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活】畢生,只為培育普洱茶良種!

  

  來講講普洱在你生活中的故事吧,中國普洱茶網(wǎng)為你提供一個演講展示的平臺!

  在線投稿:idolook.cn/puerchanews/open
 


  “我無條件服從國家的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這是肖時英大學畢業(yè)國家統(tǒng)一分配工作時寫的決心書。


  1953年,武漢大學茶學專業(yè)畢業(yè)的肖時英響應黨的號召與同班同學張木蘭一同入滇,來到邊疆的勐海茶葉試驗場。當時,肖時英做普洱茶的良種選育,張木蘭做制茶試驗研究,兩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相依相偎,這一待就是一輩子。


  “放心喝,這個茶缸是消過毒的。”肖老指著面前的大茶缸,用五十年代的人慣有的細膩說道。這茶是肖老自己的茶園種植的,是生態(tài)茶,用冷水煮法,沒有一點苦澀,清爽回甘。

  當時,茶樹的種子是自然雜交的產(chǎn)物,用種子繁殖的茶苗種植的茶園,茶樹良莠混雜,品質(zhì)差,產(chǎn)量也低。肖時英的工作就是行走在云南的大山里將各種茶葉嘗遍,篩選出優(yōu)質(zhì)的母本樹,通過無性系繁殖進行扦插,再經(jīng)過對茶樹的產(chǎn)量、品質(zhì)及抗寒旱等的試驗研究,選育成為優(yōu)良的新品種,然后進行推廣。


  選育一個新良種,需要十幾年甚至20多年,很難用當代人的思維去思考培育一個品種花上這么多年是否值得,就像我們問及肖老這些培育的品種有無申請個人專利,肖老說我們不講這個,這是職務貢獻,所有的良種都是屬于國家的。


  “癡于技亦幾于道”,這是肖時英令我們敬重的精神所在!


  六十余年,一甲子的時間,肖時英共培育了七個普洱茶良種,栽種千萬畝,造福無數(shù)茶農(nóng)和愛茶的消費者,也讓云南的茶葉品質(zhì)穩(wěn)步提高,奠定了其“云南普洱茶無性系茶樹良種之父”稱號。其中有兩個良種是為紀念張木蘭為云南茶業(yè)作出的卓越貢獻而命名為木蘭1號和木蘭5號的。


  值得一提的是,木蘭5號(如上圖)的嫩梗是綠的,而葉脈是黃色,新枝葉、葉片又是紅色。一枝三色煞是亮眼,也頗為罕見。


  張木蘭是另一個傳奇,她創(chuàng)造的“翠茗”新工藝大幅提升了云南綠茶的品質(zhì),同樣功不可沒,可惜沒能陪伴肖老走到現(xiàn)在。掛在客廳正墻兩人的照片,張木蘭微笑的神情是兩人感情也是普洱茶歷史的見證。

  肖老是多情的,客廳墻上掛著他喜愛的一把二胡。他還愛拉小提琴和吹口琴。“年輕時就喜歡吹拉彈唱。”肖老隨意說道。我聽出背后的落寞,沒有再追問。


  大家坐在灑滿陽光的窗前,喝著茶聊著。從開國茶事,聊到普洱茶的制作歷史,再到普洱茶的民用推廣,肖老就像活茶史一樣娓娓地說,我們靜靜地聽。當聊到普洱茶的興盛時,肖老突然說:“當初拍攝天賜普洱時,茶地里的口琴就是我吹的。”


  于是肖老即興吹奏了兩次,第一次坐在椅子上,完后肖老說情緒沒有控制好,站起來調(diào)整了呼吸又吹了一首激揚歡樂的蘇聯(lián)曲子“三駕馬車”。


  話長時短,陽光變得傾斜。


  這時肖老的弟子范星過來,我們順著一起去了肖老自家近郊的茶園,20分鐘左右的車程。一百多畝四十多個品種的茶樹蓬勃生長。生物防治、立體生態(tài)種植……這些專業(yè)的名詞從肖老的嘴里嘩嘩流出。

  看到一棵幾米高的茶樹,樹身苔跡斑斑,以為是古茶,肖老笑著說這不過是印度的阿薩姆種茶樹,只有15年樹齡。云南作為世界茶源,有很多古老的大茶樹,他舉例說南糯山上的茶樹滋養(yǎng)了那里的僾伲族57代人,樹齡至少已有800年…諸如此類的知識和典故,肖老言傳身教,由淺處說。

  肖老雖已82歲的高齡,在茶園里卻穩(wěn)步行走,不時用筆記錄著茶樹生長和土壤變化的狀況,甚至還叮囑我們茶地太滑,“你們不要下來,在上面等我。”


  “以前民間采茶是春秋兩季采,夏季不采用來養(yǎng)樹,現(xiàn)在很多人種茶把經(jīng)濟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顧茶葉的再生周期透支采摘,反而降低了茶樹的生命期限和產(chǎn)量。我每隔幾天都要來一趟茶園,就是要把茶種好,給大家做示范。“雖然肖老早已退休,但老茶人的質(zhì)樸理念依然驅(qū)使著他每天耕耘茶事。


  茶人如此,云南普洱茶之幸、之福!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