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易安居茶室辦古琴名茶品鑒會

  中國普洱茶網(wǎng)訊:7月14日,海都茶友將在省古琴協(xié)會會長、福建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古琴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客座教授張俊波的引領(lǐng)下,在風景如畫的易安居古堞斜陽茶室,攜琴而來,帶茶而至,一曲《平沙落雁》、一盞武夷巖茶,一起進行一場古琴與茶的對話。

  《茶經(jīng)》中云:“茶者,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茶,歷史悠久,自古以來無論尋常百姓或文人雅士,都要用茶來滌蕩心靈放松心情。

  而先秦時期俞伯牙為鐘子期奏一曲《高山流水》覓得一生知音的佳話,也讓古琴這個傳承中國古代音樂風貌最多的樂器,逐漸成為現(xiàn)代人修身養(yǎng)性的選擇。

  茶與古琴,這兩個同樣具備深厚文化底蘊的瑰寶,它們的相通之處不勝枚舉。

  除了《茶經(jīng)》的文字記載外,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遺址曾出土六千年前的古茶樹,這足以證明茶的歷史非常久遠,甚至是在人類文明開始前就已經(jīng)存在。

  而古琴,古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有文字可考歷史已有四千余年,據(jù)《史記》載,古琴的出現(xiàn)不晚于堯舜時期。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現(xiàn)存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古琴的意義不單單是樂器而已,其歷來被文人、士大夫視為修養(yǎng)身心的必習(xí)之物。

  中國茶道講究“和、靜、怡、真”。“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xué)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xí)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xí)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人們通過茶來尋找生命的真諦,達到從容淡雅、淡泊世事的處世之態(tài)。

  古琴講究“清、正、平、和”,其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撫琴品茗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

  先秦俞伯牙為鐘子期奏一曲《高山流水》覓得一生知音,西漢司馬相如為卓文君奏一曲《鳳求凰》贏得一世姻緣的歷史佳話,也讓古琴這一傳承中國古代音樂風貌最多的樂器,在現(xiàn)下也進入都市人修身養(yǎng)性的視野。

  琴茶同韻

  琴與茶很類似,談?wù)撉匐x不開操琴技藝,談?wù)摬璧离x不開煎茶技藝。

  操琴也稱作操縵、撫琴、弄琴、鼓琴、彈琴、御琴等,是歷代文人雅士用于修身養(yǎng)性甚至體悟至道的“明德之器”。

  歷代琴家都十分重視操琴技藝,操琴技藝最主要的就是指法和手勢——左手的“吟、揉、綽、注”和右手的“抹、挑、勾、剔”等,其他相關(guān)指法都是在此基礎(chǔ)上組合變化而來的。

  茶,古稱荼,煎茶也稱煮茶、烹茶、點茶、瀹茶、泡茶、沏茶等。煎茶技藝可以簡單理解為茶葉沖泡及品飲技藝。雖然只是一門“技藝”,但也是實踐茶道精神的基礎(chǔ),因為“藝可載道”。

  作為茶人,首先要修習(xí)煎茶技藝,諸凡汲水、備器、煎水、滌器、備茶、瀹茶、奉茶、飲茶等,都要認真對待,不可粗疏懈怠,日久天長,自然能功夫純熟,心手相應(yīng),也就會與“道”相合了。

  琴講求“琴韻”,所謂的“音從意轉(zhuǎn),意先乎音”、“得之弦外者”,講的都是琴韻。心正才能意正,意正才能聲正。茶也講求“茶韻”,韻是品飲茶湯時所得到的特殊感受,稱為“茶韻”,如品飲鐵觀音的“觀音韻”、品飲武夷巖茶的“巖韻”等。

  韻,是琴和茶共同擁有的特征,可名之為“琴茶同韻”。來源:海峽都市報

責編: 影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