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有故事的茶器

找到約670條結果 (用時 0.023 秒)

為什么總有人喜歡買老的茶器?

近年來,古著、舊家具、膠片機等逐漸成了市場上的“時髦貨”。



這些在時間流逝中被保留下來的物件,除了舊時特有的款式,還自帶故事屬性。



它們的年齡可能比你大、見過的人也比你多,但最終流轉,停留在了你的手上。

?

它曾經(jīng)的主人是誰?他們共同經(jīng)歷過什么?無數(shù)的好奇,它僅以沉默對答。

?

?

在喝茶中,也有這樣的物件——老茶器。

?

這里所指的“老”茶器,跳出收藏與觀賞的范疇,不在于年代久遠、價格昂貴,而是更多側重于實用意義,是日常喝茶中真正用得到的器物。


?

有不少茶友們熱衷搜集老茶具,有去古玩店里淘貨,也有從長輩、朋友那里收集。

?

即便是破碎、損壞的老瓷片,或是有缺口、裂縫的杯具,也要特意找來精通修繕的師傅來修復一番。


?

可是,明明有精致的新茶具大可以挑選,為什么陶醉在老茶具的世界里呢?

?

一件器物,與一個時代的對話


茶友們喜歡淘的老茶器中,有不少來自晚清、民國時期。



清代歷代皇帝嗜茶,宮廷飲茶之風盛行,宮廷內務府專門設有“御茶房”,出現(xiàn)了專供皇室使用的宮廷茶具。

?

宮廷飲茶講究精致與排場,到了民間,飲茶則顯得隨意率性,而茶器的造型也更活潑,紋飾更生動。



到了民國時期,工夫茶盛行,喝茶更成了平常中不可或缺的閑事。


?

這些老茶器,外觀上總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而部分從東瀛、南洋回流的器物,更帶著一定的地域特色。

?


從一件小茶器,就可以感受當時的茶人風雅,仿佛憑茶湯為媒介,接通了時光隧道的入口。

?

喝茶,就成了一本生動的歷史書。

?

器之所以為器,重在其用

?

在日本茶道中,喝茶是一件樸素而鄭重的事情,茶道具也像老友,外表往往樸實無華,做工則傾注了細致的匠心。

?

惜物”的傳統(tǒng)觀念,讓日本茶人在對待茶器時,總帶有小心呵護的敬畏心。


?

在使用時,茶器不僅是用具,但也絕非不可觸及的擺設,而是與匠人間有血有肉的對話。

?

這樣飽含心血的器物,從泥料選擇開始,就為長久的使用做足了準備。能夠長長久久地流傳、被不斷地拿出來使用,才是器物的最大價值。


?

在許多正式的茶會中,茶人們使用的也大多是有年份的茶器。

?

保存得當?shù)睦喜杵?,代表?strong>茶人的用心和對茶事、客人的重視,也是對前人精神的傳承。


?

那些歷經(jīng)了幾代人之手、流轉于多方茶席間的茶器,每一次的重新登場,都像經(jīng)驗豐富、準備充足的嘉賓,帶給客人們盡興的體驗。

?

這樣的老茶器,能一直在茶席中恪盡職守,是茶人間默契的堅持。

?

在使用過程中,縱然表面增添了斑駁痕跡,茶器卻是越發(fā)溫潤的。

?

?

新茶器不斷更迭,帶給人們更多選擇。老器物們則像是時間的守護者,在一段既定的時間軸中尋找有緣人。

?

曾被用心制作、真心對待,再經(jīng)多次輾轉,又與新人相遇。

?

那,又會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喝茶,你有自己的態(tài)度

喝茶,這件事,

可大,可小,

主要關乎心態(tài)。

靜雅簡室,幽靜環(huán)境,

一套有故事的茶器,

飲茶前,靜心,冥想,凈手,凈心,

充滿敬畏心的去品飲一杯茶,

看似繁瑣,不可理解,

可是,對于注重儀式感的人來說,

這就是最好的飲茶方式。

那么,一只玻璃杯,一小撮茶葉,一壺熱水,

就是不愛茶了嗎?

就沒有儀式感了嗎?

也不盡然。

有時候,簡單粗暴是另一種美學享受。

隨手沖泡出來的一杯茶,

仍然有它別樣的滋味。

每個人都有著最合適自己的飲茶方式,

只要是能迎合自己心意的,

便是最好的。

喝茶,從來都不是一件裝逼格的事情。

它是由心的,是享受的,是自然的,

是一件用平常心去對待就很美好的事。

喝茶本身,

無關風雅,無關俗世,

只關乎內心。

閑來無事捧起書時,

煮茶品茗,更為愜意;

或者有客來訪,

一杯清茶,聊表心意;

或者茶癮襲來,一解饞意。

隨景隨心,

是生活的小情趣,

而不是一種負累。

沒必要去在意別人的眼光,

也沒必要刻意去附庸風雅。

飲茶,本來就是件錦上添花的事情,

可陽春白雪,

可下里巴人,

自在就好。

不用說什么文化,

也不用聊什么審美情趣。

喝茶,簡簡單單的欣賞品味這一片葉子就好,

就如張愛玲說的:

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

靜享時光,

內心豐盈,

喝茶,

它讓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是一件隨意又美好的生活小事。

選茶,喝茶,

你該有自己的態(tài)度。

乾隆皇帝的茶事

諸位茶蟲可知道,乾隆皇帝作為這么一位喜歡在古代書畫真跡留白上滿滿蓋戳的鑒賞家,這么一位對瓷器品味獨特以至于被現(xiàn)代的網(wǎng)友歡樂追捧的花式審美者,在喝茶品茗這件事兒上,卻是出奇地云淡風輕。


他所創(chuàng)制的茶事格調超群,即使放在整個茶文化史上也不遑多讓。



乾隆皇帝曾經(jīng)自創(chuàng)了一款茶,名叫:三清茶,是用松子、梅花和佛手泡的茶。乾隆十一年(1746)秋巡五臺山,回程時路過定興,遇到一個雪天,乾隆皇帝雅興很高,搜集雪水,在氈帳中烹煮這款他人生的最愛。


還作了一首《三清茶》詩:“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如此高古的品味,實在令人稱奇,比《紅樓夢》里那位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的妙玉也不遜色。


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詠嘉靖雕漆茶盤》的詩注后,他這樣寫道:“嘗以雪水烹茶,沃梅花、佛手、松實啜之,名曰三清茶。


紀之以詩,并命兩江陶工作茶甌,環(huán)系御制詩于甌外,即以貯茶,致為精雅,不讓宣德、成化舊瓷也?!?/p>


嗯,諸位茶蟲們理解得沒錯,茶的故事又回到了乾隆皇帝對花式瓷器的熱情中了。他下令讓工匠制作了一些喝茶的瓷杯,杯子的外圍環(huán)繞著自己的詩句。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這杯子很精雅,比起宣德、成化的瓷器來一點也不輸??磮D說話:


定制了這么多瓷杯的乾隆皇帝要怎么使用這些杯子呢?他又有新發(fā)明:三清茶宴。


這不同于一般昭示皇恩浩蕩的酒宴,而是邀請皇帝心中認定的最有文化品位的侍臣一起來品茶、作詩。

茶宴舉辦的日期在每年正月上旬,由皇帝親自擇吉日以定。與宴名單的確認也有既定流程,一般先由奏事處首領太監(jiān)事先晉呈名單,由皇帝裁奪圈定,確認之后太監(jiān)再奉旨將名單交給奏事官,宣召有關臣工按時入宮。


茶宴舉行的當天,奉旨進宮的大臣提前兩個時辰到達,由宮殿太監(jiān)引入。席間所用果品雖然為了配合茶宴特地清淡,但是也會提前甄選準備,同時,也會為與宴者準備好筆墨紙硯。


宴時,諸臣朝服衣裝,魚貫而入,叩首皇帝,按序入座,清樂響起,三清茶方始奉上,之后便是乾隆皇帝品茶、賦詩,臣工傳閱,依韻恭和。


如果皇帝心情特別好的話,就會把三清茶詩瓷杯賞賜給侍臣。比方說參加過三清茶宴的著名才子紀曉嵐就曾經(jīng)獲贈過這樣的杯子,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涕零之情,他連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這么寫的:


紅沁丹沙白膩脂,越窯風露滿花瓷。

凡茶不敢輕煎注,上有君王自制詞。


——

《侍宴重華宮聯(lián)句賦·蒙賜三清茶盞恭記二首》其二


看官沒看錯,紀曉嵐對這個賞賜的杯子有點誠惶誠恐:花瓷上滿滿的自制詞,在這樣的神物面前,怎么能輕易使用普通茶葉呢?


這樣的高端定制,在日常生活中似乎無從安置,除了“蒙賜”、“恭紀”之外,只能永遠地供奉起來了。


其實茶宴這件事,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涵而言,在中國傳統(tǒng)的飲茶文化中規(guī)格一直是很高的。茶宴源于魏晉,正式記載則見于中唐。

《茶事拾遺》記載“大歷十才子”之一的錢起與友人一起舉辦茶宴,當時很多詩人的詩作中也明確出現(xiàn)了“茶宴”之說。宋代“以茶會友”逐漸成為文人之間相互酬唱的風雅之行。帝王家辦茶宴,唐太宗、宋徽宗都很知名。論及席間風雅,清代康熙朝也已有召集文臣學士與宴賦詩之事。


然而,乾隆皇帝的三清茶宴自有超越前代的獨到之處。他欽點文臣中能詩者十八人與宴,暗喻“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后來增至二十八人,喻合二十八星宿。


茶宴中,更采用他個人創(chuàng)制的三清茶款待侍臣,只布果盒為席,不及其他肴饌,席間飲茶品茗,有清雅之意,亦寓清廉之意。可以說,正像賞鑒書畫、督造花瓷那樣,乾隆皇帝用自己的獨特審美和文化情懷,又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茶事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而事實上,乾隆朝的茶宴韻味獨特,也的確蘊含著諸多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三清茶”既有文人逸士“雅”的一面,“三清茶宴”也有以帝王之尊親賢禮人的一面。


十全的乾隆就是這么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一生作了四萬首詩可不是蓋的,他永遠文思如噴泉。


文思從哪里來呢?一杯醇香普洱茶就有了!



《烹雪用前韻》

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來足夸雀舌。

點成一椀金筌露,品泉陸羽應慚拙。


這是乾隆皇帝對普洱茶的高度贊譽,他還創(chuàng)造了以普洱茶為中心的新茶道。此外,酷愛炫耀天朝大國風范的乾隆,給外國使臣的禮品也是普洱茶。


乾隆創(chuàng)造以普洱茶為中心的新茶道


這么說,大紅大綠接地氣的乾隆帝,品鑒能力也是很可以的嘛,至少在品茶鑒茶能力上,值得一個大大的點贊。


乾隆喜歡普洱茶的歷史人盡皆知,但乾隆也是一位帶貨達人,這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為了加強與中國的貿易,便派遣外交使節(jié)馬嘎爾尼率領一支龐大的使臣團前往清帝國拜會乾隆皇帝,這也成為中英外交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馬戛爾尼帶領天文數(shù)學家、藝術家、醫(yī)生以及士兵組成的使團,攜帶最能代表英國文明的天文、地理儀器、車輛、船式等“貢品”出使中國。1793年7月1日,馬戛爾尼一行在舟山登陸,短暫停留后,從外海入天津,然后進京。馬嘎爾尼帶來的西洋禮物,讓乾隆皇帝龍顏大悅。


為了彰顯清帝國的威嚴,乾隆也準備非常豐厚的禮品,在這些禮品當中,普洱茶(金瓜貢茶)赫然在列。不知是出于對普洱茶的偏愛,還是因為普洱茶的貴重,乾隆分批、多次加以賞賜英國使臣團。在這幾份禮單中,多次出現(xiàn)了團茶、茶磚、女兒茶、茶膏、大普洱茶團(可能是餅茶)等與普洱茶相關物品,可謂是一次全方位的推廣。


如今這段記載已經(jīng)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今日舊事重提,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記得,兩百多年前,有一位叫做愛新覺羅弘歷的帝王親自帶貨普洱茶。

?

文章最后,附上當時的禮單,供以大家參考:


  附錄:

?

  賜該國王百花蟒緞二,袍緞、線緞各四,紫檀彩漆銅掐絲琺瑯龍舟仙臺一,玉器八,瑪瑙盂盤一,瓷器二百有二十,漆器三十七,葫蘆器十四,文竹掛格、棕竹漆心炕格各二,花卉冊頁二,畫絹二十,灑金五色字絹箋紙、白露紙、高麗紙各二十,墨六匣,各樣扇四十,普洱茶團八,六安茶八瓶,武彝茶四瓶,茶膏、柿霜四盒,哈密瓜乾、香瓜乾各四盒,藕粉、蓮子各二盒,藏糖三盒。

?

  隨敕書賜國王龍緞三,蟒緞二,妝緞七,百花妝緞六,倭緞三,片金緞二,閃緞、袍緞、藍緞、彩緞、青花緞、衣素緞、線緞、帽緞各四,綾、紡絲各二十二,羅十三,杭綢七,畫絹、白露紙各百,灑金五色絹五十,五角箋紙、高麗紙各二百,宮扇十三,十錦扇百,連三香袋四盒,十錦香袋八盒,錦香袋四盒,香餅四盒,普洱茶團四十,茶膏、柿霜各五盒,哈密瓜干、香瓜干二盒,武彝茶、六安茶各十瓶,藕粉、蓮子各三盒,文竹炕桌二,雕漆炕桌二,掛燈十二,墨二十匣;


圖片



  正使龍緞、帽緞各一,妝緞、倭緞各二,藍緞、青花緞、彩緞、杭綢各三,綾、紡絲各六,茶葉二瓶,茶膏二盒,磚茶二塊,大普洱茶團二,刮膘吉慶一架,青玉全枝葵花洗一,瑪瑙葵花碗一,瑪瑙葵花碟一,藏糖二匣;副使龍緞、帽緞各一,妝緞、藍緞、倭緞、青花緞、彩緞、縐綢各二,綾、紡絲各四,茶葉四瓶,茶膏一盒,磚茶二塊,女兒茶十,白玉全枝蔡花洗一,花瑪瑙菊花瓣碗一,葫蘆器藏糖二匣;

?

  副使之子龍緞、妝緞、倭緞、青緞、藍緞、錦、漳絨、帽絨各一,綾、紡絲各三,縐綢二,茶葉二瓶,磚茶二塊,茶膏一盒,女兒茶八,藏糖一匣;

?

  總兵官、副總兵官二員,每員龍緞、妝緞、倭緞、藍緞、青緞、帽緞、錦各一,綾、紡絲各三,縐綢二,茶葉三瓶,磚茶二塊,茶膏一盒,女兒茶八,藏糖一匣;


圖片



  通事、管兵等官四員,每員龍緞、妝緞、漳絨、錦、藍緞、彩緞各一,綾、紡絲各二,茶葉二瓶,磚茶二塊;

?

  代筆、醫(yī)生等官九員,每員龍緞、妝緞、錦、漳絨、藍緞、彭緞、綾、紡絲各一,茶葉二瓶,磚茶二塊;

?

  貢使從人七名,每名綾、綢各二,布四,銀十兩;


  吹樂、匠作、兵役等六十七名,每名綾、綢各二,布四,銀十兩;內地護送官二員,大緞各二;

?

  貢船留存管船官五名,每名回子布、高麗布、波羅麻、兼絲葛各二;

?

  留存貢船兵役水手共六百十五名,各高麗布、回子布、小增城葛、波羅麻各一。

找到約655條結果 (用時 0.018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5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