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茶頒證標準

  有機茶園與常規(guī)茶園不同,不允許使用化肥、農藥、基因改良工程等技術,從而使茶園生態(tài)系統保持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生產的產品也以鮮葉為原料。

  前言 Forward
  為了保護農村特別是廣大茶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和防止由于使用農藥、化肥等帶來的污染,促進農村特別是廣大茶區(qū)的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向社會提供高品質、無污染的茶葉及茶制品,推動中國有機茶的生產、貿易和消費,特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制定要點如下:
  1、向茶葉行業(yè)引入了國際有機農業(yè)運動聯盟的基本準則,符合國際有機農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對保護和改善我國廣大茶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茶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向國內外消費者提供無污染的茶葉制品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規(guī)定了有機茶生產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品種選擇、土壤管理、病蟲草害治理以及茶葉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原則和技術要求,是指導有機茶生產和加工的技術規(guī)范。
 ?。?、規(guī)定了有機茶的產品標準,特別是產品的衛(wèi)生指標高于國內外現行茶葉標準。4、規(guī)定了有機茶的頒證程序。
  本標準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歸口。
  本標準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研究與發(fā)展中心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盧振輝、肖強、傅尚文、鄔志祥
 ?。?范圍 Scope
  標準規(guī)定了有機茶生產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品種選擇、土壤管理、病蟲草害治理以及茶葉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原則和技術要求,是指導有機茶生產和加工的技術規(guī)范。
  本標準是有機茶的頒證標準,適用于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黃茶和白茶,以及以茶葉為原料或配料的茶制品。
  中國農業(yè)科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以下簡稱有機茶中心)依據本標準,對經實地生產過程檢查和產品檢測確認符合標準的生產者、加工者和經營者頒發(fā)有機茶證書,并允許其使用有機茶標志。
 ?。?引用標準 Cited Standards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的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實施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國際有機農業(yè)運動聯盟(IFOAM)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基本標準
  歐州經濟共同體委員會法規(guī)性文件NO.2092/91: 對農產品有機生產以及農產品和食品有機標識的規(guī)定
  GB3095-1996 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GB/T5009.57-1996 茶葉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GB5084-1992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5749-1985 生活飲用水標準
  GB7718-1994 食品標簽通用標準
  GB/T8302-1987 茶-取樣
  GB/T8304-1987 茶-水分測定
  GB/T8305-1987 茶-水浸出物測定
  GB/T8306-1987 茶-總灰分測定
  GB9679-1998 茶葉衛(wèi)生標準
  GB15618-1995 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
  WMB48-1981 茶葉包裝標準
 ?。?定義和基本準則 Definitions and Basic Principles
  3.1 定義 Definitions
  3.1.1 常規(guī)茶園Conventional tea fields:系指允許使用化肥、 農藥等措施來提高產量的茶園,它增加了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貧瘠化等。
  3.1.2 有機茶園Organic tea fields:系指采用與自然和生態(tài)法則相協調種植方式的茶園,強調應用使茶園生態(tài)系統保持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的生產技術,而不允許使用化肥、農藥、基因改良工程等技術。
  3.1.3 有機茶Organic tea:采用頒發(fā)證的有機茶園生產的鮮葉為原料, 按照有機茶加工要求加工,經有機茶中心認證并頒發(fā)有機茶證書的產品。
  3.1.3.1 有機紅茶Organic black tea:采用頒證的有機茶園生產的鮮葉為原料,
  按有機茶加工要求,以紅茶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紅碎茶、工夫茶等,其基本工藝為: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和包裝。
  3.1.3.2 有機綠茶organic green tea:采用頒下的有機茶園生產的鮮葉為原料, 按有機茶加工要求,以綠茶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各種名優(yōu)綠茶、炒青、烘青、曬青蒸青及精制產品等,其基本工藝為:殺青、揉捻、干燥和包裝。
  3.1.3.3 有機烏龍茶Organic oolong tea:采用頒證的有機茶園生產鮮葉為原料,按有機茶加工要求,以烏龍茶(青茶)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各類巖茶、鐵觀音、水仙、單樅、包種等,其基本工藝為:曬青、晾青、搖青、殺青、揉捻、烘焙和包裝。
  3.1.3.4 有機黃茶Organic yellow tea:采用頒證的有機茶園生產的鮮葉為原料,按有機茶加工要求,以黃茶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各類型黃茶,其基本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揉捻前、后或初干后增加了“悶青”過程。
  3.1.3.5 有機黑茶Organic dark black tea:采用頒證的有機茶園生產的鮮葉為原料,按有機茶加工要求,以黑茶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黑毛茶及各類緊壓茶等,其基本工藝是:殺青、揉捻、渥堆、做形、干燥、包裝。
  3.1.3.6 有機茶白茶Organic white tea: 采用頒證的有機茶園生產的鮮葉為原料,按有機茶加工要求,以白茶加工工藝生產出來的各類白茶,其基本工藝為:晾青、干燥、包裝。
  3.1.3.7 有機花茶Organic flowered tea:以頒證的有機茶和有機鮮花為原料,按有機茶加工要求窨的各種花茶;其基本工藝為:茶坯加工、鮮花窨制、篩分、干燥、包裝。
  3.1.3.8 有機茶深加工制品Organic tea extracts:以頒證的有機茶鮮葉或成品為原料,按有機茶加工要求,采用提取、磨碎等技術生產的茶葉制品,如速溶茶、液態(tài)茶飲料、茶葉提取物、茶粉等,不添加任何合成的防腐劑。
  3.1.4 有機茶標志Organic tea logo:系指標識產品為有機茶的文字和圖案。圖案由地球和茶樹芽葉組成。地球為綠色,意指通過生態(tài)農業(yè)、有機農業(yè)等方式生產,保護地球常綠,不受農污染物侵害;茶樹芽葉為白色,意指是未受污染、高品質的茶葉及茶制品。
  3.2 基本準則 Basic princyples
  本標準采納國際有機農業(yè)運動聯盟(IFOAM)關于有機種植和加工的基本準則:
  3.2.1 生產出足夠的優(yōu)質食品,滿足社會的需求。
  3.2.2 提高耕作系統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動植物、 植物和動物在內的生物循環(huán)和物質循環(huán),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長期肥力。
  3.2.3 在生產和加工中盡可能利用當地生產系統中的可再生資源, 促進水資源和其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3.2.4 協調作物生產和畜牧業(yè)生產的平衡。
  3.2.5 保持生產體系和周圍環(huán)境的生物多樣性, 包括保護植物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3.2.6 使各種形式的污染最小化,生產生物可完全降解的產品。
  3.2.7 使從事有機生產和加工的每一個人都獲得適當的回報,滿足其基本需求, 滿意其從事的工作,包括有一個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并逐步走向享受優(yōu)質的生活。
  3.2.8 努力使整個生產、加工和銷售向一個完整的有機生產鏈發(fā)展。
  4 有機茶園Organic Tea Fields
  4.1 生態(tài)環(huán)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4.1.1 茶地必須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未受污染, 具有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地區(qū)。
  4.1.2 茶地環(huán)境質量標準體系包括大氣質量標準、 灌溉水質標準和土壤質量標準。各項標準的監(jiān)測及評價因子和濃度限值見表1、表2和表3。
  表1 有機茶園大氣中各項污染物的濃度限值(mg/g3)

 

  項 目

  濃度限值

 

  日平均

  1小時平均

 

  總懸浮顆粒物(TSP)

  0.30

  --

 

  二氧化硫(SO2)

  0.15

  0.50

 

  氮氧化物(NOx)

  0.10

  0.15

 

  氟化物

  7( gm/3)

  20( g/m3)

 

  1.8[ g/dm2.d](掛片法)


  注: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濃度;1小時平均指任何一小時平均濃度; 連續(xù)采樣三天,一日三次,晨、午和夕各一次;氟化物采樣可用動力采拉濾膜法或石灰濾紙掛片法,分別按各自規(guī)定的濃度限值執(zhí)行,石灰濾紙掛片掛置 七天。
  表2 有機茶園灌溉水中各項污染物的濃度限值(mg/L)

 

  項 目

  PH

  總 汞

  總 鎘

  總砷

  總鉛

  六價鉻

  氟化物

  糞大腸菌群(個/l)

 

  濃度限值

  5.5-5.7

  0.001

  0.005

  0.1

  0.1

  0.1

  2.0

  10000


  表3 有機茶園土壤各項污染元素的含量限值(mg/kg)

 

  項 目

  銅

  鉛

  鎘

  砷

  汞

  鉻

 

  潮土

  24.1

  21.9

  0.103

  9.7

  0.047

  66.6

 

  磚紅壤

  20.0

  28.7

  0.058

  6.7

  0.040

  64.6

 

  赤紅壤

  17.1

  35.0

  0.048

  9.7

  0.056

  41.5

 

  紅壤

  24.4

  29.1

  0.056

  13.6

  0.078

  62.6

 

  黃壤

  21.4

  29.4

  0.080

  12.4

  0.102

  55.5

 

  黃棕壤

  23.4

  29.2

  0.105

  11.8

  0.071

  66.9

 

  棕壤

  22.4

  25.1

  0.092

  10.8

  0.053

  64.5

 

  暗棕壤

  17.8

  23.9

  0.103

  6.4

  0.049

  54.9

 

  紫色土

  26.3

  27.7

  0.094

  9.4

  0.047

  24.8


  4.1.3 茶地大氣、水質、土壤各項檢測數據均應在標準允許范圍之內。 評價方法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
  4.1.4 有機茶種植區(qū)與常規(guī)農業(yè)區(qū)之間必須有隔離帶,隔離帶最好是山、河流、 湖泊、自然植被不得小9米。若隔離帶上種植的系作物,必須按有機方式栽培, 但收獲產品只能按常規(guī)產品出售。
  4.1.5 為防止由于大面積耕作帶來的病蟲害大流行, 種植布局一定要保持一定水平的群落多樣性,如不同茶樹品種搭配、與其他植物間作等等。
  4.1.6 在山坡種植茶樹,山頂、山脊、梯田之間須保留自然植被, 不得開墾或消除,并為加強固土、保水、擋風作用專門安排種植特定植物。
  4.1.7 在坡地種植茶樹要沿等高線或修建梯進行栽種。新建茶園坡度不超過250。
  4.2 品種、種子和種苗 Varieties and clones
  4.2.1 品種應適應當地的環(huán)境條件,并表現出多抗笥。 品種搭配應保持遺傳多樣性。
  4.2.2 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產的種子和苗木。
  4.3 土壤管理 Soil management
  4.3.1 土壤肥力系土壤提供茶樹生長的綜合能力。 不斷提高和穩(wěn)定土壤肥力是維護土壤資源,進行有機茶生產的核心。高能力土壤是有機茶生產的基礎,有機茶園的土壤肥力須達到土壤以力分級1-2級(表4)
  表4 有機茶園土壤肥力分級參考指標

 

  級別

  有機質(g/kg)

  全 氮(g/kg)

  有 效 磷(mg/kg)

  有 效 鉀 (mg/kg)

  質 地

 

 ?、?/p>

  >15

  >1.0

  >20

  >120

  輕壤、中壤

 

 ?、?/p>

  10-15

  0.8-1.0

  10-20

  80-120

  砂壤、重壤

 

 ?、?/p>

  <10

  <0.8

  <10

  <80

  砂土、粘土地


  4.3.2 土壤肥沃松軟、無雜草、樹冠覆蓋率高的茶園,應實行減耕或免耕, 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4.3.3 提倡采用綠肥等覆蓋茶園土壤,以涵養(yǎng)土壤水分,促進土壤微生物、 動物的活動,提高土壤肥力。
  4.3.4 沒有病蟲害為害的茶樹輕修剪的修剪物應直接返回茶園,并用土蓋。 修剪枝桿燒灰還田方法只有在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的地塊采用,應當避免盲目放火燒灰。
  4.3.5 肥料使用準則Codrs offertilizer application
  4.3.5.1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 醫(yī)院的糞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質(如毒氣、病原微生肥、重金屬等)的工業(yè)垃圾。
  4.3.5.2 人畜禽糞尿等試用前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如高溫發(fā)酵, 以殺滅各種寄生蟲久和病原菌、雜草種子,去除有害有機酸和有害氣體,使之達到無害化衛(wèi)生標準。嚴禁施用不腐熟的人糞尿。
  4.3.5.3 有機肥原則上就地生產就地使用。 外來有機肥應確認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機肥、有機復合肥、葉面肥料、微生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須明確已經得到有機茶中心頒證或認可。葉面肥料最后一次噴施必須在采摘前20天進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時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操作。
  4.3.5.4 所有有機或無機(礦質)肥料,尤其是高含氮的肥料, 應以對環(huán)境和茶葉品質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時應截斷一切因施肥而攜入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污染源。在此基礎上施肥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是因施肥不當所導致的硝酸鹽(NO3)的污染,因此,施肥必須同時考慮肥料種類、施量和施肥時間。
  4.3.6 允許使用的肥料 Fertilizers allowed to use
  4.3.6.1 有機肥:以有機質為原料的肥料,含大量生物物質、動植物殘體、 排泄物、廢棄物。有機肥主有畜禽糞(經過無害化處理并降解化學合成農藥、 污染物的禽糞便)、綠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綠肥植物作肥料,主要為豆科綠肥和非豆科綠肥兩大類)、其他(腐殖酸糞肥、餅肥、沼氣液肥和殘渣等)。
  4.3.6.2 微生物肥料:用特定微生物菌種增益生產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制劑。 特定微生是物和生命力活動能改善植物的營養(yǎng),或產生植物生長激素,促進植物生長。包括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細菌肥料、硝酸鹽細菌肥料、復合微生物肥料幾大類。
  4.3.6.3 半有機肥料(有機復合肥) :無害化處理后的畜禽糞便及其它微生物廢物加入適量的微量營養(yǎng)元素制成的肥料。
  4.3.6.4 無機(礦質)肥料:礦物經物理工藝制成養(yǎng)人呈無機鹽形式的把料;無機(礦質)肥料包括礦物鉀肥、礦物磷肥(磷礦粉)、煅燒磷酸鹽(鈣鎂磷肥、脫氧磷肥)、石灰、石膏。
  4.3.6.5 葉面肥料:噴施于植物葉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 葉面肥料中不得含有化學合成的生長調節(jié)劑;葉面肥料含微量元素的葉面肥(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長輔助物質的葉面肥料(用天然有機物提取液或接種有益菌類的發(fā)酵液,再配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酸等配制的肥料)兩大類。
  4.3.6.6 其它肥料:不含有毒物質的食品、紡織工業(yè)的有機副產品,以骨粉、 骨酸廢渣、氨基酸殘渣、家禽家畜加工廢料、糧廠廢料制成的肥料。
  4.4 病蟲害和雜草防治Comtrol kf pests,diseases amd weeds
  4.4.1 農藥使用準則 Codes of pesticide application
  4.4.1.1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化學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 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禁止使用生物源農藥中混配有機合成農藥的各種制劑。嚴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種及制劑。
  4.4.1.2 從茶樹、病蟲草和有益生物等整個生態(tài)系統出發(fā), 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草孳生和有利于各類開敵繁衍的環(huán)境條件,保持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減少各類病蟲草害所靠怕損失。
  4.4.1.3 優(yōu)先彩農業(yè)措施,通過先用抗蟲品種、培育壯樹、加強栽培管理、 中耕除草、封園、間作套種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作用。
  4.4.1.4 盡量利用燈光、色彩誘殺害蟲,機械捕捉害蟲; 對病蟲害應特別重視采取預防,減少初侵機會,切斷再侵染循環(huán);采用機械和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治草害。特殊情況下,必須使用農藥時,應遵守有機茶農藥使用準則。
  4.4.2 允許使用的農 pest killers allowed to use
  提出請求并經有機茶中心核準同意允許有條件地使用下列農藥,見表5。
  4.4.2.1 微生物源農藥:指直接利用生物活體或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具有生物活體的物質或從生物體撮的物質作為防治病蟲草害。
  4.4.2.2 礦物源農藥:有效成分起源于礦物的無機化合物農藥。
  4.4.2.3 有機合成農藥:由人工研制合成, 并由有機化學工業(yè)生產的商品化的一類農藥,包括中等毒和低毒類殺蟲殺螨劑,殺菌劑,除草劑。 

責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