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茶道之唐朝煮茶文化——李衡記特制品千骨系列

u201074

?
茶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我國最早的時候是用鮮葉直接咀嚼開始。唐代之前,沒有制茶的方法,從漢魏南北朝到初唐為止,“烹茶盡具”。煮茶,就是“蔬菜湯”,加鹽、辣椒烹飪的菜肴。直到陸羽的出現(xiàn)之后,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研究和嘗試,餅茶(団茶、片茶)、散茶才日漸增多,因此陸羽被稱為“茶圣”,而他所撰寫的《茶經(jīng)》也是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可以說,有了陸羽之后,才真正形成了“茶文化”。


據(jù)《茶經(jīng)·五之煮》記載,當(dāng)時會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煮之百沸,去沫,然后才可以喝。飲茶開始由“蔬菜”變成一種精致的茶文化。



那煮茶是怎么樣的流程呢?據(jù)《茶經(jīng)》記載,當(dāng)時煮茶的器具,有24件之多,除了爐具以外,先要焚香備器:客人或皇親貴族,坐在一旁,聞著優(yōu)雅的檀香,聽著音樂,精心養(yǎng)神,讓自己心靈安靜。第二步才是用木炭烤茶餅,升爐、炙茶,然后將烤炙有小疙瘩的茶團(tuán),敲碎、碾末,再用紙袋封好,藏于金龜之中,第九道才是煮水。


應(yīng)該有人知道,唐代煮水分為“三沸”。皎然曾經(jīng)說過“候湯最難”:第一沸就是出現(xiàn)魚眼泡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加鹽嘗味、調(diào)味;第二沸是泉涌連珠,留一勺備用,然后取茶末攪動;第三沸,騰撥浪鼓的時候,將第二沸留用的水倒進(jìn)去,讓茶湯冷卻……一般這樣可以分為五碗,頭三碗最香濃,第一碗叫“雋永”,一般是留用的;如果說分好茶之后,不夠,才會將“雋永”分出來,最后一起共茗。


唐朝的煮茶禮節(jié)也比較多,包括凈手,靜心等,而且茶具要求,人員也比較多。現(xiàn)在保存較好的反而是日本的茶道,基本保存了唐宋時期的煎茶和點茶,就是抹茶的做法。今天我們可能很難重現(xiàn)往日煮茶的盛況,但是因為煮茶先要烤茶,主要是茶餅,這跟現(xiàn)在的普洱有點類似,所以煮茶也是首推普洱。


今天有幸,雖然不能完全重現(xiàn)當(dāng)時唐代喝茶的盛況,但是還是可以古為今用,用電池爐代替木炭,用陶壺代替古代的茶具,化繁為簡,試一下煮茶的滋味。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