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西方的茶文化

找到約639條結果 (用時 0.02 秒)

中西方對待茶葉的差別

  中國茶文化的根基和西方的茶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中國茶文化的根基可以簡要概括為三個字:“觀、聞、品”。

  “觀”就是用眼睛去觀看茶樹生長的環(huán)境、樹的大小,茶葉的外形、葉底、湯色的變化;“聞”就是當拿到一款茶葉的時候,首先會用鼻子聞香氣,在開湯之后,聞杯底和茶湯的香氣;“品”就是當把茶葉沖泡出來以后,用口舌去品茶湯的滑潤度和厚重度。

  而西方的茶文化不像中國茶文化那么厚重,它追求的標準首先是茶葉有沒有對健康有害的物質,主要以檢測農(nóng)殘之類的一些指標是否符合要求。比如立頓紅茶,它的原料很多是以紅碎茶CTC為主。世界上主要產(chǎn)茶國除中國外,還有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越南等,這些國家的勞動成本遠低于中國。

  另外,這些國家的茶葉是以做紅碎茶為主,紅碎茶在采摘的過程中不需要看葉底和形狀,在采摘茶葉時就可以使用半機器化操作。中國的茶葉按照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等標準,以人工進行采摘為主,單純用人工采摘茶葉一個人一天采5一20公斤,而用半機械化采摘,三個人一天可以采摘1噸左右,也就是一個人一天采收300多公斤,當?shù)毓べY低且生產(chǎn)效率高出十倍之多。

  因為工藝和標準的不同,機械化采摘難免摻雜一些茶梗和老葉片,用來做綠茶、普洱茶、白茶是不行的,這些在分類的標準中都屬于次等茶,而用于做紅碎茶,發(fā)酵并打碎做成小包茶葉,老葉片和茶梗通過發(fā)酵進入產(chǎn)品中,不用單獨剔除出來。在中國茶體系中屬于劣勢,在西方卻變成優(yōu)勢。

  從相關數(shù)據(jù)看:目前中國茶葉的生產(chǎn)成本從30—100元/公斤,因不同品種、工藝、茶類、采摘標準不同成本差異巨大。國際茶葉出口均價為3美元/公斤左右,中國茶葉出口平均價為4.5美元/公斤左右。

  據(jù)中商產(chǎn)業(yè)研究院數(shù)據(jù)庫顯示:“2017年我國茶葉出口總量達35.5萬噸,同比增8.1%;出口額達16.1億美元,同比增8.7%;出口均價4.54美元/公斤,與上年相比略微下降。

  從出口量來看,最大的5個主產(chǎn)省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近90%,其中浙江出口量最多,占全國出口量的近50%,其次是安徽,占17.9%,湖南占比9.1%,往后依次是福建、湖北、江西和云南。從出口額來看,浙江出口額占比31.72%,安徽、福建分別占比15.8%與14.8%,其次是湖北、廣東、湖南,分別占比8.23%、6%、5.58%。

  2017年茶葉出口至128個國家和地區(qū),超過萬噸的有12個,占全年出口總量的64.8%。分別是: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加納、毛里塔尼亞、美國、俄羅斯、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中國香港、日本和德國。

  從茶類結構來看,綠茶仍舊是主要出口茶種,出口量占總量的83%;紅茶、烏龍茶、花茶和普洱茶分別占比10%、4%、2%、1%。其中,紅茶、綠茶和花茶出口量均有6%以上的較大幅度提升。

  中國出口茶葉,仍以散裝,原材料供給為主,產(chǎn)品附加值較低。

  文章數(shù)據(jù)來源于:TeaChaThe

茶葉輕科普 | 中國茶葉在西方的傳播

《茶經(jīng)》記載,茶起源于中國巴蜀地區(qū)。

自此以后不斷向外傳播,東面有日本、高麗的僧人和使者來大唐學習,并攜帶茶種回國種植;西面作為商品沿絲綢之路傳到中亞和西亞;南面到越南、緬甸、印度,九、十世紀初始開始飲用茶;北面則在五代和北宋時期越過河套地區(qū)傳到北方游牧民族區(qū)域。

?

而從16世紀茶葉以奢侈的藥用飲品傳到歐洲開始,這看似普通的葉片則展開了對世界范圍的深遠影響。這篇文章簡單羅列了中國茶葉在西方的傳播情況。

?

?

?

初期傳播? 關鍵詞:發(fā)音

歐洲知道中國有一種叫“茶”的植物大概是在明朝時期,葡萄牙的傳教士寫了一本介紹中國的書籍《廣州記述》,應該就是在那個時候,“cha”這個發(fā)音被帶入了歐洲。而真正風行于歐洲的關于中國的書籍,則是《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不要在意這個書名)。這本書運用了通行的語言出版,更大規(guī)模地讓歐洲人了解到了中國的茶文化。

?

17世紀茶葉輸入歐洲,經(jīng)由廣州和福建。荷蘭人從廈門輸出茶葉,所以發(fā)音來源于廈門話的茶,也就是“te”或“tay”,并將這一名稱帶往歐洲。而葡萄牙則按照廣東方言將茶葉稱作“cha”。

?

?

始于荷蘭? 關鍵詞:時尚

荷蘭打開了歐洲飲茶的風氣,17世紀中葉,茶已經(jīng)成為了荷蘭上流社會的時髦飲料,價格極其昂貴,并且由藥房銷售。18世紀初,阿姆斯特丹曾上演喜劇《茶迷貴婦人》,反映當時的飲茶之風。荷蘭開展茶葉貿(mào)易最早,喜歡喝調飲茶,如今雖然飲茶熱不如過去,但風氣仍然存在。

?

?

?

享譽英國? 關鍵詞:社交

茶葉在英國的發(fā)展歷史之悠久,滲入其文化程度之深,幾乎成為可以與中國和日本的東方茶文化相抗衡的西方茶文化代表。

?

茶之所以受到英國人的青睞,一部分是源于他們對神秘的東方文化的崇拜心理,另外則是由于英國本身缺乏傳統(tǒng)飲料。

?

再則是查理二世的凱塞琳皇后對飲茶的熱衷,讓家庭茶會成為王公貴族階層最時髦的社交禮儀,并且在之后向平民階層發(fā)展,進入普通家庭,更加擴大了英國的飲茶氛圍。飲茶,幾乎成為了當時英國社交禮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19世紀中葉的鴉片戰(zhàn)爭,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實則是茶葉的戰(zhàn)爭。

?

?

?

傳入美國? 關鍵詞:快飲

1773年,舉世聞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揭開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茶葉似乎一直都滲透在近百年來人類的發(fā)展史當中,充當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

相比于英國,美國的茶葉消費以中低檔為主,其飲茶風尚也在隨著時代不斷變化。近些年來,快速飲茶的方式興起,人們不再僅僅享受緩慢的下午茶時光,而是可以在任何時間里快速獲得一杯沖泡好的茶飲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古老的茶葉市場。

?

?

本世紀仍將是茶的世紀,茶文化依舊浸潤在世界各國的文化氛圍中,為越來越多的人帶去健康與快樂的享受。

?

?

圖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

未來的幾年,中國的茶文化將迎來黃金般的發(fā)展期

  未來的5年甚至10年,中國的茶文化將迎來黃金般的發(fā)展期。

  (一)  政策解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上升為國策?!兑庖姟分赋龅?025年,要基本形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體系,為此將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支持力度,支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重點項目,鼓勵中華文化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chǎn)品走向國際市場。文化產(chǎn)業(yè)再迎利好,中央、地方齊發(fā)力。

  央視《新聞聯(lián)播》就國務院這一重大國策給予正面報道,強調《意見》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要緊緊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入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zhèn)?、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國人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滋養(yǎng)了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人文學術,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響。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飲食

  飲食滿足人類最基本的需要, 因而它是人類開發(fā)自然,創(chuàng)造文明的一個廣闊領域。

  飲食文化是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又隨著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fā)展而豐富的。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既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國的飲食文化,不僅是一種生存手段,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具有深刻的意義。如果把飲食文化作為一種符號, 我們可以從中“讀出” 其異常豐富的社會的和文化的意蘊。

  

  尋常人家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躋身于基本飲食的行列。與此同時,茶,蘊藏著華夏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化,它不但與歷史同在,也是見證歷史的萬物之一。在不同的文明之下,茶都演繹著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也附加了不同文化,只從茶杯注入一種時代的文化之后,茶不在是茶,而是一種時下的文化。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栽培、利用茶葉的國家。

  在過去長時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歷史條件下,國內飲料種類不多,國人習慣于飲茶是可以理解的??墒?,時至今日,中外飲料品類層出不窮,諸如咖啡、可可、可樂、汽水、果汁等等,萬花紛呈,充斥市場,然而所有這些飲料,都不能動搖或取代茶作為我國“國飲”的地位;廣大人民群眾依然把茶當成最優(yōu)美、最廉價、最普及的飲料,全國茶葉產(chǎn)量和消費量依然有增無減。

  幾千年前,人們就知道飲茶能解毒治病,增進身心健康,這在我國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經(jīng)過現(xiàn)代醫(yī)藥科學的研究,探明了茶葉中的許多化學成分具有藥理功能,能防治多種疾病,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古代不少吟詠茶葉的詩詞中,稱茶為“瑞草”,“仙茗”現(xiàn)代人則公認茶是“康樂飲料之王”。

  茶道正式出現(xiàn)在唐代,其精神內涵也在唐代以后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但其基本精神包括四點,即和,靜,怡,真。

  和,儒家從太和的哲學理念中推衍出中庸之道。其對和的詮釋在茶事活動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如在泡茶時表現(xiàn)為“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時表現(xiàn)為“春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明倫之美;在飲茶過程中表現(xiàn)為“飲罷佳茗方知深,贊嘆此乃草中英”的謙和之儀等。

  靜,道家講究清靜無為,靜以修身。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chuàng)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一個空靈虛靜的心境,與大自然渾然一體,達到天人合一。儒家和佛家也把靜視為歸根復命之學。古往今來,無論是道士高僧還是文人雅士,抑或達官顯貴都把“靜”視為茶道修習的必經(jīng)之路。

  怡,是指人們在茶事活動中的精神享受,可謂雅俗共賞。這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不同類型的人對茶的追求不同。王公貴族重在炫耀權勢地位,附庸風雅;文人墨客重在修身養(yǎng)性,托物抒懷;佛家道家重在參禪悟道,成佛化仙;普通百姓則重在生津止渴,享受生活。

  真,乃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道家講究返璞歸真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真茶,真香,真味;茶具要真竹,真木,真瓷;待人也要真誠。茶事活動中的每一步都要求“真”,真真切切,真心實意,懷質抱真。

  中國茶葉文化淵源而流長。當它傳播到日本,于是有了日本的茶道,傳播到英國,于是有了倫敦的“午后茶”。

  中國茶葉傳到國外時,立即引起轟動,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和贊譽。日本榮西禪師的《吃茶養(yǎng)生記》中說:“茶乃養(yǎng)生之仙藥,延年之妙術”。英國倫敦醫(yī)藥協(xié)會主席杰鮑勒爵士在1915年4月出版的《茶與咖啡》雜志中說:“若無茶與咖啡的傳人,歐洲人比飲酒至死”。他以為“茶無疑是東方贈與西方的最佳禮品”。

  中美建交使者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是一位愛茶的老茶客。他認為茶有消除疲勞,幫助消化,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特殊作用,愛飲早茶和晚茶。他喜愛中國茶,更喜愛中國高檔名茶;他訪華時喝上正宗極品龍井茶,頓感身心舒暢,連稱“好茶,好茶……”并把喝到龍井極品作為此行的最大收獲之一?;貒蚰峥松瓍R報時,還將龍井茶的色香味描述一番,并將周總理送的龍井茶分送一點給尼克森,從此,尼克森也愛上了龍井茶。因而,龍井茶在中美關系史上也起了一點潤色的作用。

  春滿壺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來。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華茶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y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于茶葉種植、生產(chǎn)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這就是中國特有的茶文化。

找到約622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7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