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升學堂|茶馬古道之五·進藏前的最后一站“迪慶”

  上期陳升學堂,我們講到了茶馬古道之大理、麗江,那里秀麗的山水,以及濃厚的茶文化底蘊,讓我們對這兩個地方都充滿了向往之情。

?

  本期陳升學堂,為大家講述茶馬古道進藏前的最后一站——迪慶。這也是近期陳升學堂講述茶馬古道系列的完結篇。

  茶馬古道上的迪慶地區(qū),雖然山高水遠,卻是各民族和地區(qū)間通過古道進行以茶、鹽為主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之地。自唐宋時期以來,這里經濟、文化交流往來就已經很頻繁。

?

  中甸縣城是一個具有藏民風采的城鎮(zhèn),地處滇、川、藏三省交通要道,自唐代以來,就是“茶馬互市”的主要場所,進出康藏商旅馬幫均以此為交換貿易之地,留下了這里輝煌的一頁。

?

  在茶馬古道上,除了那些大山大河的氣勢磅礴給人以震撼外,那些昂然屹立著的古老建筑,尤其是雪域巍峨宏大的寺院和無比壯麗的建筑雕刻繪畫藝術,它們神秘而又蒼涼,更是深深地震撼和感染著人們的心靈。

?

  在中甸草原的盡頭,有兩山橫亙,猶如大門半開,門內瑞土山突起,一座廣闊宏大的建筑覆于其上,儼然一座山城。周邊堵墻排列,褐窗密布,鱗次櫛比的屋宇層層井然,上層金光燦爛,威嚴雄壯。

?

  早晨、傍晚院內傳出陣陣鐘鼓之聲,顯得無比的莊嚴,卻又幽遠而飄緲,這就是中甸松贊林寺。

  康熙元年,達賴五世奏請朝廷在康藏地區(qū)建立13大喇嘛寺,松贊林寺名列其中??滴?a class="product-link" target="_blank" href="/pin/product-shibanian">十八年(公元1679年),開始大規(guī)模擴建該寺。至雍正年間改名“歸化寺”,寺廟規(guī)模不斷擴大,成為有1226名僧眾的滇藏康邊最大的喇嘛寺之一和黃教中心。

?

  松贊林寺的建筑、宗教文化和收藏陣列的經書,典籍、醫(yī)學、雕刻、器皿和繪畫等藝術品,均為珍貴文物,它既是藏文化的結晶,更是多元民族文化的薈萃。

?

  從最能體現(xiàn)雪域高原造型藝術的建筑看,它融漢藏等不同民族建筑的風格為一體。在大量的雕塑繪畫藝術中,既有中原文化傳統(tǒng),又有印度、尼泊爾風格及西亞文化的強烈影響,充分反映了香格里拉走廊上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相融并存。

  千百年來茶馬古道馱出了一方經濟的發(fā)展,馱出了異域文化的交融,它在歷史上的作用,與絲綢之路異曲同工,都是非常重要的民族融合、經濟發(fā)展之道。

?

  茶馬古道的入藏門戶——德欽,是一個藏傳佛教和西方天主教共融的世界。這里不僅可以看到飛來寺、德欽林寺等喇嘛寺,還有清真寺和茨中天主教堂,這是多種宗教相生并存的和諧境地。

?

  在瀾滄江大峽谷里,至今還有當年茶馬古道留下來的諸多遺跡,如今的華豐坪村便是當年的驛站。生活在那里的人們,依然生生不息,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諸多愿想。

?

  經過歲月的洗禮,茶馬古道的青石板上雖然布滿了厚厚的青苔,但是當年古道上通過人背馬馱衍生出來的文化,至今生生不息。假以時日,也定會歷久而彌新。

?

  茶馬古道系列結語:

?

  云南關山萬里,古道斜陽的關縊鎖住了通向各地的要道。穿越了云南幾千年歷史的馬幫和遍及云南各地的茶馬古道、古鎮(zhèn)及多彩的民族文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有人說:“云南的經濟文化交流是馬幫用馬馱出來的”。這話不無道理,千百年來茶馬道上形成的大大小小集鎮(zhèn),不論是易武、魯史還是云南驛、寺登街,既是茶與鹽的始發(fā)地,又是馬匹、藥材、日用百貨等的集散地。

?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歷史規(guī)律,就是因茶興而興,因茶衰而衰。而茶的興衰又是與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興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

  滄桑的巨變雖然使茶馬古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它對民族文化交流,在促進和諧文化與和諧社會的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將永存。

?

  注:文章根據(jù)相關資料整理而成,插圖源自網絡,僅供參考

?

  知識無價,樂在分享!本期陳升學堂就到這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下一期!

作者簡介
yunhong
活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