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茶道申遺”引發(fā)思考 中國茶人如何應對

“韓國茶道申遺”成為業(yè)界熱門話題,眾多網(wǎng)友紛紛表示“實在看不下去了,茶道是我們的!”追根溯源,日韓的不少傳統(tǒng)文化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并且在他們那里得到了世世代代的傳承和保護,而作為緣地的我們卻沒有做到很好地守護和尊重。對此現(xiàn)象,您怎么看?
 
  本期嘉賓
 
  舒曼:《吃茶去》雜志總編
 
  程龍偉:知名茶人,紫砂文化學者,茶事活動策劃人
 
  黃胤然:《境?界》雜志主編,首位文字監(jiān)理師
 
  畢曉軍:茶行業(yè)實效營銷模式定制專家,8年研究和服務茶行業(yè)
 
  陳騁:福建省耕讀書院副院長
 
  日韓傳統(tǒng)文化的演繹有其優(yōu)勢
 
  舒曼:申遺的標準,不僅僅在于考量“發(fā)源地”,更在于“現(xiàn)存項目的保護程度”。韓國之所以能把“端午祭”成功申遺,就是因為他們對于這個儀式的保護程度遠遠超過中國。
 
  以此標準,“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作為“申遺”項目無疑是完備的。僅其在世界的知名度不說,日、韓兩國的茶道組織就有上千個,從影響力角度來看,韓國的影響無疑比中國要大,日本更是如此。
 
  黃胤然:想起多年前韓國以祭祀為核心的“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時因信息不對稱,和很多國人一樣,以為韓國是“文化小偷”,聯(lián)合國相關審核官員是“文化文盲”。但后來看到一個韓國端午祭的新聞片,只有短短五秒鐘的實況,已足夠讓我徹底改變以往的想法。他們的儀式感、隆重感、系統(tǒng)感非常強。作為湖南人我們過端午節(jié)也就是劃個龍舟吃個粽子鬧騰一下完事,禮義儀軌蕩然無存。
 
  傳統(tǒng)文化究其“根源”更為重要
 
  舒曼:“日本茶道”的背景是從中國傳入過去的禪宗,其核心就是“禪”,他們把中國黃梅五祖山松濤庵的“和、敬、清、寂”茶道宗旨作為日本茶道“四規(guī)”精神;韓國茶禮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清、敬、和、樂”四個字和中國“以茶禮仁”思想。
 
  無論是“日本茶道”中的“和、敬、清、寂”還是“韓國茶禮”中的“清、敬、和、樂”思想,其根源均出自中國。
 
  黃胤然:其實華夏文化的精神和靈魂以某種形式在他國落地,也是值得我們慶幸的事。在唐朝我們是文化順差,就有了遣唐使;現(xiàn)在是文化逆差,為什么就不能有“遣日使”、“遣韓使”?從更廣闊的時空格局來看,茶道花道香道,文化不靠血緣來占有和繼承,神魂沒有了,徒霸其名就能華蓋天下了?
 
  中國對傳統(tǒng)文化缺乏保護意識
 
  陳騁:我們似乎很習慣于并擅長于,憤慨日韓的古城保存至今的唐風漢韻,憤慨日本的暗自精致,憤慨韓國的高調申遺,卻往往忘了反省或臉紅于我們自己的文化潰敗、文化失陷。中華文化里的優(yōu)質基因,在人類文明長河的推進中被擊打得七零八落,撐不起一個民族的堅韌脊梁。
 
  我們的漢唐文化西播東漸,在海外種下文明之花,至今時見花團錦簇,叫人艷羨。我們的泱泱文物乃至珍品國寶,或被搶被盜,或被偷被賣,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或民間藏家手中,往往得到珍視善待和專業(yè)保護,從而有幸躲過了種種運動與革命的破壞。百年千年后,陸續(xù)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倒是頗值得慶幸。
 
  程龍偉:這些年來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很不利的。這種對本民族文化的遺棄或者說背離,這一百年以來都在持續(xù)進行著,從上世紀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對舊文化、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一種拋棄,一直到解放后,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使傳統(tǒng)文化出現(xiàn)了巨大的斷層,改革開放以后,大家一味去發(fā)展經濟,以功利化、世俗化的取向來對待傳統(tǒng)文化。
 
  “韓國茶道申遺”是一個警醒
 
  畢曉軍:現(xiàn)在要反思的是,我們?yōu)槭裁礇]有申遺。即便今天我們搶先把茶道申遺了,后續(xù)沒有重視也毫無意義。如果現(xiàn)在開始能夠引起世人重視,形成良好的競爭,這對中國茶道的傳播有很大的好處。
 
  此次韓國茶道申遺,我們老祖宗的東西沒保護好要被別人搶走了,反過來是對中國茶產業(yè)的一次警醒。我覺得中國茶界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反思,如何把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如何讓年輕承接中國的茶道、中國的茶文化?這對我們茶界是非常緊迫的一個話題。
 
  程龍偉:這一百年以來,中國人沒有很好地保護以前留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大家開始意識到傳統(tǒng)文化里的這種精神和追求,能讓我們在世俗紛爭、高速度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學會精神和心靈的皈依。對中國來說應該要有更多有識之士能夠認識到我們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可貴,學會保護它們。
 
  陳騁:當我們的國力民心日漸強大,我們的文明進程重返正軌,我們的文化自覺逐漸強化,我們的民族氣質、民眾素質不斷提升,那時候,自然會有更多珍貴文物回流,因為我們有能力保護并承傳,乃至發(fā)揚光大。到了那一天,我們就不會再經常熱衷于議論日韓搶我們的風頭了,嗚呼善哉!
 
  傳統(tǒng)文化根系仍在,重振未為晚
 
  程龍偉:我們的文化形態(tài)是自然、逍遙、平實,把各種“道”的東西融合在日常生活當中,盡管近一百年以來屢次遭到破壞甚至是停產,但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根系依然非常發(fā)達,只要有適當?shù)沫h(huán)境條件,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是非常快的。比如說古琴,在解放初時,能夠彈琴的老藝人不過一百來個,到了這幾年古琴文化氛圍很快就復蘇起來。
 
  舒曼:我認為,“茶道”的根在中國,雖日本專美于先,但對“申遺”而言,完全不受影響。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魄力和勇氣把本該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茶道”奪回來。這就需要我們茶界有一個共識,在此無須贅言。
 
  文化強者貴在爭氣和奮斗,我們要受辱而不餒,臥薪嘗膽,發(fā)憤圖強,最終使我們自己的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藝”也“牛”起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必須通過科學發(fā)展觀,大力增加對中國茶道或茶藝遺產的全方位保護工作,類似像別國“注冊”中國文化的遺憾局面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觀。
 
  小編短評
 
  韓國茶道申遺,確實要引發(fā)深思。小編看過韓國人演繹的茶藝、茶席,他們穿著統(tǒng)一的民族服飾,端正肅穆,一招一式很有規(guī)范,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在展示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敬畏和尊重之態(tài)。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只是表面生搬硬套,把各種文化植入茶道、茶藝表演,不僅顯得雜亂無章,更是缺失其精神和內在,所以中國的茶道演繹讓人看起來更像在機械地背誦動作,沒有日韓茶人的那種“精氣神”。
 
  但是日韓茶道源于中國,這是有歷史依據(jù)的,如果韓國茶道申遺成功,就算中國人標榜“血緣”、“根脈”也會變得蒼白無力,試想再過個幾十年上百年,如果歷史依據(jù)被埋沒或者改寫,國人也百口莫辯。
 
  我們應該要承認日韓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勝過我們,我們也樂于看到中國茶道各種流派百花齊放,但是我們需要有一個“宗”的東西,一個統(tǒng)一的精神的根系,才能從本質上傳承和發(fā)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責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