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國茶藝大獎的誕生」 第六屆中華茶奧會銀獎選手紀實



茶和水的緣分,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仿佛是來赴一場千年的邀約,當細細水流緩緩注入紫砂壺中時,我整個人都寧靜了下來,幽幽茶香緩緩的從杯中氤氳出來,我仿佛置身于瀾滄江上。


一直到走上領獎臺的那一刻,我的心依舊在茶的世界中流連、徘徊,這場約定等了太久,太久,讓我不愿從中抽離。


第六屆中華茶奧會銀獎選手張競文


回顧我從茶奧會的報名到獲得銀獎,短短的八天時間,卻經(jīng)歷了可以改變我一生的人和事。來報道的第一天,看到了全國各個地區(qū)的選手,感覺茶奧會對于習茶的我們是一個絕佳的交流和學習平臺。
這里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更有指點茶津的名師,心中期許已久的盛會就這樣開始了,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


首輪比賽結(jié)束后,就是激動人心的抽簽分導師環(huán)節(jié),這意味了在接下來的3天時間里,我們將會高強度的接受專業(yè)培訓,這也是我心中特別期待的。


我十分幸運的抽到了黑茶戰(zhàn)隊,而我們黑茶戰(zhàn)隊的導師就是弘益大學堂的校長李樂駿,李校長。以及李校長的助教,弘益茶道美學名師-尚高德老師,弘益茶道、香道講師-郝宗蕾老師,弘益花道講師-查安琪老師。如此陣容強大,歡喜之情溢于言表,慶幸自己的到來不僅僅是參與比賽,更是一場名師云集的求學之旅。

?


上課伊始,李校長就告訴我們要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比賽,要從比賽本身超脫出來,作為一名茶人,輸贏不重要,應該去體驗比賽的點滴歷程。


確實,通過這次比賽,我學習到了身邊同修的優(yōu)點,也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三天的培訓,每個老師在課程中都帶給了我驚喜和感動。



李校長講的一句話很引人深思:“中國茶藝要不要表演?表演與茶湯的占比應是多少?為了傳播茶文化,我們需要表演,但茶人不是演員。我們是一個個真實的茶人。泡茶事茶,就是我們的日常真實。我認為茶藝表演應有一個原則,既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實,又不失其優(yōu)美。


李校長讓我們明白了中國茶師應該是以茶湯為核心,以沖泡技藝為根本素質(zhì)的專業(yè)人士。

?


尚老師為了測試不同地方的水對茶湯味道的影響而走遍了全國的各大名泉。?查老師是我的花道啟蒙老師,她看向花時,眼睛里可以看到點點的星光,那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熱愛與激情。

?


郝老師的演講讓我們每個人都為之動容,感同身受。那些溫柔的感悟,那些親切的話語,讓人銘記于心,難以忘懷。
三天轉(zhuǎn)瞬即逝,復賽在緊張的氛圍中開始了,這場比賽意味著我能否進入決賽。復賽開始前,李校長問了每一位選手同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沒有進入決賽,那么你是否愿意幫助進入決賽的同修助演和幫忙?”


聽到這句話的我是非常感動和感慨,這種凝聚力和奉獻的精神是在激烈的比賽和競爭中難能可貴的。
而李校長恰恰就是我們在這一點上的啟蒙者,我想,無論過程中我們學了多少技能與知識,僅此一點,便不枉此行。

?

?

宣布復賽結(jié)果時我有些驚喜和激動,因為我可以以戰(zhàn)隊總分排名第一的身份,代表黑茶戰(zhàn)隊去參加最后一輪的全國總決賽!


在開心,興奮,激動的同時我慢慢的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面對這個喜出望外的結(jié)果,我能做的,就是拼盡全力,做到最好,不管結(jié)果如何,起碼我努力過,便不后悔。


從復賽結(jié)束到開始最后的決賽只有僅僅兩天的時間,48小時,可以說是我24年來最充實的兩天:從確定主題到茶席布置、材料器具準備、主題背景視頻和音樂制作,李校長帶領我們整個戰(zhàn)隊展開了激烈的探討。


最后,一個大氣磅礴又飽含深意的名字《三江尋茶 萬物滋養(yǎng)》誕生了!那些朝夕陪伴的悉心指導;那些追求極致的細節(jié)處理;那些奔波忙碌的物料準備;那些起早貪黑的排練演習....


李校長、助教老師們以及我可愛的同修們付出的點點滴滴我都銘記在心里,唯有用自己全部的努力才能無愧于他們的這份付出和期望。

?

最后的銀獎遠遠超出我最初參賽的期許,因為培訓第一天李校長所講的“比賽最大的收獲在于過程,不在于結(jié)果。茶人,輸贏不重要”。這也是我一直秉承的信念。


所以當我最后站在領獎臺上時沒有惶恐和不安,因為我已經(jīng)從比賽本身超脫出來了。獎項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群人去做一件事,而最終這件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這不是我一個人努力的結(jié)果,更多的是老師和同修們的陪伴和付出,以及我的領導品融集團董事長邱娣兵先生和他領導的和生合團隊在背后的支持和鼓勵。


未來面對更大的挑戰(zhàn),我滿懷信心,我會用更好的自己,去迎接未來更加美好的一切。


茶路漫漫,我堅定前行,愿與所有愛茶之人,攜手共進,未來茶香之路,必定歡聲笑語,美妙多彩。

?


作者:張競文?| 第六屆中華茶奧會銀獎選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