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說普洱

  作者:高生升

  茶馬古道"這個概念最早出現(xiàn)的時候,普洱茶也剛剛興起。這是一種新鮮的研究范式和新鮮的味道,一下子就打破了茶行業(yè)一直以來沉悶的格局。李揚說,普洱茶對于整個中國茶的貢獻是巨大的,如果這個時代能用味道去勾勒的話,那想必就是普洱茶的味道。

  一十五年學茶路


  2005年,剛剛參加完高考的李揚,就像很多迷茫的年輕人一樣,對未來沒有概念。報考志愿的時候,他碰巧看到了茶學,一時感覺親切,于是便填了。就這樣,稀里糊涂的,他進入了云南農(nóng)大茶學系,開啟了學茶的生活。


  李揚剛上大學那幾年,正值云南普洱茶市場風起云涌之時。這也時時刺激著他那顆不安的心靈。所以除了吸收課堂知識,他還經(jīng)常跑到普洱茶交易市場,一家一家鋪子順著去交流學習,并怡然自得。


  老話說得好,眼見它起高樓,又眼見它樓塌了。2007年中間半年的時間,勐海一般的茶園茶價格,從最初的20多塊一公斤,暴漲到最高時的100多塊一公斤,然后又徑直跌到了幾塊錢一公斤。


  這次普洱茶價格的過山車,給年少的李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第一次,他從茶葉本身跳脫出來,開始關(guān)注茶這個行業(yè)。


  所幸這次價格變動,并沒有摧毀普洱茶行業(yè)。價格觸底回升之后,市場的活躍度也逐漸恢復了。但是細心的李揚發(fā)現(xiàn),仿佛一夜之間,市場流行的詞匯變得豐富了。過去茶商只會講"老茶越陳越香",現(xiàn)在突然冒出來許多新名詞,比如說"古樹茶"、"名山名寨"、"單株"等。


  對于這些新概念,李揚也覺得有趣。畢竟自己是茶葉科班出身,他也想通過科學的方法,驗證這些概念到底有無道理。于是,他的碩士論文做的就是基于高效液相色譜技術(shù)(HPLC)對于山頭古樹茶的辨?zhèn)巍?/p>


  碩士畢業(yè)后,關(guān)于茶,李揚心中仍有疑惑。這種困惑,一方面源于市場信息與學院派訓練之間的隔閡,另一方面也源于一個理科生對于茶文化感知能力的不足。于是他決定繼續(xù)學習深造。而這次,他放棄了實驗室,找到了云南大學的茶馬古道研究所。


  茶馬古道研究所里臥虎藏龍,這給了李揚很大的學習動力。無論是閱讀、寫作和還是書籍編纂,種種的工作,都讓李揚對茶的認知變得更加的豐富且厚重。在茶馬古道研究所任職兩年后,李揚終于覺得自己把對茶的認識給理順了。自己在面對多元化信息的時候,也不再顯得焦慮和矛盾。這個時候,他跟研究所同事周重林一同創(chuàng)立了自媒體平臺"茶業(yè)復興",用來交流這些年浸潤茶行業(yè)的一些心得體會。而這,就是李揚的學茶路。


  △觀察曬干過程中的茶香氣變化很快


  普洱品鑒,暗藏玄機


  李揚具有一種不凡的品鑒能力——任何一款普洱茶拿到他這里,開湯審評,一分鐘之后,他就能告訴你這茶有沒有陳化的潛力。這種能力乍聽嚇唬人,但李揚說,"無它,唯手熟爾"。經(jīng)過一定訓練的話,大家都可以。


  原來是讀書期間,在實驗室的時候,每做一個實驗前選定一個茶樣,李揚先試喝,再用儀器去讀,最后記錄數(shù)據(jù)。在長期的實驗過程當中,李揚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主觀口感和茶湯分子組成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茶一喝,一般人可能會說這茶有點澀,但對于李揚而言,就會說這茶EGCG含量偏高或者ECG的含量偏高了;別人喝這個茶苦,李揚會說這個茶咖啡堿含量高,或這個茶的花青素含量有點高。不能否認,李揚的這個本事,也是硬功夫。


  那一款茶究竟有沒有陳化潛力,這個又是如何喝出來的呢?李揚介紹到,普洱茶能否越陳越香,直接取決于茶葉中糖苷類含量的多寡。而糖苷類物質(zhì)在口腔中會有幾個明顯的反應,就是回甘、生津、清涼感。只要經(jīng)過正確訓練,就可以越來越精確地把握這種回甘、生津與清涼感,從而判斷一款普洱茶能不能越陳越香。


  2018年初,李揚又回到了當初混跡的茶葉市場。他開設(shè)茶葉品鑒培訓班,撰寫文章,無私地將自己的普洱茶品鑒知識跟大家分享。


  李揚還說,從傳統(tǒng)茶學來看,有個很難解釋的問題:現(xiàn)代高產(chǎn)茶園茶的兒茶素含量、水浸出物含量都很高,這在傳統(tǒng)茶學認知中都是優(yōu)點,但現(xiàn)代茶園茶在市場上卻不受歡迎。反而市場更喜歡兒茶素含量較低的老茶園大樹茶,這是為何呢?李揚解釋說,道理就藏在"越陳越香"的謎底中,因為大樹茶的糖苷類含量高。


  漸漸地,李揚開始去調(diào)和學院派與市場信息的鴻溝。這就是為什么,他說自己把對茶的認識給理順了。


  茶馬古道,多元共和


  在茶馬古道研究所的工作經(jīng)歷,讓李揚對"茶馬古道"這一概念感情很深。在李揚的認識中,茶馬古道不僅是一個地理事物,它更是一種研究方法。而這種研究方法需要放棄漢文化中心主義思想,用多元民族的視角去審視當?shù)厝巳粘I睢?/p>


  中國西南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區(qū),漢族、藏族、傣族等民族之間一直保持著充分的互動與交流。這塊土地上各種信仰、語言、風俗習慣的多民族融合,本就是茶馬古道最內(nèi)里的精神。而普洱茶之所以繁榮,李揚認為,就是因為它誕生在這樣一個多元共和的環(huán)境里,因此它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它自然也受到各個民族的喜愛。


  李揚還進一步體悟到,其實普洱茶市場上的思想跟學院象牙塔里的思想也是此理,它們也本該是多元共和、并行不悖的,不是說誰就一定要去統(tǒng)一誰。而這也正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與普洱茶打交道,是李揚的職業(yè),也是他的使命。李揚,中國茶品千百種,普洱只是其中一支。但是它的味道,它的魅力,應該讓更多的國人、讓全世界喜歡。


  責任編輯:蔣銳


  本文原載于《中華兒女》海外版2020年3月號(中)總第703期73-75頁;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CN11-2780/C;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5-2151;郵發(fā)代號:82-63


  來源:中華兒女海外版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