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找到約7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茶與詩交相輝映——中茶&2022中國詩詞大會聯(lián)名巧白金系列新品

“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

(唐代 徐夤《貢馀秘色茶盞》)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唐代 靈一《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唐代 陸羽《六羨歌》)

詩詞中仿佛蘊含著特殊的力量,如夜晚里照亮前方的路燈,與茶一樣,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從古至今依然溫暖著世人的身心。

一詩一詞一世界,一茶一葉總關情。

中茶蝴蝶推出中茶&2022中國詩詞大會聯(lián)名巧白金系列新品,讓我們在博大精深的詩詞世界,一起踏上這趟茶旅,共赴“茶與詩”的美妙邂逅!

中茶&中國詩詞大會聯(lián)名巧白金系列新品

+++ 新品亮點 +++

☆ 中茶&2022中國詩詞大會聯(lián)名產(chǎn)品(限量版);

☆ 巧白金為中茶蝴蝶重點打造的時尚便攜系列產(chǎn)品,這次中茶蝴蝶對巧白金予以全線升級:

包裝升級改版:以白茶巧克力磚形態(tài)為設計畫面靈感;搭配小巧便攜的倒梯船形鐵盒,有著一葉扁舟的禪意,給人穩(wěn)中求進、怡然自得、優(yōu)哉游哉之感,簡潔流暢的外形不僅美觀大氣上檔次,且具便攜性;

產(chǎn)品策劃及原料方案升級:開發(fā)三年陳白牡丹、五年陳白牡丹、七年陳白牡丹、陳皮老白茶,實現(xiàn)產(chǎn)品系列化,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壓制方式及產(chǎn)品形態(tài)改進:采用新型設備壓制,巧克力磚更易泡;九宮一方片,一片一盒,輕薄便攜,一次一掰,一掰一片,化繁為簡,方便快捷;

宜品宜藏宜饋贈:可單款選購品飲;另配售精美公版禮盒,可四款自由組合,送禮更有面子。

(公版禮盒屬配售)

“三年陳白牡丹巧白金”

(5729)

產(chǎn)品:精選白茶主產(chǎn)地福鼎、政和、松溪地區(qū)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等茶樹品種的一芽二、三葉鮮葉原料,采用傳統(tǒng)白茶制作工藝加工,在常溫干倉中經(jīng)過三年的蘊藏,結合公司獨特拼配技術和后加工工藝精心壓制而成。

品質(zhì):外觀方正整齊,邊緣圓潤呈梯形,色褐潤澤,香氣醇帶陳香,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厚甘爽。

“五年陳白牡丹巧白金”

(5730)

產(chǎn)品:精選白茶主產(chǎn)地福鼎、政和、松溪地區(qū)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等茶樹品種的一芽二、三葉鮮葉原料,采用傳統(tǒng)白茶制作工藝加工,在常溫干倉中經(jīng)過五年的蘊藏,結合公司獨特拼配技術和后加工工藝精心壓制而成。

品質(zhì):外觀方正整齊,邊緣圓潤呈梯形,色褐潤澤帶毫芽,紋理清晰,湯色橙黃透亮,香氣陳香顯露,帶毫香蜜韻,滋味甘醇有蜜韻。

“七年陳白牡丹巧白金”

(5731)

產(chǎn)品:精選白茶主產(chǎn)地福鼎、政和、松溪地區(qū)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等茶樹品種的一芽二、三葉鮮葉原料,采用傳統(tǒng)白茶制作工藝加工,在常溫干倉中經(jīng)過七年的蘊藏,結合公司獨特拼配技術和后加工工藝精心壓制而成。

品質(zhì):外觀方正整齊,邊緣圓潤呈梯形,色澤深褐,湯色深橙黃,陳香顯,帶棗荷香,滋味醇厚陳韻顯。

“陳皮老白茶巧白金”

(5733)

五年陳壽眉+五年新會陳皮

陳皮,是由柑皮曬干而成,以貯藏的時間越久越好,通常儲藏陳化3年以上才能稱為“陳皮”。廣東盛產(chǎn)陳皮,又以新會陳皮為上品。

產(chǎn)品:精選福建省福鼎、政和、松溪等高山茶園茶樹品種的嫩梢或葉片為原料,采用傳統(tǒng)白茶加工工藝制成壽眉散茶,在常溫干倉中經(jīng)過五年的蘊藏,自然陳化后拼配而成,并配制合理比例新會產(chǎn)區(qū)五年陳皮絲,發(fā)揮公司技術人員獨到拼配技術輔以精湛的后加工工藝,匠心制作而成“陳皮老白茶巧白金”。

品質(zhì):外觀方正整齊,邊緣圓潤呈梯形,松緊適度,白茶中包含陳皮絲,紋理清晰。老茶為主,陳皮為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壽眉的陳香與陳皮的芳香相互融合,既有陳茶醇香,又透出陳皮清香。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和甘甜順滑,縈繞柑皮果香。

產(chǎn)品規(guī)格及泡飲方法

特性:清·潤·和·養(yǎng)

規(guī)格:

45克/聽、6聽/盒、8盒/件

(另配售公版禮盒)

建議零售價:

“三年陳白牡丹巧白金”(5729):

88元/聽

“五年陳白牡丹巧白金”(5730):

138元/聽

“七年陳白牡丹巧白金”(5731):

168元/聽

“陳皮老白茶巧白金”(5733):

90元/聽

泡飲方法:

★茶具:以紫砂壺、蓋碗杯為最佳

★用水:建議使用清醇的低硬度礦泉水

★水溫:100℃沸水

★沖飲方法:溫杯后放入茶葉,注入沸水,茶、水比以1:50左右為宜,泡置1至3分鐘后,即可飲用

中國古代人品茶(上)

中國古代人品茶【上】

裴度是唐朝中興時期青史留名的五朝元老,他先后被唐德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五位皇帝封侯拜相。到了晚年,裴度厭倦了官場的黨爭派斗,隱居于鬧市,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74歲那年安詳離世。他曾寫過《涼風亭睡覺》一詩,就是自己晚年生活的寫照。詩日“飽食緩行新睡覺,甌新茗侍兒前, 脫巾斜倚繩床坐,風送水聲來耳邊?!?/p>

“飽食緩行新睡覺”這句平談的話把達官晁貴錦衣玉食、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裴度飽餐后散步呼應了“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養(yǎng)生民謠?!耙划T新茗侍兒煎”是裴度在展示他愜意的生活。午睡醒來,侍兒馬上就為他奉上剛剛放好的新茶。午睡醌來馬上喝茶提神、補水,可見他深通茶道養(yǎng)生的奧義。喝完茶之后,裴度在自己世外桃源般的花園中“脫巾斜倚繩床坐”,全身心放松,悠然自得地靠在繩床上,聽著“風送水聲來耳邊”他在聽風聲淺唱低吟,聽流水鳴奏天籟,聽心靈與天籟的共鳴。一個既志滿意得又超然出塵的高官宛若就在我們的眼前。

唐代靈一和尚 也曾寫過一首傳誦千古的名詩《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這首詩超然出塵,清麗脫寫的是靈一和尚與元居士在深山老林中喝茶至晚,暮不思歸的情景?!耙叭獰熁鸢自崎g, 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清溪流水暮潺潺”。開篇七個字“野泉煙火白云間”,就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美景。流水潺潺,飛珠濺玉,歡樂地奔流而去,白云和煮茶的煙火交相輝映,多么優(yōu)美幽靜且生機盎然的品茗環(huán)境啊!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坐飲香茶愛此山”,可與李白的“相看兩不厭,獨有敬亭山”相媲美,越看越令人陶醉。

在大自然中品茶,好像回歸了母親的懷抱,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律動,樂而忘返。靈一和尚接著寫道“巖下維舟不忍去”,這句詩把小舟擬人化了,明明是他自己舍不得回去,卻偏偏說是系在溪流中的小船不忍心舍棄綠水青山、茶香竹韻載他歸去??梢娫娙似凡柽_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此時,黃昏到來了,暮靄沉沉山朦朧,百鳥歸林聲漸寂。靈一和尚用 “清溪流水暮潺潺”結尾,

勝過千言萬語。大自然與詩人心靈相通,大自然用暮色沉沉、水聲潺潺,道盡了靈和尚和元居士流連忘返的心情。

文案:六如蜉蝣

圖片:部分來源網(wǎng)絡

原標題:中國古代人品茶【上】

注:內(nèi)容來源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信息跪在分享,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三月花醒好時節(jié),古人喝茶氣氛組上線!

三月至,萬花醒。

適合郊游尋野趣,

去自然里賞一番春景,喝一泡好茶,

正好當時節(jié)。

攝影/周昂

與世間萬物一同品茶,在古人心中,無比詩意浪漫。

品茗是一種綜合的多元的藝術活動。品茗有景、有人、有物、有心、有藝、有情、有境,這共同構成了品茗的情境。

唐代品茗的情境追求自然的情趣、溫雅的氛圍以及天人的合一。茶中有活潑的生活情趣,有風趣的文學底蘊,是有閑一族充滿閑趣的藝術。

攝影/周昂

《茶經(jīng)》對品茗的情境甚少著墨,但在唐代詩人的筆下,品茗充滿了無限的雅趣,謳歌甚多。

唐人十分重視品茗環(huán)境的選擇,或幽居雅室,或小橋流水,或巖間樹林,或青山翠竹,說不盡的品茗之雅,道不盡的品茗之美。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茶產(chǎn)自大自然,在山清水秀的自然之中,品嘗一甌香茗,是賞心樂事。

攝影/朵朵

唐代的詩人們,在竹下松間、花前月下、白云深處等自然環(huán)境中,品茗、對弈、作詩、作畫,充滿無限的機理與雅趣。

自古文人愛竹。白居易《養(yǎng)竹記》稱贊了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節(jié)貞等品質(zhì),以其像君子之德,稱“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品茗有竹為伴,自然是賞心悅目之事。文人品茗要在竹間進行。陸羽云煮茶要以炭為上,勁薪次之。詩人們卻不以為然,他們不蹈常規(guī),伐竹烹茶,以青竹助茶香。

文人愛竹之清幽,也愛松之渾厚。文人從松樹上體悟到自身的品格,白居易曾以松自喻作詩《和答詩十首·和松樹》。

除了竹林、松林這些特定的品茗環(huán)境外,一些詩人的作品只籠統(tǒng)稱為“林下”。無論是松林,還是一般性的樹林,環(huán)境優(yōu)雅僻靜,空氣清新,自然是品茗的好去處。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畔是清幽之地,或湍急瀑流,或涓涓溪水,或暗泉涌動,或碧淵臨風,在其間品茗,有說不盡的趣味。

這些地方的水本來便是凈潔無比,水畔品茗更可以就地取水烹茶,達到天與人的合一。

泉水是詩人們的鐘愛,皮日休的《題惠山泉二首》便是在無錫惠山泉邊品茗。跑虎泉是唐代另一名泉,成彥雄《煎茶》便是在跑虎泉畔煎茶品茗的情景。山腳潭水邊也可品茗。陸羽雖不認同用瀑布水煮茶,但唐詩中在瀑布附近品茶也有詩作。

花香在鼻目之間,茶香在唇齒之間,如果意在品茶,則茶香為花香所掩,如果意在賞花,則花香被茶香所奪,兩者無論如何是不能兼得,都不能品得個中三昧,這是李商隱將對花啜茶視為殺風景之事的原因。

盡管如此,唐代詩歌并不乏花下品茗之事。月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有獨特的地位。月是寧靜,是恬適,月下品茗則“六腑睡神去,數(shù)朝詩思清”。顏真卿、陸士修、張薦、李萼、崔萬、皎然六人曾在月夜品茗以聯(lián)句形式成詩《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

唐人交游廣泛,彼此往來頗多。在漫漫旅途,他們囊篋必備之物,是可以減緩他們旅程的困頓與勞累的茶。甚至外出尋幽訪勝,文人會擔荷茶具以行。當他們身處野外時,往往就地取材,以石為灶,以泉為水,以枝為柴,便可隨處煮飲。

黃滔《送陳樵下第東歸》:“青山烹茗石,滄海寄家船?!?/p>

伍喬《林居喜崔三博遠至》:“野石靜排為坐榻,溪茶深煮當飛觥?!?/p>

靈一《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p>

茶本是嘉木靈草,號之瑞草之魁。詩人在野外取泉煮茶、野煎寒溪、靜坐品飲,白云掠影,天幽山靜,與天地萬物渾然一體,自有一番高致野趣。

園林滿足了士大夫階層足不出戶便可徜徉山水、樂在其中的情趣,唐代特別是中唐以后園林建設極為興盛,其構建法則為“數(shù)尺之間,含納大千”。

規(guī)格建制不大的園林之中,往往山巒迭起,峰回路轉(zhuǎn),瀑布奔涌,水轉(zhuǎn)九曲,自然山水千變?nèi)f化、斗轉(zhuǎn)星移,煞是精致考究。

山水之景配以亭臺樓榭、花草樹木,盡得自然之盎趣。唐代詩人品茗自然不會錯過園林這個造自然之法、盡人工之妙的好景觀。陸羽曾在杼山妙喜寺建三癸亭,成為人文品茗聚會之所。

涼亭是半開放性的人工建筑,既能遮風避雨,又能觀山川之秀麗、乘風納涼,自然成為品茗的理想之地。

宮廷女詩人鮑君徽曾在宮廷外的東亭舉辦茶宴,作有《東亭茶宴》。天人合一是文人的最高理想,但凡人與自然交融的場所,唐代詩人都樂于前往品茗,他們的品茗場所不拘成規(guī)。

觀景臺是品茗的去處,香閣茶棚同樣是品茗的場所,臺、軒、棚等建筑物都是半封閉式的結構,既有人工建筑之美,又有自然風景之勝,在這些場所品茗充滿了閑云野逸之感。

飲茶要求清幽空寂、自然淡雅。寺院道觀一般依傍僻靜的深山大川,風景或俊秀雋永或氣勢磅礴,這自然成為詩人品茗之理想場所。

在寺院道觀既可以欣賞院落美景,心境澄明,又可以與僧人交流佛學,還可以品茗題詩,靜心養(yǎng)性。在詩中,僧人在禪室中焚香打坐,啜茗悟道;漫漫長夜中,有炭火和佳茗為伴,在時光的流逝中,參透人生的真諦。唐代在寺院道觀中品茗的詩歌數(shù)量極多。

唐代以大眾化和商品化為特點的茶館文化剛剛嶄露頭角,尚未成為流行的文化樣式。因此,唐人的品茗主要是在私人宅邸中進行的。在自家宅院品茗既有幾分閑適,又有些許慵懶。

閑居靜室品茗,會做玄冥之想,貫休《桐江閑居作十二首》之三“靜室焚檀印,深爐燒鐵瓶。茶和阿魏暖,火種柏根馨。數(shù)只飛來鶴,成堆讀了經(jīng)。何妨似支遁,騎馬人青冥?!?/p>

這是在廳堂中以茶代酒,回憶遠方故友,歷歷在目。在私人宅落中,招三五好友,共同暢聊品茗,亦是風景無限。

對于現(xiàn)代都市人來講,茶室內(nèi)部環(huán)境則顯得更加現(xiàn)實和重要。窗明幾凈、格調(diào)高雅、氣氛溫馨,使人有親切感和舒適感的茶室所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品茶,或許你也能體會到塵心洗凈、俗念全消、心靈空明、樂而忘返的品茶意境吧。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7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