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吉茶館創(chuàng)始人:茶館是中國人的“第二客廳”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開吉茶館創(chuàng)始人:茶館是中國人的“第二客廳”

近幾年,融合了新中式元素的茶館越開越多。新中式茶館,該怎樣承接年輕人的茶飲空間需求呢?

在咖門2024萬有飲力年度大會上,開吉茶館創(chuàng)始人鄭志文,分享了《讓當代與傳統(tǒng)交匯:茶館是中國人的“第二客廳”》的主題演講,以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闡釋了他的思考。

以下是演講實錄(有刪減)。

讓當代與傳統(tǒng)交匯

讓進茶館變成一種日常

這是開吉茶館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和大家分享,我們想回歸初心,分享一下開吉茶館到底是什么,它從哪里來、它在做什么。

開吉茶館的每一個門店有不同的主題,但是整體的輸出是統(tǒng)一的,是“當代的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這里面有兩個矛盾的詞匯,“當代和傳統(tǒng)”。

這是我們團隊要做的事,從過去到以后,我們把“當代和傳統(tǒng)”融合在開吉茶館的空間里。

很多人會問我:這幾年,茶飲和咖啡更流行,為什么要做茶館,籌備了多久?

我這么愚鈍的人,做一件事要很久,和我的工作經(jīng)歷是息息相關(guān)的。我從事咖啡和餐飲行業(yè)十六七年,積累了技能和管理經(jīng)驗,還陪著很多餐飲品牌跨越了周期。

最早進入咖啡行業(yè)的時候,有一句話叫“把咖啡推廣到客戶觸手可及的領域”,那時候咖啡是高門檻的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連鎖咖啡館越開越多,咖啡館也降低了門檻。在上海,咖啡館甚至比垃圾桶還要多,“觸手可及”實現(xiàn)了。

幾年前,我去深圳工作了三年,在南方和朋友開始喝中國茶。茶的魅力無窮,我覺得茶和我更匹配,喝了以后更舒服,茶好像是刻在中國人身體里的DNA,不需要教育。

與此同時,我就會想一件事,當代人或者是我這樣子的人,到底去哪里喝茶呢?

去朋友家里喝、自己在家里喝、在茶飲店喝,是不是我們在當代需要一些開放茶館,把茶館變成日常、百花齊放的存在?

大家一說到茶館,會想到會所型的茶館。但是大家會忘記一種茶館,就是老舍筆下的茶館,它是開放性的。

我們站在的茶館里,覺得茶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認為茶館是中國人的第二客廳,我們要讓茶館以當代的形態(tài)重新回歸到城市生活,要讓進茶館也變成一種日常。茶不能標準化茶館和提供茶的方式可以

在去年的七月底,開吉的第一家茶館開業(yè)了,在上海的南昌路上,敞開的大門充滿著煙火氣和市井感。

我們的口號是:青年茶館,愜意喝茶。

我們整個團隊的工作是把傳統(tǒng)當代化,氛圍是非常重要的,開吉的logo其實就是一枚中國傳統(tǒng)的銀印章,印在品牌上、消費者的心智里,就是青年的中國茶館。

對一個茶館來說,空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們探訪老茶館的時候,找到一些靈感和元素。我們抓住了三個元素:

第一個是內(nèi)退的空間,很多老的茶館都有拆卸門板的工作,打開、擴大了空間。

茶館就像是一個容器一樣,包容著千姿百態(tài)的狀態(tài),整個操作動線就是一個爐子上燒著很多的水吊子。

整個空間里也會有一些傳統(tǒng)元素的應用,我們想讓當代的年輕人一腳邁進茶館里,輕松一點,沒有這么得刻意。

第二個是產(chǎn)品,對于一個茶館來說,產(chǎn)品也特別的重要。

首先茶是不能標準化,特別是中國的名茶,我承認,中國的茶沒有辦法長期的保持穩(wěn)定,但是這就是開茶館的意義,茶不能標準化,茶館可以標準化,提供茶的方式可以標準化。

所以開吉做了大膽的嘗試,我們把制作茶的權(quán)利交給了消費者自己,我們特別相信刻在骨子里的簡單的沖泡方式,大家一定都可以學會,而且這是萃取中國好茶好的方式之一。

第三個是小吃。一個茶館里光有茶還是不夠的,咖啡館里有蛋糕、咖啡,一個茶館里面要有茶的好伴侶,茶對于年輕人來說依然是陌生的,以開吉的品牌定位,我們不想站在高位俯視你,我們需要找到一些好的產(chǎn)品和茶做搭配。

我們保留了一個小廚房,現(xiàn)制了一些中國傳統(tǒng)的小吃,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在地表現(xiàn)。當然開吉也會有混合特調(diào),但是在茶館里他們無法變成主角。

茶館有一個小遺憾,我們可能沒有外賣,因為做茶館這個事,現(xiàn)在的周期里沒有辦法做外賣,但是茶館可以做零售,去做自己的一些周邊。

我們希望當代人都會擁有自己的第一套茶具,放在自己的書桌上也是非常匹配的。

我們有創(chuàng)意鋪底,但這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的追求是,茶可以一直伴隨著我,所以開吉茶館希望是一個安心的場所陪伴著大家。

來源:咖門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