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茶葉之路

  常遇友人一問:茶道何為?其實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試圖放棄評茶的模式,以一種平常心來喝茶,潛心自問,希望能在茶的路上有所進益。試將這一段時間的心得予以文字化,供大家笑玩和批判。

  我將自己的茶之路歸納成為三個字:靜、真、通。是否以后還有,尚不得知,因為我自覺還未有達到那個更高的境界。

  靜,是一個習茶之人首先要領(lǐng)悟的。

  靜,康熙字典釋義:徐鍇日:丹青明審也。又《增韻》動之對也?!兑?middot;坤卦》至靜而德方。又《書·堯典》靜言庸違?!秱鳌缝o,謀也。又《詩·邶風》靜言思之?!秱鳌缝o。安也。

  在這個聲色犬馬、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不論是習茶、習香,亦或是琴棋書畫。無非是想藉一藝以求靜。只有放緩腳步,靜下心來,才能俯身內(nèi)視,將所聞、所見、所學、所思歸納總結(jié),找出自身修行的不足與未來的方向,希冀更上一層樓。

  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身靜,心靜,思靜。

  學習茶道,首先是借助茶藝的外部手段,通過茶藝的訓(xùn)練,讓身體首先靜下來。靜坐,就是最初級的功夫。最初的靜坐。是在臺前靜坐,不要小看這一門功夫,要能坐下來靜靜地泡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比如茶館里面的茶藝師,一坐就是大半天連續(xù)泡茶,這本身就是一門功夫。在臺前靜坐的基礎(chǔ)上,慢慢地過渡到席地而坐,在茶臺上泡茶。這種姿勢可以進一步提升靜坐的功夫。而靜坐的更高一個層次。是要地席泡茶。在席上泡茶,采用盤坐和跪坐的姿勢,都是需要經(jīng)過訓(xùn)練的,沒有經(jīng)過訓(xùn)練的人,盤坐30分鐘,或者跪坐5分鐘,都會是一種挑戰(zhàn)。

  在身體靜下來的同時,還要學習心靜。在泡茶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拋開周圍的環(huán)境,把注意力集中在泡茶的過程當中,從燒水、候水、溫壺、燙杯、置茶、溫茶、注水、出湯、分杯、奉茶、試茶、品茶、體會、調(diào)整、再注水、再出湯的整個過程中,注意每一個不同的茶品的表現(xiàn)和特點。合理地調(diào)整水溫,出湯時間的快慢緩急,注意茶湯的香氣、濃淡、色澤、爽滑、舌感和喉感、回甘和持久、耐泡程度等等諸多因素,最后以茶箋一一記下,泡茶儀式結(jié)束后收拾和清理茶具,歸納收置,最后完成整個的泡茶儀式。這是一個通過專注茶事而達到心靜的過程。

  靜的更深一個層次,是要思靜。思靜的層次,需要有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chǔ),除了閱讀大量的茶書、茶史、歷史、文化、藝術(shù)等等各門類的書籍之外,還需要有茶葉生產(chǎn)和制作方面等一系列專業(yè)知識,考察茶葉種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了解茶葉的外在和內(nèi)在因素對茶的影響,最后從茶反思到人,從茶葉的生產(chǎn)、銷售、品飲等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中總結(jié)出做人的道理,以及人與社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的關(guān)聯(lián),并身體力行。廣為傳播,或著書立說,流傳后世。這是思靜這個過程所要學習和修行的。

  如果說靜是學習茶道的一個手段,那么求真就是學習茶道的目的。這個求真的過程,由外而及內(nèi),我歸納成為六個真宇:真茶,真器,真功,真味,真知,真悟。

  求真。是一個求與辯,再求,再辯,如此循環(huán),生生不息的過程。作為一個茶人。要把耳目延伸到眼耳鼻舌身。只有在求真的過程中不斷地排除謬誤,進而理才能越辯越真。

  求真,還是一個待人以誠的過程。

  我提出的六個真字:真茶,真器,真功,真味,真知,真悟,是茶人中普遍的一個求真過程。初習茶者往往不辨真?zhèn)?,每每施以重金以求真,但常常所得非真。習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辨茶的大類。認清綠、青、紅、黑,再辨綠中有黃白,青中有閩、粵、臺,紅中有正山工夫,工夫中有祁門、滇紅、閩紅、宜紅等等,閩紅中更有坦洋、白琳等諸多類系。至于黑茶中更有普洱、茯茶、百兩千兩,更是有如迷霧重重。不勝枚舉。習茶者僅在真茶二字上的功夫,往往就要耗費畢生的精力。

  無論茶藝紛繁如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一泡茶沖泡得好喝,是為真味。而茶人尋求茶的真味,就應(yīng)該從茶的養(yǎng)生怡情健體為切入點。

  茶的真味,可以歸納為生津、利咽、消食、解毒、健體這五個要點。

  求真。也是一個慎言慎行的過程。人有五官,有潛意識。還有成見。當一個人面對一個新事物的時候。視覺、聽覺帶來的第一感受很容易從表面上去判斷一個事物,而人的潛意識和成見也往往會在認識之初對一個事情做出不那么正確的判斷。我們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在試品一款新茶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某一種茶的品種、產(chǎn)地、歷史、世俗狀況以及自己對一個茶的喜好,片面的評價一款茶的表現(xiàn),然而在某一個特別的時刻,把那些世俗心暫時忘記,不經(jīng)意閑,你體會到了這款茶獨有的風韻,不禁為自己當初的魯莽而懊悔不已。由茶而人生,其道理是相通的,慎言慎行,就是要對一個事物做多方的考察,三思而行,以期得到一個更客觀的評價。

  慎言慎行,卻不是謹小慎微,更不能盲從。若因尊師而盲從,則知識停滯不前矣。對于真知的探求而引發(fā)的辯論,不等于不遵師。一個人的所思有限,通過辯論而探求真理,是對師道的發(fā)揚光大。

  通,就是一個通達的世界觀,作為一個茶人要追求的至高的境界。由茶而心,由心而道,是一個從外而內(nèi)的通達的過程,從動作的圓通。到心境的暢通,最后到悟性的明通。

  追求一個通達的世界觀,絕非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從“通”的釋義可以幫我們了解到,“通”包含有以下層次的內(nèi)容:

  1、沒有阻礙,可以穿透,可以到達,為通暢;

  2、懂得,徹底明白,為通曉;

  3、傳達,為通告;

  4、往來交接,為溝通;

  5、普遍、全,是為融會貫通,觸類旁通,通古博金。通時達務(wù),誦文汰理,誦天徹地。

  首先,茶人通過茶的學習,從最基本的感官做通;通味覺,同鼻息,通喉舌。通腸胃,身體也從長期的飲茶中累積功用,進而達到通經(jīng)理氣的作用,暢通身體經(jīng)絡(luò),養(yǎng)生健體,繼而在習茶的過程中,讀萬卷書,懂技。懂藝,懂史,懂文化;行萬里路,遍考茶山,遍訪茶農(nóng),遍覽群山,編聞風俗。近到茶人自身氣脈的通順,遠到社會人情的通達,遠到宇宙規(guī)律的通曉,所謂通文達理,通古博今,在求真路上,是茶人必修的功課。

  通過習茶我們學會了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而這種方法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小到各種器、藝之屬,大到為人處世之道,均可以延伸援用。古人常以多種技藝共同學習,互相影響。互相參照,共同提高,以致相映成趣,比如詩書畫印、琴劍射御、琴棋書畫等等,皆是觸類旁通的絕佳典范;比如習茶與習香同研,習茶的漸進方法可以用于習香的認識,而習香增進了對香氣的靈敏度和分辨力,又提升了對茶的鑒賞能力,相得益彰;又比如習茶與習花,抑或習畫,則每席中有畫意,席間有花香,交相輝映,何樂而不為。

  一己之道為小道,治世之道為大道。讀先人《論語》、《老子》,無不以天下之道為首要,先天下之憂而憂。所謂通文達理,通時達務(wù)。從茶藝小道中覺悟到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律己,繼之影響周圍的人。非要每個人都干與朝政,做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從個人做起,立言,立行。積小而成大,功到自然成。

  通了,悟了,還應(yīng)該要傳達與交流,傳通天下,己通人通,從而影響和帶動周圍?;蛞怨P記注之或行文刊報,或著書立說,或言傳身教,博傳天下。每一個人領(lǐng)悟的方式不同,或有漸悟,或有頓悟?!墩撜Z·述爾》:“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dquo;《師說》“聞到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圣人無常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類從古至今。能夠于眾生物中獨立于世,知識的傳承與開拓是至關(guān)重要的。今日你先行一步,將所學所悟傳之于人,明日他人青出于藍,亦可再為你師,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是也。若韓夫子所言之師道盛傳,則我輩從茶之小道所悟而能通天徹地,我輩之幸也。

責編: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