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精制工藝詳解!

  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喝一杯巖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
 
  十三夷前段時間和大家講解了武夷巖茶從采摘到烘干這“六道初制工藝”的干貨,今天就繼續(xù)了解一下武夷巖茶加工制作的另一大部分:精制工藝詳解!小本子打開,敲黑板記重點呦!
  精制工藝分別有:毛揀→分篩→風選→復揀→拼堆→焙火→勻堆裝箱等多道工序,精制完成即能提煉出巖茶的葉葉精華,激發(fā)其特有的巖骨花香。到了茶桌上,茶湯入喉,更是口口醇香、回味無窮。
 
  毛揀
 
  茶青經(jīng)初制工藝加工后出來的毛茶,雖具備了特有的新鮮茶香味,但還是會殘存著影響接下來分篩、風選和復揀這幾道工序的不良物質(zhì):比如茶梗、舒展開的粗大松條以及黃片等等。所以精制工藝的第一步就要毛揀,因為像茶梗這類連著茶芽、茶頭的,相比起機械挑揀來說,人工挑選更精準更快速,所以這一步工序基本用不上機械。
 
  分篩
 
  分篩,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采用機械或手工操作的方式,分成若干號茶葉來進行篩選,選出若干長短不一、大小也不一樣的茶來,我們稱之為“篩號茶”。一般篩號茶的命名都是由具體的竹篩篩底來定的,舉個例子:4孔篩底5孔篩面的茶命名為4孔茶,接下來就以此類推啦。
 
  機械操作會采用平圓篩將茶葉分成若干號,而手工操作則需要視情況而定選用幾號竹篩,再經(jīng)過接連幾次的篩分才能把茶葉分成若干號。正因如此精致,一般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都會選用高效率的機械操作方式。
 
  風選
 
  茶葉間的體積、重量、外形以及檢風面的大小不同,所以它們之間的懸浮速度也會有所差異,所以風選這道工藝就是“根據(jù)風力除雜”的辦法來分選出大小不一的茶葉,同時還能去除掉茶葉中的夾雜物。
 
  風選的機械操作我們可以分為:第一口隔砂口(可以分出重質(zhì)雜物)、第二口正口茶、第三口子口茶、第四口次子口茶,除了這些其余的都為茶片和輕質(zhì)夾雜物。
 
  而手工風選則是生活中常見的手拿簸簱上下抖動,抖出輕質(zhì)夾雜物和較輕碎末茶片的方式。風選與分篩相同,一般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用機械操作,而小生產(chǎn)則用手工操作。
 
  復揀
 
  經(jīng)過前面幾道工藝篩選出來的“各篩號茶”,我們還需要單獨分開來進行再一次的挑揀。除了要重點挑揀出茶梗、松條和茶片等非茶類夾雜物,以確保成品達到國家標準外,還需要從茶葉的品種、等級以及參照武夷巖茶國標外型要求等來控制和把握好復揀時的輕重和凈度。
 
  拼堆
 
  同一批次的茶葉,品質(zhì)是統(tǒng)一的;但在不同時間、不同加工段產(chǎn)出的茶葉,品質(zhì)卻有可能大有不同。為了保證品質(zhì)一樣,這就需要通過機械或人工勻堆后,根據(jù)成品茶質(zhì)量的要求來選配出規(guī)格不一的茶坯。最后按要求的比例進行拼堆,拼堆成品質(zhì)統(tǒng)一、符合要求的成品茶。
  焙火
 
  焙火是能夠改善武夷巖茶特有的巖骨花香韻味的關鍵一步,它也被稱為燉火、吃火。我們往往通過傳統(tǒng)手工炭焙、烘干機機械烘焙或是電烤箱烘焙等方式來產(chǎn)生火功香,并去除掉茶葉中的青味、雜味以及苦澀味,使泡出的茶湯顏色更深、味道更濃厚,而這樣精制焙火后的茶葉也會更耐泡些。
 
  與初制工藝的做青一樣,焙火也需要具備高超的技術含量。文火慢燉就是焙火的基本要求,因為不論火功的高低,都必須將茶葉焙透。
 
  如果真要論火功的高低,我們就得根據(jù)茶葉的品種、質(zhì)量、等級和銷售需求等因素來掌握,也可以綜合起烘焙的溫度和時間來衡量。以烘焙溫度為第一要素,相同溫度下以時間為第二要素,及時調(diào)整好溫度的高低并決定烘焙的用時,方可達到火功的最后要求。
 
  勻堆裝箱
 
  完成了以上的所有工藝后,就可以將武夷巖茶勻堆冷卻至室溫,最后裝箱入庫即可。
 
  茶友們了解完這些武夷巖茶的精制工藝后,對武夷巖茶是否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
 
  注:文來源茶知武夷,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責編: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