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安茶的歷史

祁門安茶的歷史 
 安茶起于何時,目前已無從考評。在安茶產(chǎn)地的祁門縣南鄉(xiāng)一帶,民間有將安茶又稱“軟枝茶”,“軟枝茶”興起較早,在明成祖永樂年間編撰的《祁閶志》(祁門縣地方志)中就有“軟枝茶”的記載。但據(jù)現(xiàn)存的民國時期的安茶茶票(類似現(xiàn)在的商標),有多家安茶號均與“六安”有關(guān),“具報單人安徽孫義順安茶號,向在六安采辦雨前上上細嫩真春芽蕊,加工揀選,不惜資本。……”也有標“六安貢品”的安茶標。六安茶出名甚早,明代黃一正的《事物紺珠》(1591年)中,其所輯錄的“今茶名”就有六安茶。在《金瓶梅中》有“這蕙蓮在席上站了一回,推說道:“我后邊看茶來,與娘們吃。”月娘吩咐道:“對你姐說,上房揀妝里有六安茶,頓一壺來俺們吃。”而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也有“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的語句。到上世紀初,六安茶仍是我國茶葉中的一種主要茶類。據(jù)楊進發(fā)所作的《新金山——澳大利亞華人1901-1921》(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版)一文記載:1918年悉尼中華商會從國內(nèi)購買了四千箱恒美茶(每箱五十磅)和兩百箱六安茶(每箱六十磅)。而在民國時期的祁門安茶報單中仍以“六安”為榮,可見安茶起源要遠晚于六安茶,應(yīng)在清朝中晚期。
 
  歷史的六安茶是什么樣無從得知,但肯定不是今天的六安地區(qū)所產(chǎn)的“六安瓜片”、“霍山黃芽”“金寨翠眉”、舒城“小蘭花”等茶,從雜于各種古籍及古詩詞中的只言片語,古時的六安茶在明清以后應(yīng)是一種外形條粗壯緊結(jié)的茶,其外形可能與現(xiàn)在所見的安茶的簍包壓型相近。粗看我國茶葉發(fā)展史,明清以前我國茶葉主要為蒸青綠茶(壓制成型的團茶),明清以后炒青綠茶才大行其道。由此可以推斷出,明朝以后六安茶應(yīng)是炒青綠茶后或用炒青綠茶為原料進行壓制成型(或簍包成型)的茶葉。由此可見,安茶為仿制六安茶或出自六安茶之說可以為信。
責編: 楊洋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