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信陽毛尖什么樣?可從這6個方面看!

  對于不熟悉信陽毛尖茶的朋友在選購信陽毛尖時總不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杯茶泡出來是黃的啊,是不是去年的陳茶?這茶葉看上去咋這么大,毛尖不都是小芽才好嗎?這個茶湯怎么這么清啊,都沒茶毫,信陽毛尖不是「小渾淡」嗎?那好的信陽毛尖什么樣呢?
好的信陽毛尖什么樣?
  好的信陽毛尖什么樣?
 
  從實踐的角度講,其實很簡單,就一個標準:“好喝!”當然,在好喝的基礎(chǔ)上,我們追求全面的審美,欣賞一下外形,或者從外形的角度與茶湯的滋味作對應(yīng)的分析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那么,一款茶好喝的背后,都有哪些東西在支撐?
 
  1、品種:原生種(旱茶)VS外來引進種
 
  何謂真的信陽毛尖?按照現(xiàn)在的理解,在信陽茶區(qū)種植采摘的毛尖,就是信陽毛尖。
 
  這里面實際上還有個品種的問題。傳統(tǒng)的信陽毛尖品種是群體種,就是信陽的「土菜茶」茶樹了,當?shù)厝朔Q其為「旱茶」。旱茶好喝、耐泡,當年萬國博覽會信陽毛尖得金獎,就是「旱茶」。
 
  但是旱茶有它的缺點,就是不夠整齊好看,產(chǎn)量相對較低,毛毛(茶毫)也沒那么多,后來在市場的需要下,引進了大白、烏牛早等品種,在產(chǎn)量、外形等方面契合了市場需求,多數(shù)茶農(nóng)為了經(jīng)濟利益,改種外來種,所以現(xiàn)在市面上的純旱茶相對較少,而引進品種比如白茶種(當?shù)厮追Q“大白”)就比較多。
 
  但老茶客都知道,旱茶種最耐泡、最好喝,味道最足。
 
  2、時節(jié):明前VS雨前VS春尾VS秋白露
 
  按時節(jié)看茶,可以大致分為明前、雨前、春尾、夏茶、秋茶。對綠茶來講,一般以明前(清明前)為最好,雨前(谷雨前)也不錯,秋茶中的白露茶也可以,夏茶品質(zhì)就比較弱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信陽屬于江北產(chǎn)區(qū)。而明前、雨前的概念,其實更適用于江南產(chǎn)區(qū)。江北產(chǎn)區(qū)緯度高天氣冷,清明后三五天的茶,從滋味上來說,也可以算作明前茶。反而太早的茶,味道不見得好,一般清明前后三五天的滋味達到巔峰。
好的信陽毛尖什么樣?
  3、海拔:大山茶VS小山茶VS臺地茶
 
  海拔,就是山頭的高低,一般分為大山茶、小山茶、田改茶,有的還說分成臺地茶、丘陵茶等,意思相近。大山,就是海拔高一點的山,根據(jù)信陽茶山的情況,個人覺得不妨以400米為界來區(qū)分大山小山。
 
  老茶客都知道,大山茶比小山茶好喝。因為大山溫度低、濕度大,更容易積累有機質(zhì),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更好??傊痪湓?,高山云霧出好茶。所以,也有人夸張地說:“寧喝大山葉,不喝小山芽”。
 
  4、產(chǎn)區(qū):南山VS西山VS東五縣
 
  在講產(chǎn)區(qū)之前,先說一下外地茶冒充信陽茶的問題,這是典型的“李鬼”,自然不在討論之列。
 
  信陽茶產(chǎn)區(qū)里,大概可以分為西山產(chǎn)區(qū)、南山產(chǎn)區(qū)和東五縣產(chǎn)區(qū)。其中,前兩者算是核心產(chǎn)區(qū),但并非說東五縣的茶就不好,我們往往能喝到非常不錯的東五縣的茶。
 
  西山產(chǎn)區(qū),大多數(shù)茶的特征就是渾湯;而南山產(chǎn)區(qū),多數(shù)更愿意做清湯。有清渾之別,主要是揉捻和茶種的因素使然。
 
  那么,渾湯好還是清湯好?各有各的愛,不分伯仲。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以湯渾作為確定毛尖品質(zhì)的標準,實際上傳統(tǒng)的毛尖并非渾湯,清湯茶的品質(zhì)絲毫不輸渾湯茶,相反也有不少老茶客認為清湯毛尖品質(zhì)更高。
好的信陽毛尖什么樣?
  5、成分:純芽VS一芽一葉VS一芽兩葉
 
  茶是純芽、還是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等等。身邊的朋友中,誤解是最大的,應(yīng)該就是對成分的認識了。很多人就認為純芽茶就最好,然后就是一芽一葉,再后是一芽兩葉。
 
  信陽毛尖國家標準里,最高檔次的“珍品”,其次是“特級”“一級”。對茶葉的成分是這樣規(guī)定的:
 
  珍品:85%以上為單芽,其余為一芽一葉初展,春采。
 
  特級:85%以上為一芽一葉初展,其余為一芽一葉,春采。
 
  一級:70%以上為一芽一葉,其余為一芽二葉初展,春采。
 
  不難看出,即使是最高檔次的“珍品”,也不是所謂純芽。那為什么現(xiàn)在追捧純芽呢?我用一句話說,都是市場使然。
 
  買茶的認為不買純芽就不高檔,送禮不給力,純芽多好看。茶商呢,也往這方便引導(dǎo),以便賣出個好價錢,因為純芽的溢價空間肯定要高得多。
 
  實際上純芽真的好喝嗎?有人說,就是好喝,青青甜甜的,我們不反對這種觀點。但是不難發(fā)現(xiàn),常喝茶的,很少有人成天喝純芽。這不是貴不貴的問題,而是純芽茶相對來說味道還是略顯不足,滋味不夠豐富,喝著不過癮、不抓口。
 
  所以,無論是自飲還是送禮,芽葉就行。當然,如果送禮的對象本身就是個“外貌協(xié)會”,那就送純芽好了,反正送禮嘛,就圖對方高興,沒有絕對的真理。
 
  6、工藝:機器茶VS手工茶
 
  同樣的茶做出來不同的口感和外形,這都是后期工藝的效果。同樣的鮮葉,炒制工藝可以提升它的品質(zhì),也可以彌補它的不足。如果說鮮葉帶有土壤的溫度,那么工藝這一關(guān),就是增加了手掌的溫度。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這個問題三五句話很難解釋清楚。不妨集中精力于一點,一起討論下,機器做茶與手工做茶,我們該如何看?
 
  浉河港官網(wǎng)商城炒茶技師的觀點是:二者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關(guān)鍵看誰在做!機器是人操作的,高手用機器也能做好茶,“半桶水”純手工也不見得就能做好茶。
 
  有些朋友對機器是存有偏見的。其實科技發(fā)展到現(xiàn)在,有些工藝是可以完全用機器代替了,而且能夠提高效率,在人力成本高昂的今天,這也是提高茶性價比的一個必由之路。
 
  當然,部分茶友對某種工藝有偏好,比如就喜歡手工茶,這也是絕對可以理解的。手工做出來的干茶蓬松、古樸、自然;機器做出來的往往緊實、細長、顯的小。有所偏愛,這也是審美方面的和而不同。
 
  行文至此,回頭看看上面的三個問題,后兩個都已經(jīng)有答案了,但是茶湯偏黃的還沒給出解釋。這里面可能有時節(jié)的原因,有沖泡時水溫高低的原因,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要從中看出工藝的區(qū)別。
 
  有人認為黃色茶湯就不好,其實恰恰相反。高山茶的茶湯、嫩葉芽的茶湯往往是略呈黃色的。谷雨以后,茶樹光合作用增強,葉綠素含量提高,茶葉和茶湯才會更加偏綠。從工藝上說,如果茶湯和葉底過綠,往往是因為殺青不徹底。這樣的茶,對胃腸刺激較大。
 
  茶文化博大精深,茶道亦是包羅萬象。對茶的認知,無論是專家學(xué)者,還是鄉(xiāng)野村夫,每個人也許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但也都有個體局限性,所以為茶者,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上文所述,是喝茶、習(xí)茶的歸納所得,多數(shù)是面上的情況,也并非絕對的道理。如果說讀罷這篇文章,能讓更多的人對信陽毛尖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知,也就達到目的了。
好的信陽毛尖什么樣?
  千百年來,種茶制茶、品茶論茶,以茶為生、以茶為樂、以茶會友、以茶抒情……茶,已融入信陽人的血脈;茶,已成為信陽人的驕傲。
責(zé)編: chunwu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