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重慶產什么茶

找到約111條結果 (用時 0.016 秒)

干貨:口糧茶選擇寶典

??

江西寧都的窨制荷花茶

中國茶就如中國菜一樣,品類繁多、眾口難調。雖稱寶典,其實也只能是一些經驗之談。

如何選擇口糧茶,對于老茶客來說如同自己要穿多大的襯衫喜歡什么樣的內褲一樣嫻熟。

而對于那些一只腳剛踏入門檻說起茶還一頭霧水、一臉懵懂的茶小白們;或者那些裝了半桶水到處搖晃遇到棘手問題還要靠百度的茶小紅們。如何選好口糧茶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畢竟茫茫人生總是波瀾不驚,還要靠茶續(xù)命。

口糧茶口糧茶,入口之糧,內涵第一。選口糧茶不是選女(男)朋友,顏值并不是最重要(當然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誰都喜歡)。

選擇口糧茶的第一要素,就是選擇自己喜歡喝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氣,選擇自己喜歡的滋味,最后還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錢包。

選喜歡的女(男)朋友我們要選有氣質與品味的,選茶也一樣,茶葉一定得有“氣質”與“品味”,“氣質”是香氣,“品味”是滋味。

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氣、自己喜歡的滋味。

定好“擇偶”標準后,我們再理一理很容易犯的錯誤。

黃山猴坑的猴魁

1、一般來說便宜沒好貨,但也不絕對。按市場照角度來說成本越低賣價才越低,但不乏在市場源頭遇到一些質優(yōu)價廉的好茶,市場信息總是不對稱的時候多,很多源頭好茶經過一層層流通環(huán)節(jié)才能到消費者手里,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如果你掌握了源頭信息,就有可能找到便宜的好茶。

2、一般來說貴的一定是好貨,但也不絕對。茶葉的貴分為兩種,一種是物以稀為貴的原料貴;一種是獲過XX獎、XX十大名茶之一等外在榮譽與知名度的高附加值的貴。兩者商品價值都有泡沫,但前者畢竟是有貴的理由,后者只是拿個茶樣去參賽,獲獎了與他家其他茶品無關,但他家出廠的都會打上“獲得XX大獎"等字樣。

3、相信原產地,但不迷信。我以前總感覺只有重慶的火鍋最好吃,出了重慶哪里的都不地道;現在去吃海底撈感覺哪里的都一樣。誰都知道龍井要選西湖龍井、毛峰要選黃山毛峰、巖茶要選武夷山正巖、單從要選烏崠山、普洱茶要選知名山(寨)。沒錯,這些地方都出一流的好茶,但并非一定全都是最好的茶。如有新昌產地的龍井勝過西湖產區(qū)的、有祁門產區(qū)的毛峰勝過黃山風景區(qū)的、我喝到過比同級別巖茶品質更好的邵武巖茶、好喝的鴨屎香雪片烏崠山上根本沒有、很多產地不知名的普洱茶與知名山(寨)茶不相上下........

4、跟對人,多喝茶。小時候跟鄉(xiāng)下的土拳師學武,當時對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長大后才知道他們太三腳貓;小時候只認得家鄉(xiāng)的龍井茶,以為天下只有這種茶是最好喝的,以后才知道天下好喝的茶多了去了。跟對人是讓你能夠喝到更接近高品質的茶,不至于尚未入門就被帶歪;多喝茶是為了增加你的視野和經驗,不至于坐井觀天、牖中窺日。

有人問,口糧茶有價位區(qū)間嗎?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人分三六九等,各有喜好惡憎。年薪百萬的跟年薪十萬的消費觀肯定不同、我和杰克馬的消費水準肯定不同。所以,口糧茶也應人而異,應口感喜好而異,應財務自由程度而異,應各種條件影響而異。

以當下的物價指數和普羅大眾的消費水平來看,只要每市斤售價在100到1000之間的茶葉我們都可以將它納入口糧茶范疇。當然,如果你是996,也不妨礙你去買30一斤的茶;如果你是高富帥,也不阻擋你喝3000以上一斤的茶。

所以,什么價格區(qū)間的茶算口糧茶其實是沒有絕對定義的。

既然說是口糧茶選擇寶典,那就得學會認識茶葉,認識的越多選擇才不容易出錯。萬物皆有規(guī)律,規(guī)律與事物的結果成正比,雖然也沒絕對。茶葉也一樣,任何茶葉的選擇(包括口糧茶)都以季節(jié)、產地、品種、工藝這四個標準為參照。

湖北秭歸的群體種

一、季節(jié)春花秋實、夏茂冬眠,每一種植物生長都有自己的生長時令,茶葉也是如此。我國地域遼闊,從北緯18度到38度橫跨幾千里間都產茶,最早的海南白沙綠每年臘月間就可以品嘗了,傳統意義上的春天都沒到,當然海南也沒有春天;最遲的嶗山綠至少要五月初才開采,都到立夏了。

每一個地方名茶都有自己的采收節(jié)氣,早了或遲了總有不妥和不好的地方。

如西湖龍井群體中正常在三月底清明前幾天才上市,如果你三月初就買到了那肯定不對了。

如武夷山正山小種,桐木關上氣候寒冷,正常每年的茶青采摘要到五月上旬和中旬,如果清明時節(jié)有人向你推銷正山小種新茶那肯定是假的了。

如有人跟你說這是烏崠山頂的雪片,那他一定是在撒謊或是無知,烏崠山上的茶樹深秋后早就休眠了,哪里還有茶葉可采,雪片只有海拔較低的地方才有。

我們會發(fā)現這些年的采茶季節(jié)已經變得越來越早,這是因為一些江南茶區(qū)的特早生品引種到了西南茶區(qū),如今年立春前就開始采摘的貴州六盤水、立春日開始采摘的四川筠連,都是浙江引過去的烏牛早品種。

請大家記住一點,茶葉的“早”與“品質”未必成正比,每個產茶地都有自己的產茶季節(jié),超出當地正常產茶季節(jié)的茶品嘗嘗鮮可以,但不宜選擇作口糧茶。

二、產地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yǎng)一方茶。農產品講究道地,茶葉當然也是,所以才有原產地理標志,才有各地名茶的產地特色。

如同樣的品種,浙江新昌本地的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芽葉粗壯、色澤黃綠,炒豆香明顯。而從四川、貴州等地過來的“龍井茶”外形似扁平卻不光滑,芽葉略顯干瘦,色澤暗淡,香氣不顯,工藝水準天差地別,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云泥之分。

浙江新昌的龍井茶

四川名山的“龍井茶”

如桐木關出產的正山金駿眉都是以本地菜茶茶芽為原料,干茶外觀特征芽頭緊瘦、微微卷曲、黑色居多,一些芽尖上略帶金黃、通體油潤。而那些全黑、全褐或全金黃的芽茶肯定不是桐木關的。桐木關金駿眉香氣為天然的果香、花香、蜜香、玉米甜香,且持久悠長,聞起來是一種讓人心情愉悅的感覺。

而仿制的聞起來不是火功香、就是薯香或者焦糖香。不光品質,而且價格也是差的很多,桐木關的金駿眉光茶青就要七八百一斤,四斤多茶青做一斤干茶,成本就要3500多塊,高成本就要高利潤,一般沒有五千來塊起是買不到的,不到這個價格能買到的肯定不是正山菜茶品種。

而廣西三江產的“金駿眉”都是以福云六號品種為原料,干茶可能一兩百一斤都能買到,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但以顏值論茶的小白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會選擇下圖2金毫滿披的“金駿眉”。

600多一兩的桐木關正山金駿眉

248一斤的三江“金駿眉”

三、品種有茶友會問一個問題:是不是同一棵茶樹上采下來的茶青可以做成任何茶呢?理論上講是沒錯的,但是每個茶樹品種都有自己的適制性,比如龍井43適合做綠茶;福鼎大毫適合做白茶;柿大種適合做太平猴魁;肉桂適合做巖茶;鴨屎香適合做單從;云臺大葉適合做安化黑茶......這些茶樹品種的適制性是幾百年來各地茶人們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驗。

所謂一個品種的適制性就是它加工成某類茶的最佳品質表現。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創(chuàng)新茶,反其道而行之未嘗不可,但如果難以得到最佳的品質口感,作為口糧茶并非最佳選擇。

四、工藝工藝分采摘工藝和制作工藝。綠茶界有個頑固的通病,那就是以貌取茶,不管是制作流通環(huán)節(jié)、還是消費群體,都是要好看的,芽葉要越小越好,色澤要越綠越好。紅茶大多數時候也是芽葉、條索越小越好賣,口感如何再說。

茶乃飲品,要入口的東西肯定是香氣和滋味的內涵第一,而非以形和色的外在取勝,當下這種本末倒置的取舍風氣或習慣非常不利于茶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也會讓人們在選擇口糧茶時產生誤區(qū)和誤導。

如同很多美女的顏值與內涵不匹配一樣,很多茶葉的顏值也與內涵不成正比。但凡顏色綠翠欲滴、鮮活漂亮的基本不好喝,又苦又澀又鎖喉,空有一副好皮囊。這樣的茶基本沒有做干,含水量偏高,也不適宜保存。倘若干度做到4%(含水量)以內的綠茶會呈黃綠色或墨綠色,只有這樣的干度才能泡出炒青綠茶應有的香氣和滋味。

外貌丑陋卻蘭花香四溢的舒城小蘭花

顆顆芽頭、綠翠欲滴的名山蒙頂石花,干茶含水量很高,青澀、寡淡毫無品飲價值

最后,講幾點去茶店、市場選購茶葉小技巧:

1、抓一把茶葉哈一口氣,立馬去聞茶葉有沒有香氣,如果是綠茶一般做到位的茶葉會有火香、板栗香、豆香、花香等香氣,如果能聞到煙火味、餿味、青臭味無需再看。如果是紅茶只要原料好工藝到位會散發(fā)怡人的花香、果香,一般的泛薯香、薯蜜香,再次焦糖香,如果有酸餿味或者聞不出氣味就別再看了。

2、拿起一片(根)茶葉放到門牙上咬,酥脆的合格,外酥里韌的干度還不到,有點韌勁的含水量較高(如上圖蒙頂石花,就是典型的金寶其外敗絮其中)。這樣的茶葉哪怕聞起來有很好的香氣也是表香,所以最好還是沖泡一下來確定是否真的好喝。但曬青類茶葉除外(如普洱生茶、曬紅這些茶含水量會高一點,達不到酥脆的程度,太干了反而不易轉化)。

3、如果干茶聞起來尚有香味,開湯后卻香氣消失,而且滋味寡淡有水青氣、或稍有漚味的則要懷疑是否是雨天采摘制作的,不選擇。

4、同樣的日期、天氣、品種和工藝的茶類低海拔的香氣平淡、滋味苦澀或寡淡,高海拔的則香氣悠長、滋味甘甜鮮爽。但也不排除用創(chuàng)新工藝提高香氣與口感的綠茶和紅茶。

以上檢測方法適合一切綠茶。

喝茶的門道

  說來慚愧,我雖說在1973年就會喝茶了,但卻并不諳熟茶道,只是把茶當作比白開水口感好一些的飲料來喝。

  那時在拉薩,我們每個月都要發(fā)一兩重慶產的一級花茶。自然,發(fā)茶葉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我們都培養(yǎng)成茶哥子,而是要解決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問題。

  拉薩的秋冬季節(jié)極干燥,又難以吃到新鮮蔬菜和水果,嘴唇皴裂是平常事,有的人連手腳都開口,手指甲還扁平著往上翹著長。腸胃也像是不爭氣,吃點東西就像氣鼓食脹的不舒服。

  老西藏們就告訴我們要泡茶來喝,說是“茶葉里面有維生素,喝了消飽脹,指甲也不會翹起長”。還說是“高原缺氧,茶水里溶有抗氧化物質,喝比不喝好”。

  那時泡茶很簡單,把茶葉往帶蓋的搪瓷盅里一放,沖上開水,等著不燙嘴了就端起來咕、咕、咕的喝一歇。

  真還是,多喝點茶水就是好,嘴唇上的皴裂在慢慢減少,肚子也不大嘰嘰咕咕的叫喚了。漸漸的,咕、咕、咕地一陣喝就變得慢條斯理起來。當然,離真正的品還差十萬八千里,只是覺得產于家鄉(xiāng)的茶喝著格外的甘冽,含一口在嘴里都舍不得一下就吞下去,總想讓家鄉(xiāng)的韻味在唇齒間多停留一會,看能不能琢磨出諸如“歌樂靈音”之類的東西來。

  我在十五、六歲時聽到一位老茶哥說過“歌樂靈音”的講究。那時沒有茶樓,茶哥子們都愛在路燈下擺好棋盤,一邊消夏納涼,一邊“將、將、將”的搞半夜。

  除了下棋,茶哥子們的故事更是說不完。

  有天,一位贏了棋的茶哥子并不忙著重新擺好棋子再戰(zhàn),只是慢吞吞的伸只手去把放在一邊的蓋碗茶端起來,另一只手的三根指姆去拈起茶碗蓋,用茶碗蓋的邊緣在茶湯上輕輕的撇。這個動作有些講究,叫“三指推波助瀾”,一則是撇開茶湯上浮著的白沫和茶渣,再則讓茶湯上下都翻動一下,使其濃淡和溫度都一致。

  演練完了“三指推波助瀾”,這位茶哥把蓋碗送到嘴邊還沒喝,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就拿得遠一些說:“啥‘楊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我說都是蒙、蒙、蒙,哄熟人,喝了屁都不多放一個。數來數去,我覺得還是要數歌樂山上茶,嘉陵江中水?!?/p>

  那位輸家有些心急,催促著說:“空了來扯你那些茶經,快點擺棋喲?!?/p>

  這位還是不急,繼續(xù)說:“聽說過‘歌樂靈音’沒有?”

  見沒人回答,他呷了口茶才說:“以前的云頂寺……”

  我知道云頂寺,它是海拔693米歌樂山的最高峰,剛上初中時我和幾個同學就約起去過。只是那寺廟早已破敗,除了一堆亂石塊外,最完好的要算那口石砌的水塘了。

  但,那茶哥子說以前的云頂寺三進院子的飛檐上共掛有十二個銅鈴,每當日暮風起,銅鈴就會此起彼復的叮當響著去和那陣陣襲來的松濤,聽著就像天外來音,被人們譽為“歌樂靈音”。更為奇特的是,寺院里那棵老茶樹也像是受了這聲音的陶冶,竟然也有了些靈性,采下的茶葉只要用嘉陵江中水一沖泡,就會叮當作響起來。當然,這聲響只能平心靜氣的去體會才會感覺到有。

  這時,那輸了棋的有些急了,大起聲來說:“快點擺好,我這盤要贏回來。”

  這位贏了棋的茶哥還是不著急,只是心平氣和的說:“不是你下得不好才輸棋,是你心氣浮燥,求勝心切才輸的。不著急,不著急,先喝兩口茶,等心氣平和了再下?!闭f完,這哥子又搖頭晃腦的吟頌起趙樸初老先生的《吟茶詩》來,“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粘智О儋?,不如吃茶去?!?/p>

  這還不算,他像是偏要折磨那輸家,又說:“以前,我父親和云頂寺的住持和尚有些交往,那年去上香,得到過住持和尚送的一點明前茶,他就專門到磁器口去坐過河船,等船到河中心時就打一壺水回來泡茶。等水燒好沖下去,伴隨著陣陣松濤,十二個銅鈴就叮叮當當的響起來了,等熱氣散盡,聲音就停了。你們說怪不怪?”

  那位輸了棋的聽到這些后像是有所省悟,說:“我曉得,你今天繞來繞去的就是說我?!比缓笠捕似鸩鑱磉攘艘豢谡f,“故事講完沒得?沒講完就慢慢的講。我今天就來和你磨個夠?!?/p>

  那贏家像是講夠了,說:“茶有茶經,棋有棋路,各行都有各行的門道。那些喝咖啡入了道的,端杯貓屎咖啡一聞,就曉得是公貓還是母貓屙的?!蓖炅擞终f,“來、來、來,扯了茶經還是來扯棋經。”

  茶哥子的話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反正喝茶那些事誰也說不清楚,只能用心去體會。不過,我還是支持他的說法,覺得云頂寺里的那棵茶樹天天有“歌樂靈音”陪伴,又有僧人們晨鐘暮鼓念經頌佛的加持著,多少都該有點靈性才對。那喝茶的人喝的是門道、講究的是文化,體會得到茶蘊萬象的精妙,看到翠綠的茶湯里裊裊升騰的熱氣,聯想到“歌樂靈音”是不奇怪的。

  就像我一樣,在拉薩捧著一杯家鄉(xiāng)產的熱茶,雖說沒喝出道來,卻像感覺到那片片茶葉在開水的浸泡下慢慢的伸展著腰枝,像是要娓娓的訴說點什么……,莫非,也要來點“歌樂靈音”般的天籟。

  【摘自2018年第4期《吃茶去》雜志;作者:廢子(重慶沙坪壩),著有《廢子文集》】

【大益茶史01】范和鈞——大益帝國的「開國功勛」,從法國巴黎到云南佛海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個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腳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4000字,宜為睡前讀物或者私人時間讀物

雖然一直在傳遞佛系炒茶的心態(tài),但是自己前后聊了兩個月的行情,難免有點婊子立牌坊的嫌疑。幸好最近行情轉淡,終于可以聊聊自己之前承諾的一些內容了。茶葉歷史太復雜,自己也沒有嘗試過這種體量的內容,所以決定先從大益的歷史開始著手,這幾天搜羅了諸多資料,同樣結合了自己的一些理解與猜測,盡量用相對詼諧的手法,跟各位聊聊。當然,如果閱讀反饋不佳,我也可以馬上調轉筆鋒可能還是會轉回去寫行情。

關于本系列的定位,

可能是你在全網能找到關于大益最詳細的歷史內容。

如果要跟別人聊大益史,你看這個系列就夠了。

1905年,清政府還剩7年陽壽,彼時的中國已經與列強簽訂了諸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內憂外患不斷,數千年的封建社會岌岌可危。這一年最出名的戰(zhàn)爭是日俄戰(zhàn)爭,但彼時的中國,是一個人見人欺的國家,于是這場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便來到了東北,即使我們是一名非參戰(zhàn)國,老百姓的日子一樣的民不聊生。

這一年,相繼誕生了冼星海、鄒容等偉大名家,以及我們這個系列的主角之一——范和鈞,為了表示尊重,后文統一以范老尊稱。

雖然出生在日本,但是范老祖籍在江蘇常熟縣,范老原名范櫻,現在看來雖然有點娘,但是在那個年代,還是非常具有文化氣息的。據江蘇常熟縣縣志記載,“范和鈞,原名櫻,乃北宋范仲淹第27代孫。”沒錯,就是寫《岳陽樓記》的那個范仲淹。

不幸的是,范老的父親在他11歲那年匆匆過世,從那時起,他母親就開始獨立承擔供書教學的責任。1920年,15歲的范老以優(yōu)異學習成績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在母親和眾多親戚的資助下進入浦東中學讀書。不過,更不幸的是,在他進入浦東中學的第二年,他母親染了病,從此一病不起。這里有個傳言:當他收到電報趕回家時,母親已經病重,吃什么藥都不管用。那時范老正直青春年少,血氣方剛的年紀,情急之下效仿古人「割股療親」,他忍痛從左腿切下一塊肉,熬湯喂母親喝。母親喝過肉湯之后,精神竟然好了很多,從床上坐了起來。但是很可惜,好景不長,不久后,母親也去世了。

1924年,范老19歲,從上海浦東高級中學畢業(yè),父母雙亡的他了無牽掛,優(yōu)異的成績讓他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只身前往法國留學。因為沒有法語基礎,范老先是在里昂學習了一年的法文,然后轉到巴黎大學學習“數學概論”和“高等物理”。

范老的住所位于巴黎第五區(qū)圣約克街,是當地出名的學術區(qū)。不久,同船來法的柳圃慶、何定杰也相繼搬到。身在異鄉(xiāng),三個中國人一見如故,互相以兄弟相稱。是日,三人來到香榭麗大道的一處桃園,各執(zhí)三支檀木香,許下了皇天在上……的諾言,三人分別相差5歲,何定杰略長,以哥哥自稱,范老最小,自然成了三弟,當然,綠色這段是我編的,從范老后來的發(fā)展軌跡來看,三人的關系應該還沒有到稱兄道弟的地步。而把這段講出來的目的,主要是范老在二位的游說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三人所在的公寓,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共產黨法國分黨。

如今的巴黎第五區(qū)

不久后,國內財政收緊,范老的公費斷絕了,光鮮的留學生不得不打工掙錢。天生的文化差異+加上華人的外貌+僅僅一年的法語基礎。范老的選擇余地并不多,最終去了古董店做漆器修補。在修補漆器的過程中,范老居然遇見了許多明清漆器,一邊問候著法蘭西為首的八國聯軍家屬,一邊又趁閑暇之余開始研究那些在中國已難覓蹤跡的明清漆器,琢磨老祖宗的制作方法,感嘆祖先們的工藝牛逼。這里不妨換位思考下,范老當時肯定也想過將漆器帶一部分回國,但是這群強盜實在搶的太多了。

留法的后半段時間,范老白天晚上也不閑著,白天在中國古董行中做油漆繪畫等工作,晚上在巴黎市立的“美術與工藝”??茖W校學習。儼然一副工科男的造型,并且成功吸引了同樣就讀于巴黎大學醫(yī)學系的婁允琴女士的注意,20多歲的少男少女在異鄉(xiāng)遇見,還是自帶浪漫氣息的法國,很難不發(fā)生點什么浪漫的事情,不久后便雙雙墜入愛河,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先后生下了兩個女兒,這讓范老重新遇見了久違的親情。

1931年(一說1930年),26歲的范老畢業(yè),留學生的身份加嬌妻在側,膝下還有兩個可愛的小女兒,范老成為了人人羨慕的人生贏家。歸國后,受「當代陸羽」吳覺農之邀,進入上海商檢局,負責茶葉出口檢驗工作。不料,這一次安排直接拉開了范老二十多年的傳奇茶業(yè)生涯。與此同時,范老與巴黎的緣分就此結束,直到2019年,辣個男人帶著一款名為「巴黎妙韻」的產品回到了熟悉的第五區(qū),成為中法友誼的橋梁。當然,這是后面幾期才會提到的事情了。

五年后,范老所在的上海商品檢驗局承辦了一場中國茶葉展,類似如今的「茶博會」,展室懸掛兩幅世界產茶國的巨型圖表,一邊是近百年來世界產茶國家茶葉產量直線上升,另一邊則是我國茶葉出口數量逐年下降,說人話就是全世界喝茶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喝中國茶的人越來越少了。范老看在眼里,覺得中國作為數千年茶文化的泱泱大國,這個數據就很不對勁。31歲的范老內心燃起了小火苗……

1937年春,經濟部在滬召開中國茶葉公司籌備會議,范老也憑借在茶葉出口6年的寶貴經驗,應邀出席。會議意思很簡單:國家打算振興中國茶文化,你們安徽、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五個省份也屬于產茶大省,各出資20萬元,我們再號召幾個私營廠商集資200萬元,湊個300萬搞個中茶總公司。當然,這個中茶并不是現在市場流傳的中茶,這個中茶總公司在建國之后就被裁撤了。公司辦起來很快,起初選址是在上海,誰知七七事變爆發(fā),抗日戰(zhàn)爭全面打響,中茶公司不得不從上海遷往武漢,并在湖北恩施籌辦恩施實驗茶廠。這時候,范老發(fā)揮出自己工科男的屬性,憑借多年的補漆練就的精細手活,開始著手設計各種制茶機器,用來替代落后的手工操作,最終大幅提高了茶葉的數量與質量,為發(fā)展國茶外銷打下了夯實的基礎,也為今后國內各地辦廠打了樣,產品悉數運銷重慶,暢銷后方,成效顯著。

1938年12月,中茶公司擬定在順寧、佛海及宜良三地設立茶廠,汲取恩施茶廠辦廠的經驗,全面安排機械化制茶。各廠目標均為年產紅綠茶5000標準箱,比現在的滄海群峰還多多了。在決定佛海茶廠的廠長人選時,雖然廠還沒有建好,但是我們的范老當仁不讓,成為佛海茶廠的第一任廠長。當然,這個時候的廠長遠不及如今光鮮,親力親為是免不了的,更像一個光桿司令。

范老,左二

1939年3月,受云南中國茶葉公司之命,范廠長深入蠻荒之地,決定把天賦帶到云南佛海,正式籌建佛海茶廠。他將妻女安頓在昆明后,與清華大學畢業(yè)的技師張石城一起于4月1日從昆明出發(fā),10日下午抵達仰光。在仰光他與佛海茶商李拂一會合,三人于5月27日終于到達了佛??h。經過一系列的實地考察與民情調研之后,1940年1月1日,“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實驗茶廠”(勐海茶廠前身)正式成立。范廠長除了負責建設佛海茶廠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經營剛剛成立的“云南全省經濟委員會佛海服務社”。直到4月,范廠長才第二次回到佛海。好在茶廠的工人和傣族民工在張石城的帶領下已經建起了幾棟茅草房,建筑面積更是達到了3000多平,按當時的條件,已經算是頗具規(guī)模。這一年,佛海茶廠生產紅綠茶132擔。以服務社名義試制藏銷緊茶1000擔(每擔120斤)。范老一看,臥槽!原來緊茶的產量可以這么大!遂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緊茶。這一年,中國茶葉公司開始實行統購統銷。中小茶商紛紛將茶葉賣給范老領導的佛海服務社,加入緊茶聯合運銷的大軍,由服務社的人將這些緊茶通過緬甸、印度運抵印藏交界處的市場葛倫堡,再有藏族商人運進西藏。相信你也猜到了,這里的緊茶,其實就是普洱茶。而作為光榮的共產黨一員,范老將茶廠的大部分收益也捐獻給了國家,成為了軍資的一部分。

范老,右一

1942年,佛海服務社又收購緊茶一萬余擔,正當所有人以為一座茶業(yè)巨頭即將冉冉升起的時候,狗日的日軍又來了,日軍攻入緬甸,天上的飛機像蒼蠅一樣接連不斷的實行轟炸。無奈之下,范老下達了撤退命令,員工先后搶運了數千擔緊茶到印度以后立即撤回佛海,兩千余擔緊茶全部在佛海分散到參加聯運的十余個茶莊,這樣即使被日機轟炸,也不會一次全部損失。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機械化制茶減少了人工,即使面對如此高頻的轟炸,佛海茶廠僅僅預留三名員工即可,機器在、廠房在,每年還可以少量制作茶葉,維持基本開銷。范老則帶著茶廠的大部分員工撤回昆明。其實這個時候的佛海茶廠,基本已經和范老沒有太多關系了,即使到了1950年佛海茶廠被國家接管,茶廠常年由一群副廠長同謀同策,彼時的范老,也不過45歲。據悉,因為各種原因,抗戰(zhàn)勝利后,范老沒有選擇回到佛海,而是直接去了寶島臺灣,仍從事茶葉種植和加工。但是由于臺灣土地改革的影響,茶廠轉向。失業(yè)的他只得重操留學時期的舊業(yè),靠制作仿古漆器為生,一個不注意又混成了中國高仿漆器方面的大師,甚至寫下了權威著作《中華漆飾研究》一書。

范老,右一

范老的晚年去了美國, 離開前,他也將自己多年制作的未售精品漆器捐贈給了臺北華崗博物館。至于茶,則成為范老的一種精神,永遠留在了云南,并且留存到了現在。

1989年,范老與世長辭,享年84歲,一代茶葉大師,漆器大師的傳奇落幕,由他創(chuàng)辦的佛海茶廠(既勐海茶廠)是國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抗日風云中誕生,在日機的轟炸中撤離,為時雖然短暫,但它以高起點、高格局開創(chuàng)了國家大宗機器制茶的先河。范和均先生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亂世之中給中國茶業(yè)留下了一筆巨大的技術財富和精神財富,也賦予了此后的大益品牌一抹亮麗的殷紅底色。

找到約105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6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相關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