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茶新茶什么月份

  西湖龍井茶歷來以采摘細嫩而著稱,長期的生產實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按標準、及時、分批、多次、留葉采的制度,有效地克服了茶樹生長與采摘的矛盾,那龍井茶新茶什么月份采摘大家知道嗎?相關的介紹如下!
龍井茶新茶什么月份
  龍井茶的采摘時間
 
  根據(jù)采摘的嫩度和時間不同,龍井茶芽可分為“蓮心”、“旗槍”、“雀舌”、“梗片”等。每年春天,茶農分四次按檔次采摘青葉,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稱之為“明前茶”。此茶嫩芽出迸,如同蓮心,故名“蓮心茶”。由于其成品茶產量低,且口感鮮嫩清香,回甘濃郁,歷來被人們所推崇為龍井茶中珍品。
 
  清明節(jié)后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這時茶柄上長出一片小葉,形狀似旗,茶芽似槍,故稱“旗槍”。立夏前的茶芽旁有附葉兩瓣,兩葉一芽,稱為“雀舌”。再過一月采摘又謂之“梗片”,因茶已成片并附帶茶梗。因此,鮮葉的嫩勻度是龍井茶品質的基礎。
龍井茶新茶什么月份
  龍井茶的采摘標準
 
  1、以嫩為佳
 
  鮮葉嫩勻度是構成龍井茶品質的基礎。西湖龍井以采摘茶葉的嫩度不同分為“蓮心”、“旗槍”、“雀舌”。根據(jù)西湖龍井茶對嫩度和品質的要求,分季采摘的標準是:春茶一般按一芽一葉的標準開采。“清明”前后是采特、高級茶的原料;
 
  “谷雨”前后至“立夏”前采一、二葉或幼嫩的對夾一、二葉,是高、中級茶的原料;
 
  夏秋茶一芽一、二葉開采,后期采一芽二、三葉。
 
  同時,鮮葉分級標準是:特級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及一芽二葉初展,芽長于葉,芽葉間夾角小,芽葉長度為2~3厘米;1~2級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芽葉長度基本相等,長度為2.5~3.5厘米;3~4級為一芽二、三葉(三葉初展),葉長于芽,長度為3~3.9厘米;5~6級為一芽二三葉,長度為3.9~5厘米。
 
  由于茶樹品種、地勢、樹齡以及茶芽著生部位不同,發(fā)芽遲早、生長快慢也不同,必須掌握標準、及時采摘。做到符合標準的有一朵采一朵,應采的一朵不留,不應采的一朵不采,當芽葉生長很快而又一時來不及采時,可“一茶二采”,以確保所采芽葉大小嫩度一致,達到多采茶,采好茶的目的。
 
  2、以早為貴
 
  偏早采。“茶葉是個時辰草,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有強烈的季節(jié)性。明代的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也有“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西湖茶區(qū)通常以清明前后采的龍井茶品質最好,稱明前茶,谷雨前采的茶品質亦佳,稱為雨前茶。明前茶最為上品,清明谷雨后采的茶居普通茶。為保證龍井茶的優(yōu)異品質,必須做到偏早嫩采,一般春茶在3月下旬茶葉剛吐露幾個嫩尖時開采,即一芽一葉開采,每天或隔天采一次,到立夏前結束。夏茶一般是立夏后開采,6月中旬結束。秋茶6月下旬開采,10月上旬結束。在茶葉全面開采前,應將茶山排隊,分園分批采摘,做到早發(fā)早采,遲發(fā)遲采;高山土薄老茶園,對夾葉多,芽葉易老的茶園先采;芽葉持嫩性好,不易老化的茶園后采。
 
  分批采。由于茶樹營養(yǎng)芽著生部位不同,獲得養(yǎng)分的機會也不同,順序為頂芽——腋芽——潛伏芽。根據(jù)茶樹生長具有“頂端優(yōu)勢”和“早采早發(fā)”的特點,龍井茶區(qū)推行分批多次早采、嫩采,可不斷促使腋芽生長和潛伏芽的萌發(fā),增加芽葉數(shù),提高產量。西湖龍井茶一般春茶采14~16批,夏茶采6~8批,秋茶采20批,全年共采40~44批,全年采摘期190—200天。西湖龍井茶區(qū)的分批多次采,不僅保證了采摘質量,增加了采摘批次,還使腋芽和潛伏芽有節(jié)奏地分化發(fā)育,因而春、夏、秋各季節(jié)茶葉產量比較均勻。
 
  3、留葉采摘
 
  茶葉既是人們的收獲物,也是茶樹制造營養(yǎng)物質的重要器官,茶樹本身的生存很大程度依賴于新梢的功能。因此,生產茶園采摘芽葉的同時,必須注意留養(yǎng)、擴大綠色采摘面,保護樹勢,達到持續(xù)增產的目的。茶葉的采與留是一門辯證的科學,有很大的學問。西湖茶區(qū)根據(jù)長期的實踐經驗,推行春茶、秋茶留魚葉,夏茶留一葉采和采頂留側、采高留抵等不同采摘方法,妥善地解決了茶樹“采與養(yǎng)”的矛盾,是保證當年增產與持續(xù)穩(wěn)定高產的重要措施。
 
  春茶不宜留真葉,因為春茶留下的真葉到夏茶時還會“轉青”,茶農稱為“抱娘親”,在采摘夏茶時會夾帶著采下,影響夏茶品質。所以,龍井茶區(qū)春茶洗叢,洗得愈早、愈凈,不但春茶質量好、經濟價值高,而且夏茶也發(fā)得早、發(fā)得好。夏茶新梢易于老化,自然品質相對較差,可以多留一些。三茶期間一般氣候干旱、日照強,芽葉節(jié)間短、梗細、葉張薄,而且病蟲害多,不宜留養(yǎng)。如果茶園培育管理好,樹勢強壯,天氣不干旱,也可適當留養(yǎng),同樣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四茶留葉,當年新葉未發(fā)育成熟,遇到早霜和寒流,容易受凍,來年春季,還會“還陽”,會推遲春茶萌發(fā),影響特級茶產量,所以不宜留養(yǎng)。
 
  4、講究采摘方法
 
  俗話說:“采定級、炒定分”。鮮葉質量是保證干茶品質的前提,采摘茶葉不能掐,掐下來的茶葉,其掐痕在制成茶葉后都去不掉。據(jù)說,古時給皇上進貢的茶葉是采茶姑娘用雙唇采下來的。龍井茶區(qū)歷來推行提手采摘法,即手心向下,大拇指和食指夾注魚葉上的嫩莖,輕輕向上一提芽葉就采下了,采下的芽葉成朵,大小一致,勻度好,不帶老梗、老葉和夾蒂,既不會傷害芽葉,又不會扭傷莖干。同時,要求茶叢采凈,順序從下采到上,從內采到外,不漏采,不養(yǎng)大,不采小,應采的全部采凈。1958年以后,為克服采茶能力不足的矛盾,梅家塢大隊全國“三八”紅旗手沈順招等十姐妹又將提手采發(fā)展成雙手提手采法。即雙手交錯進行,好似小雞啄米,采一朵隨手丟入茶藍,大大提高了采茶工效。
 
  雙手提手的經驗是:“一集中、三協(xié)作、五個巧”:“一集中”:思想高度集中,做到心靜、手靈、眼準、腳勤。“三協(xié)作”:眼、手、腳要密切配合。眼看茶叢面要廣,瞻前顧后,轉眼要快,做到眼到手到,手到眼移;身靠草叢,兩臂伸直,手腕動的快,兩腳相距6~9厘米;腳要配合眼、手,邊移動邊采,茶叢高的腳步要小,茶叢低的腳步要大。“五個巧”,突出枝條的茶芽要自下而上交替采;叢間茶芽雙手插入,用手擋開枝條采;不同高低茶叢要蹲立交替采;雨天露水茶芽抓把采;晴天隨采隨手放入茶藍。
 
  5、保持青葉的新鮮
 
  鮮葉下樹后,失水加快,呼吸作用加強,使葉內糖分分解,釋放出大量熱量。為防止鮮葉發(fā)熱變紅,龍井茶區(qū)采茶均用通氣散熱性能較好的竹簍,竹簍大小視鮮葉級別不同而異。鮮葉級別高的,竹簍要小一點,一般可盛鮮葉0.5~1公斤;盛中檔鮮葉的竹簍,容量為1.5公斤;低檔鮮葉可大一些,一般可盛2.5公斤鮮葉。采下的鮮葉不能撳壓,用大竹簍分批、及時裝運下山,以保持青葉的新鮮度。下山鮮葉篩分后,分級均勻攤放在篾墊或竹匾上,置于陰涼通風處。
龍井茶新茶什么月份
  龍井茶的制作步驟
 
  1、鮮葉采摘
 
  西湖龍井采摘以細嫩的為主,以早為貴,根據(jù)國家收購標準樣分為特級和1~8級,采摘要用提手采,不帶黃、梗、老葉,要求“嫩、勻、鮮、凈”,清明前采制的龍井茶一般為極品。
 
  2、萎凋
 
  為了后面的炒制加工,采摘下來的鮮葉是還需要適當攤放的,這樣才有助于減少部分水分,鮮葉就會失去一部分剛性,變得柔軟,一方面更適合后面的炒制加工;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炒制時茶汁的流出,避免粘鍋,使茶葉變黑。同時,攤放會引起緩慢的生化變化,讓其滋味和香味變得更豐富。
 
  3、殺青
 
  很多人都聽過殺青這個詞,而這個詞就是跟茶葉的制作工藝有關的。那么殺青也稱青鍋,即通過高溫讓鮮葉中的酶失去活性,使加工過程中的茶葉不會變紅變黃。
 
  4、揉捻
 
  為了茶葉更好的沖泡,揉捻這一步是需要做的,至于這個步驟所起的作用,就是破壞茶鮮葉的細胞組織,讓細胞中的內含物質溢出,利于沖泡。
 
  5、炒二青
 
  炒二青的這個過程是非常獨特的,其也稱輝鍋,即進一步喪失鮮葉中水分和整形的過程。在一定溫度下,以龍井傳統(tǒng)手工炒制十大手法(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在水分逐步減少的過程中形成龍井的獨特形態(tài)。
 
  6、烘干
 
  最后就來到了烘干這一步了,它做法并不會太復雜,即將整形好的茶葉烘制足干就好,這樣才有利于更好的保存。
 
  龍井茶產地在哪里
 
  龍井茶得名于龍井,龍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龍井原名龍泓,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漢乾祐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院。
 
  龍井始產于宋代,北宋時改名壽圣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tǒng)三年才遷移至井畔,現(xiàn)寺已廢,僻為茶室。
龍井茶新茶什么月份
  綜上所得,龍井茶采摘精細,級別不同,采摘標準也不同。從春茶開始,由茶芽萌發(fā)到新梢形成的不同時期,對鮮葉有不同的稱呼。一般來說高檔茶(特一、特二、特三)應于清明前!

責編: liuzhiyan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