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為什么福建白茶的發(fā)源地不可能是政和縣

  近日,拜讀了《原來白茶祖地不在福鼎太姥山!》一文,此文的論點是白茶祖地在政和,不在太姥山,并指出“追根溯源,就必須回望歷史,有史有據方能證明。白茶祖地在政和流域,對于其他產區(qū)之爭,我們一個一個來擊破。”并列舉了所謂了一些證據。讀罷,啞然失笑,不談該文的真實性、權威性如何,我們先來看看該文是如何追根溯源,有史有據來否定其它地方,證明政和是白茶祖地的。
 
  一、為了證明政和是白茶祖地,論據單一,唯一引用了“宋徽宗《大觀茶論》和宋子安《東溪試茶錄》”里的一句話,得出“白茶祖地就在福建政和流域”。
 
  眾所周知,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里說的白茶,是早期產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而成團茶,同古白茶和現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文見福建農林大學葉乃興教授主編的《白茶:科學?技術與市場》)。
 
  文章強詞奪理,全盤否定“很多人包括茶學界大部分專家”的觀點不說,還拉了倆墊背(躺著中槍的“雁蕩山”和八桿子都打不著邊的“安吉白茶”)。這樣的論據,就證明政和是白茶祖地,簡直無法讓人信服。
 
  二、至于“太姥山不是白茶祖地”的理由就單憑一句似是而非的“很多人包括茶學界大部分專家都認為福鼎太姥山是白茶祖地,可能因為茶圣陸羽在《茶經》中記載:《永嘉圖經》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這里,注意兩個很矛盾的重點詞句:“很多人包括茶學界大部分專家都認為”和“可能因為”,這明確告訴人們兩個觀點,一是太姥山的白茶祖地是因為“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這句話得來的,而且“很多人包括茶學界大部分專家都認為”;二是擅自猜測茶學界大部分專家“可能因為”這句話而下了“太姥山是白茶祖地”的結論。話說到這個份上,無非是告訴大家,很多人包括茶學界大部分專家都是胡言亂語,不注重事實妄下結論。
 
  該文作者自以為是,認為普天下就他的觀點最正確。按照這個觀點,不僅全盤否定陳椽教授《茶業(yè)通史》和茶界泰斗張?zhí)旄!陡=ú枋房肌芬约霸?963年撰寫的《關于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等文章的內容,還“一棍子打死”了茶學界大部分專家的考察研究之心血,也忽視了福鼎茶產業(yè)發(fā)展上的史料記載和當地實際情況。其實福鼎以茶著名,尤以白茶稱道,白茶首創(chuàng)并主產于福鼎,并不單單憑著一句“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是太姥山而來的,更多的是重量級史料記載和現存的古茶樹佐證。
 
  下面簡單舉例。
 
  1、白茶是六大類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
 
  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曬干或陰干”這種與制作現代白茶相類似的方式對茶葉進行簡單加工,保存茶葉以備祭祀、治病、靜修、品飲等不時之需,我們稱之為古白茶。湖南農業(yè)大學的楊文輝先生就持此觀點,他發(fā)表的《關于白茶起源時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現早于綠茶。
 
  2、太姥山自古有白茶。
 
  與“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相呼應,堯時的太姥娘娘也在太姥山中發(fā)現了茶,并將茶的芽芯曬干用于救治麻疹,這便是白茶的最初雛形。明清代很多作品多處提到太姥山產茶,人們還給她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綠雪芽”。
 
  其實,在唐宋時期,太姥山共有36個寺院,每個寺院都種植茶樹,尤其是太姥山的白箬庵(今稱天門寺)旁邊500米處,有十多畝的古茶園,并且園中還保存了古茶樹群落。1957年福建茶樹良種普查時,發(fā)現太姥山區(qū)有高大野生古茶樹群落的存在,樹齡均在百年以上,而且著名的“綠雪芽”野生古茶樹恰恰生長在傳說中太姥娘娘修煉的道場一片瓦景區(qū)鴻雪洞附近,至今還生機勃然,現已被福建省綠化委列入“古樹名木”保護目錄,是真正意義的白茶生產歷史見證的“活化石”。如今,在太姥山麓的許許多多的山頭里都可以見到野生茶樹的蹤跡。無論是傳說,還是實證,太姥山野生古茶樹和古茶樹的存在,進一步物證了太姥山是“白茶山”。
 
  3、現代白茶始創(chuàng)于福鼎太姥山。
 
  一直到了清嘉慶初年(1796年),福鼎茶人看到白茶的潛在商機,特意向太姥山人學習古白茶制作工藝,采用本地“菜茶”制成“土針”。茶葉專家張?zhí)煤恪吨袊撇韫に嚒分忻鞔_:清嘉慶元年(1796年),福鼎茶農采摘普通茶樹品種的芽毫創(chuàng)制白毫銀針,茶業(yè)界公認此為現代白茶誕生的標志。茶界泰斗張?zhí)旄R苍凇陡=ú枋房肌泛驮?963年撰寫的《關于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中確認白茶首先由福鼎創(chuàng)制,福鼎為白茶的原產地和主要產區(qū)。
 
  4、2008年,《福鼎白茶共識》公開。
 
  在首屆中國白茶文化節(jié)高峰論壇上,姚國坤、魯成銀、俞其坤、俞益武、尹軍峰、陳榮冰和袁弟順等七位國內著名茶葉專家,通過對福鼎白茶認真細致地考察和深入研討,形成了《福鼎白茶共識》?!豆沧R》指出,白茶源于福鼎,文化豐厚。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栽培歷史悠久,福鼎是白茶之王—白毫銀針的發(fā)祥地。
 
  5、福鼎是“中國白茶之鄉(xiāng)”。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原會長劉楓先生也多次考察福鼎茶區(qū),他認為福鼎為白茶原產地名副其實,并親自為福鼎和點頭柏柳村題寫了“中國白茶之鄉(xiāng)”和“中國白茶第一村”。種種資料表明,福鼎產茶歷史悠久,茶史遺存豐富,一些古籍記載和論述無不彰顯著福鼎白茶的悠久歷史文化積淀和其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總之,筆者認為白茶祖地是哪里很多人一看自然懂得分辨,無需靠貶低別人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近幾年,白茶從“藏在深閨人不識”到現在的香飄九州,福鼎的品牌打造功不可沒,福鼎白茶就是靠著自身的品質的優(yōu)良以及品牌打造等而獲得茶業(yè)界以及廣大茶人、消費者的認可。2014年,福鼎白茶的品牌價值達到28.32億元,擁有福鼎白茶領域的中國馳名商標4個,這些榮譽都是沉甸甸的,可以自豪地說,這些榮譽從不靠搞損人利己的事而獲得。
 
  一個產業(yè)的發(fā)展是要打品牌、抓質量、搞營銷等,而不是一次次地損同行。白茶現今的輝煌,政和白茶也沾了不少光,可是卻一次次干著“親者痛,仇者快”的事,確實不夠光明磊落。經查證,中國茶葉博物館茶友會微信發(fā)布該文的原文范本出自政和人士楊豐先生編著的《政和白茶》一書。
 
  大家再來看看另一個事實,在2014年《武夷商團》總第2期《政和白茶—譽滿神州》一文中寫道:“《論語》有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政和依山,福鼎近海。政和白茶,從白毫銀針、白牡丹到普通的貢眉、壽眉,無論哪個等級的白茶,相同季節(jié)的產品個頭均比福鼎白茶大而肥腴。拿同時代兩個人物比頗傳神:一個是高大的孔子,一個是細秀的南子夫人。”這樣的對比,又是什么意思,是說福鼎白茶不如政和白茶吧。而縱觀本期的微信卻在白茶質量上沒做區(qū)別,這又不正應了那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老話嗎?
 
責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