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四大名叢文化

  武夷巖茶四大名叢,是福建武夷山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的代表。說起武夷名叢,就不得不提到赤石古鎮(zhèn),這個以地質(zhì)景觀來命名的古村落,三十六座丹峰紅巖是她的背景,碧綠的崇溪是她的命脈。
 
  赤石是清朝中后期以來的重要巖茶集市。據(jù)《崇安縣志》載:“康熙19年間,其時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時每日行筏300艘,轉(zhuǎn)運不絕。后茶市移至赤石。1727年(雍正五年),晉商至福建經(jīng)營武夷巖茶,與其交易者,多為崇安下梅鄒氏。道光、咸豐年間,下梅茶商發(fā),而赤石經(jīng)營紅茶亦成市,遂由山西客(俗謂之西客)至縣采辦,運赴關(guān)外銷售。”從這段史料中,我們可以得知與下梅茶市水路最近的赤石,承運了武夷巖茶對外貿(mào)易的重任。
 
  赤石是閩江上游的商品重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達,有“斗米尺街”的說法,即擺攤設(shè)點租用街面一尺范圍,要用一斗米。足見舊時赤石街的商業(yè)人氣之旺。
 
  據(jù)記載,民國時期赤石有常住人口2.6萬余,客棧20余家,茶行林立不計其數(shù)。茶葉被販銷歐洲北美,東南亞各地,閩南漳泉廈和臺灣,還有廣東潮汕地區(qū)。那時,赤石的茶老板多是閩南人,他們委托包工頭協(xié)助經(jīng)營茶莊。
 
  名叢文化
 
  茶樹在無性繁殖之前,茶苗是由種子選育的。各個茶莊的茶人們在奇種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比茶的性狀特征、品質(zhì)品相,將采摘期比較接近的茶挑選出來單獨選育,產(chǎn)生了單樅奇種。
武夷巖茶四大名叢文化
 
  他們又根據(jù)茶本身的故事、傳說及茶的產(chǎn)地、葉形、香氣、滋味等,為不同的茶冠以不同的“花名”,于是各個茶莊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品牌,每一個茶莊至少主打一到兩個品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名叢了。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名叢文化是武夷巖茶獨有的茶文化特征,是武夷山茶文化和儒釋道及茶的商業(yè)文化共同澆鑄形成的。
 
  1、大紅袍
武夷巖茶四大名叢文化
 
  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原屬天心永樂禪寺,四大名叢里,它成名最遲,名氣卻最大,現(xiàn)在已成為武夷巖茶的代名詞。大紅袍蘊涵著的佛家文化色彩,還有烏龍茶文化色彩。關(guān)于它的命名,有“皇帝”說、“狀元”說、“茶婆婆”說等等,不一而足。
 
  2、鐵羅漢
武夷巖茶四大名叢文化
 
  鐵羅漢是四大名叢里成名最早的,在宋代貢茶里就有鐵羅漢、石乳的品目。自古以來,武夷茶都是名茶,而且都是貢茶。從公元1302年到1557年,在這255年里,元明兩朝設(shè)立御茶園,武夷巖茶一直作為貢品進獻皇宮。
 
  武夷山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幾乎所有的名茶都是以皇家貢茶身份出現(xiàn)的。此外,鐵羅漢樹形、葉形的奇種特征比較明顯。因此,鐵羅漢是皇家文化和奇種文化的典型代表。
 
  3、白雞冠
 
  白雞冠的母樹生長在止止庵,而止止庵是道觀。武夷山在清以前是道教名山,止止庵曾是金丹派南宗白玉蟾的修行之地。白雞冠的成名與當時止止庵有很大關(guān)系:武夷山道人從事茶葉的歷史相當悠久,他們習(xí)慣把武夷茶當作仙丹,用以促使自己修煉,改變自己的性情。
武夷巖茶四大名叢文化
 
  在四大名叢中,白雞冠以顏色取勝。由于其形狀仿佛是公雞頭頂上的冠一樣,因此得名。白雞冠成名于明朝并非偶然。白雞冠是武夷巖茶里顏色特點非常突出的名叢,類似老虎中的白虎,十分稀有。
 
  4、水金龜
 
  水金龜茶樹原屬天心寺。清末時,在武夷山牛欄坑的崗頂上,一天山洪暴發(fā)引起山體滑坡,這棵茶樹隨著流水溜到了坡底。坡底屬壘石寺,壘石寺僧人見茶樹滑進家門,就在樹的附近就勢鑿石設(shè)階。大水過后,天心寺僧人出來尋茶,看見其被壘石寺僧人截獲于此,心中不甘,于是兩家打起了官司。
武夷巖茶四大名叢文化
 
  這場官司從清末打到民國,打了幾十年,仍然沒辦法結(jié)案。后來,民國有個聰明的縣長為此案畫上了句號:縣長認為,天要下雨是老天的事,并非人力所為,既然是老天爺?shù)臎Q定,天心寺僧人應(yīng)服從安排,于是將此樹判歸了壘石寺。
 
  因為這棵茶樹從水中來,天心寺與壘石寺為此打了幾十年官司,耗費不少銀錢,光是訴訟就用了數(shù)千塊大洋,所以就命名為“水金龜”。
 
  此后,國民黨議員施棱到武夷山游歷,當?shù)厝私o他介紹了這個典故,他感到十分詫異,就在水金龜茶樹邊上的崖壁上提了四個字:不可思議。
責編: 紅666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