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究竟要不要刮囊?

  原標(biāo)題:新會陳皮究竟要不要刮囊?刮囊會不會把營養(yǎng)刮走?這個答案很詳細(xì)!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
 
  有不少人在用新會陳皮煲湯前,
 
  習(xí)慣先把陳皮泡軟,用刀把內(nèi)囊刮去再用。
▲圖左為留白,圖右為去白
 
  如果你問他們?yōu)槭裁匆文遥?/div>
 
  可能很多人都給不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很多都是因為看到別人刮,所以自己也刮,
 
  就像廣東人出外吃飯時,
 
  一定要“啷碗”(指快速洗燙碗筷)一樣,
 
  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儀式了。
 
  陳皮使用前,究竟要不要刮囊呢?
 
  如果刮囊,又會不會把營養(yǎng)成分刮走呢?
 
  陳皮要不要刮囊?古人也爭論不休
 
  關(guān)于陳皮要不要刮囊這個問題,
 
  在古代也有爭論,可謂是眾說紛紜。
 
  不信?你瞧:
 
  《醫(yī)學(xué)啟源》【金】:若補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滯氣,去白。
 
  《藥鑒》【明】:去白性熱,能除寒發(fā)表。存白性溫,能補胃和中。
 
  《本草匯言》【明】:其去白開痰,留白和脾。
 
  《藥性賦》【清】:留白者補胃和中,去白者消痰泄氣。
 
  《圣濟方選》【清】:不去白,反生痰。去白名橘紅,兼能除寒發(fā)表。
 
  《本經(jīng)逢原》【清】:留白則補脾胃,去白則理肺氣。
 
  《得配本草》【清】:去白名橘紅,消痰下氣,發(fā)表邪,理肺經(jīng)血分之郁;留白和中氣,理脾胃氣分之滯。
 
  以上觀點主要認(rèn)為,
 
  是否刮囊,要看實際用途:
 
  若要理氣除痰的,則去白(刮囊);
 
  若要補脾胃的,則留白(不刮囊)。
 
  還有醫(yī)學(xué)古籍認(rèn)為:
 
  留白能讓藥性趨于溫和,
 
  去白會讓藥性更為猛烈。
 
  《景岳全書》【明】:留白者,微甘而性緩;去白者,用辛而性速。
 
  綜合以上或可理解為:如果入肺化痰,需要借助陳皮之辛味,白囊反倒礙事,不如去掉;而如果治療脾胃,又恐味辛傷胃,白囊有助緩和藥效,所以最好留著。
 
  刮囊的說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清代《本草崇原》就說在元朝之前,其實并沒有“去白”之說的,“去白”之說或從李東垣(“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yī)“脾胃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開始,《本草崇原》的作者還不忘吐槽了李東垣一番:
 
  《本草崇原》【清】:按上古諸方,止曰橘皮個用不切,并無去白之說,李東垣不參經(jīng)義,不體物性,承雷孜炮制,謂留白則理脾健胃,去白則消痰止嗽。后人習(xí)以為法,每用橘紅治虛勞咳嗽。……若去其白,其味但辛,止行皮毛,風(fēng)寒咳嗽,似乎相宜,虛勞不足,益辛散矣。
 
  還有清代《本草新編》也不太建議刮囊。
 
  《本草新編》【清】:或問陳皮留白為補,去白為攻,然乎?此齊東之語也。陳皮與青皮,同為消痰利氣之藥,但青皮味濃于陳皮,不可謂陳皮是補而青皮是瀉也。
 
  或問陳皮即橘紅也,子何以取陳皮而不取橘紅?夫陳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則寬中消,若去白而用紅,與青皮何異哉,此世所以“留白為補,去白為攻”之誤也。其實,留白非補,和解則有之耳。
 
  話又說回來,刮囊刮掉的這層囊,
 
  也就是“去白”去掉的這層“白”,
 
  究竟是什么呢?
 
  白囊其實也是個好東西
 
  這個白囊其實是“橘白”和“橘絡(luò)”。
  橘白:在果皮和果肉之間,呈黃白色的海綿狀的薄層,內(nèi)表面常有橘絡(luò)的痕跡。有和胃化濕的作用。主治濕濁內(nèi)阻、胸脘痞滿、食欲不振。
 
  橘絡(luò):又名橘絲、橘筋,為蕓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內(nèi)的筋絡(luò)。柑肉表面就有一層橘絡(luò),而柑皮內(nèi)也會粘著一層橘絡(luò)。多為淡黃白色,陳久則變成棕黃色。
  據(jù)《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橘絡(luò))有通經(jīng)絡(luò)滯氣、脈脹,驅(qū)皮里膜外積痰,活血的功效。”柑橘絡(luò)保留著陳皮的功效,具有理氣的作用,也能化痰,用于咳嗽痰多,胸脅作痛。古人比物于人,用柑橘絡(luò)通行人體的皮里膜外,驅(qū)逐皮下的痰飲;而且借助柑橘絡(luò),以絡(luò)走絡(luò),通行經(jīng)絡(luò),治療胸痛。
 
  如此說來,這白囊也是個好東西來的喲~
 
  民間一些刮囊的說法靠不靠譜呢?
 
  對于陳皮要不要刮囊,民間的說法主要有:①刮囊是為了去除苦味;②白囊寒涼、生濕,要以要刮掉。這些說法靠不靠譜呢?
 
  01、刮囊的確可以去除苦澀味
 
  在不少餐飲節(jié)目中,確有提到“刮囊”是為了減少苦澀味。
  在專門介紹陳皮膳食的暢銷書《餐桌上的中藥——陳皮》里,也有提到刮囊是為了減少苦澀味。
  不過,這本書所列舉的132個陳皮膳食菜式中,在制作方式中明確提到刮囊的,只有12個,而且這12個提到要刮囊的膳食主要為湯膳和糖水,其他諸如蒸、煮、炒等菜式及茶飲則沒有提到要刮囊的。
  陳皮白囊有苦澀味,可能是“蘆丁”作怪。“蘆丁”是橘絡(luò)中含有的一種營養(yǎng)素,有苦味。但這種物質(zhì)其實也是有益的,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密度,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預(yù)防腦溢血的發(fā)生。
 
  而白囊有苦澀味的,一般是年份較淺的陳皮,而10年以上的陳皮,白囊已陳化成淡棕色,則不會有苦味。具有和胃化濕、健脾消食的功效。所以老陳皮不必刮囊。
 
  02、偏寒、生濕的說法是沒有根據(jù)的
 
  查了不少資料,白囊的主要成分中橘白是性溫的,而橘絡(luò)性平,說白囊偏寒的說法是沒有根據(jù)的。
 
  陳皮留白可以和胃化濕,所以生濕的說法也是沒有根據(jù)的。
 
  總之,陳皮的“去白”跟“留白”各有作用,決定“去”或“留”,主要看適合自己的食用方式。
 
  鄙人愚見:若要純粹理肺化痰的藥性,或是擔(dān)心皮齡較新的陳皮有苦澀味,可以去白;其他情況則沒必要多此一舉,畢竟白囊也是有蠻多好處的嘛,而且留白也不代表沒有了理肺化痰的功效,只是功效更加溫和而已,而且更加健脾和胃,適合經(jīng)常使用。
 
  各位看官如有高見,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哦~
責(zé)編: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