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zhèn)五二村四組茶葉生產基地茶農采茶正忙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zhèn)五二村四組茶葉生產基地茶農采茶正忙

  3月20日,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zhèn)五二村四組茶葉生產基地,茶農正在采茶。李傳書攝/光明圖片

  【武漢闖關】

  時至四月,萬物復蘇,荊楚大地上已布滿片片翠綠,清明前的香葉嫩芽正等待采摘。

  3月5日,在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zhèn)貓子山村,張孝華經營的茶葉加工廠復工了,除了收本村的茶葉以外,龍鳳鎮(zhèn)周邊上萬畝茶園的茶農也會將鮮葉賣到他的加工廠里。

  張孝華告訴記者:“雖然復工了,但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p>

  他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前段時間,鮮茶葉的價格約為40至50元/斤,而每斤干茶葉需要用4至5斤鮮茶葉來加工制作,干茶葉的成本就達到了200元/斤,這還不算人工、運輸等其他生產成本,再加上近期采取防護措施而帶來的額外支出,如果要保證茶廠的正常開支,一斤干茶至少要賣到260至280元,但采購商只給出了180至200元的收購價。許多小廠的茶運到市場上去連成本價都賣不出來,只能先存著,再等待機會。”

  截至3月29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分別有58家和65家茶企復工。長陽廩君茶葉專業(yè)合作社銷售經理李婧源告訴記者:“我們合作社有1063個社員,這1063戶茶農的茶葉我們是必須去收的,而且不能壓價。受疫情影響,一些小的茶葉加工廠今年不敢復工,我們復工了,就是要在保障自己合作社內茶農的前提下,盡量多收一些其他茶農的茶葉,盡量挽回大家的損失?!?/p>

  茶葉并非剛需消費品,受疫情影響,大家的收入減少了,就會相應減少或降級對茶葉的消費。張孝華說:“本地客戶的采購量大幅降低,外地客商進不來,我們只能先把茶葉收過來加工后存著,盡量保證茶農的收益?!?/p>

  對茶農而言,除了要面對前期品質高時卻無法采摘出售的茶葉外,還面臨采摘了的茶葉可能賣不上好價錢的風險。恩施藍耀尚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藍遠兆介紹:“去年開園的鮮茶葉價格最好時達到了120元/斤,而今年開園的價格才40至60元/斤,整個市場對茶農不利。但對我們來說,因為今年的銷量跟不上,出廠價也被壓低,茶廠工人的月薪卻從去年的7000元漲到了8000元,所以今年也賺不了什么錢,主要是保本?!?/p>

  受疫情影響,部分外地客戶不愿意到湖北進購茶產品,擔心回去之后會被隔離;還有部分外地采購商同意采購湖北茶葉,但前提是不標明湖北茶葉的品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茶葉局局長羅業(yè)文表示:“前期的春茶主要靠手工采摘,芽茶比較難采,價格便宜了茶農就賺不了什么錢,加上物流成本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茶葉加工企業(yè)、合作社的利潤也在被壓縮?!?/p>

  好山好水出好茶,湖北是茶葉大省,地理位置優(yōu)越,森林覆蓋率高,適合茶葉種植。全省的精制茶總產值占全國15%以上,擁有五峰毛尖、恩施玉露、宜昌紅茶、武當道茶、英山云霧、崇陽白茶等一大批名優(yōu)茶品牌。羅業(yè)文和長陽縣特色農業(yè)發(fā)展中心主任田太華均表示:“今年的氣候好,鮮葉品質也好,而且茶葉的加工需要經過高溫處理,不存在帶有病毒的問題?!?/p>

  考慮到疫情影響,茶農出行不便,從今年新茶上市,恩施潤邦茶葉公司就增派人手和車輛,直接到農戶家里收茶,不讓茶農來回跑,既提高了收茶效率,又解決了茶農出行不便的難題,但成本相應增加。

  為幫助茶農茶企渡過難關,不少人行動起來。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全縣5000多名黨政干部被動員起來,他們通過自己的朋友圈、工作圈幫茶農、茶企賣茶,人人都成了宣傳員、推銷員,全縣上下合力打響了春茶產銷的“保衛(wèi)戰(zhàn)”。

  2月以來,包括恩施在內的湖北多地下發(fā)了《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做好茶葉產銷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茶葉產業(yè)的采摘、收購、加工、銷售等各環(huán)節(jié)的安全健康管理作出要求,保障茶產業(yè)的有效復工復產。潤邦茶葉則加大線上銷售力度,通過線上平臺直播茶廠產銷的全過程,把采茶、制茶、售茶、泡茶等環(huán)節(jié)搬進直播間,講述恩施玉露的非遺傳統制茶技藝。

  此外,疫情期間對口支援恩施地區(qū)的天津醫(yī)療隊得知恩施地區(qū)茶企銷售難題,回津后聯系天津廣播電視臺和相關政府部門,為恩施茶葉找銷路,廣大市民踴躍響應,第一批500多公斤成品茶一個上午的時間便銷售一空。

  4月5日,“縣市長請您喝春茶”——第二屆春茶采購節(jié)(線上)大型推介、對接活動將在網絡平臺開幕,來自湖北各地的11位區(qū)縣市長將通過直播的方式,為觀眾奉上數道好茶,推動春茶銷售,與全國茶友“云”品茶。

  來源:光明日報(本報見習記者楊颯陳怡本報通訊員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