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普洱茶綻放美麗風(fēng)景

普洱茶
  “姑蘇晚報美麗中國行”云南報道組谷雨王小兵李慧丹

  四月,正是蘇州碧螺春新鮮上市的時節(jié)。此時,在幾千里外的西雙版納,人們也在忙著采茶。茶葉都講究新鮮,對碧螺春來說,一過清明,身價日漸下跌。然而,產(chǎn)自祖國大西南的普洱茶卻是茶中特例:當(dāng)年的新茶不值錢,倒是越陳越好,歲月越長,茶香越濃。帶著對普洱茶的種種好奇和不解,我們在四月來到了勐海,這里是普洱茶的搖籃和故鄉(xiāng)。這里,不但風(fēng)景秀美,而且以茶香為線,串起一個個風(fēng)光旖旎的哈尼和傣族村寨。駐足茶山每個山頭,雖然馬幫的悠遠(yuǎn)鈴聲已經(jīng)湮沒在斷磚殘路旁,但在參天大樹的林蔭之下,茶樹依然翠綠。

  這里有美麗風(fēng)景萬畝茶園漫山遍野

  為了追蹤溯源,我們第一站決定先走訪這里的萬畝茶園。早晨,從勐??h城出發(fā),我們乘車沿著一條山路,往怒山山脈的南延伸段進發(fā)。路邊,每隔幾公里路程,便可見到一個個極具傣族和哈尼族特色的村寨,這些村寨四周,是一片片綠油油剛插秧的稻田。越往山里走,路上車輛越少,有時,前行好幾公里才見到一輛車。車行40多公里后,一座大山橫在前方,汽車開始進山,道路也由原來的柏油路面變成了碎石砌成的山路,不但顛簸得厲害,而且拐彎特別多。

  給我們駕車的是一位當(dāng)?shù)匦』铮谇巴鑸@基地的路上,這位小伙告訴我們,勐??h產(chǎn)茶歷史非常悠久,縣內(nèi)的各種茶樹資源非常多,最為出名的便是一棵1700年樹齡的野生茶樹王了,可謂是勐海一寶。勐海出產(chǎn)的普洱茶,以其絕妙的工藝、獨特的品質(zhì)和原生態(tài)魅力而享譽中外。正如司機師傅所言,隨著車輛的行駛,隨處可見熱帶地區(qū)的景色,這里不僅有勐遮、勐海等平坦無垠、美麗富饒的壩子,更有延綿不斷的崇山峻嶺。與西南山區(qū)許多光禿禿的山巒相比,這里是山山有樹,溝溝有水,青山綠水,一片生機盎然。

  隨著山勢盤旋,從車窗往外望去,山坡上開始顯露一片片茶園。經(jīng)過一段近10公里的碎石路程,終于到達了勐海茶廠的巴達基地。作為當(dāng)?shù)氐闹е堫^企業(yè),勐海茶廠共有兩處基地,一片是面積一萬兩千多畝的巴達基地,另一處是同樣超過萬畝的布朗山基地,這兩個基地都是在1988年選址建成。
普洱茶園

  這里有最原始的生態(tài)茶葉因地而貴

  巴達基地處半山坡,走進基地,望山坡和山頭上望去,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茶園,一道道整齊的茶葉種植帶,仿佛是大地微笑的皺紋。大益集團勐海茶葉有限責(zé)任公司巴達基地場長楊猛,是個地道的云南人,老家距離勐海差不多有一天的車程。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回家,一年才難得回老家一兩次。平時大部分時間,他都和茶廠的工人們,精心地守護著這里的萬畝茶園。楊猛告訴我們,勐海茶廠的這兩片萬畝茶園,它們都處在海拔1700到2000多米的山坡上,不但周邊沒有任何工廠,甚至連居住人的村寨都比較少,因此沒有任何的污染;此外,這里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的生長,年降水量在1500多毫米左右。比如,在巴達基地不遠(yuǎn)的山上,就有一株1700多年的野生茶樹王和其它古茶樹群,從這些也可以看出,這些區(qū)域,很早就有了種茶的歷史和足跡。

  作為普洱茶的原料,茶園里對茶樹的種植過程要求特別的高。這里不能用任何農(nóng)藥、化肥,為了給茶樹增加營養(yǎng),茶園一般是將發(fā)酵后的普洱細(xì)末(又稱茶灰)放到茶樹下作為肥料。對茶農(nóng)們來說,最擔(dān)心的是各種蟲子和蛾子來啃食茶葉了。在茶園里,四處可見茶農(nóng)們的聰明智慧:每隔一段距離,在棍子上,掛了一張張方形的粘紙,用來粘飛蟲。讓我們感到好奇的是,這些粘紙有的是藍(lán)色,有的是黃色,茶農(nóng)們說,原來那些飛蟲,有的也非常“好色”,不同顏色的粘紙,能粘住不同的飛蟲。除了這些人工智慧外,每隔一段距離,還裝了一只太陽能誘殺燈。每一塊太陽板下,底部都裝著一個空瓶,上面有一個缺口,經(jīng)過燈光的引誘,將一些蟲子和飛蛾騙到底部的瓶子里。

  這里有悠久歷史哈尼歌聲飄蕩在茶園

  走進茶園里,只見一個個穿著民族服飾的哈尼族女子背著背簍在采茶,她們穿梭在茶樹邊,兩只手不停地跳動,很快,她們手中便多了一把帶著葉子的嫩芽。我們了解到,整個巴達基地茶園里種植的都是大葉茶品種,每年從2月到11月均可采摘。一芽一葉初長的青葉,為特級,一芽兩葉初長的青葉,為一級,以此類推,尤其以春天和秋天的茶為最好。像這些心靈手巧的哈尼族女子,她們中速度最快的一天能采摘20公斤左右的葉芽。

  在眾多采茶的哈尼族茶農(nóng)中,優(yōu)宜(音)和幾個姐妹在專注地采摘著新芽。她和家人承包了基地的茶園,平時,在茶廠技術(shù)人員指導(dǎo)下,對茶樹進行管理。到了采茶時節(jié),每天天剛亮,她便背著背簍來到茶園,用手指將一個個新芽采摘下來,到了傍晚,再把采來的青葉賣給基地。一年下來,也能有兩三萬元的收入。沒有茶葉可采摘時,她和姐妹會在自家的寨子里,掰掰玉米,或是做做針線活。

  當(dāng)這些葉芽被采摘回來后,和其它綠茶的制作工藝幾乎一樣,首先要進行殺青、揉捏、解塊,不過,與碧螺春的炒干或烘干相比,普洱茶的青葉最后一步有所不同,它采取的是用日光曬干。作為普洱茶的原料,曬干后的茶葉俗稱“毛茶”。從采摘的青葉到簡單的粗加工成毛茶,一般大約需要兩天的時間。

  我們了解到,正因為勐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傳承千年的普洱茶制作技術(shù),形成了以“勐海味”為特征的普洱茶。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全縣共有茶葉初制所近600個、茶葉精制廠100多家,縣內(nèi)世居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共同開創(chuàng)了勐海悠久的種茶、制茶、飲茶和貿(mào)茶歷史。從商周的“濮人種茶”、三國“武侯遺種”,到唐宗“茶出銀生”和明清“名遍天下京師尤重”,文明的傳承成就了普洱茶歲月的沉香。毋庸置疑,勐海已成為中國普洱茶的最大加工基地和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發(fā)祥地之一。
來源:姑蘇晚報

責(zé)編: 深水魚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