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阮?!镀斩栌洝酚懈?/h1>

  近日讀清代阮福《普洱茶記》一文,略有小感,分享記之。

  阮福說普洱茶味最釅,今仍如故,茶之性,難變也,如人之本性,難改也。而當時普洱茶神秘,阮??疾煅凶x《云南通志》也沒有得到詳細的了解,倒是現(xiàn)在普洱茶正逐漸褪去神秘的面紗,廬山真面目天下皆知的透明局面即將到來。說到古六大茶山,倚邦蠻磚茶最好,但現(xiàn)在倚邦好茶所剩無幾,易武為后班章為王,歷史變遷之大不禁令人唏噓。

  茶馬交易想必大家都清楚,普洱府設(shè)立的歷史這里也不過多說,但“雜椒姜烹而飲之”的做法可謂不限茶類呀,這里的普洱茶是這樣飲用的,陸羽在《茶經(jīng)》中也說了,無論什么茶都可以“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看來民間飲茶在很大程度上來講是更多地傾向于藥用的,再看姜、椒、蔥、棗等都是辛烈或熱暖之物,恰可中和茶性為寒的本質(zhì)屬性,而今天大家都重清飲以追雅風,到底是因為飲食結(jié)構(gòu)的改變還是文化的改變導(dǎo)致?頗耐人尋味。

  接下來對普洱茶進貢的詳細描寫,估計當初不知樂壞了多少以貢茶為噱頭的賣茶者了。而對于小滿茶、谷花茶的描寫,可見當時對大家對秋茶的接受度其實也蠻高的??墒菫楹魏笫赖奈覀兌家桓C蜂排斥貶低秋茶?不過,在春茶為上的今天,谷花茶也逐漸回歸大眾視野,亦算一幸事。

  最后讓我特別感興趣的地方有二,“將揉時預(yù)擇其內(nèi)之勁黃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結(jié)而不改者,名疙瘩茶”,金玉天是什么鬼?名字還特別的好聽!!至于疙瘩茶,現(xiàn)在我們可是把老茶頭稱之為疙瘩茶來著,但大家都知道,熟茶發(fā)酵的歷史可是在20世紀70年代才出現(xiàn)的,所以這個疙瘩茶跟老茶頭可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从涊d,說的是揉捻時的狀態(tài)之下,但金玉天和疙瘩茶是茶還是半成品?如果是茶,又是屬于什么等級的茶呢?等哪位高人來解惑。

  附:

  普洱茶記 ?清·阮福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福來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詳,但云產(chǎn)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蠻磚者味最勝。??计斩艦槲髂弦?a class="brand-link" target="_blank" href="/pp/jibian">極邊地,歷代未經(jīng)內(nèi)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嘗疑普洱茶不知顯自何時。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靜江以茶易西藩之馬,是謂滇南無茶也。李石《續(xù)博物志》稱: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椒姜烹而飲之。普洱古屬銀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馬,宜滇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本朝順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歸附,旋判伏誅,遍歷元江通判。以所屬普洱等處六大茶山,納地設(shè)普洱府,并設(shè)分防。思茅同知駐思茅,思茅離府治一百二十里

  所謂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內(nèi)所產(chǎn),蓋產(chǎn)于府屬之思茅廳界也。廳素有茶山六處,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蠻磚,曰革登,曰易武,與《通志》所載之名互異。福又撿貢茶案冊,知每年進貢之茶,立于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支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lǐng)去轉(zhuǎn)發(fā)采辦,并置辦收茶錫瓶緞匣木箱等費。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時,須以三四斤鮮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裝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領(lǐng)銀承辦。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樹,較眾茶樹高大,土人當采茶時,先具醴禮祭于此,又云茶產(chǎn)六山,氣味隨土性而異,生于赤土或土中雜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已作貢,貢后方許民間販賣。采而蒸之,揉為團餅。其葉之少放而猶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滿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圓者,名緊團茶,小而圓者,名女兒茶,女兒茶為婦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兩重團茶也;其入商販之手,而外細內(nèi)粗者,名改造茶;將揉時預(yù)擇其內(nèi)之勁黃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結(jié)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極厚難得,種茶之家,芟鋤備至,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或于他物同器,則染其氣而不堪飲亦。

活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