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中日茶文化的論文

找到約17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關(guān)于“茶禪一味”和圓悟克勤的墨跡

摘要:流傳廣泛的圓悟手書“茶禪一味”之說是查無實據(jù)的臆測,被日本奉為國寶的圓悟印可狀和一休授予珠光的圓悟法語兩幅墨跡往往被人混為一談,“茶禪一味”在日本確立后先后兩次傳入中國,現(xiàn)在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概念,但糾正茶文化領(lǐng)域的錯誤認識也是當務之急。

關(guān)鍵詞:茶禪一味 圓悟克勤 墨跡 一休宗純 村田珠

一、圓悟手書“茶禪一味”之說查無實據(jù)

我國茶文化研究者中有人認為“茶禪一味”最早的資料是宋代禪門巨匠圓悟克勤的手書真跡。如丁文在其論文《論“茶禪一味”》中說:“‘茶禪一味’,其說源于宋代,系禪僧圓悟克勤手書贈送參學的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訣。(1)”再如江靜、吳玲編著的《茶道》也說:“‘茶禪一味’的說法最早是由我國宋代著名禪師圓悟克勤(1063-1135)提出的。據(jù)說,克勤曾手書‘茶禪一味’四字真訣,贈予高徒虎丘紹隆。(2)”杭州作家王旭峰也說:“宋代有個叫圓悟克勤的禪師,手寫‘茶禪一味’于日本弟子,回國時翻船,裝在竹筒中的字幅兒輾轉(zhuǎn)到了一休大師手中,據(jù)說一休以此得道。這四個字便成了鎮(zhèn)寺之寶,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里。(3)”三者都斷定圓悟克勤曾手書“茶禪一味”四字真訣,不同的是有的說這四字真訣是贈給日本弟子的,有的說是贈與中國弟子虎丘紹隆(1077-1136)的。

顯然,贈送給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圓悟克勤究竟是否手書過“茶禪一味”的四字真訣?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們至今未能出示圓悟克勤手書過這四字真訣的史料證據(jù)。不僅如此,我們在圓悟克勤的《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以及圓悟弟子虎丘紹隆編錄的《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佛果克勤禪師心要》等史料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圓悟克勤的有關(guān)茶禪關(guān)系的言辭。圓悟克勤禪師是中國禪林的一代宗師(圖1),著有“宗門第一書”《碧巖錄》,在佛教界有著崇高的地位,但要斷定“茶禪一味”出自圓悟之手,是必須具備可靠的相關(guān)史料的,不能僅僅憑他的禪學建樹和地方飲茶習慣進行主觀臆測。

其實,在漢語里,“茶禪”或“禪茶”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才被作為一個固定詞語而廣泛使用。據(jù)學者研究,我國古代將“茶”和“禪”二字組合起來,構(gòu)成“茶禪”或“禪茶”一詞的文獻資料,最早出現(xiàn)于清代。有人通過《四庫全書》和佛教典籍的電子檢索,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并不存在“茶禪”或“禪茶”這樣的概念,至少不是一個重要概念(4)。

不僅是古代,即使在1990年代之前,“茶禪”或“禪茶”也是幾乎無人使用的詞語。1990年,葛兆光在《讀書》雜志發(fā)表《茶禪閑話》一文時說:“古人以禪意入詩入畫,嘗有‘禪詩’、‘禪畫’之稱,似無‘茶禪’之名,”于是便自己杜撰了“茶禪”一詞用于文章的題目(5)。翌年,葛先生又在《讀書》發(fā)表《茶禪續(xù)語》,說“自家不識金鑲玉,大言不慚以為‘茶禪’是可以搶個專利證的杜撰,誰料無意中讀一書,云克勤禪師贈日本僧珠光語中便有‘茶禪一味’,今尚藏于日本奈良寺中,不覺臉皮無光,只得連叫‘苦也苦也’。(6)”葛先生給自己的文章起了個名叫《茶禪閑話》,以為自己杜撰“茶禪”一詞,有首創(chuàng)之功,可以拿個“專利”,沒想到某書寫著“茶禪一味”語出圓悟克勤之事,頓覺臉上無光,叫苦不迭。

我們無意考究葛先生是從哪本書上得知“茶禪一味”語出圓悟克勤的,我們想說的是,博識如葛公尚且不知有“茶禪”一詞,可見至遲到1900年代初,該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尚未成為一個習用的詞語,更不用說“茶禪一味”了。大概由于這樣的原因,1992年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的陳宗懋主編的茶文化詞典《中國茶經(jīng)》中沒有“茶禪”、“禪茶”和“茶禪一味”之類的詞條。不僅如此,2002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的朱世英等主編《中國茶文化大辭典》也沒有“茶禪一味”的詞條。

國內(nèi)學者早已有人對圓悟手書“茶禪一味”的說法提出過質(zhì)疑。例如,在2007年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茶事通義》中,陳香白指出:“筆者查閱了《大藏經(jīng)》等相關(guān)資料,尤其是《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并翻遍《中日高僧書法集》(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90年7月版)均找不到‘茶禪一味’出自圓悟克勤之證據(jù)。(7)”可惜的是,這樣學術(shù)態(tài)度嚴謹?shù)馁|(zhì)疑沒有被很多人接受,認為“茶禪一味”出自圓悟克勤之手的臆說至今依然在我國茶文化領(lǐng)域十分流行。

二、海上漂流的圓悟印可狀

江靜、吳玲的《茶道》還說:“這四字真跡后來被來華的日本僧人攜帶回國,臨抵海岸之際,風急浪高,船體粉碎,所幸四字真跡已經(jīng)漆制裝裱,未被海浪吞沒,漂至岸邊,為人拾起,最終輾轉(zhuǎn)傳至一休宗純手中,成為日本代代相傳的國寶。(8)”靳飛《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一書也說:一休“他能把自己老師華叟宗曇的印可狀燒掉,但卻精心保存著圓悟的一幅墨跡,可見其對圓悟的尊敬。后來一休把這幅墨跡傳給茶道開山祖村田珠光。由珠光下傳,此墨跡遂成茶道重寶??上У氖?,在流傳中有半幅被人截走后神秘失蹤了,余下的半幅今藏于東京的國立博物館,更被列作國寶。(9)”這不符合事實。

遭遇風浪漂流海中的圓悟墨跡,既不是“茶禪一味”的四字真訣,也和一休宗純沒有任何關(guān)系。根據(jù)相關(guān)資料我們知道,經(jīng)歷過海上漂流最后被定為國寶的圓悟墨跡是宋宣和六年(1124)十二月圓悟?qū)懡o其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狀,日本茶道界稱之為“流れ圜悟”,意思是“經(jīng)過漂流的圓悟墨跡”。因為是圓悟給紹隆的印可狀,我們不妨稱之為“圓悟印可狀”。據(jù)傳,一名叫堯甫的僧人在薩摩(現(xiàn)鹿兒島縣)的坊之津海邊撿到了裝在桐木筒里的這幅印可狀,后獻給大德寺大仙院的古岳宗亙(1465-1548),成為大仙院的“什物”。所謂“什物”,是指“個人不能隨意處理的寺院所有之物”,也就是說這“流れ圜悟”成了大仙院的廟產(chǎn),物權(quán)不歸私人所有。后來,大概由于享德2年(1543)的火災和應仁之亂(1467-1477)給大德寺造成了巨大損失,需要復興的資金,天正8年(1580)前后,大仙院將其賣給了堺市富商·茶人谷宗臨(1532-1601)。宗臨的兒子宗卓又把這印可狀裁剪為兩半,把后半幅賣給了仙臺藩主伊達政宗(1567-1636)。剩下的前半幅后歸祥云寺所有。位于堺市的祥云寺是谷氏家族的“菩提寺”,即供奉谷氏族祖先的寺院,應該說是檀越對祖廟的捐贈吧。文化元年(1804),這半幅墨跡又轉(zhuǎn)而為大名茶人松平不昧(1751-1818)收藏,成為松平家祖?zhèn)鞯膶毼铩?938年,松平家族將其捐贈給帝室博物館,而原先賣給伊達政宗的后半幅至今下落不明。

帝室博物館即現(xiàn)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因此,現(xiàn)存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圓悟克勤墨跡,即“流れ圜悟”,只有前半幅19行字。紙本墨書,尺寸為43.9×51.4厘米,因為是現(xiàn)存最古的圓悟克勤墨跡,昭和26年(1951)被定為國寶(圖2)。雖然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有人對這半幅“流れ圜悟”的真?zhèn)翁岢鲞^質(zhì)疑(10),但至今依然沒有動搖其“國寶”的地位(11)。

(圖注:圓悟印可狀(選自京都國立博物館《日本人和茶》)

圓悟克勤的這幅印可狀,原文見于《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十四和《佛果克勤禪師心要》卷上,全文約900字,只有“趙州吃茶去”一句中有個“茶”字,此外沒有一個“禪”字,更不用說“茶禪一味”了??梢?,所謂“茶禪一味”四字真訣經(jīng)海上漂流或被裁剪為兩半最后被定為國寶的說法,不能不說是某些人根據(jù)一鱗半爪的信息而主觀杜撰的動人故事。

三、一休授予珠光的圓悟法語

再說一休宗純授予村田珠光的圓悟墨跡。在日本茶道界,通常把一休授予珠光的圓悟墨跡特稱為“圜悟の墨跡”,以區(qū)別于上文所述之“流れ圜悟”。“圜悟の墨跡”是宋建炎二年(1128)二月,圓悟克勤寫給虎丘紹隆的法語,為行文方便,我們暫且把稱作“圓悟法語”。

現(xiàn)存的“圓悟法語”,紙本墨書,長61.2厘米,寬29.7厘米?,F(xiàn)藏畠山紀念館,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圖3)。原文收錄于《佛果克勤禪師心要》卷上《示開圣隆長老》,全文347字,內(nèi)容是回憶師徒之誼,贊賞紹隆才干,勉勵禪途精進之類,與禪茶無涉。

(圖注:圓悟法語(選自京都國立博物館《日本人和茶》)

關(guān)于這幅“圓悟法語”,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山上宗二記》有所記載,文中說:“又有用禪宗之墨跡于茶湯者,是珠光得圓悟之墨跡于(一)休和尚,以是為一種(飾物)而樂。(12)”又云“圓悟墨跡一幅,……是昔珠光得賜于一休和尚之墨跡也。(13)”另《宗湛日記》也說:“所謂圓悟墨跡,乃珠光得之于一休而裝裱者也。(14)”據(jù)此,日本茶道史家一般都認為,村田珠光曾從一休宗純獲得過圓悟克勤的墨跡這一歷史事實是基本可信的。

被稱為日本茶道開祖的村田珠光(1422-1503)11歲出家入奈良稱名寺為僧,因怠慢寺役而被逐出寺院,過著四處流浪的生活。19歲時進入位于現(xiàn)京都府田邊市酬恩庵成為一休宗純的弟子。酬恩庵即現(xiàn)在的一休庵,是大德寺的“末寺”,屬臨濟宗。珠光師從一休修禪,悟出“佛法就在茶湯里”的真諦,一休以圓悟墨跡作為印可狀授予村田珠光。珠光將其掛在茶室?!渡缴献诙洝つE》認為此舉為“掛墨跡之初也?!?,說明開茶室掛禪僧墨跡之先河者為村田珠光。之后,隨著日本茶人和禪宗寺院關(guān)系的日益密切,茶式掛禪僧墨跡的做法逐漸成為慣例,成為茶會的點睛之物。

掛于壁龕的字畫在日本被稱為“掛物”,而把茶室里掛的字畫特稱為“茶掛”。茶室里掛字畫,并非單純?yōu)榱搜b飾點綴,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字畫表現(xiàn)茶會主題,統(tǒng)合主客心境,被視為“一座建立”、“一期一會”的“本尊”,是茶會最要緊的物件。日本茶道圣典《南坊錄》云:“無若掛物之第一道具者,乃客、亭主共茶湯三昧,一心得道之物也,以墨跡為第一。敬其文句之心,賞玩筆者之道人、祖師之德也。(15)”說明茶會以“掛物”為第一,“掛物”以“墨跡”為第一。而日本茶道界所稱的“墨跡”,主要是指禪僧,尤其是臨濟宗禪僧的墨寶。從這個意義上說,圓悟墨跡在日本茶道史上是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的。

堀江知彥《茶掛之書》提出了作為“茶掛”的四個條件:一、能表現(xiàn)“侘び”“寂び”境界;二、能讓人明顯地感覺到季節(jié)感;三、具有禪意;四、傳承路徑明確(16)。從傳承途徑來說,這幅圓悟墨跡也是傳承有序,曾輾轉(zhuǎn)于名流大亨之間。珠光去世之后,珠光的養(yǎng)子村田宗珠繼承了這幅墨跡,后經(jīng)武野紹鷗、千利休、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之手,無一不是聲名顯赫之人,因此,這幅圓悟墨跡自古以來被視為日本茶道的頂級“茶掛”。

四、“茶禪一味”在日本的確立

我們有必要簡述一下“茶禪一味”在日本的確立過程。日本在早在16世紀就有反映茶禪一味思想的資料,但“茶禪一味”作為一個語詞的確立卻是上個世紀的事。

臨濟宗禪僧大休宗休(1468-1549)語錄《見桃錄》引松源和尚詩句“茶兼禪味可”(17),被認為是“茶禪一味”的萌芽。堺市南宗寺開山大林宗套(1480-1568)在武野紹鷗的肖像上所題詩中亦有“料知茶味同禪味”的句子,表達了茶禪同味的認識。記錄千利休孫子千宗旦(1578-1658)茶語的《禪茶錄》曾被改為《宗旦遺書茶禪同一味》、《茶禪同一味》等書名流布坊間,茶禪一味的概念進一步明確。1905年,大日本茶道學會創(chuàng)始人田中仙樵出版了《茶禪一味》一書,被認為是“茶禪一味”始見于文字的首例,標志著“茶禪一味”概念的確立。

但是,“茶禪一味”并沒有很快成為一個社會習用詞語(日語稱為“熟語”),筆者查閱手頭的辭典發(fā)現(xiàn),上個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在日本出版的相當于我國的《辭?!芬?guī)模的大型國語辭典,例如小學館的《新版·言林》(1963年)、巖波書店的《廣辭苑》第二版補定版(1975年)、小學館的《國語大詞典》(1981年)中均未出現(xiàn)“茶禪一味”,而只有“茶禪一致”一詞。說明那個時代在日本社會習用的是“茶禪一致”,而非“茶禪一味”。

1988年三省堂出版了松村明編《大辭林》,其中的詞條仍為“茶禪一致”,但在詞義解釋之后列出了同義語“茶禪一味”。三省堂的《辭林21》(1993年)也是如此??梢?,大約在1980年代中后期,“茶禪一味”一詞才開始成為日本社會習用的四字格習語(日語稱為“四字熟語”)。在此之前,也許主要在茶界或禪界使用。例如, 1956年日本出版的桑田忠親編《茶道辭典》(東京堂出版)、1975年出版的井口海仙等主編的彩色版《原色茶道大辭典》(淡交社),均有“茶禪一味”詞條,而沒有“茶禪一致”。后來,作為茶界和禪界用語的“茶禪一味”,隨著日本經(jīng)濟增長,習茶修禪人口不斷增加而逐漸滲透到社會民眾之間,最后定格成為一般民眾熟知的四字格習語。

五、“茶禪一味”傳入中國

“茶禪一味”作為四字格習語傳入中國應該是在20世紀30年代末。1937年,日本大東出版社出版了醫(yī)學博士諸岡存的《茶とその文化》一書,書中有一節(jié)專門討論了茶和佛教,尤其是和禪宗的關(guān)系,并用“茶禪一味”和“茶佛一味”來說明茶和禪宗以及佛教的密切關(guān)系。1939年12月,諸岡存的《茶とその文化》的中文編譯本由浙江省油茶棉絲管理處茶葉出版部作為《茶葉叢刊第一種》出版發(fā)行,題為《茶與文化》,編譯者呂叔達。原書共有兩處“茶禪一味”,中文編譯版刪除了一處。但不管怎么說,這也算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知道的最早出現(xiàn)“茶禪一味”的中文資料吧。

大概是由于呂叔達編譯的《茶與文化》是浙江省茶葉行業(yè)的出版物的緣故吧,該書并未在社會上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安瓒U一味”第二次傳入中國便是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后的事了。

眾所周知,我國的茶文化熱興起于上個世紀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以后,百廢俱興,經(jīng)濟熱獨占鰲頭,文化熱不甘落后,所謂“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成了當時文化發(fā)展的抓手,時代潮流滾滾,泥沙俱下在所難免。就茶文化角度而言,1977年,臺灣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等人提倡弘揚茶文化,在“茶道”和“茶藝”的用語選擇上引起了爭論。為了避免和日本茶道的混淆,人們選擇了“茶藝”作為代表中國茶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中國茶藝、韓國茶禮和日本茶道等反映東亞三國不同茶文化特質(zhì)的三個概念,為大陸的茶文化熱增添了助力。與此同時,我國茶文化研究者和愛好者對鄰國日本、韓國的茶文化的關(guān)注也與日俱增,各種譯介鄰國茶文化的專著和文章不斷問世,“茶禪一味”亦隨之見諸各種書刊,成為人們談茶說禪時津津樂道的一個概念。

但浮躁的時代難免因浮躁而產(chǎn)生的各種問題。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當時我國茶文化研究者對日本的歷史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1980年代,有人會把“南浦紹明”當作南浦和紹明,認為是兩個人;也有人把“堺”翻譯成“邊境”,不知道“堺”是日本的一個地名。關(guān)于中日茶文化交流歷史的知識,當時也大多是通過日文資料獲得的,但由于資料欠缺、讀解能力、治學態(tài)度等諸多原因,造成了這樣那樣的知識性錯誤。圓悟克勤手書“茶禪一味”的臆說,以及混淆“圓悟印可狀”和“圓悟法語”的錯誤應該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正如我國經(jīng)濟經(jīng)過迅猛發(fā)展其以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步入了穩(wěn)步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那樣,我國的茶文化研究也應該由快速發(fā)展而轉(zhuǎn)為扎實、嚴謹?shù)碾A段,逐漸糾正茶文化領(lǐng)域的一些廣為流傳、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和錯誤知識,已是茶文化研究者的當務之急。愿和全國茶文化研究者共同努力。

【摘自2017年《吃茶去》雜志(總第67期);作者:曹建南(上海),系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日本社會文化研究專家)】

參考資料

(1)郭天成主編《上海國際茶文化節(jié)論文選集(1994-1997)》,上海國際茶文化節(jié)組織委員會,1984年,第78頁。

(2)江靜、吳玲編著《茶道》(《日本文化叢書》第一輯),杭州出版社,2003年,第48頁。

(3)王旭峰《愛茶者說》,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13頁。

(4)宣方《茶禪一味:傳說、歷史與現(xiàn)實》,沈立江主編《盛世興茶——第十三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論文精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7頁。

(5)陳平原、凌云嵐編《茶人茶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第65頁。

(6)同注(5),第72頁。

(7)陳香白《茶禪一味》,竺濟發(fā)編《茶禪東傳寧波緣——第五屆世界禪茶交流大會文集》,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0年,第18頁。

(8)同注(2)

(9)靳飛《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第91頁。

(10)千宗左等監(jiān)修《新修茶道全集》卷二《器物篇上》,春秋社,昭和30年,第43頁。

(11)《千利休ー‘侘び’の創(chuàng)造者》(別冊太陽ー日本のこころ155),平凡社,2008年,第47頁。

(12)林屋辰三郎等編注《日本的茶書(1)》(東洋文庫201),平凡社,昭和46年,第141頁。

(13)同注(12),第189頁。

(14)熊倉功夫《茶の湯歴史ー千利休まで》(朝日選書404),朝日新聞社,1990年,第106頁。

(15)中村直勝《茶道圣典·南坊錄》,浪速社,昭和43年,第115頁。

(16)堀江知彥《茶掛けの書》(東方選書13),東京書籍株式會社,昭和52年,第9頁。

(17)松源和尚,有人認為是宋代禪僧松源崇岳(1132-1202),但查《松源崇岳禪師語錄》無此句,待考。

《<茶經(jīng)>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一)

這本專著內(nèi)容涉及面非常廣泛,所考察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史,日本茶道的精神核心、哲學性、藝術(shù)性、宗教性、民族性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都給日本茶道文化研究者以啟迪。

今天與您分享的是余悅所撰寫的《茶趣異彩·中國茶的外傳與外國茶事》(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五章的內(nèi)容。

不過,真正重視并理解中國茶文化的著述,還是更多的見之于亞洲茶文化圈,日本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千宗室先生的《<茶經(jīng)>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則使研究上升為哲學的高度。

第一章《茶經(jīng)》,論述唐以前的茶,陸羽的身世與《茶經(jīng)》以及《茶經(jīng)》以后的中國茶;第二章日本的茶道,依次論述平安時代的飲茶、《吃茶養(yǎng)生記》的世界、鐮倉時期的寺院茶、斗茶的流行、村田珠光與茶道的產(chǎn)生、武野紹鷗與茶道的成立、千利休與茶道的大成;另有終章、參考文獻作者主要著作目錄、結(jié)束語等。千宗室先生以該書向中國天津南開大學申請博士學位,由我國著名的中國哲學專家和日本文化史專家方克立、吳廷謬、石峻、朱伯邕、俞辛煤五位教授、博士導師組成論文答辯委員會。1991年5月5日,博士論文答辨順利通過,《千宗室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決議》對該書有較高評價:

千宗室先生的論文《<茶經(jīng)>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是一部系統(tǒng)研究日本茶道源流及其所體現(xiàn)的文化精神的學術(shù)專著,也是一部以茶為主題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專著。從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來看,該論文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比較突出的建樹:

一、確認中國的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被后世尊為“茶圣”的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是中日兩國茶人所共奉之最早的最高的經(jīng)典著作。不僅日本的茶種、種茶、制茶、煮茶、飲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國,而且中國文人、僧侶于飲茶時所形成的“他界觀念的意境”,那種對幽潔、高遠情趣的體味和追求,也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的原型。中國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均對日本茶道的理念和世界觀有深刻影響。

來源:世界茶文化圖書館,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關(guān)于大力弘揚祖國傳統(tǒng)茶德的建議

  作者:程良斌

  【關(guān)鍵詞】弘揚傳統(tǒng),茶德建議

  【摘要】茶是有德之物,茶人歷來重視自身品德修養(yǎng),茶飲全過程也倡導社會公德,從而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基礎,本文回顧了傳統(tǒng)茶德形成的歷史背景和傳播,特再建議大力弘揚法門寺唐代茶文化國際學術(shù)座談會上提出的“和敬廉健”四字傳統(tǒng)茶德,即:“以和為貴,和氣待人;客來敬茶,敬愛為人;廉潔奉公,反腐倡廉;身心保健,健康長壽?!币源龠M兩個文明建設、為建立和諧社會、推進世界和平、人民身心健康服務。

  1993年9月下旬,法門寺唐代茶文化國際學術(shù)座談會上,提出了“為了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重現(xiàn)我們偉大祖國和民族的漢唐雄風”,建議“在法門寺博物館按歷史原貌再現(xiàn)唐代皇宮茶道的盛況,使我們領(lǐng)略大唐盛世最高層次的茶文化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和凝聚力,推進四化建設,推進世界和平”。會議認為“和”“敬”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茶德的基調(diào)與精華?!翱蛠砭床琛笔侵腥A民族文明的禮儀,它顯示了中華民族純樸、謙和的品德。筆者在會上發(fā)表了《復興茶道弘揚茶德發(fā)展中華茶文化》一文(1),認為法門寺復興茶道,其茶道精神,即中國茶德,既要繼承發(fā)揚中華茶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要服務于當前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建設。倡導"和敬廉健"傳統(tǒng)茶德,即:“以和為貴,和氣待人;客來敬茶,敬愛為人;廉潔奉公,反腐倡廉;身心保健,健康長壽?!?0多年來,和敬廉健傳統(tǒng)茶德已隨著茶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深入人心,博得更多的茶文化愛好者和廣泛飲茶人更大的關(guān)注,不論內(nèi)政、外交及民間,都十分重視茶文化的傳播,并隨著一帶一路傳播到世界各地,特再提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茶德的建議。

  一、茶德形成的歷史背景

  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藝、茶儀、茶道、茶文化的發(fā)祥地。傳統(tǒng)茶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是歷史的必然。

  早在三國時,茶已登上帝王酒宴,吳主孫皓允許大臣以茶代酒,作為以茶養(yǎng)廉對付奢靡之風的重要手段。兩晉南北朝時期,茶對精神的重要作用開始進入儒、道、佛的精神活動范圍。唐代,飲茶不僅在佛教寺院中廣泛流行,科舉考試用茶,詩人動腦作詩用茶,茶使詩風大起,地方、民間向皇帝貢茶之風大興,推動了茶葉采制技術(shù)的提高,加速了茶類發(fā)展和名茶開發(fā)。

  茶圣陸羽不僅創(chuàng)造了熔鑄儒、道、佛思想的一套茶藝,還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全面的茶學茶文化著作《茶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中一枝十分優(yōu)秀的經(jīng)典茶文。《茶經(jīng)》指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之?!币笾蟛璧腻仭胺狡涠?,以正令也,廣其緣,以務遠也。長其臍,以守中也”。“精行儉德”,“令正,務遠、守中”均是茶道、茶德思想內(nèi)容的具體體現(xiàn)。茶道是顯示高雅、表達禮儀、象征友誼、反映素質(zhì)的形式。茶德是指飲茶人不單純將飲茶看成僅僅是為滿足生理需要的飲品,還應具有儉樸之美德。因此有人說茶德是指對飲茶人的道德要求。有人說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備的美德,用八個字來概括茶的美德,就是“康、樂、甘、香,和、清、敬、美”??禈犯氏?,有八德處有嘉飲?,和清敬美,無一物中無盡藏(2)。

  綜合古往今來的各種看法,茶德應包括三層內(nèi)容:

  一是茶本身是有德之物,有德于人類,《茶經(jīng)》開篇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名副其實,當之無愧。

  二是茶人應重視品德修養(yǎng),茶有恩,茶人應該正直、善良、謙遜、有知識、有愛心,品賞佳茗,茶人應該有一份包括對務茶人辛勤勞作的感恩之心。

  三是茶飲全過程都要倡導社會公德,客來敬茶,以茶會友,以茶代酒。用茶來養(yǎng)性、聯(lián)誼、示禮、傳情、育德,陶冶情操,美化生活。

  茶之所以能適應各種階層,眾多場合,是因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華民族的平凡實在、和誠相處、重情好客、勤儉育德、尊老愛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繼承與發(fā)揚茶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中國茶德,可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

  以茶代酒其本意是以茶養(yǎng)廉,對付奢靡之風,因此復興茶道,弘揚中華茶文化,應提倡“廉”,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得以發(fā)揮,正好與黨中央反腐倡廉,興邦安國的部署合拍,順乎黨心民意。

  唐代著名宦官劉貞亮說茶有“十德”,即:“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逼渲杏形宓屡c茶的保健作用有關(guān)聯(lián)??梢?,人們通過飲茶,親臨其境,親嘗滋味,調(diào)氣養(yǎng)身,循規(guī)雅志,禮義待人,不僅可提高技藝,增強美學觀點,又可提高茶儀茶禮中人的品德修養(yǎng),以和敬待人的禮儀及哲理與道德原則來改善人際關(guān)系。

  《神農(nóng)食經(jīng)》云:“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東漢華佗《食論》云:“苦荼久食益意思”。南北朝陶弘景《雜錄》云:“茗之味苦,微寒無毒,治瘺有效,利小便,去痰提神,助消化”。陸羽《茶經(jīng)》有更詳細記載,指出“與醍醐,甘露抗衡也”??梢姽湃藢Σ璧谋=∽饔靡延谐浞终J識。

  二、茶德在國內(nèi)外的傳播

  中國首創(chuàng)的茶德觀念自唐宋時代傳入日本和朝鮮后,在日本和朝鮮產(chǎn)生巨大影響并得到發(fā)展。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精神"和、敬、清、寂",本質(zhì)上就是通過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內(nèi)心塵埃和彼此間的介蒂,達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鮮茶禮倡導的"清、敬、和、樂",強調(diào)"中正"精神,也是主張純化人的品德,是中國茶德思想的延伸。

  中國當代茶學專家莊晚芳先生宣傳“廉、美、和、敬”茶德四字守則(3),即“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廉――推行清廉、勤儉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減少‘洋飲’,節(jié)約外匯。

  美――名品為主,共嘗美味,共聞清香,共敘友情,康起長壽。

  和――德重茶禮,和誠相處,搞好人際關(guān)系。

  敬一一敬人愛民,助人為樂,器凈水甘。

  程啟坤和姚國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

  理――品茶論理,理智和氣。兩人對飲,以茶引言,相互理解;和談商事,以茶待客,以禮相處,理智和氣,造成和談氣氛;解決矛盾糾紛,面對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氣,促進和解;寫文章、搞創(chuàng)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腦,思路敏捷。

  敬一一客來敬茶,以茶示禮之意。

  清一一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飲茶保健是有科學根據(jù)的,已故的朱德委員長曾有詩云:“廬山云霧茶,示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

  融一一祥和融洽、和睦友誼之意。

  1982年,臺灣林荊南教授將茶道精神概括為“美、健、性、倫”四字,即“美律、健康、養(yǎng)性、明倫”,稱之為“茶道四義”。(4)

  臺灣學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茶道精神是"和、儉、靜、潔"。……

  以上是在茶文化發(fā)展與普及新的時代條件下,從不同的角度闡述飲茶人應用的道德要求,強調(diào)通過飲茶的藝術(shù)實踐過程,引導飲茶人完善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人類共同追求和諧、健康、純潔與安樂的崇高境界。

  2008北京奧運會是中華民族史上空前的大盛會,開幕式長長的卷軸上出現(xiàn)一個大大的“茶”字,不僅體現(xiàn)了改革開放以來,中華茶文化復興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對我國歷史悠久的茶葉事業(yè)也帶來深遠的影響。這次盛會也為國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宣傳茶文化、宣傳茶葉保健作用、宣傳茶德、從而進一步振興中華茶業(yè)的極好機會。奧運會是人類文明、團結(jié)、友誼、和平、正義的象征,它充分體現(xiàn)了公開、公正、公平的竟爭精神,中國茶德與奧運精神是相通共融的。

  健一一是奧運精神、奧運經(jīng)濟與中國茶德、茶業(yè)經(jīng)濟共同的追求??茖W實驗和世界各國人們飲茶實踐證明,茶是有豐富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效的飲料,茶是當今世界人民最喜愛的飲料,21世紀是茶飲料的世紀。茶業(yè)界要向奧運會學習,要善于仿古,更要敢于創(chuàng)新。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亞賽,奧運會自法國人倡導復興至2008北京奧運會共29屆了,奧運會是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體育盛會。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茶、園栽茶、食用茶的國家,古代吃茶,現(xiàn)代改為泡飲或速溶冷飲。筆者在紫陽富硒茶開發(fā)研究中發(fā)現(xiàn):紫陽茶平均含硒量為0.6530ppm(印度紅茶0.046ppm,斯里蘭卡紅茶0.098ppm),但水溶硒僅為總硒的10%左右,為了更多地吸收利用茶葉中的硒,提高人體健康水平,提出仿古吃茶的倡議。目前茶葉超微細化技術(shù)完全可以作為仿古吃茶的創(chuàng)新技術(shù),希望用奧林匹克精神,開發(fā)出運動員專用的原汁、原味、富硒保健吃茶食飲品,使茶產(chǎn)業(yè)和更多的茶葉消費者共同受益。

  以茶交友,以茶雅志,從中央到地方,從官場到民間已深入到了各民族的億萬民眾之中。自古至今,都有人提倡以茶代酒,“頗與幽子逢,煮茶當酒飲?!薄拔腋⊥朊驵ㄏ却?,何須美酒壓吳姬?!薄昂嚎蛠聿璁斁啤保懊谰苽硪槐K中,何如佳茗樂融融?!碧拼笤娙税拙右滓灿幸幻姟靶虑锼捎跋?,半庭鐘聲后,清影不宜昏,聊將茶代酒?!比藗儚膶嵺`中認識到“酒使世界昏庸,茶讓人類清醒”。

  茶是和平的使者,友好的媒介。自古以來,我國茶葉隨著絲綢之路傳到歐洲、逐漸風靡全世界與絲綢、瓷器等,成為共結(jié)和平、友誼、合作的紐帶。在與外國人一同"茶敘"交流中,共話友好未來時,也充分理解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一些外國人喜歡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nèi)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已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國主張"和而不同",而歐盟強調(diào)"多元一體"。通過一帶一路的交流和沿線各國的共同努力,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2017年,彰顯民族文化以音像資料的形式在國際舞臺頻閃,《中國茶:東方神韻》獲美國艾美獎為中國茶走向國際發(fā)出民族文化自信的信號。全球政黨大會在北京召開,巧借以茶會友、品茶論道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寓意中國共產(chǎn)黨邀請世界政黨共議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黨責任,描繪共同建設美好世界的宏偉藍圖。領(lǐng)導人茶敘成為高層會面的重要議式之一。

  三、傳統(tǒng)茶德望大力弘揚

  1989年,我主持的《紫陽富硒茶品質(zhì)、含硒水平與保健作用研究》(5),在北京通過了科學鑒定,鑒定認為:紫陽富硒茶是具有廣闊前景的保健品,特別是對人體硒補充有益,并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作用,為國內(nèi)首次通過審定的富硒茶,其研究成果為國內(nèi)領(lǐng)先水平,本研究具有顯著的經(jīng)濟、社會效益,為國內(nèi)富硒茶開發(fā)研究開創(chuàng)了先例。中國微量元素與健康學會理事長,中國營養(yǎng)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老區(qū)建設委員會名譽會長,《中國營養(yǎng)叢書》主編于若木題詞:“開發(fā)富硒紫陽茶為全國人民健康服務是紫陽縣義不容辭的責任已已仲秋于若木。”品嘗了歷史名茶紫陽毛尖后,又揮筆題詞“紫陽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國飲新秀天然富硒紫陽茶"。習仲勛副委員長老家在陜西富平,是紫陽茶的老銷區(qū),他從小酷愛紫陽茶,品嘗了歷史名茶紫陽毛尖茶后,欣然題詞:“健康佳品,馳譽神州”。

  硒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各國學術(shù)界在大力研究抗癌防衰機制的熱點。紫陽縣是我國少有的一個富硒地帶,富硒食品可提高缺硒人群的健康水平,延長他們的壽命。紫陽茶作為硒的載體,具有許多優(yōu)勢,硒與茶中的有機物和蛋白質(zhì)或氨基酸結(jié)合,在進入人體后吸收利用率高,且無副作用。其次,紫陽茶中除硒外,還富含鋅、銅、鐵、錳、氟,這些微量元素與硒協(xié)同作用,提高保健效果。紫陽茶中有各種維生素,如VC、VE、VB1、VB2、胡蘿卜素,在清除自由基方面也與硒協(xié)同作用。

  茶葉中特有的茶多酚、兒茶素本身即具有抗癌、抗突變、抗氧化、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硒與茶中這些有益成分結(jié)合起作用,達到延緩人體衰老作用,使人體處于正常的健康狀態(tài),常飲富硒茶是補硒的最好途徑。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紫陽富硒茶文化深入人心,紫陽富硒茶香飄海內(nèi)外。

  隨著茶文化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進一步加深了對"和敬廉?。鹘y(tǒng)茶德的認識,為進一步強化民族文化自信,以健康的姿態(tài),大踏步步入大健康時代,特再重申,大聲叫響"和敬廉?。鹘y(tǒng)茶德,大力予以弘揚。

  (一)“和”一一以和為貴,和氣待人。

  “和”是儒、道、佛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不但代表天人合一的本體世界,而且代表人文環(huán)境的整體和諧,代表人性之美及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與氛圍,以和為貴、和氣待人、和氣生財,取中和以待人,行中庸以理事,以“和”作為一種襟懷,一種高尚的格調(diào),一種氣度,一種境界,一種在品茗中細細體悟和表達的世界觀和處世觀。

  陸羽煮茶的風爐用五行生克制作,茶藝公道杯的勻湯調(diào)味,品茗的器、水、境、人等,都強調(diào)和諧、和法、和靜、和美、和愛,做人以“和”相處,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事業(yè)興旺,人民安樂,其樂融融。只有明白了這些處世至理,人生才會處驚不變,榮辱不茍,生命之樹就會常青。

  民間如此,政界亦同。中國人歷來愛好和平,周恩來總理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guān)系的典范。他一生愛好不多,唯對茶葉情有獨鐘,他利用茶做外交,打開了中美關(guān)系的"冰封",他高超運用中國茶道的精髓,以茶待客,使客人舒適愜意。胡錦濤在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時,在《省部級主要領(lǐng)導提高構(gòu)建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當前,處理國際事務,突出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博得全世界人民的愛戴。在國內(nèi),我們構(gòu)建和諧社會,就是要使經(jīng)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的政治局面,鞏固和發(fā)展民主團結(jié)、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

  2005年5月,中國國民黨連戰(zhàn)主席到大陸訪問,以茶示和,在北京老舍茶館品茶后寫下了“振興茶文化,祥和兩岸情”的題詞。其寓意就是企盼兩岸和平,共同繁榮。

  2010年5月31日下午2時45分,在毗鄰日本皇宮的新大谷飯店芙蓉廳里,當時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中日文化界知名人士座談會。座談會中,溫家寶總理和千玄室有一段親切而溫暖的互動。滿頭銀發(fā)的千玄室先生身著一襲灰色和服,神情飄逸。他曾先后訪華100余次,開創(chuàng)了日本茶道界與中國友好交流的先河。他談到了曾經(jīng)與鄧小平先生的會面。當他獻茶之時,鄧小平對他說,茶是中國的根,茶道在日本又非常盛行。茶道最重要的是和平之心。中日兩國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希望兩國珍惜這種共通的文化。溫家寶聽后點頭說道:茶是中國的根,也是和平的象征,蠶絲也是如此。當年,徐福、鄭和兩位中國航海家?guī)С鋈サ氖遣韬托Q絲,傳遞的是和平和友誼。(6)

  習近平主席也多次與外國領(lǐng)導人一同"茶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品茶敘談,和國際友人一起,品茶品味品人生,促進人類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ǘ熬础币灰豢蛠砭床?,敬愛為人。

  無論是過去的以茶祭祖,或是今日的客來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蛠砭床瑁磹蹫槿?,以茶示禮,人敬人高,互敬互愛。古有貢茶以事君,君有賜茶以敬臣。久逢知己,敬茶洗塵,品茶敘舊,增進情誼;客人來訪,初次見面,敬茶以示禮貌,以茶為媒介,邊喝茶邊交談,增進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傳情,互愛同樂,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愛之舉;長輩上級來臨,更以敬茶為尊重之意,祝壽賀喜,以精美的包裝茶作禮品,是現(xiàn)代生活的高尚表現(xiàn)。舉行茶話會,往往是大家歡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朋友,親人見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氣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團體商談,協(xié)商議事,在融洽的氣氛中,往往更能促進互諒互讓,有益于聯(lián)合與協(xié)作,使交流交往活動更有成效。在家庭里,子媳奉茶以孝敬父母;夫妻互敬,伉儷恩愛;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來,敬之以茶,友誼更深。舉茶為飲,合乎五倫十義: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友信、朋誼、君敬、臣忠。茶人要在敬業(yè)愛崗作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經(jīng)常品茗把盞,感受茶禮,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鍛煉以禮于人的行為意志,敬人愛民,助人為樂,做一名禮遇有度、尊敬別人、有愛心、獻愛心、受人尊敬的時代新人。

 ?。ㄈ傲币灰涣疂嵎罟?,反腐倡廉。

  清茶是廉潔的象征。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的廉政之舉,也是現(xiàn)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現(xiàn)。永明十一年,齊武帝兼頤七月詔:“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茶飲、干飯、酒脯而已”,以帝王之尊而令其靈上僅設餅、茶之類為祭,可謂廉潔也。

  莊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國茶德,把“廉”放在第一位,推行清廉,無私奉獻,上譽德政,下名美德。出生在安徽徽州茶區(qū)的大思想家朱熹,與茶結(jié)緣,一生清廉,從小戒酒飲茶,以茶修德,以茶明倫,以茶寓理,不重虛華,崇尚廉儉,成為理學宗師??滴?、乾隆時代請三老進京品茶,敬老、清廉兩相宜,“千叟宴”因此名傳千古。1982年新春茶話會,人民大會堂對聯(lián)為:“座上清茶依舊,國中景象常新”,?表明我國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以茶示廉在當今社會更是有著積極的意義,改革開放,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逐步強大,但是一些人走上了腐化墮落、違法犯罪的道路,200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關(guān)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要求:“加強理想信念和廉潔從政的教育,領(lǐng)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廉潔自律,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管好分管地區(qū)、部門和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大力宣傳清正廉潔、克已奉公、敢于同腐敗現(xiàn)象作斗爭的黨員干部的模范事跡,弘揚正氣。”為構(gòu)建共同富裕文明的和諧社會,全社會要齊心協(xié)力,倡廉風,戒淫奢。人們對政府、對官員的最大期望是清廉、公正。衷心希望政府強調(diào)廉政建設,提倡廉潔奉公,嚴格控制公費宴請,禁用名煙,少用美酒,戒煙限酒,以茶代酒,清茶一杯,多向賓客、尤其是海外貴賓推介國飲,倡導清廉節(jié)儉精神文明的社會風氣!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guān)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第八條明文規(guī)定:?要厲行勤儉節(jié)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guān)規(guī)定。(8)

 ?。ㄋ模敖 币灰簧硇谋=?,健康長壽。

  偉大的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一.?心理建設.?以飲食為證》中寫道:“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衛(wèi)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于養(yǎng)生者也。故中國窮鄉(xiāng)僻壤之人,飲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壽?!彼终f:“茶為文明古國所即知己用之一種飲料,……就茶言,是為最合衛(wèi)生、最優(yōu)美之人類飲料!”

  如今人們深刻認識到:健康是金子,健康是快樂,健康是財富,追求健康就是追求文明進步。做21世紀的健康人必須具備:有力的心臟,聰慧的頭腦,強健的體魄,充沛的精力,美好的心境,有序的生活。

  健,包括四層內(nèi)容:

  1、心態(tài)健康。21世紀是一個大健康時代,人類將追求心理、生理、社會、環(huán)境的完全健康?!敖 奔瓷硇慕】?,情緒穩(wěn)定,精力旺盛,身體健康,愿人們通過飲茶健康長壽,這是當代中國茶德應該大力倡導的。

  中國正面臨著第二次衛(wèi)生革命的戰(zhàn)略轉(zhuǎn)折,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中國百姓,在盡情享受現(xiàn)代文明的時候,“文明病”即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流行,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癥、癌癥等疾病正嚴重地威脅著我們的健康與生命。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人們對心身健康的重視標志著社會的進步,無論是人類自身的發(fā)展、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還是參與社會發(fā)展和享受社會發(fā)展成果,都必須以自身健康為前提,沒有健康的心身一切無從談起,也無法實現(xiàn)。人們要以健康的心態(tài)飲茶,要營造健康的飲茶環(huán)境,通過飲茶給人們帶來身體健康。

  2、茶葉本身是保健飲料。孫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的演講中說:“外國人沒有茶以前,他們都是喝酒,后來得了中國的茶,便喝茶來代酒,以后喝茶成習慣,茶便成了一種需要品……譬如就飲料一項說,中國人發(fā)明茶葉,至今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國爭用之,以茶代酒,更可免了酒患,有益于人類不少?!?/p>

  英國不產(chǎn)茶,但早已以愛飲茶聞名于世,時至今日茶仍然是英國的“國飲”。英國大詩人柯勒力治(1772-1834)詩曰:

  “因為有茶喝要感謝上帝!

  沒有茶的世界真難以想像—讓人怎么活!

  我幸而生在有了茶的世界。”

  茶葉是21世紀的健康飲料,綠茶尤其是紫陽富硒茶的抗癌保健作用已經(jīng)科學試驗證實,“紫陽富硒茶是具有廣闊前景的保健品,特別是對人體硒補充有益,并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作用,為國內(nèi)首次通過審定的富硒茶,其研究成果為國內(nèi)領(lǐng)先水平,”(5)

  衛(wèi)生部心血管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洪昭光教授在他的《健康快車座右銘》中指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是踏上健康快車的四大基石。他提出的科學合理膳食“紅、黃、綠、白、黑”,其中“綠”指的就是綠茶,他肯定地說,綠茶含有多種抗氧自由基的物質(zhì),喝茶能夠延年益壽,減少腫瘤,防止動脈硬化,讓人們享受茶壽(108歲)的幸福。

  3、大力推廣茶葉生產(chǎn)的全程清潔化管理。隨著世界科學技術(shù)的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學素質(zhì)的提高,人們對食品衛(wèi)生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我國加入WTO,茶葉出口與國際接軌,要求更高,?2002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清潔化生產(chǎn)法》。茶葉作為一種保健品,作為國飲,更應該執(zhí)行《清潔化生產(chǎn)法》,在茶園園地選擇、茶樹種植、茶葉加工、包裝運輸全過程中作好清潔化管理。我國廣大茶區(qū),尤其是西部欠發(fā)達茶區(qū),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氧氣充足,恰是一個天然氧吧,加之長期以來很少使用農(nóng)藥、化肥,茶葉多次檢驗都不存在農(nóng)藥殘毒。據(jù)此,我們更要加倍珍惜這一天然優(yōu)勢資源,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護好環(huán)境,按國家標準,生產(chǎn)出更多更好的天然富硒保健茶、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有機茶,為世界各國人民健康服務。

  4、為人類健康大力推廣飲茶。據(jù)傳醫(yī)學專家在紐約的國際科學大會上,提出了一個健康第一的幸??鞓窋?shù)字人生邏輯表述題,健康是寫在數(shù)字首位的“1”,?權(quán)利、地位、金錢、愛情、親情……均是寫在“1”?之后的“0”,?“0”?越多,幸??鞓窋?shù)字越大;但是如果沒有首位的“1”,?再多的“0”?也等于“0”?了。茶有益于人身健康為健康飲料,是毫無疑問的。推廣飲茶,應該從每個家庭開始,煙茶要分家,營造家庭無煙健康環(huán)境,一家大小健康,全家快樂,家家健康,家家快樂。茶為國飲,推廣飲茶,促進國人健康。茶飄世界,讓全人類健康快樂。茶館、茶樓、茶店都要有身體健康的評茶師、茶藝師為顧客服務。

  為了提高全民族、全人類的健康水平,我衷心的希望大家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茶德,進一步叫響和敬亷健傳統(tǒng)茶德,培養(yǎng)健康的品茶養(yǎng)身好習慣:敬茶不散煙,勸人不抽煙;敬酒不罰酒,勸喝健身酒,不喝傷身酒,允許茶代酒。生活有規(guī)律,健康伴你走。

  祝年輕人健美健壯,老年人健康長壽?。?)

  2019年元月8日于廣東惠州

  【備注】

 ?。?)原載《茶業(yè)通報》1994年第3期;1994年8月在中國第三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上交流,并載入《農(nóng)業(yè)考古》1995年第2期《法門寺唐代茶文化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專輯》。

  (2)見1991年在《茶葉》三期

 ?。?)《中國楹聯(lián)報》2005年12月30日第2版刊載了在天的文章《茶味八德》

  (4)《農(nóng)業(yè)考古》1999年2期)

 ?。?)程良斌編著《紫陽富硒茶研究與開發(fā)》陜西科技出版社2011.04出版

 ?。?)(據(jù)新華網(wǎng))摘自《中國茶葉》2010年7期

 ?。?)本文部分內(nèi)容曾送第十二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交流。載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沈立江主編《茶業(yè)與民生—第十二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論文精編》186頁

找到約16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相關(guān)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