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談如何儲存六堡茶

六堡茶存儲過程中其品質(zhì)仍然不斷變化,存放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氧氣、光線等因素直接影響六堡茶品質(zhì)

談?wù)劥娣帕げ?/strong>

文/彭慶中(三口居士)

有經(jīng)驗的茶友都知道,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六堡茶越陳越佳,所以很多茶友都喜歡多買些存著,邊喝邊放,感受六堡茶隨著歲月慢慢老去所帶來的變化。六堡茶該如何存放呢?家庭中存放六堡茶須注意些什么呢?
從主要因素而言,影響茶葉存儲、導(dǎo)致其發(fā)生變化、陳化的四大因素是溫度、濕度、氧氣、光線,再有就是陳放環(huán)境的干凈、氣味等。六堡茶的存儲,需將這些因素加以分析,其中恰當?shù)臏囟葷穸鹊葹槔陉惢囊蛩?,陽光直射、雜味串味等為劣變因素則須注意避免。

書上的方法并非都正確

一直以來,我們看到很多書上都有關(guān)于茶的存儲的方法,比如常見的“石灰塊保藏法”“熱水瓶保藏法”“抽真空貯藏法”等。這些方法對不對呢?
客觀地說,這些方法都正確,只不過不適合我們常常說到的六堡茶存儲而已,或者可以說,對于六堡茶或者是普洱茶而言,這些做法是不正確的。
一直以來,平??吹降暮芏嗖钑紩f到茶的存儲,而且這類茶的普及讀物多半不會針對不同茶的分類而提出不同的存儲方法,而單一地介紹一大堆“抽真空”、“密閉”、“低溫”等措施,往往會誤導(dǎo)很多新茶友。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茶的品種非常多。茶行業(yè)中就有“茶葉學(xué)到老,茶名記不了”的說法。確實,中國茶葉種類很多,權(quán)威分類中基本大類就有綠茶、紅茶、黑茶、青茶、白茶、黃茶等,其在種植、加工、品飲、存儲等都各有其特性,不可一概而論。
由于過去綠茶是主要消費的品種,所以,很多普及類茶葉書籍介紹的常識多是以綠茶為主。而書中的“石灰塊保藏法”、“熱水瓶保藏法”、“抽氣貯藏法”多是指綠茶而言的,而“抽真空”、“冷藏”等做法,也常見于閩南烏龍茶如鐵觀音、本山等。因此,新茶友必須了解這點,存茶也應(yīng)“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容易踏入誤區(qū),“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錫罐不太適合存儲六堡茶

從前,很多茶客認為,儲裝茶葉以錫器最好,至今仍有一些老茶客有這樣的看法。還有書上說從古至今已被公認為保存茶葉的最佳器皿?,F(xiàn)在,市場上好的錫罐還非常昂貴而暢銷。
錫罐的興起應(yīng)該是在陶罐、瓷瓶、漆盒(漆器的茶器具由于其難以消除的油漆味道而沒有太流行)之后。錫罐流行始于明清兩代,一則金屬制品罐口緊密,而錫又較軟而密封功能不錯,二來質(zhì)地光澤明亮,表面很容易做上精美的浮雕,造型又可多變,一經(jīng)出現(xiàn),便迅速風行。清末之后,隨著手工業(yè)、現(xiàn)代工業(yè)的逐步發(fā)展,飲茶之風興起,居家必備各式錫罐。純錫熔點低,不需高溫便可熔解,錫版成型之后鐫刻容易,加之能工巧匠各出奇技,雕刻繁復(fù)精美的花紋,而更為盛行。
在明清兩代,粵東潮汕各地陸續(xù)發(fā)現(xiàn)錫鋅等混生的礦脈,潮汕即成錫礦產(chǎn)區(qū)。后來,馬來西亞也發(fā)現(xiàn)了錫礦,開始了開采。潮汕盛行喝茶,將飲茶之風帶到馬來西亞的也有潮汕、閩南及兩廣人,他們對茶也是情有獨鐘,一時間,生產(chǎn)加工錫器皿的錫罐的行業(yè)配套便因應(yīng)市場需要迅速跟上,并向各地推廣,清末至民國期間錫罐一時風行各地。
但是,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錫罐并不是特別適宜用來貯藏東西。因錫極易氧化,雖然新品出來,令人眼前一亮,但時間長了,都會氧化發(fā)灰發(fā)暗。不過,即使現(xiàn)代工藝逐步解決了錫罐易于氧化變暗的問題,但由于其質(zhì)地軟、過于密閉等特點,錫罐還是不太適合存儲六堡茶的。因為,六堡茶的陳化需要氧氣、適合的溫度濕度環(huán)境。

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淋

 有一些茶友提出,用玻璃瓶或玻璃罐來存儲六堡茶,其實這個做法欠妥。在茶的存儲中,避光是一個很重要的要求。
 在茶葉中,光照會加速茶中芳香類物質(zhì)的分解,促進脂類化合物的氧化。光使茶葉中的脂肪酸氧化生成了反-2-鏈烯醛和庚醛,使原有的香氣變壞,形成強烈雜味(有人稱之日曬味),有資料表明,貯藏在透光玻璃瓶比貯藏在木盒中的干茶變質(zhì)更快。
 記得小時候,印象中我們梧州很多茶葉店在售賣茶葉的時候,大多曾采用過玻璃壇罐裝著茶葉。這種做法其實是一種無奈的做法,畢竟商家要向顧客展示所售茶葉的色澤和形狀。不過,據(jù)向一些年老的茶商了解,按他們的經(jīng)驗,這類“露光”展示存放的茶葉,必須盡快清貨,快則半月,多則幾月茶就會慢慢劣變、色澤變得暗啞,香氣變?nèi)跎踔磷儺悺?br> 梧州地處亞熱帶,四季分明,冬春空氣濕度較大,夏秋高溫干燥,是比較理想的存放氣候。而在北方,在秋冬季節(jié)往往會過于干燥,春季也不如南方潮濕,沒有南方地區(qū)典型的每年干濕冷熱循環(huán)一次的氣候變化,而這點對于六堡茶的陳放是很有利的。就如同過去曾經(jīng)將搬進搬出防空洞作為六堡茶的工藝流程的效果一樣。
 六堡茶對存放地點并不挑剔,不論是空間大或小,是閣樓還是專有茶倉庫,只要不受陽光直射,不受雨淋。基本是適宜存放。
存放六堡茶器具的材質(zhì)有瓷器、陶器、竹篾編織物、竹木器物等幾大類。用瓷甕放置六堡茶得留心,廠家茶特別是帶略帶酸氣的新茶,偏于潮濕不宜放入這種容器,還是放入竹編籮筐或陶甕較好。瓷甕以存放陳茶為宜,特別是已經(jīng)非常完美的老茶,用瓷質(zhì)的容器放置,更為適宜。陶罐細分為上釉與不上釉兩大類。上釉的陶甕保濕度較佳,活性適中,同樣適合放置陳茶。不上釉的陶甕、竹編籮筐、竹木器物以及葫蘆等,透氣性好,有溫濕度變化,利于茶的轉(zhuǎn)化,一般的六堡茶都可以放置。
 竹木器物(或者是漆器)的話,就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因為新的竹木器具往往還有一些氣味,漆器也是,衡量這些器物是否適合存茶,還是以其是否有異味為前提了。假如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晾放或采用工藝去除異味,這些竹筒、木盒、漆器之類存放茶葉,還是可以的。
 放入這些容器前,六堡茶可以先用紙包好。紙的選用,最好是透氣的無異味的玉扣紙、砂紙、生宣(不宜用熟宣,熟宣多有礬的氣味)、棉紙、毛紙等,不宜使用塑料袋。一般家庭中如果放不了這么多壇壇罐罐,也可將六堡茶用紙包好后,存放于干凈無味的裝食品用的紙箱中。


正確把握通風和透氣

 一般茶書上,說到茶葉存放,大多都會寫著“放置在陰涼通風之處”,對于六堡茶而言,此說值得商榷。尤其是梧州的冬春季節(jié)空氣濕度很大,這種做法就必須小心,因為茶葉,容易吸潮。春季,如果增加了通風相反會令茶品很容易受潮。
 六堡散茶可用紙包好或放入陶罐中,籮裝茶、餅茶等可放入無味的紙箱中,并封好,做到“透氣”就可(在春季“回南天”這點尤為重要,包裝紙和紙箱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可以擋住外界過多的濕氣。)??梢苑夂枚冗^春天雨季的茶品本身所含水分也不能太高,如果是新茶,本身含水很高,就在無雨的秋冬季就應(yīng)該適當晾開透氣,使其干燥。在春季濕度大的季節(jié),不宜頻頻翻動紙箱,以免六堡茶受潮。
 不過,也無需過于擔心,即使是天氣潮濕,對于存茶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只要你做到了上面幾點,用包裝紙和紙箱營造一個“濕度緩沖區(qū)”,就很足夠了,建議不要使用除濕機或是空調(diào)的抽濕功能長時間“吸干”茶的水分,而以自然狀況下的濕度存放為最佳。
 即使是空氣濕度不大的季節(jié),也應(yīng)該慎重看待這個“通風”,按一些茶人的經(jīng)驗,存放六堡茶的地方,不需要空氣流動過快,也就是說不需要太“通風”。一般而言,經(jīng)過充分漚堆發(fā)酵,發(fā)酵比較完全的六堡茶,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通風放置,去除堆味后,不宜存放在過于通風的環(huán)境中。甚至,如果是一定年份的發(fā)酵充分的六堡陳茶更要避免通風,基本保持透氣即可,過于通風相反是對存茶不利的,這里須把握好這個“通風”的度。

農(nóng)家茶、廠家茶宜分開放

 茶很容易吸味,有一定經(jīng)驗的茶友都知道這點,有的茶友更有一些教訓(xùn)。所以,我們存放茶葉的地方都必須遠離污染和味源如化學(xué)品香精、香皂、檀香、香木、樟腦等氣味濃厚的物品。而且一旦染上雜味,是很難去除了的。花茶的窨制也是利用了茶易于吸味的原理生產(chǎn)出來的。六堡茶中,六堡農(nóng)家茶(即傳統(tǒng)工藝的六堡茶)以有其獨特的風味,受到很多茶友的喜愛。但很多茶友同時也覺得困惑,農(nóng)家茶、廠家六堡茶這兩種茶一起存放,可以嗎?
  一般而言,很多農(nóng)家茶品有其特有的松煙味、炭火味,與廠家六堡茶(后期渥堆發(fā)酵)氣味有很明顯不同,混放在一起,也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竄味”,是不適宜混放的。不過,由于茶友們手中的茶,往往都有各種獨立的包裝,不會真正“混”放,因此覺得“問題不大”,實在是沒有分開存放的空間,這樣的做法也未嘗不可。不過,假如家里空間許可,還是分開存放為好。
說到這個包裝,尤其需要注意異味,一些廠家商家往往會忽略了這點,在此提醒茶友們的注意。一款六堡茶拿回家中,請首先檢查一下現(xiàn)有的包裝是否有異味,特別是一些印刷的油墨味、錦盒包裝味等等。如果發(fā)現(xiàn)有異味,請盡快地將茶取出,用干凈砂紙簡單包好,放置在通風處攤晾一段時間,或能補救。千萬不能直接放置在有異味的包裝內(nèi)存放。
  最后,強調(diào)一點,存放六堡茶溫度和濕度是關(guān)鍵,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和存放地點因地制宜,務(wù)實、靈活,個中既有效果又有樂趣。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