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八怪,普洱需要爬樹摘

昆侖說茶

冬去春來,各地茶芽競相吐露,茶農(nóng)進入繁忙的采茶季,漂亮的采茶姑娘們點綴在青翠茶園里優(yōu)雅在采著茶,這樣的動人畫圖是不難看到的。

然而,在眾多的普洱古茶山上,你看到的采茶情景并不都是這樣的,古樹茶的采摘并不需要太多的爛漫,但一定是要有采茶的技巧和攀爬的實力的,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絕活的,因此與其說他爛漫倒不如說他震撼更為確切,這也是只有在普洱茶區(qū)古茶山才有的另類風景。

普洱茶屬于云南大葉種茶,早期流傳下來的普洱茶樹都是像樹一樣的喬木,而不是像綠茶那樣的灌木,并且都生長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樹齡都是成百上千年,有些甚至是參天大樹。
這些茶樹通常被叫做野放型喬木大樹或是古樹,因為樹干高,所以采茶的時候要爬到樹上。

喬木型的大樹茶、古樹茶因其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非常有利于后期的陳化,并且有獨特的口感風味,而受到廣大茶蟲的追捧。

此外,除了需要爬上樹采摘,普洱茶的采摘技術(shù)也是非常關鍵的。
普洱古樹茶是山地散種,因而采摘依靠人工。人工采摘方法為:用手指力量一捏一提,折斷茶梗,不能直接用指甲掐斷,以避免產(chǎn)生紅梗。
此外還需要注意芽葉完整,不可長時間緊捏,放置在茶簍中也不能緊壓,以避免芽葉破碎、葉溫增高,提早發(fā)酵。
同時普洱茶的采摘還需要有矯健敏捷的身手,這樣才能將大樹上的嫩芽采摘下來。

到了采茶季,茶山上往往是只聽人聲,不見人影。人工采摘雖然成本高,但人工采摘的選擇性大,葉片較為完整,能夠保證普洱茶大葉良好的條索和品質(zhì)。

然而,古樹茶好喝,采摘的難度卻相當之大,那么,到底有多難?
眾所周知,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一般古樹茶都生長在生態(tài)環(huán)境絕佳的高山密林深處,而這里通常山路崎嶇,路途艱險,就連人走在路上,每一步都要很小心,就更不用說帶上笨重的工具去采茶了,這無疑增加了采茶的難度。
并且,普洱茶古樹至少都在2—3米高,有的高達十多米,加之很多地區(qū)的古樹多為直立型,半坡張型,這樣的樹形采摘更為不易,這些高大的茶樹全長在海拔幾千米的大山上,想要采摘鮮葉,就必須要爬山涉水,徒步幾個小時,樹高幾十米的,需要搭梯子才能采摘,甚至有生命危險。
而對于采茶人來說,擁有矯健的爬樹本領是必備的技能之一,看著那一個個采摘古樹茶的情景,除了震撼還有太多的感動,除了資源的稀缺之外,單就采摘過程你都不得不承認古樹茶的來之不易,讓人不禁會想到這哪是采茶,這完全是爬樹競技的展示嘛!
除了險要的環(huán)境古樹茶的采摘也是門復雜的學問。茶樹的特殊性造就了采摘的特殊性。最簡單的一個例子,當我們把“好茶”的標準定義為一芽一葉之后,看起來粗枝大葉的古樹茶就成了級外茶了。那么,究竟以何種標準采摘才能收獲到最佳古樹茶箐呢?
古樹茶的采摘是一段天氣、古樹和人工的協(xié)作過程。需要對何時采摘、安排多少人采摘、采摘多少茶箐做好規(guī)劃,否則,某一個因素沒有計劃周全,可能就導致全盤皆輸。

我們從古樹茶發(fā)芽的特性開始看起。古樹茶植株高大,生長于山谷、山坡的不同位置,其發(fā)芽的時間往往無法人為統(tǒng)一。

即使是同一片茶園,常見的現(xiàn)象是今天東邊的三棵樹發(fā)芽良好,但是西邊的還沒有動靜。

過幾天,等東邊的茶樹芽頭已經(jīng)長老,南邊的發(fā)芽正盛。這是古茶樹發(fā)芽的自然規(guī)律,那么,進行古樹茶的采摘時,就必須對茶樹的發(fā)芽情況做一個全面的估計,統(tǒng)籌安排,最終盡可能的保證芽頭品質(zhì)及產(chǎn)量。

其次,如何判斷是否應該進行采摘也是一項重要的經(jīng)驗,因為采摘過嫩,則會導致產(chǎn)量下降,采摘過老會影響茶葉品質(zhì)。

古樹普洱茶的采摘標準不同于綠茶,后者追求嫩度,往往將芽頭奉為第一,一芽一葉是基本要求。而對于古樹普洱茶來說,以一芽一葉為標準,則意味著浪費。

一般而言,我們的采摘標準是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為主。此時,古樹茶的芽頭已經(jīng)充分舒展,但尚未成為對夾葉,枝干粗壯,但嫩度依舊,是最適合采摘的時候。

采摘普洱茶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這樣采摘的茶葉內(nèi)含物質(zhì)更為豐富,可溶于水的糖分更多,這些成分是普洱茶后期轉(zhuǎn)化的重要基礎物質(zhì)。

就口感而言,按此標準采摘的茶葉因內(nèi)涵物質(zhì)比較均衡,喝起來茶湯層次分明,口感更佳。

茶農(nóng)采茶實為不易,對于很多世代生活在村寨里的茶農(nóng)來說,村寨依山傍水,他們靠山吃飯,鄰水起居,過著平凡而簡單的農(nóng)家生活,他們并不富裕,但他們卻是深耕普洱茶山的守護者。

采茶制茶對于他們來說早已融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茶離不開人,人也離不開茶。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