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紫砂壺市場進入低迷期 部分商家銷量跌七成

  東莞是藏茶之都,也是紫砂大師的“必爭之地”。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顧紹培、曹婉芬、史俊棠等紫砂界大腕接踵而至。1月6日,紫砂界權威品牌“方圓”正式進駐東莞。然而,喧囂的背后卻是市場下滑。南都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用卡車買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近兩年來,東莞紫砂市場日趨萎縮,有商家營業(yè)額在一年內(nèi)下滑了70%。而東莞藏家和玩家出現(xiàn)兩極分化,也開始玩起“私人訂制”。國內(nèi)著名紫砂收藏家張明強近日造訪東莞,他認為,由于經(jīng)濟不景氣,不少做企業(yè)的玩家不得不“拋壺換現(xiàn)”,或許正是撿漏的好時機。
 
  必爭之地:紫砂圈內(nèi)十分看重東莞市場
 
  很少有人注意到東莞市場是如此重要。在宜興紫砂圈內(nèi),東莞已成華南地區(qū)必爭之地。宜興紫砂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史俊棠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東莞是藏茶之都,加之制造業(yè)發(fā)達和民間資本活躍,東莞的土豪們頻頻光顧宜興的紫砂壺店。相對比珠三角別的城市,東莞人是宜興的??汀6伺d的紫砂高工大師們,也自然而然看重東莞市場。
 
  茶葉對紫砂市場帶動明顯。南都記者近日走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包括萬江汽車總站、石美、道滘、東城等地的茶葉市場,幾乎每家茶葉店都會配備茶具銷售區(qū),紫砂類產(chǎn)品當然是主角,涵蓋紫砂壺、紫砂茶寵、紫砂陶塑、紫砂配件等。而紫砂專營店的規(guī)模也相當可觀,以石美茶葉交易市場為例,總共600多家店鋪中,紫砂類專營店占到了近百家。
 
  目前尚沒有任何一家機構對東莞紫砂產(chǎn)品的市場份額進行專項統(tǒng)計,但來自東莞市收藏家協(xié)會的一項初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東莞的紫砂壺愛好者和玩家,至少超過了2萬人。由于沒有專門的民間組織,玩壺者都是通過小圈子進行交流。
 
  陳升是東莞首批嘗到炒茶甜頭的人。上世紀90年代初,他賣掉自己的工廠轉型做茶葉生意。1999年,他開著大卡車從宜興拉回一車紫砂壺。“短短兩三個月,我這一車壺就全部賣光了,有個長安的老板一次性就買了100只。”陳升后來成為一個玩壺圈的召集人,這樣的老板壺友在他們?nèi)?nèi)有10多個。
 
  前些年紫砂市場行情一直飆漲。50出頭的談金華,1997年在莞城區(qū)開專賣店,這是東莞第一家宜興人開辦的紫砂壺店。“那時,如今的市政府所在地還是一片農(nóng)田,幾乎沒有人知道紫砂壺,更不曉得顧景舟、汪寅仙等紫砂大師”。2000年,從談金華手上賣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的紫砂壺,也才500元左右。如今沒有數(shù)十萬元根本買不到,10多年過去,價格上漲百倍。
 
  如今好年景不再。陳升向記者透露,去年他的紫砂銷量,跟前年相比下滑了70%。
 
  好景不再:行情正進入低迷期
 
  “行情最好是在2005-2009這幾年,東莞人愛喝茶藏茶,愛屋及烏就喜歡上了茶壺,有的人一下單就買成百上千只。”店主范毅群說。在莞城光明路的一條短短500米的街道,聚集著大大小小6家紫砂壺專營店,老板全都操宜興口音。“這條街賣茶壺的,都來自宜興。”范毅群就是其中一家店的店主,夫妻兩人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從宜興來到東莞,靠著紫砂壺買房落了戶口。起初,范毅群自己也親手做壺,但后來他逐漸發(fā)現(xiàn),做壺并沒有賣壺賺錢。
 
  他說,紫砂壺分商品、工藝品、藝術品三個檔次:商品壺價格低,一般在5000元以下,屬于實用型,在茶市酒樓等銷售較多,是東莞紫砂市場消費的大頭,約占據(jù)6成以上;工藝品,則是針對一般玩家,價格5000-5萬不等,占紫砂份額的三成;藝術品,市場價至少5萬以上,只有具備一定經(jīng)濟實力和收藏投資眼光的大玩家才玩得起,在東莞紫砂市場僅占一成。
 
  玩壺講圈子,這么多年積累下來,范毅群身邊吸引了一大批“壺友”,范說他們中有公務員、企業(yè)主甚至一般小白領,只要有好壺從宜興回來,一個電話打過去,“壺友”們便蜂擁而至。價格從數(shù)千到數(shù)萬,甚至數(shù)十萬也不足奇。
 
  但從去年開始,范毅群怎么打電話,“壺友”們開始沒空了。“吃飯喝酒,大家肯定說沒問題,但一提到買壺,都開始說有事情,忙不過來了。”說到市場慘淡,范毅群點了一支煙,露出惆悵的神情。他身邊賣壺的老鄉(xiāng)都遇到了這樣的困境,最慘的一個月內(nèi)都沒賣出一只壺。
 
  在跟壺友們交流中,范毅群得知,現(xiàn)在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不景氣,很多玩壺的企業(yè)主都或多或少出現(xiàn)資金問題。而公務員這一塊,由于八項規(guī)定及反腐的推進,對高端紫砂壺更是望而卻步。
 
  忍痛賣壺:土豪級大玩家企業(yè)走下坡路
 
  “壺友”老黎忍痛賣壺的事情也在圈內(nèi)流傳。老黎是東莞中堂本地人,一家紙業(yè)公司的股東。20年前,他開始接觸茶葉、鐘情普洱,隨后陷入“玩壺”而不可自拔。關于老黎其人,圈內(nèi)盛傳著多個版本,但無一例外都承認:他是茶一聞便能定年份,壺一摸就知誰做的,絕對骨灰級。
 
  去年,老黎做了一件大事。“忍痛割愛,賣出去400多把壺。企業(yè)實在撐不住了,缺錢啊。”老黎這一批壺,是在2006年專門請宜興制壺師傅做的。當時,中堂的造紙業(yè)如日中天,玖龍紙業(yè)老板張茵還在這一年成了中國首富。老黎的紙廠效益非常不錯,他專門趕到江蘇宜興,采購了各種上等的紫砂泥料、燒壺的電窯等,并重金聘請了數(shù)名制壺師傅來到中堂,自己當上了“監(jiān)工”,現(xiàn)場看著師傅們制作。晾坯、燒制等工序均在中堂的一個簡易工棚內(nèi)完成。
 
  此舉傳遍圈內(nèi),老黎就此晉升為土豪級紫砂大玩家。不料,前年開始他的企業(yè)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國家出臺嚴格的環(huán)保政策,中堂不少紙廠必須轉型升級,一大批小紙廠還被強制關停,老黎的資金也開始出現(xiàn)瓶頸。
 
  到去年5月,他不得不賣掉400多把紫砂壺,湊得200多萬資金,方才渡過難關。困境中欣慰的是,當時制造這批壺,所有成本加在內(nèi)近70萬,如今卻翻了至少4倍。雖說賺了,老黎自己一直在喊虧:“因為當時制壺的那些師傅,職稱都升到國家級工藝師了,有的壺價格至少升到了10多倍。”他的這批壺,賣出均價為5000多元一個,可是他說前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平均每把壺至少過萬了。
 
  兩極分化:“私人訂制”在圈內(nèi)流行
 
  兩極分化,是東莞玩壺圈去年以來最明顯的變化。壺友們要么暫歇,要么玩起“私人訂制”。1月6日,在“方圓”東莞銷售部開業(yè)的那天,自然少不了老黎的身影。仔細品玩之后,他還是把壺輕輕地放回了展示柜,沒有出手。“還是自己做吧,打算抽空去宜興,自己買泥找人做。”老黎說,自己玩壺20年,最開始看重的是作者的職稱和名氣,如今回歸本質(zhì),就只看重紫砂壺的泥料和做工。
 
  李濤(化名)是東莞某鎮(zhèn)區(qū)的一名干部,已經(jīng)有10多年的玩壺史,最癡迷時,自己跑到宜興住上數(shù)天,最終抱回幾把價格過萬的紫砂壺。“成天腦子里,除了壺還是壺,心中最重要的除了老婆孩子,就是壺了。”最瘋狂時,李濤把所有積蓄都花在了壺身上。近兩年來,他卻是“有點頓悟的感覺”。以前是見著喜歡的就買,現(xiàn)在絕對不會輕易出手。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工藝師賣5萬的紫砂壺,在我們這邊,1萬都賣不出去。”李濤曾做過一個壺友市場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東莞壺友最近兩年來趨于理性,對待紫砂壺的態(tài)度跟廣東人的性格一脈相承:相當?shù)驼{(diào)。
 
  從去年開始,李濤和身邊的壺友們玩起了“私人訂制”,自己去宜興找到好的煉泥師傅,然后再尋求技術過硬的制壺老師傅,最后再送往信得過的窯爐燒制。整個過程,自己全程參與。“有的壺友會在壺底刻上自己的名字,或送親戚朋友,或自己收藏。這樣的壺,可能流動價值不大,但對個人具有一定的意義”。
 
責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