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文化”助推墨江茶產業(yè)騰飛

“六個文化”助推墨江茶產業(yè)騰飛

  圖為包忠華、趙思偉、白馬非馬考察迷帝古茶園茶碑

  中國普洱茶網訊:8月27日至8月31日,普洱市茶業(yè)局聯(lián)手《云南法制報·云茶產業(yè)》采風團走進普洱市墨江縣,進行新一輪的普洱市茶文化挖掘、弘揚、宣傳、策劃等專題活動的“墨江行”。

  報道隊伍分兩組,一組深入大山腹地,重點探訪墨江古茶山,以及骨干茶企,感受墨江茶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景象,由墨江縣茶產業(yè)發(fā)展辦公室主任連俊鋒和普洱市生物產業(yè)科科長趙思偉帶隊,普洱市茶業(yè)局品牌科科長包忠華為總策劃,云南茶界民間觀察及獨立評論人白馬非馬做主要采訪;另一組重點走訪墨江縣城周邊,著重于墨江哈尼文化、回歸文化、古道文化等的體驗及報道,由墨江縣茶產業(yè)發(fā)展辦公室副主任孫以松帶隊,《中國墨江茶文化》作者敏塔敏吉做相關介紹,由游刃于云茶行業(yè)報道的杜鵑做主要采訪。兩個隊伍均有其他協(xié)助人員相隨,為報道團隊出謀劃策,在此不一一例舉。

  筆者有幸追隨深入大山腹地的“大山組”,全程見證大家深入哀牢山,尋訪以及策劃了回歸線上的云茶綠洲——迷帝古茶區(qū),體驗了大茶區(qū)戰(zhàn)略下的米地古茶園和景星鳳凰山古茶園即鳳凰窩、鳳凰谷、鳳凰屏、鳳凰嶺的風采。

  8月29日中午,“迷帝古茶區(qū)”策劃者之一、普洱市茶業(yè)局文化品牌科科長包忠華向筆者詳細論述了“迷帝古茶區(qū)”提出的依據以及構建的設想。以下的訪談內容,以包科長作為第一人稱來呈現,即下文中的“我”就是包科長:

  緣起:創(chuàng)新宣傳模式,為墨江大茶區(qū)策劃找魂

  2014年上半年,我們完成了景東縣茶文化挖掘、弘揚、宣傳、策劃等專題的活動,提出了“構建銀生茶文化,復興景東茶”的設想,并做了連續(xù)多篇的景東專題報道;在江城縣茶葉歷史挖掘上,相繼梳理、采訪并發(fā)表了系列文章。

  關于景東縣,其所處的無量山和哀牢山是普洱市這一世界茶源的核心區(qū)。挖掘了在景東錦屏鎮(zhèn)田心發(fā)現的2500萬年前的中華木蘭化石(茶葉二始祖)的歷史價值,在太忠鄉(xiāng)大柏村發(fā)現了“人類栽培、馴化野生茶樹活標本”大茶樹。我們對《蠻書》記載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范圍界定進行了發(fā)文討論,對茶樹資源、茶葉文化、當地茶企進行了深度報道。比如老倉福德老茶區(qū)的天澤茶業(yè),我們進行了全產業(yè)鏈,包括文化挖掘、產品定位、產品設計、產品營銷的服務指導;對世界上種植烏龍茶海拔最高的種植基地——位于徐家壩2500米的開源茶業(yè)進行了深度報道;對景東茶小微初制所模式進行了策劃推廣。

  關于江城縣,我們提出了“水上國際茶葉之路”,對勐烈古城號級茶莊文化、田房古茶園和茶莊、整董古鎮(zhèn)歷史文化等進行了挖掘宣傳,對蔡國才、羅阿新等茶企茶人進行了宣傳報道。

  這些針對地方茶文化的挖掘,對地方品牌的宣傳,得到當地政府高度認可;同時,也得到諸如央視、香港《文匯報》等主流媒體的關注。這樣的做法給企業(yè)帶來真正的實效,為企業(yè)贏來合作、融資、投資的項目,當地產品的產值,以及企業(yè)、茶山的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這樣的工作在茶葉界也引起了良好反響和關注,超出我們的預期,收效很好,我們深感欣慰。

  去年5月份,我跟隨市茶產業(yè)督導組領導、茶業(yè)局領導到墨江進行調研,墨江縣委書記陳江華針對墨江茶文化挖掘、產業(yè)打造,希望我們能傾力做一些事,助力墨江茶產業(yè)新一輪的發(fā)展。通過反復思索,以及與當地熟悉情況的茶葉領導進行交流,我有了關于墨江茶文化挖掘和產業(yè)構建的初步思路。

  8月份,我們來到墨江,聚合當地茶產業(yè)工作人員,以及《云茶產業(yè)》的報道團隊,將對這里的茶文化進行深度挖掘。而通過幾天的走訪和討論,我們確立了墨江茶文化打造的幾大構想:打造阿墨江以西為迷帝古茶區(qū)和以東為須立古茶區(qū)的兩大區(qū)域品牌;墨江茶文化以太陽文化、哈尼文化、古道文化、鳳凰文化、帝王文化、紫色文化為構架。

  構想:“迷帝茶”與“鳳凰茶”齊飛

  在哀牢山墨江段,我們提出對團田、新?lián)帷⒕靶?、通關等鄉(xiāng)鎮(zhèn)古茶區(qū)的古茶園進行整體區(qū)域品牌的打造,把這里8萬多畝茶園,包括2萬多畝百年以上的古茶園,3萬多畝樹齡50-100年的老茶園,3萬多畝50年以下的現代茶園納入“迷帝古茶區(qū)”的區(qū)域品牌中來。

  我們知道,一個地方茶的品質好壞,是由當地土壤、氣候、植被、茶種、樹齡、管理模式、加工工藝等因素造就的。打造“迷帝古茶區(qū)”,其戰(zhàn)略的支點正是這個大茶區(qū)擁有相近似的自然環(huán)境和栽培基礎:海拔1250米至1900米不等,氣候條件近似,茶質總體上都非常好。

  團田、新?lián)?、景星、通關這四個鄉(xiāng)鎮(zhèn)的茶葉,分布在哀牢山地勢相對平緩的地方,四周的森林植被完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當地的茶園種植因地制宜,多以小片種植,幾十畝、一兩百畝為一個單元,這些茶園在森林中,似乎就是鑲嵌在漫漫林海中的綠寶石。剛好這種種植模式吻合了大家現在和未來倡導的生態(tài)、和諧、持續(xù)發(fā)展的茶園布局。

  這樣做還有哪些歷史基礎和依據呢?打造“迷帝古茶區(qū)”的意義是什么?

  哀牢山是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漢族等多民族聚集區(qū)。生活在哀牢山的布朗族是古代濮人后裔,他們是最早利用和栽培茶葉的民族。雖然在墨江縣史料里,關于茶葉的記錄很少,記錄得很零星,但是,在哀牢山墨江段已經發(fā)現了大量的野生茶和栽培型古茶樹,墨江的種茶歷史已有千年之久。

  1937年,也即民國26年,庾晉侯、聶雨南、李子忠等人集資在景星開辦新華茶廠,茶廠的茶園基地建設早在大約1932年左右就開始了,李子忠等人組織人們墾荒茶園,栽種茶樹,建立茶葉基地,茶廠得以振興,在當時名聲在外。這一片片老茶園,變成了綠色銀行,雖歷經事故,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存留了下來,得以造福后人。

  新?lián)徉l(xiāng)界牌村的米地古茶園,面積逾300畝,據考證這些古茶樹有近500年的歷史,相傳是從江西遷徙到云南景東,后來又來到界牌這一地界的趙氏族人所種植。茶園由于社會變遷、世事更迭、以及人為的原因,茶樹顯得比較稀疏,500年左右的現存3600多株,清代補種距今200年左右的8000株左右。到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百姓在稀疏的茶地里進行了間空補種,大概有6萬株左右。

  在整個迷帝大茶區(qū),像這樣一片茶園經歷時代變更,三代和二代同林的現象很普遍,老、中、小混種在一起,形成了“遠看是臺地茶,近看是古茶樹”的風景。為了更好把迷帝品牌承接以及拓展開來,我們提出把氣候近似、茶質近似、茶園狀況近似的附近茶園統(tǒng)一納入“迷帝古茶區(qū)”,作為大茶區(qū)戰(zhàn)略、大區(qū)域品牌來打造。

  “迷帝”,原本名為“米地”,因為有了后來茶園“瑞貢京師”的流傳故事,“米地”逐漸演變成了“迷帝”。這片“迷帝仙境”所產茶葉品質上乘,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迷帝茶”的名聲不脛而走,逐漸向外輻射,進而被外界知曉。1995年,當地政府注冊了“迷帝”品牌,申請了商標保護。目前,新?lián)徉l(xiāng)正在如火如荼打造“迷帝莊園”,引入云南普洱茶廠等企業(yè)介入開發(fā),探索旅游文化、茶文化相結合的道路,意欲創(chuàng)建普洱市繼柏聯(lián)莊園之后又一個莊園經濟的奇跡。

  在迷帝古茶區(qū),受市場追捧,除了“米地古茶園”,“鳳凰窩古茶園”特別出名外,還有團田鄉(xiāng)蜜蜂溝古茶園等。

  鳳凰茶文化要從鳳凰窩講起。景星鎮(zhèn)大梁子山因為植被豐茂,而且風水很好,山上至今還生長著一株要3人才能合圍的千年梧桐樹。相傳,一日迎來一對鳳凰來此筑巢安家,當地人就把此地命名為“鳳凰窩”;而在大梁子不遠處,有一個山凹,鳳凰每天來此飲水,人們就稱此地為鳳凰谷;鳳凰白天常棲居與翱翔的山嶺,隨之得名鳳凰嶺;在新華村大平掌地腳,鳳凰常來此戲情開屏,當地人就把此地叫做鳳凰屏。后來,整個大梁子山因為鳳凰的造訪,被當地人叫做“鳳凰山”。

  “千年梧桐鳳凰屋,萬里古道普洱鄉(xiāng)”是這里的寫照。好山好水與好梧桐,不但引來了鳳凰棲居,而且是產優(yōu)質茶的寶地。擁有8000余畝古茶園的景星鎮(zhèn),其核心產區(qū)就在鳳凰山,思普地區(qū)第一家規(guī)范茶廠——新華茶廠也建在這里。近年來,景星鳳凰茶憑借尊貴的品質而受到市場追捧,創(chuàng)造了墨江茶最高的價格,今年的春茶最高賣到了5000元一公斤,平均在3000元以上。目前,太陽茶廠、新華茶廠、鳳凰茶農合作社、回歸茶廠、水之靈茶廠等企業(yè)與組織正在政府牽頭下,將組成墨江茶業(yè)的“鳳凰傳奇軍團”,通力協(xié)作打造鳳凰文化與鳳凰品牌。

  依托相近似的地理人文環(huán)境要素,打造迷帝、須立兩大古茶區(qū),挖掘鳳凰古茶山傳奇,兩個皇家古茶園等厚重的文化內涵,將之打造成類似景邁山茶區(qū)一樣的區(qū)域性品牌,對區(qū)域經濟的聯(lián)動將是影響深遠的。

  以前的鳳凰窩、米地古茶園,雖然近幾年名聲鵲起,成為能夠擁有高價位的“一線品牌”,但畢竟是小眾片區(qū),數量少,產量有限,難以帶動周邊地區(qū),沒能完整呈現墨江茶樹的資源優(yōu)勢。從小茶園,單品牌,擴大到區(qū)域性品牌、大茶區(qū)品牌,這更有利于進一步的品牌打造和茶園可持續(xù)發(fā)展。

  建議:打好墨江茶文化六張牌

  阿墨江從北到南貫穿墨江,將全縣分為東西兩塊,即東邊有8個鄉(xiāng)鎮(zhèn),西邊有7個鄉(xiāng)鎮(zhèn)。墨江東部的茶產業(yè)圍繞須立貢茶、瑪玉茶來展開,西部圍繞迷帝茶與鳳凰茶來展開,這就是墨江縣茶產業(yè)開發(fā)的大格局。在此格局下,再來布局諸如“迷帝古茶山”之類的大茶區(qū)概念。

  “迷帝古茶區(qū)、須立貢茶文化、鳳凰茶文化、瑪玉茶的開發(fā)、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生態(tài)茶區(qū)”等這樣的構建必然會帶來更大的聯(lián)動效果,促進墨江茶產業(yè)的發(fā)展。

  圍繞古茶區(qū),我們要保護和利用好古茶樹,對臺地茶進行生態(tài)茶園建設,有選擇的進行稀疏生態(tài)留養(yǎng)。比如種植覆蔭樹,杜絕使用除草劑,對條件成熟的茶園進行有機茶轉換認證。

  迷帝茶莊園初具規(guī)模,成為普洱市繼景邁柏聯(lián)莊園之后又一個比較上檔次的“莊園經濟”項目。普洱市在規(guī)劃茶莊園建設中堅持六個有:

 ?。?)有茶園基地。

 ?。?)有茶葉標準廠房。

 ?。?)有良好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資源。

 ?。?)有企業(yè)文化。

 ?。?)有茶葉儲存、品飲等系列設施和功能。

 ?。?)有旅游接待的吃住相關設施。

  墨江是哈尼之鄉(xiāng)、回歸之城、雙胞之家,這就是墨江縣主推的三張名片。為配合大茶區(qū)概念的宣傳,并結合茶產業(yè)的實際,我提出了“墨江茶文化六張牌”的設想。六張牌是太陽文化、哈尼文化、古道文化、帝王文化、鳳凰文化、紫色文化。

  墨江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哈尼族的9個支系在這里生長繁衍,哈尼族是較早利用、種植茶葉的民族,擁有豐富的哈尼族茶俗、茶藝等茶文化。北回歸線橫穿墨江,太陽在這里轉身,每年都要舉辦墨江太陽節(jié),得天獨厚的光照條件,擁有一股濃郁的太陽味,成就了墨江茶的特殊香氣、回甘,是一個盛產好茶的地方。由于北回歸線穿過的緣故,這里盛產紫色食品,墨江紫米家喻戶曉,而墨江的紫芽茶在群體品種的比例也比其他地方高。這就是太陽文化、哈尼文化與紫色文化提出的依據。至于帝王文化與古道文化,是因為墨江一個縣就擁有迷帝與須立兩大貢茶園,而貢茶過去是上貢給皇帝享用的;墨江是茶葉運輸必經之地,從寧洱出發(fā)前去昆明與北京的官馬大道,以及前往藏區(qū)的古道都要經過這里,被譽為茶馬古道上的咽喉之地。普洱市馬背上馱出了“五座古城、五個古鎮(zhèn)”,五座古城即寧洱、思茅、銀生、他郎、猛烈古城,五個古鎮(zhèn)即磨黑、碧溪、通關、整董、振太古鎮(zhèn)。而墨江縣擁有他郎古城和碧溪古鎮(zhèn)、通關古鎮(zhèn)。鳳凰文化,就是上文說的圍繞景星鎮(zhèn)鳳凰山來打造的茶文化。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