側面,林帶寬度至少2~6 m。小區(qū)防護林帶栽植在茶園單個生產(chǎn)小區(qū)的周邊或者小路、溝渠兩側,可栽植單行喬木,并與栽植灌木綠籬相結合。栽植多行防護林的,可全部栽植常綠樹種,也可常綠與落葉樹種混配栽植,地面生草;栽植1~2 行防護林的,多采用常綠樹種。栽植常綠性灌木的,宜雙行栽植,整形為籬壁狀,植株間較密實、有厚度,成型后灌木叢的整體高度宜大于80 cm。

2. 適宜栽植的植物

常綠樹種:側柏、紅豆杉(東北、曼地亞)、珊瑚樹、火棘(枸骨)、石楠、日本柳杉、白皮松、杉木、海桐、廣玉蘭、黃楊(即冬青)、膠東衛(wèi)矛、女貞(大葉、日本、金葉、小葉等)、剛竹、紫竹等。

落葉類樹種:流蘇、玉玲(野茉莉)、樺樹、楸樹、國槐、梅花(美人梅、真梅、杏梅等)、歐洲紅櫟、白臘、欒樹、桑樹、榛子、楓楊(元寶楓)、杜仲、側李(歐李)、紫穗槐、君遷子等。

茶行生草:大黃豆、毛葉苕子(野豌豆)、紅小豆、黑麥草、綠豆、花生、玉米、鼠茅草、早熟禾、黃芪等。其中,夏秋季以大黃豆、紅小豆、綠豆、花生、玉米等為主,冬春季以毛葉苕子(野豌豆)、黑麥草、鼠茅草等為主。

3. 注意事項

在蘋果等果樹主產(chǎn)區(qū)內(nèi),建設茶園時,不宜栽植龍柏、塔柏、圓柏等針葉型檜柏類樹種,如栽植則需與蘋果、梨、山楂、木瓜等栽培產(chǎn)區(qū)保持大于5 km的直線距離。若選擇栽植竹、構樹、火炬樹、蘆竹等根蘗萌發(fā)能力較強的綠植,應利用自然地勢或人工障礙進行限根栽植。

三、配套水肥一體設施

凡在北方新建無性系茶園的,均應配套建設高質量的水肥一體化設施,將可溶性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與灌溉水一起,均勻輸送到茶樹根部。園區(qū)內(nèi)部或周邊應有能夠滿足茶樹正常生長的水源,一般每13~20 hm2茶園需建有不小于1000 m3的方塘、水庫等蓄水區(qū),或者在茶園選址時靠近河流等。根據(jù)園區(qū)的水源、土壤類型、地形、面積、投資能力等情況,按照水肥同步、集約高效、精準智能、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進行水肥一體化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和建設,其中有坡度的地塊應安裝帶有壓力補償裝置的滴灌。節(jié)水設施建設應與土地整理同步施工,在茶苗定植前完成鋪設與調(diào)試,確保不影響茶苗移植后的正常使用。條件具備的園區(qū),可建設滴灌和噴灌雙系統(tǒng),配套建設智慧茶園系統(tǒng)。

無性系茶苗栽后應澆透2次水(大水溝灌),當土壤緊實后,采用水肥一體設施滴灌。年內(nèi)應多次追肥,配備水肥一體化設施的茶園,一般在生長季每隔1 個月左右應通過滴灌系統(tǒng)澆施速效氮等肥料45~75 kg/hm2。

四、選栽盤缽健壯良種大苗

1. 種苗準備

根據(jù)茶樹品種的適制性、適應性和豐產(chǎn)性,并結合當?shù)貧夂蚝蜕a(chǎn)加工條件,選擇適宜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無性系良種, 優(yōu)選國家或省級審(認、鑒) 定的品種??蛇x用的主要品種有:福鼎大白茶、中茶108、龍井43、龍井長葉、白毫早、御金香、鳩坑早、舒茶早、迎霜、碧香早,以及信陽10號、蒙山9號、鄂茶1號、鄂茶10號等,還可選用山東選育的瑞雪、寒梅、青農(nóng)38、北茶1號、北茶36號、魯茶1號、魯茶2號等,注意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種。

茶苗宜選用2年生以上大苗,高度不小于30 cm、基莖直徑不小于0.4 cm、側根數(shù)不少于3條,根系發(fā)根正常,葉片完全成熟,主莖大部木質化,無病蟲為害。優(yōu)先選用山東等北方本地接穗扦插繁育的1.5~2.0年生營養(yǎng)缽或穴盤苗,特別是營養(yǎng)缽苗。出苗前應做好病蟲害檢疫。栽前應根據(jù)大小分級茶苗,淘汰弱苗,只栽壯苗。

2. 起壟

可根據(jù)立地情況選擇起壟栽培,如雙行的M字形壟或單行的U字形壟(橫截面),也可采用隨生長高度分次覆土起壟的方式。茶壟要求邊緣高中間低,略呈凹型,便于雨天集水和澇天排水。起壟栽植具有促進茶樹根系生長、提高地溫、增加光合效能、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jié)澈Φ茸饔?。壟?~20 cm,低洼地可適當高一些,地勢高或風力大的可適當?shù)鸵恍?壟寬雙行栽植60~90 cm、單行栽植40~60 cm。

3. 定植

適合定植時期應為地下部根系生長旺盛、地上部停滯生長的一段時期,通常以早春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宜,秋季栽植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和翌年生長。北方產(chǎn)區(qū)內(nèi)因存在幼樹越冬障礙,多在早春定植??梢圆扇〈笮⌒?雙行單株、雙行雙株、雙行單株與雙株交替) 或單行方式栽植,每穴可栽植單株也可栽植雙株,通常采用雙行單株栽植模式。大小行栽植的大行距1.6~1.8 m、小行距30~45 cm、株距25~45 cm;單行栽植行距1.5~1.8 m、株距25~40 cm。雙行栽植穴呈“品”字形排列。每隔5~8行,可在定植壟邊緣位置,另起1行多栽植30~50棵茶苗,株距大于30 cm,以備就地取苗后用于補苗,備用苗的數(shù)量以2 200~4 500株/hm2為宜。

根據(jù)種植密度開溝定植,溝寬50~60 cm、溝深40~50 cm,溝深比根長至少深6 cm 左右,宜深不宜淺。將茶苗放入種植溝,扶正茶苗逐層填土,層層壓實,將土壤覆蓋至不露須根時,用手將茶苗輕輕上提,使根系自然舒展,并與土壤緊密結合,踩實,覆土需高于泥門3~5 cm。實行雙行雙株栽培的,同穴內(nèi)要盡量選擇2 株相同規(guī)格的茶苗,株與株間隔2~3 cm。穴盤苗提倡用機械定植。栽后2 h 內(nèi)宜澆灌1 次大水(即定植底水),3~5 d 后再澆1次。此后,在茶苗成活前應視天氣和土壤墑情采用肥水一體設施每5~7 d 滴灌1次,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60%~90%、土層濕潤深度10~30 cm。

栽后的大行行間可生草或覆蓋腐熟生物質材料,生草應距離茶苗根頸部30 cm以上。套種須以茶為主,小行間嚴禁套種,其中玉米一般套種1~2行,株距70 cm。栽后小行間內(nèi)宜覆蓋腐熟的生物質材料,厚度3~5 cm,后期可逐漸增加到8~12 cm。定期檢查地表生物質覆蓋物腐爛情況,如腐爛過快,應及時補充物料。在小行的行間也可覆蓋1~2年的園藝地布,保墑壓草,提高茶苗成活率。

4. 定剪

幼年茶樹分3次完成定型修剪。前兩年當茶樹生長高度達30 cm、有1~2個側分枝時,剪除離地20 cm左右高度以上主干,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第二年、第三年內(nèi),分2 次完成定剪,定剪高度均在上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10~15 cm,至成齡時茶蓬高度以70~80 cm為宜。通過分次覆土實現(xiàn)起壟栽培的茶園,在夏季地溫提升以后方可覆土,定型修剪高度應根據(jù)覆土厚度(壟高) 作相應提升。

五、設置遮陰防曬避炙系統(tǒng)

幼齡茶苗定植后,需搭建一個有利于其生長的遮陰避炙系統(tǒng),避免太陽直射炙烤死苗。遮陰時間為4—10月。遮陰防炙烤方式主要有行間生草、竹條小拱棚遮陰2 種。行間種植有一定高度的遮陰植物,如紅小豆、大豆、玉米等,用以抵擋酷日直曬,降低地面溫度,防止因葉片、莖和根頸部位灼熱或炙烤導致茶樹死亡。行間生草投入成本相對較低且應用效果較好,可以在較大范圍內(nèi)應用,必要時應及時刈青。北方茶區(qū)無性系茶樹采用的竹條小拱棚遮陰系統(tǒng)與越冬防護系統(tǒng)的支撐骨架相同,可重復利用、效果穩(wěn)定可靠,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

1. 拱架搭建

無性茶苗定植后的7~15 d 內(nèi)完成搭建,越早越好。竹片長度2 m,彎成弓形作為支撐拱架。沿茶行每隔1.5~2.0 m插1 個竹片弓條,兩端入土的深度約20 cm,每行弓條的寬度、高度應基本一致。用繩子拴住每個弓條最頂部并聯(lián)結各弓條,拉緊后牢牢地系在位于每行兩頭的地錨上。拱棚跨度70 cm左右、高度約50 cm,竹片基部以跨過小行栽植茶苗為準。

2. 遮陽網(wǎng)鋪設

把寬度適宜的遮陽網(wǎng)完全覆蓋在竹條小拱架的上方,沿行收攏遮陽網(wǎng)的一端并用繩子固定在地錨上,沿縱向再拉緊遮陽網(wǎng)的另一端,同樣固定在對應的地錨上。最后,沿種植行橫著向兩側拉緊遮陽網(wǎng),用土堆等固定遮陽網(wǎng)基部。遮陽網(wǎng)透光率30%~70%為宜。

六、確保越冬防護安全有效

1. 保持越冬墑情正常

在“立冬”前后,需澆透、澆足越冬水。越冬期間如出現(xiàn)持續(xù)性干旱,應補充水分,確保越冬期間茶園土壤水分正常、茶苗不缺水。

2. 搭建越冬棚膜

小雪節(jié)氣后視天氣情況在已搭建好的竹條小拱棚上覆蓋塑料薄膜。在拱架兩側開深15 cm左右的溝,把塑料薄膜的兩側埋設到土溝內(nèi)。固定好每行塑料薄膜兩端后,可每隔3~5 m用壓棚線在薄膜上方進行橫向加固,增強抗風能力。

從次年2月起,注意觀察棚內(nèi)溫度變化,棚內(nèi)溫度達到30 ℃時應及時揭膜通風降溫、20 ℃以下時應及時覆膜保溫。2月下旬至“清明”前后,在地溫10 ℃以上時,選擇晴好天氣,陸續(xù)撤掉塑料棚膜。春天揭膜放風須循序漸進,經(jīng)過適當緩苗、煉苗,不能一次性完全揭除棚膜,以防止茶樹因不適應溫度突然變化而凍傷(死)。

3. 行間覆蓋生物質材料

越冬期間大行間可以生草,也可以覆蓋生物質材料,覆蓋厚度可達15~20 cm。小行間可覆蓋各類林木、秸稈、糠殼或穗芯、野草或糧食加工副料等生物質材料,通常采用花生殼、稻殼、棉籽殼、大麥殼、玉米穗芯、雜草、木片(屑)等物料。

(具體內(nèi)容詳見《中國茶葉》2020年第10期,P46-51,《北方無性系茶苗建園關鍵技術》,作者:徐發(fā)榮,鞠傳波,李玉勝,丁兆堂,王梓清,李方杰,趙春,徐彬,王林軍*)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徐發(fā)榮(左)與山東省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茶葉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專家、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丁兆堂(右)在茶園中。

徐發(fā)榮:男,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果樹、茶葉等農(nóng)業(yè)技術的管理與推廣等工作。

來源:中國茶葉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