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英國最常喝的茶

找到約328條結(jié)果 (用時 0.028 秒)

飲茶聊天,你需要知道的各國茶文化

茶亦有道,以和為貴平天下。在上個月,中法兩國元首以茶敘誼,引發(fā)了大家對中國茶的關(guān)注,也帶火了英德紅茶與鳳凰單樅這兩款名茶。而中國茶流傳海外四百多年來,已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想要知道不同國家的茶文化都有什么特色?不妨看這期的分享。

一、土耳其:土耳其茶/蘋果茶土耳其人的熱情好客是家喻戶曉的,他們常常會以一杯土耳其茶或蘋果茶來招待客人。不過土耳其茶茶香雖濃郁卻偏苦,而蘋果茶更適合大眾飲用,酸酸甜甜,十分解膩。

二、愛爾蘭:紅茶/阿薩姆茶愛爾蘭人喝茶的習(xí)慣是在1830年后才逐漸形成。起初,愛爾蘭與其他西方喝茶國家一樣,茶是奢侈品,只有上層階級才享用得了。后來愛爾蘭貴族仿效英國貴族,開始以茶會來聯(lián)絡(luò)感情,從上到下,一傳十,十傳百,逐漸的,喝茶人就多起來了。從此,在各地的雜貨店里,多數(shù)是人們在用雞蛋和黃油去換茶和方糖。到1860年,愛爾蘭的所有家庭都會備有茶壺和幾只茶碗,每天喝茶演變成了愛爾蘭國家的茶文化。

近年來,愛爾蘭茶原本多是以斯里蘭卡紅茶和阿薩姆茶的混搭。在肯尼亞一、二月的茶顏色最為鮮艷,特別是融入牛奶之后,味道美妙極了。阿薩姆茶在六月的最濃烈,口感濃強也滑順。

愛爾蘭的好茶,常被稱為“一壺金茶”。在愛爾蘭,人們習(xí)慣一天三回茶,早茶是在上午時,下午茶是在下午三點和五點之間,晚餐時飲用茶的時間段不叫晚上茶,而是稱為“高茶”?!案卟琛笔恰皠趧尤嗣瘛钡牟?,體力勞動者的晚餐。因為人是坐在高桌子前吃飯的,為了與休閑時刻的下午區(qū)分開,才起了“高茶”。也有人表示一個時間的不同,下午茶是中午以后,高茶卻是很晚的“中午”,是到黃昏和夜晚了。這個下午茶和高茶的概念在英國和蘇格蘭也是一樣的

如果有人請你去喝下午茶,一般是茶配咸的、甜的小糕點,而高茶就是晚餐茶,有熱菜、面包、奶酪配熱茶。

三、日本:煎茶/抹茶

日本茶道是具有非常強烈的儀式感,可以感覺到茶道文化在大和民族根深蒂固。他們最愛喝的是抹茶和煎茶。這兩種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抹茶就是用高質(zhì)量的綠茶精細研磨而成的綠茶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看到甜品、糕點、面條等會有加入抹茶。

煎茶占到了日本茶產(chǎn)量的80%,是大眾家庭最常喝的一種茶。

四、斯里蘭卡:紅茶

斯里蘭卡同樣是產(chǎn)茶大國,茶葉是其重要的經(jīng)濟來源。斯里蘭卡人酷愛喝又苦又澀的濃茶。世界知名的斯里蘭卡紅茶,既可以清飲,也可以做奶茶以及其他類型的調(diào)飲。

五、英國:紅茶

有著對下午茶執(zhí)著的國家,茶幾乎成為了英國人民家家戶戶必備的飲品。與中國的清茶文化不同,英國人素愛現(xiàn)煮的濃茶,并放一兩塊糖,再加少許冷牛奶。

英國的飲茶文化,起步于17世紀中期,1662年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與英國查爾斯二世,飲茶文化借此傳入皇家。凱瑟琳公主將茶看做健美佳釀,嗜茶、崇茶而被國人稱為"飲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導(dǎo)和推動,讓飲茶之風(fēng)在英國皇室內(nèi)盛行起來,繼而又擴展到中上階級,最后到了底層百姓。英國人對紅茶會表現(xiàn)出十分熱愛,特別崇尚湯濃味醇的牛奶紅茶和檸檬紅茶,伴隨而來的還出現(xiàn)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師、茶座、茶會以及飲茶舞會等。

目前,英國人喝茶,多數(shù)在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進行。倘有客人串門通常只有在這時間段內(nèi)會用上茶敬客之舉。他們特別注重午后飲茶,其原因可以追溯至18世紀中期。當(dāng)時的英國人重視早餐,輕視午餐,直到晚上八時以后才開始晚餐。由于早晚兩餐之間時間較長,使人容易出現(xiàn)疲憊饑餓之感。為此,英國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就在下午五時左右請大家品茗與享用點心以提神充饑,深得贊許。久而久之,下午茶逐漸成為一種習(xí)慣,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如今在英國的飲食場所,公共娛樂場所等都有供應(yīng)下午茶。特別是在英國的火車上,還備有茶籃,面包、餅干、紅糖、牛奶、檸檬等,供旅客品用下午茶。下午茶實質(zhì)上是一餐簡化了的茶點,一般只供應(yīng)一杯茶和一碟糕點,只有招待貴賓時,內(nèi)容才會豐富。

茶在南北朝時期走出國門,到如今兩千多年的歷程,茶以其強大的適應(yīng)力與包容性成功在每個國家、每個地區(qū)、每個民族扎根并且與其文化相融合,成為其國家多數(shù)人熱愛的飲品。在我國與國際交流日趨緊密的今天,茶文化的交流值得我們期待。

來源:茶情報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林治茶文化工作室:《林徽因先生的茶情、茶詩與茶道》

       姑媽林徽因是大家公認的民國大才女,而在我的心中她還是一位“把科學(xué)家的縝密、史學(xué)家的哲思、文藝家的激情融于一身”的茶人(表兄梁從誡語)。我們的祖籍福州是茉莉花茶的著名產(chǎn)地,林氏一門多是風(fēng)流倜儻的名士和熱愛生活的才女,都嗜茶如命。姑媽本人雖然只在故鄉(xiāng)生活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但是耳濡目染自然也愛上了茶。我在武夷山星村插隊時,有一次回福州老家探親,帶了一些水仙茶去看望留守林氏水部花園大本營的四姑林新聲。喝茶時四姑曾給我講過,一九二八年林徽因回福州后,非常喜歡在故宅水部花園的荷花池邊喝茶。她說:“徽因那時已24歲了,還像一個小姑娘,喝茶很講究儀式,要插花,要焚香,還要換上白色飄逸的服裝,像下凡的仙女。除了喝花茶,她也愛喝你們武夷山產(chǎn)的水仙茶”。

  另外,林徽因16歲時就隨父旅居英國倫敦。16歲正是風(fēng)華正茂,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紀。機緣使然,聰慧好學(xué)的姑媽受英國茶文化的熏陶,使她成了融匯東西方茶文化的茶人。這一點有她的茶詩為證,有“太太客廳”的下午茶茶會為佐證。

  一、林徽因的茶詩:

  姑媽短短的一生只留下了59首詩,其中有三首茶詩:

 ?。ㄒ唬鹅o坐》

  冬有冬的來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

  冬有回憶一把。

  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瘦細,

  在午后的窗前拖過一筆畫:

  寒里日光淡了,

  漸斜……

  就是那樣地,

  像待客人說話。

  我在靜沉中默啜著茶。

  這首詩原載于1937年1月31日《大公報·文藝副刊》,即發(fā)表于七七盧溝橋事變前不久。此詩的畫面感極強,對外部世界洞察入微,構(gòu)思精妙,風(fēng)格清新婉約。她把冬的來意形容成“寒冷像花”,在她的眼中蕭條肅殺的冬天,竟然如花一樣美好,這正是茶人的情懷。詩中有景:

  “ 一條枯枝影,

  青煙色的瘦細,

  在午后的窗前拖過一筆畫”。

  既頗俱大寫意國畫的?朧美,又富有洞簫古樂的韻律美,充分表現(xiàn)出了她藝術(shù)家的功力。一個“拖”字,用得隨心隨意,瀟灑自如,若非善于把握詩情畫意的杰出詩人,斷然寫不出這樣的神來之筆。從詩中的最后一句便可斷言我姑媽不僅是極富靈性的才女,而且是茶道大家。她在營造了虛靜空靈的品茗意境之后,結(jié)尾一句“默啜著茶”,如古寺晚鐘,震撼心靈,余韻悠悠。在這里她不用“品茶”,不用“喝茶”,不用樸實粗狂的“吃茶”,也不用更符合大家閨秀性格的“抿茶”,而是“默啜著茶”,此中大有文章。其一,她深窨茶道要義,知道乾隆皇帝強調(diào)欲知茶真味要“細啜慢飲心自省”,所以用了看似有失風(fēng)雅的“啜茶”:其二,啜茶時,氣流帶動茶湯沖擊舌面各部位的味蕾,這樣可增強茶對味覺器官的刺激。1937年正是山雨欲來國難前夕,姑媽的心情應(yīng)該是十分沉悶焦慮,所以她啜茶是刻意追求茶對感官的強烈刺激。

  (二)《寫給我的大姊》

  (節(jié)選)

  當(dāng)我去了,

  還有沒說完的話,

  好像客人去后杯里留下的茶:

  說的時候,

  同喝的機會,

  都已錯過,

  主客黯然,

  可不必再去惋惜它。

  如果有點感傷,

  你把臉掉向窗外,

  落日將盡時,

  西天上,總還留有晚霞。

  這首詩姑媽在世時沒有正式發(fā)表,寫于1947年,寫在她和梁思成先生攜老帶小,全家隨著為逃避日本侵略者而遷到西南內(nèi)地仍舊堅持辦教育的隊伍,受盡各種生活苦難和疾病折磨十年之后,好不容易回到北京,卻不料重病突發(fā),不僅長期折磨她的肺病更加嚴重,而且被診斷出要做腎臟切除手術(shù)。手術(shù)前姑媽寫了這首詩,寫得像遺書。她把自己比喻成“杯里留下的茶。”盡管如此,姑媽在認為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時,還是用詩勸慰親人:“如果有點感傷,你把臉掉向窗外,落日將盡時,西天上,總還留有晚霞?!边@首詩是姑媽仙逝后梁從誡表哥找出來發(fā)表的。從“落日將盡時,西天上,總還留有晚霞”便足見她那徹悟生死的豁達情懷。

 ?。ㄈ┳钅芊从彻脣尅坝H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茶人情懷,是她1938年逃難到昆明之后寫的《昆明即景·茶鋪》。此詩把抗戰(zhàn)時期在極艱苦的環(huán)境下普通百姓的生活,通過茶鋪這個窗口,用生動鮮活的言語寫得繪聲繪色。原詩如下:

 《昆明即景》·茶鋪

  這是立體的構(gòu)畫,

  描在這里許多樣臉。

  在順一城腳的茶鋪里,

  隱隱起喧騰聲一片。

  各種的姿勢,

  生活,刻劃著不同的方面:

  茶座上全坐滿了,笑的,

  皺眉的,有的抽著旱煙。

  老的,慈祥的面紋,

  年輕的,靈活的眼睛,

  都暫要時間茶杯上

  停住,不再去擾亂心情!

  一天一整串辛苦,

  此刻才賺回小把安靜,

  夜晚回家,還有遠路,

  白天,誰有工夫閑看云影?

  不都為著真的口渴,

  四面窗開著,喝茶,

  蹺起膝蓋的是疲乏,

  赤著臂膀好同鄉(xiāng)鄰閑話。

  也為了放下扁擔(dān)同肩背,

  向命運喘息,倚著墻,

  每晚靠這一碗茶的生趣,

  幽默估量生的短長……

  這是立體的構(gòu)畫,

  設(shè)色在小生活旁邊,

  蔭涼南瓜棚下茶鋪,

  熱鬧照樣的又過了一天!

  二、“太太的客廳”與茶

  民國時期的北京有三處最有名的文士名流聚會處。一處是中山公園內(nèi)的來今雨軒,一處是慈慧殿三號,另一處便是林徽因沙龍。來今雨軒是魯迅、張恨水、林徽因都常光顧的茶館,更因鄭振鐸、沈雁冰、葉圣陶、許地山等十二人在這里創(chuàng)辦了文學(xué)研究會而名動京城。慈慧殿三號是朱光潛的家,因他在這里創(chuàng)辦了“讀書會”而出名。林徽因的沙龍則因為有人寫了一篇有爭議的《太太的客廳》而名聲大噪。有爭議的事情總是最能吸引眼球,爭議越激烈,姑媽的學(xué)識、口才、真誠、善良和特有的高貴氣質(zhì)便越能征服了越來越多的人。如今知道“來今雨軒”的人不多了,知道“慈慧殿三號”的人更少,而“太太的客廳”卻仍然引人津津樂道。我父親給我講林微因與茶的故事時最常提及的便是“太太的客廳”。

  家父林宣是我國首批榮獲建筑教學(xué)終身成就獎的教授,林徽因不僅是他的堂姐,而且是他的老師,設(shè)計、制圖、專業(yè)英語三門課都是林徽因親自教的。有這雙重關(guān)系,家父對所謂的“太太客廳”的了解自然最真實最深刻。家父告訴我“姑媽很愛茶,她的沙龍實際上是下午茶茶會,有好茶喝,并且姑媽極富詩人氣質(zhì),學(xué)貫中西,博通古今,興之所至,講什么都能口吐蓮花,極有魅力,身患重病仍然滔滔不絕。同學(xué)們都非常喜歡聆聽她那極吸引人的知識傳授,但是又擔(dān)心她一講起來就停不住,會傷了身體,于是每次登門拜訪,都要拉我去做“煞車”手,以免她講得太久,太勞累?!?/p>

  有關(guān)“太太客廳”與茶的故事,梁思成的續(xù)弦林洙在《大匠的困惑》一書中回憶道:從老家福州到清華大學(xué)求學(xué),第一次拜訪林徽因先生那一天,先生在重病中不僅熱情地接待了她,而且盛情地邀請說:“每天下午四點鐘我們喝茶,朋友們常來坐坐,歡迎你也來!”

  林洙在后來成了我姑媽的學(xué)生之后寫道:“每次上完課林先生都邀我一同喝茶,那時梁家的茶客有金岳霖先生,張奚若夫婦,周培源夫婦。其他多是清華、北大的教授,還有建筑系的教師也是????!睆拇蠹业幕貞浛梢娢夜脣屖莻€心懷博愛,信奉眾生平等的人,到“太太的客廳”參加下午茶會的不僅有知識界翹楚,也有同事、學(xué)生,還有普通的同鄉(xiāng)小女子。

  在“太太客廳”茶會上發(fā)生的故事自然很多,其中最感動我的是哲學(xué)泰斗金岳霖先生與我姑媽的故事。我姑媽在去世前曾鄭重地囑咐我表哥梁從誡說:“你一定要把金爸當(dāng)做自己的父親,為他養(yǎng)老送終?!北砀缫簧甲駠诙?。在“文革”中表哥也受到了沖擊,但是只要有時間他就去為“金爸”料理家務(wù),主要是陪金老聊天。1967年秋,我去北京時,表哥還帶我去紅霞公寓看望金岳霖先生。我當(dāng)然沒資格稱老先生為“金爸”,于是稱他為金老。我為金老泡茶時,金老若有所思,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話:“茶會前我總要念幾段英文給她聽!”我當(dāng)時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直到讀了林洙的《大匠的困惑》,才明白了金老這句話中凝聚的真愛。林洙是這樣寫的,茶會四點開始,“金岳霖先生每天風(fēng)雨無阻總是三點半到梁家,一到就開始為林先生誦讀各種讀物,絕大部分是英文書籍……他們常常在誦讀的過程中夾著議論。”原來一見到茶,便引起金老對我姑媽的思念,深深的思念,永恒的思念。茶,真是通神的靈物!

  歡迎各位茶友前來六如交流、品茗!

  六如茶藝培訓(xùn)中心常年開辦各種茶文化培班

  每月開辦一期茶藝師培訓(xùn)班和評茶員培班!

林徽因先生的茶情、茶詩與茶客廳

《林徽因先生的茶情、茶詩與茶客廳》

姑媽林徽因是公認的民國大才女,而在我的心中她還是一位“把科學(xué)家的縝密、史學(xué)家的哲思、文藝家的激情融于一身”的茶人(表兄梁從誡語)。我們的祖籍福州是茉莉花茶的著名產(chǎn)地,林氏一門多是風(fēng)流倜儻的名士和熱愛生活的才女,都嗜茶如命。姑媽本人雖然不是出生在福州,后來也只在故鄉(xiāng)生活了很短的時間,但是耳濡目染自然也愛上了故鄉(xiāng)的茶。我在崇安縣星村公社(今武夷山市星村鎮(zhèn))插隊種茶時,有一次回福州老家探親,帶了一些水仙茶去看望留守林氏故居水部花園的四姑林新聲。喝茶聊天人時四姑給我講一九二八年,林徽因回福州時非常喜歡在舊宅花園的荷花池邊喝茶。她說:“徽因那時巳經(jīng)24歲了還像一個小姑娘,喝茶很講究儀式,要插花,要焚香,還要換上白色飄逸的服裝,像下凡的仙女。除了喝家鄉(xiāng)的茉莉花茶,她也愛喝你們武夷山的水仙茶?!保ㄔ?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另外,林徽因16歲時就隨父旅居英國倫敦。16歲正是風(fēng)華正茂的年齡,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機緣使然,聰慧好學(xué)的姑媽受英國茶文化的薰陶,使她成了融匯東西方茶文化的茶人。這一點有她的茶詩為證,有“太太客廳”的下午茶茶會佐證。

【林徽因的茶詩】

01

《靜坐》

冬有冬的來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

冬有回憶一把。

一條枯枝影,

青煙色的瘦細,

在午后的窗前拖過一筆   畫。

寒里日光淡了,

漸斜……

就是那樣地,

像待客人說話。

我在靜沉中默啜著茶。

這首詩原載于1937年1月31日《大公報·文藝幅刊》即發(fā)表于七七蘆溝橋事變前不久。此詩對外部世界洞察入微,構(gòu)思精妙,畫面感極強,風(fēng)格清新婉約。她把冬的來意形容成“寒冷像花”,在她的眼中蕭條肅殺的冬天,竟然如花一樣美好,這正是茶人的情懷。詩中有景:“ 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瘦細,在午后的窗前拖過一筆畫”。既頗俱大寫意國畫的?朧美,又富有洞簫古樂的韻率美,充分表現(xiàn)出了她藝術(shù)家的功力。一個“拖”字,如鈴羊掛角,隨心隨意,蕭灑自如,若非善于是把握詩情畫意的杰出詩人,斷然寫不出這樣的神來之筆。從詩中的最后一句便可斷言我姑媽不僅是極富靈性的才女,而且是茶道大家。

她在營造了虛靜空靈的品茗意境之后,結(jié)尾一句“默啜著茶”如古寺晚鐘,震撼心靈,余韻悠悠。在這里她不用“品茶”,不用“喝茶”,不用樸實粗曠的“吃茶”,也不用更符合大家閨秀性格的“抿茶”,而是用“默啜著茶”,此中大有文章。其一,她深窨茶道要義,知道乾隆皇帝強調(diào)欲知茶真味要“細啜慢飲心自省”,所以用了看似有失風(fēng)雅的“啜茶”:其二,啜茶時,氣流帶動茶湯沖擊舌面各部位的味蕾,這樣可增強味覺器官對茶韻的感受。1937年正是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國難前夕,姑媽的心情應(yīng)該十分沉悶而焦慮,所以她“啜茶”,是刻意追求茶對感官的強烈刺激。

02

《寫給我的大姊》

(節(jié)選)

當(dāng)我去了,

還有沒說完的話,

好像客人去后杯里留下的茶。

說的時候,

同喝的機會,

都己錯過,

主客黯然,

可不必再去惋惜它。

如果有點感傷,

你把臉掉向窗外,

落日將盡時,

西天上,

總還留有晚霞。

這首詩姑媽在世時沒有正式發(fā)表,寫于1947年,寫在她和梁思成先生攜老帶小,全家隨著為逃避日本侵略者而遷到西南內(nèi)地去堅持辦教育的隊伍,受盡各種生活磨難和疾病的折磨。十年之后,好不容易回到北京,卻不料又不染上了新的重疾。不僅長期折磨她的肺病更加嚴重了,而且被疹斷出要做腎臟手術(shù)。手術(shù)前姑媽寫了這首詩,寫得像遺書。她把自己比喻成“杯里留下的茶?!北M管如此,姑媽在認為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時,還是用詩勸慰親人:“如果有點感傷,你把臉掉向窗外,落日將盡時,西天上,總還留有晚霞?!边@首詩是姑媽仙逝后梁從誡表哥找出來發(fā)表的。從“落日將盡時,西天上,總還留有晚霞”便足見她己經(jīng)徹悟人生,看破生死。

03

最能反映姑媽“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茶人情懷的,是她1938年逃難到昆明之后寫的《昆明即景·茶鋪》。此詩把抗戰(zhàn)時期在極艱苦的環(huán)境下普通百姓的生活,通過茶鋪這個窗口,用生動鮮活的言文字繪聲繪色,為昆明茶史留在了記實的偏章。原詩如下:

《昆明即景·茶鋪》

這是立體的構(gòu)畫,

描在這里許多樣臉。

在順城腳的茶鋪里,

隱隱起喧騰聲一片。

各種的姿勢,

生活,

刻劃著不同的方面:

茶座上全坐滿了。笑的,

皺眉的,有的抽著旱煙。

老的,慈祥的面紋,

年輕的,靈活的眼睛,

都暫要時間在茶杯上停住,

不再去擾亂心情!

一天一整串辛苦,

此刻才賺回小把安靜,

夜晚回家,還有遠路,

白天,誰有工夫閑看云影?

不都為著真的口渴,

四面窗開著,喝茶,

蹺起膝蓋的是疲乏,

赤著臂膀好同鄉(xiāng)鄰閑話。

也為了放下扁擔(dān)同肩背,

向命運喘息,倚著墻,

每晚靠這一碗茶的生趣,

幽默估量生的短長……

這是立體的構(gòu)畫,

設(shè)色在小生活旁邊,

蔭涼南瓜棚下茶鋪,

熱鬧照樣的又過了一天!

“太太的客廳”與下午茶會

民國時期的北京,有三處最有名的文士名流聚會處。一處是中山公園內(nèi)的來今雨軒,一處是慈慧殿三號,另一處便是林徽因沙龍。來今雨軒是魯迅、張恨水、林徽因都常光顧的茶館,更因鄭振鐸、沈雁冰、葉圣陶、許地山等十二人在這里創(chuàng)辦了文學(xué)研究會而名動京城。慈慧殿三號是朱光潛的家,因他在這里創(chuàng)辦了“讀書會”而出名。林徽因的沙龍則因為有人寫了一篇頗有爭議的《太太的客廳》而名聲大噪。有爭議的事情總是最能吸引眼球,爭議越激烈,姑媽的學(xué)識、口才、真誠、善良和特有的高貴氣質(zhì)便征服了越來越多的人。如今知道“來今雨軒”的人不多了,知道“慈慧殿三號”的人更少,而“太太的客廳”卻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我父親給我講姑媽與茶的故事時最常提及的便是“太太的客廳”。

家父林宣是我國首批榮獲建筑教學(xué)終身成就獎的教授,林徽因不僅是他的堂姐,而且是他的老師,設(shè)計、制圖、專業(yè)英語三門課都是林徽因親自教的。有這雙重關(guān)系,家父對所謂的“太太客廳”的了解自然最真實,最深刻。他告訴我“姑媽很愛茶,她的沙龍實際上是下午茶茶會,有好茶喝,并且姑媽極富詩人氣質(zhì),學(xué)貫中西,博通古今,興之所至,講什么都能口吐蓮花,極有魅力,身患重病卻仍然滔滔不絕。同學(xué)們都非常喜歡聆聽她那極吸引人的知識傳授,但是又擔(dān)心她一講起來就停不住,會傷了身體,于是每次登門拜訪,都要拉我去做“煞車”手,以免她講得太久,太勞累?!?/p>

有關(guān)“太太客廳”與茶的故事,梁思成的續(xù)弦林洙在《大匠的困惑》一書中回憶道:從老家福州到清華大學(xué)求學(xué),第一次拜訪林徽因先生那一天,先生在重病中不僅熱情地接待了她,而且盛情地邀請說:“每天下午四點鐘我們喝茶,朋友們常來坐坐,歡迎你也來!”   林洙成了我姑媽的學(xué)生之后寫道:“每次上完課,林先生都邀我一同喝茶,那時梁家的茶客有金岳霖先生,張奚若夫婦,周培源夫婦。其他多是清華、北大的教授,還有建筑系的教師也是常客?!睆牧咒ǖ幕貞浛梢娢夜脣屖莻€心懷博愛,信奉眾生平等的人,到“太太的客廳”參加下午茶會的不僅有知識界翹楚,也有同事、學(xué)生,還有普通的同鄉(xiāng)小女子。

足見 “太太客廳”實際上是觸匯了中西文化的下午茶茶會。林洙在《大匠的困惑》中回憶道:“茶會四點開始,金岳霖先生每天風(fēng)雨無阻總是三點半到梁家,一到就開始為林先生誦讀各種讀物,絕大部分是英文書籍…….他們常常在誦讀的過程中夾著議論。”姑媽的下午茶茶會,引起過眾多大師的靈感碰撞,結(jié)出了許多大智慧之果,驗證了茶是能通神的靈物。如今在中華民族復(fù)興的新時期實在應(yīng)該發(fā)揚光大!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林治

作者簡介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wù)理事、世界中醫(yī)藥聯(lián)合會藥膳食療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常務(wù)理事、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長,陜西省茶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浙江大學(xué)等六所大學(xué)客座教授,主編了中國高校茶文化教材《中國茶道》《中國茶藝學(xué)》,編著出版了《茶道養(yǎng)生》《茶道養(yǎng)生的是與非》等24部專著,被評為“中華茶文化傳播優(yōu)秀工作者”,“中華杰出茶人”,榮獲陜西省茶文化終身成就獎。

原標題:《林徽因先生的茶情、茶詩與茶客廳》

注:內(nèi)容來源林治茶文化工作室 ,作者六如北曉貝,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2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