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淡、厚、喉韻如何分辨你知道嗎?

  普洱茶滋味變化萬千,以濃淡來描述茶的口感,以厚薄來描述茶湯滋味,那要怎么來分辨茶的濃淡與厚薄呢?還有的茶友就會問了,經常有聽到看到喉韻這個詞,那喉韻又是怎么個說法,又是怎么樣的一種體現呢?今天就以這兩個問題來簡單分享一下,內容僅供參考:
  普洱茶滋味的濃淡、厚薄如何分辨?
 
  茶味有濃淡,湯感有厚薄。茶的滋味是茶香、湯香、掛杯香、茶韻、湯感的一個綜合,這個問題只是問了其中的兩項,我就這兩項來說一說。
 
  茶味的濃淡應該是與茶葉中水浸出物融合進水中量的多少有關系的。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得有一個標準,用相同的水,相同的投茶量,相同的沖泡器皿,相同的出湯時間來沖泡每一種茶,得出的濃或淡的結論才是有效的。
  分辨濃淡有這幾個要點:茶味和水的融合度要好,不能有味和水分離的感覺。就如同原鍋里燉的雞湯與參過水的雞湯喝起來的差別一樣,總體來說就是不能有水味。品質不好的茶,比如雨水茶,無論怎樣悶都會有水味。提醒一下:茶味的濃淡與否與苦澀無關,只與茶本身的茶味有關。
 
  一般而言,雨水茶、緯度低于北緯20度,高于北緯23度,并且遠離瀾滄江流域所產的茶,茶味都會有一點偏淡,稍帶一些水味,當然,我這里所說的是一個普遍現象,特例除外。
  厚薄多指的是茶湯的質感,就是茶湯入口后有沒有濃稠感,濃稠度高茶湯就越厚重。這里的重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茶湯入口后含在舌面上,茶湯有壓舌的感覺,有重量感。如果這些現象沒有,那我們就說這茶的湯感比較的稀薄,或者比較的寡。
 
  這里還要引入另一個概念,就是茶湯的潤滑度,通常潤滑度與茶湯的濃稠度是相關的,濃稠度越高潤滑度也就越高。不過,茶的潤和滑同時也與茶掛不掛口、發(fā)不發(fā)麻有關,這是另一個問題,在此就不展開說了。
 
  普洱茶的喉韻有四種?你知道嗎?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無頭無腦,沒有具體說是哪四種普洱茶,我猜想題主應該是想問四種名山、名寨茶吧,那我就以四種比較出名的,分布在版納、臨滄、普洱三大產區(qū)具有代表性的茶的情況來說。
  先說版納的易武,現在易武產區(qū)的茶分得很細,基本上每個寨子都有名茶,甚至于有的寨子分出二、三個茶出來,有些不可思議。我們就以過去大拼配時代易武茶的情況來舉例,因為大拼配得出的感受是綜合性的,了解這個,易武產區(qū)的茶也就基本有個直觀的印象了。綜合看,易武茶就是湯甜、水軟的感覺,茶湯過喉很順暢,無掛、卡的現象,三泡之后喉部開始顯現回甘,并且隨著泡數的增加,回甘的深度也會往下延伸,最深可達喉結處,并且比較持久。
 
  老班章也是出自版納,產于勐海,與易武茶的喉韻差別很大。茶湯過喉時同樣毫無阻力,隨后一種很飽滿的苦從舌尖迅速漫延至喉部,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化開,回甘開始顯現。隨著茶沖泡次數的增加,喉部的苦會往前部推移,而回甘會往下部走,可達喉結之下,并且越來越明顯。前五泡很明顯,茶香會先往喉部下沉,再往外回出去,這種體驗非常特別。
  接下來我們看普洱的景邁茶,這茶與上述兩者的差距就比較大了,茶湯過喉就沒那么的順暢,稍有些卡、掛,并且不易化開。喉部的回甘來得也比較的慢,以我個人的感受,5泡以后才能感受到,并且深度有限,只能到喉結之上,隨著泡數的增加,也沒有往下(深處)延續(xù)的跡象。
 
  最后我們來說臨滄的冰島,冰島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茶,它打破了通常人們對云南普洱苦、澀的印象。在茶湯過喉時,滑順自不用說,第一泡即可感受到甘甜。隨著泡數的增加,甘甜之感會很快的下移,最深可達鎖骨之處,并且在三泡之后,喉部會有一股清涼的感受,如果你此時抽一口香煙,那會是一種非常爽的體驗。
 
文章整理于老徐談茶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