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綠茶文明

  婺源縣早在唐代即培養(yǎng)出產茶葉,已有1200年的前史。而茗眉茶是選自“上梅州”(灌木、中葉、早芽)良種和大葉種茶樹鮮芽葉,在婺源茶傳統(tǒng)制造工藝的基礎上,于1958年由婺源茶廠研制成功的新品。
  【榮譽】
  1959年在全國農業(yè)展覽會上,商業(yè)部鑒定該茶為“世界茶葉珍品”;1982年被評為全國名茶;1986年和1990年由商業(yè)部舉行的全國名茶評比會上,由婺源茶廠出產的江山牌茗眉又接連兩屆被評為全國名茶。
  江西綠茶的種類婺源種(Wuyuan zhong)是:茶樹有性集體種類,原產江西省婺源縣。植株灌木型,樹姿半展開,分枝較稀。中葉類,葉長9.5-15.5cm,葉寬4-6cm。葉形橢圓或卵圓,葉面拱起,賦有光澤,葉脈9-13對。萌芽期早生偏晚,羽毛粗而密,茶芽次序性好,芽葉肥胖,持嫩性強。鮮葉多酚類含量21.0%,水浸出物46.45-48.60%,適制綠茶。為加工高檔茗眉、奇峰等名茶的首要原料。適于江南綠茶區(qū)栽培。
  婺源境內群山挺拔,山澗汩流,氣候溫潤,雨量充分,四季云霧旋繞,寒署溫度清楚,加上土層較厚,土壤肥美,獨特合適茶樹成長喜溫、耐濕、好霧的氣候環(huán)境和土壤條件。早在唐代曾經,大家就使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開展茶葉出產。
  婺源茶樹大多成長在高山深谷中,飽嘗霧露的潤澤,萌生的芽葉厚嫩柔軟,富含豐厚的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制成的綠茶香氣濃郁,味道渾厚,具有“葉綠、湯清、香濃、味醇”等長處。
  唐代陸羽所著《茶經》中,有歙州(其時婺源屬歙州)茶“生婺源山溝”的記載。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楊華撰《膳夫經手錄》中記載:“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雜木葉,自梁、宋、燕、并間,人皆尚之,”。南唐 都置制使劉津撰《婺源諸縣都不得置制新城記》中,稱“婺源茶貨實多”。
  宋朝,婺源產制的茶葉已鶴立雞群。 《宋史食貨》中對茶葉有毗陵之陽羨,紹興之日鑄,婺源之謝源,隆興之黃龍、雙井,皆絕品也“的記載。明朝,婺源茶葉遭到朝廷欣賞,被列為貢品。至清乾隆間,婺源茶葉被列為中國外貿出口的首要物資之一,并開端精制外銷獲得了世界茶界的贊譽。美國威廉*烏克斯在所著《茶葉全書》中,稱譽婺源茶不獨為路莊綠茶中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質量之最優(yōu)者。其特征在于葉質柔軟細嫩而潤滑,水色弄清而潤澤。”
  婺源茗眉
  清代中葉,是婺源綠茶外銷盛期,茶葉產值較高。據民國史料記載:“在昔茶葉昌盛時期,每年產茶約五萬擔。清朝末年至民國時間,因“洋茶出產日多,華茶不能直接運銷,而由洋商購去摻以洋茶,以偽亂真,使華茶名譽不振,”,婺源綠茶出產由此而逐步式微。
  解放后,茶葉出產得到康復和開展,1976年年產茶葉5萬擔,跨入全國茶葉出口基地縣隊伍。1986年年產茶葉8.7萬擔,超過了前史上最高年產值。
責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