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香港買茶

找到約499條結果 (用時 0.025 秒)

說茶

鄉(xiāng)人喜喝茶,行走于鄉(xiāng)間村落,但凡遇著鄉(xiāng)親,多會招呼一聲“來,喝杯茶!”也就坐下談天說地。于是從稻黍收成、貓狗生崽,到張三兒子考上大學、李四媳婦會做好菜……常常是毫無主題或主題間跳躍,也無主講人,誰都可以隨意發(fā)言、直抒胸臆。原本素昧平生之人,憑著一杯茶,其實大多數茶也就是一些茶葉末或茶葉梗泡的,竟也和和氣氣團團坐,其樂也融融。

城里更是茶莊遍布,隨便走進一家,不管是否認識,也不管是否買茶,主人都會笑臉相迎:“來,請坐下喝杯茶!”于是坐下論道品茶。從綠茶清新、紅茶馥郁,到香港直選、烏克蘭局勢,高談闊論,倒也熱鬧得緊。

茶本是樹葉,味苦卻香。炒制后既是飲品又有藥用,能化渴,能清熱,能解百毒。茶為中國人所發(fā)現(xiàn),算是國人對世界的一大貢獻。

更奇妙的是茶一旦與水相約便有了禪意:水不是茶,茶就是水;一杯清茶,一顆靜心,明心見性度化眾生是佛陀,遇水舍己濟人無數為茶飲;人生沉浮如一盞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商人精明,從茶的功用中發(fā)掘出了巨大價值,利用現(xiàn)代媒體強勢推廣茶飲,也常有所謂專家、科學達人、社會名流電視上開講壇說茶事,引經據典,神乎其神。坊間不免受影響,眾人飲茶時也常常議論茶的形狀、香氣、顏色、口感,講究泡茶的器物、泡茶的水質、泡茶的水溫,甚至泡茶的程序,個個做內行狀,得到大家肯定時洋洋自得,受到大家批評時一臉尷尬。于是世間就有了天價普洱、至尊滇紅、極品龍井、御用單樅等等。斗茶古風似乎又復盛行,好像懂不懂茶成了喝茶的重要資格條件,頗讓人有些莫名。這不禁使我想起佛教里“吃茶去”的公案來:據《五燈會元》記載,唐代高僧趙州禪師問新來的僧人:“曾到此間否?”僧人回答:“曾到?!壁w州說:“吃茶去!”又問另一僧人,僧人回答:“不曾到?!壁w州也說:“吃茶去!”后來院主問趙州:“為何曾到也吃茶去,不曾到也吃茶去?”趙州召喚院主,院主應諾,趙州仍說:“吃茶去!”

其實,趙州禪師只一句“吃茶去”就把茶和禪的深意全包容進去了——茶,即吃喝,為世人日用,應本正源清;禪,也不玄奧,就蘊于日常吃喝之中。如此,不要把茶做成陽春白雪,更不要做成奢侈品,讓百姓望而卻步;也不要把喝茶搞得太復雜,更不要故弄玄虛,讓人云里霧里。茶就是一飲品、一媒介,懂不懂茶且喝去,心中快活自知便可,不為了懂,更不為了炫耀懂。解渴也好,品味也行,湊熱鬧也有趣。倘若對茶略知一二,能說出一星半點所以來,那就更妙了。

我向往得閑暇時光喝茶聊書,不需茶點、不用名茶,只有好書幾本、友人幾個,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正所謂舊書細讀猶多味,佳客能來不費招。茶必是越喝味越淡,人卻是越聊情越濃。當茶至無味卻心有余香,能從無味處品出妙味時,才真的懂茶了。

【摘自2016年第6期《吃茶去》雜志;作者:魏笑(江西贛州)】

黑暗,“香港茶王”的套路究竟有多深?

香港茶王的套路究竟有多深?


今天的關鍵詞——黑暗。


天是黑的,今天黑,明天黑,未來黑,永遠黑。


一開始,都不會信,到后來,大家都學會了相信,這還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都會習慣。


員外郎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世界復雜,你到底敢相信誰?


有讀者提問,茶界誰的書可以相信,我說誰的也別相信,包括我的,非要找一個,信自己。


01


身邊的朋友總是喜歡去香港買茶,前幾年比較多,這幾年逐漸少了下來,但是,老茶的市場越來越大,喝的群體越來越多,身邊朋友的朋友也開始跑香港買茶。


為什么非要去香港買茶呢?


因為傳說老茶都在香港,尤其是百年老茶,印級老茶。其實,都是只是傳說。


去香港買茶,都要找世界茶文化協(xié)會的幾個會長買茶,為什么都非要找會長才能買茶呢?好像這個會的成員都是會長,不是名譽就是現(xiàn)任,大家都是官,大概香港的茶商都與乾隆帝心態(tài)一樣好,天朝撫有四海,凡是冠名世界的來頭就比較大。關于這一點,我們另擇時間再談。


或者是大家都覺得找“香港茶王”、“教父”買茶是一件極度榮耀的事?


買一堆貴的離譜的假老茶,這有什么值得顯擺的呢?


是表示你有錢,還是你就是有文化品位?


這是購于“香港茶王”,也就是世茶會王會長的茶,圖片如下:



茶葉名稱為“1960年代正易武古樹茶青,參香棗香老餅茶”。


既然是號稱60年代的茶品,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上世紀六十年代云南茶產業(yè)的背景,資料來源于《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志》(主編:魏謀城):


1960年,這是大躍進的第三年... ...于是個茶區(qū)全民上山,大采茶葉,普遍出現(xiàn)“一把捋”“抹光頭”的采摘法,甚至砍到茶樹,掃落地茶以充任務,年終總結,全年發(fā)展新茶園不過10萬畝,產量比上年下降兩萬擔,茶園進一步受損。


1961年,全國茶葉產量和收購均比上年陡降60%左右,云南省也基本如此... ...茶樹成了三炷香(光丫枝),生產嚴重下降。云南全省茶園由上年的62.82萬畝銳減為46.7萬畝,一年之間減少16萬畝。(筆者注:2018年,云南省茶園約為600萬畝。)


1962年,開始實行收購茶葉獎售政策。


1963年,收購毛茶實行價外補貼20%。


1964年,嚴禁茶葉自由上市以利增收增產。


1965年,云南省委書記閻紅彥親自抓保山縣老營萬畝茶樣板的建設工作。


1966年,從原來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劃出,成立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年,由于當時貫徹執(zhí)行質量驗收制度被視為資本主義的關、卡、壓,加以批判。因此收購不講質量,收進了無用的粗老茶、野生茶,甚至假茶近萬擔,積壓在倉庫多年。


1968年,這一年茶葉加工、銷售和出口數量比“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銳減。


1969年,省茶司下放職工29人到思茅的省第四“五七”干校,脫產高“斗、批、改”,留下堅持業(yè)務工作的僅有11人。


始于1958年的“大躍進”經濟實驗,事實證明是一場大失敗,全國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饑荒,史稱“三年自然災害”。


原新華社記者楊繼繩在《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中記載,安徽無為縣昆山鄉(xiāng)新華村一老婦人所食之肉乃其子之尸,當時即將餓死的人爭吃無主尸肉也時有發(fā)生?!坝浀媚晟贂r聽外婆提過一句關于大饑荒時的慘狀,當時已非缺糧是真的無糧可炊,當樹皮草根被吃完后,村民撈出自家糞坑中的蛆蟲洗了煮食,蛆蟲吃完吃觀音土,盡管如此依然餓殍一片。有一家媳婦因無營養(yǎng)產下死嬰且累得虛脫,家人閉門含淚燒開了鍋……”


1958年開始“大躍進”,持續(xù)到1962年,1963年到1966年“四清運動”,1966年,文化大革命。整個60年代,內地運動不斷,搞經濟生產被視為搞“資本主義”,生產秩序被全面打亂。


這是當時的時代大背景。云南省公司的記錄也可以清楚地表明當時云南茶產業(yè)的狀況。


值得普洱茶人幸運的是,在這種艱難困苦,缺衣少糧,人相食的年代,云南人民依然頑強地生產了王會長的“1960年代易武古樹茶”。


02


王會長怎么知道是易武的古樹茶青呢?


《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志》大事記一欄中有記載:


“1958年,廢除青毛茶按季節(jié)生產季節(jié)命名的成規(guī),將原來稱為春尖、春中、春尾,二水,谷花,底茶等茶名,一律不分季節(jié)而按質量分為五級十等?!?/p>


從這條記錄我們可以知道,1958年開始,云南茶產業(yè)的原料收購變化,以級別來論價,而不是季節(jié)來論價,1958年之前的收購方式類似今天的山頭純料茶的收購。


也就是說思茅的壩子茶,勐海的壩子茶、勐海的大山茶、易武的茶等等,屬于勐海茶廠毛茶收購片區(qū)覆蓋的茶,都是按級別收購,不分什么山頭茶、壩子茶,更不知道何為“臺地茶”、“古樹茶”。


臺灣有個茶商寫作的茶書把“1958年”篡改為“1985年”,這樣一顛倒,市場當然就認為1985年之前的茶品都是純料了。于是,市場還真有源源不斷的60年代古樹茶出現(xiàn)。


而且,當時以易武為首的古六大茶山并非原料來源的主產區(qū),與勐海的產量天差地別,時至今日,易武茶區(qū)都只是核心優(yōu)質原料產區(qū),而并非產量的主要來源地。



當時的收購價,鳳慶、思茅、臨滄價格最高,勐海的價格最低,原因在于條形好看、內涵物質的高低與否。這可以說明,當時的產業(yè)判斷茶品原料好壞的標準與今天大相徑庭。


今天認為的好茶,在當時的評定則是最差。


如"省茶司"志書大事記中所載:


“1967年,收進了無用的粗老茶、野生茶,甚至假茶近萬擔,積壓在倉庫多年?!?/p>


這可以清楚地表明,當時的產業(yè)認為“野生茶”、“荒野茶”等等古樹茶一類的茶是無用的茶,甚至與假茶無異。


03


“香港茶王”的茶葉名稱為“1960年代正易武古樹茶青,參香棗香老餅茶”,餅茶也就是當時的“圓茶”,圓茶又稱“僑銷圓茶”,是外銷的品種。


外銷品種有著嚴格的“標準樣茶”管理體系,從毛茶收購到成品茶加工,知道貿易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有“標準樣茶”。


比如收購環(huán)節(jié)有:收購建議樣、收購標準樣、收購參考樣、收購檢查樣、請示處理樣。


成品茶加工環(huán)節(jié):加工建議樣、加工標準樣、加工試行樣、貿易成交樣。


對于“標準樣茶”的制樣單位、加工單位、寄送、包裝、保管、處理、費用等等都有一套繁復的管理。


管理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工方、貿易方、收貨方保證大貨與樣茶的一致性,這就需要“拼配”。


茶葉實施大規(guī)模的拼配之后,茶區(qū)的特點就消失,保留的是茶品的特征,比如當時7542、8582等茶品,否則,云南茶產業(yè)實行繁復的一套“標準茶樣”體系就失去意義。


有些所謂的市場大師通過所謂的茶餅來分析原料、通過口感來判斷原料,其實可以判定為這些人在作秀,只是一種表演,與實際的茶品判斷毫無關系。



所謂的“1960年代易武古樹茶”,不過是一場子虛烏有的滑稽戲,只不過,茶王、教父都喜歡吹牛,有一次,某茶葉媒體采訪,茶王說1992年就來云南省茶葉公司進口茶葉,其實不知道,一個樣茶管理都如此嚴格的公司,怎么可能讓一個門外漢進門。


只不過,市場就是這樣奇怪,越是奇葩的聊天,媒體傳播越是快,越是奇葩的身份,越是一大堆信眾。


員外郎說,我也是一身清白,為了夢想,我可以穿越一切。


授權轉載自:吳疆說普洱

作者: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寫作《普洱茶營銷》、《普洱茶營銷--七子餅鑒茶實錄》、《吳疆說普洱》。

香港國際茶展的另一面,不止于茶

已成功舉辦到第15屆的香港國際茶展,近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再次落幕,和其他四展聯(lián)動之下,50多萬人次的爆棚感,著實又火了一把。

以往提到香港和茶,大家第一反應往往會和港式奶茶聯(lián)系起來,但隨著香港國際茶展日漸成為品牌,東方之珠和神奇的東方樹葉似乎有了更深層次的感知和牽連,茶文化在這里的交融感,似乎成為了茶展更具看點的另一面。

來自世界各地的茶人,更多是把這里當作一個認識新茶,結識新茶友的地方,帶著好奇和欣喜品茗,氣氛自然不同;真正帶著做全球茶生意的目的而來,也讓這里的交流變得深入,各種需求在這里匯集;甚至小到茶展上出現(xiàn)的形似紅酒杯的改造款綠茶品茗杯,也悄然間在融通著東西方茶飲習慣……

觀茶,又不止于茶,香港國際茶展的魅力,可以有更多解讀。


第15屆香港國際茶展現(xiàn)場香港貿發(fā)局供圖

茶展的另一面

如果你去逛過香港國際茶展,可能一下子會有點不適應,因為和很多地方的茶展不同,這里似乎少了些文靜氣下的品茗氛圍,多了些茶作為開門七件事之一的本初生活氣息。

這和香港國際茶展的獨特布局不無關系。與第15屆香港國際茶展同期開幕的還有四場展會,美食博覽、美食商貿博覽、美與健生活博覽、家電·家居·博覽。五展聯(lián)動之下,共計約1860家展商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至五層,好似開了一個展會大party,互相導流,又同歸于生活日常。


五展合一人氣旺香港貿發(fā)局供圖

記者在現(xiàn)場感受到的氣氛是,上午開展時間剛過10分鐘,一樓直梯門口已經排出50米左右的隊伍。許多市民游客拎著行李箱、拉著小推車前來,在這里采購一整天。茶展前期主要針對茶商,最后一天對公眾開放,許多逛完美食展的市民,會迫不及待涌入最高層的茶展廳。



開展10分鐘一樓直梯門口的長龍郭婧攝

一位名叫林慕瓊的香港市民與朋友各自拖著一個小推車趕來,“我們11點到會展中心,逛到現(xiàn)在閉館,已經有6個小時了,剛給家里添了點烏龍、普洱和綠茶?!彼f。

在這樣的氛圍下,來自世界各地的茶商,交流起來顯然也更興奮。除了做生意,帶著好奇和欣喜品茗,是最常見的場景。

“我又學到了一個知識,用85℃的水泡西湖龍井,口感會更鮮爽?!闭f著一口流利漢語的是南非茶商范睿杰,與香港茶藝師熱絡地交流著泡茶技巧。這是范睿杰首次代表公司來到香港國際茶展,開拓市場的同時,對他個人而言,更期待結識來自五湖四海的茶友。“我特別開心,展位周邊剛好都是中國的知名茶企,空閑的時候我就過去跟他們聊天,聊他們的茶葉、聊他們做茶的故事?!狈额=苷f,這次展會是他深入了解中國茶的一扇窗口。


范睿杰(右)在茶展受訪者供圖

其實入職目前的公司,范睿杰是帶著“小私心”的,此前他在清華大學學習中文時愛上了中國茶文化,于是開始尋找將茶葉融入生活和事業(yè)方式,最終成為這家南非茶葉公司的大中華區(qū)首席代表,目前已經在中國生活了8年。他懂得“啜飲”,閑暇之余會到杭州品西湖龍井。

這次參展后,范睿杰忍不住暢想,希望有一天在南非,也能享受到中國的茶室,早晨起來可以為習慣于喝咖啡的朋友們泡一杯中國茶。

“茶和天下”這四個字,在一次次交流中變得具象化。

在推介場地,中國國際茶藝會名譽會長、香港茶道總會創(chuàng)會會長葉惠民在舞臺上為各國茶人介紹著自己設計的品茗杯。這款杯子專門用來品綠茶,形似紅酒杯,喝茶時就能避免拿杯燙手的問題,收口設計能夠聞茶香,透明玻璃材質能夠觀茶底,杯中半月形的濾網還能過濾茶葉。

“我試驗了差不多一年,很多細微的地方需要不斷去調整,比如高度、寬度、杯腳長短等等?!痹谌~惠民看來,之所以要設計這樣一款杯子,帶到香港國際茶展來,就是為了讓東西方茶飲習慣更加融通,“泡工夫茶對一些愛茶的外國朋友來說太過復雜了,但當他們拿起自己熟悉的紅酒杯,品我們的綠茶,還能幾乎不打折扣地感受茶葉的型、色、香、味,這對他們來說很方便,同時這款杯子也能幫助更多人了解中國茶。”


形似紅酒杯的綠茶品茗杯受訪者供圖

正是這樣一個個關于茶又自然延展開來的交融場景,又或小到改造一個茶杯的用心之處,讓香港國際茶展“不止于茶”的另一面愈加清晰起來。

緣何不止于茶?

其實茶之基因,一直鐫刻在香港的歷史文化之中。

受廣東生活文化影響,飲茶習俗在香港本就興盛。19世紀中葉,三元樓、杏花樓等茶樓相繼出現(xiàn)在香港。漸漸地,“一盅兩件”便成為由廣東傳至香港的特色茶樓文化。到了后期,粵菜的加入豐富了粵式酒樓的特色,但餐桌上依舊少不了一壺解油膩的濃茶。

香港保留著大灣區(qū)的飲茶文化,同樣也催生出東西方共生共融的茶文化。

鴛鴦奶茶便是一個經典例子?!伴_埠以來英國人來到香港,他們喜愛飲用咖啡和奶茶。當時香港原住民的生活條件沒有那么好,能夠消費得起的餐飲地點就是冰室?!敝袊鴩H茶藝會會長、香港茶道總會會長廖子芳教授介紹到,“那時候,平價的飲品選擇不多,為了滿足大家提神、解渴的需求,冰室?guī)煾稻桶芽Х雀滩杌旌显谝黄??!币簧钜粶\、一苦一甜融合之后,便成為鴛鴦奶茶。

“地理位置,是催生香港包容茶文化的重要原因。”廖子芳告訴記者,“開埠之后,香港成為了一個大有特色的轉口港,很多南來北往的貨物都經過這里,在當時茶葉也常常與藥材、海味等一同出現(xiàn)在香港的南北商行中?!?

香港是一處重要的貿易樞紐,這種屬性也影響著茶展的走向,“初次來茶展的人可能會失望,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個銷售場所,事實上這是一個提供貿易接洽的平臺,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屬性,讓茶展有了自身特色,能夠舉辦15屆之久?!绷巫臃颊f。

在香港貿發(fā)局業(yè)務發(fā)展副總監(jiān)鄭偉星看來,時至今日,無論中外茶商,在香港總能找到他們想要的貨品。同時,買賣雙方都能享受到品牌管理、物流運輸等全鏈條配套服務。不止于茶,背后是成熟的貿易配套服務。

早上7點,廣州買家張官真搭乘高鐵前來香港,尋茶是她此行的目的。“這兩年,很多客戶問我有沒有國外的茶,我就想到了香港這個茶展,應該能在這里找到想要的?!?

飛越一萬公里而來的肯尼亞茶商,想通過這個茶展在亞洲探尋市場??夏醽喅霎a的茶葉只有5%銷往本國,60%銷往巴基斯坦、埃及和英國。“我們去年來過茶展,今年一些買家看到我們,對我們仍然有印象?!盧obertKoech在這個茶展察覺了市場潛力,“肯尼亞的紅茶在世界上已經有了一定名氣,所以我們過來參展主要是想推廣白茶和紫茶?!?

韓國茶商HaileyJeon收獲了一次有益的出海嘗試。繼拉斯維加斯之后,香港是他們出國參加展會的第二次實踐。“很多買家告訴我們,中國茶和日本茶很常見,但是韓國茶比較難買到。”HaileyJeon很欣喜,產品正好對上了部分買家的需求,并且這些天有許多人掃描了主辦方香港貿發(fā)局為他們準備的展位二維碼,二維碼中收錄了公司和產品介紹。


茶展人流眾多香港貿發(fā)局供圖

在香港國際茶展,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圍繞著茶展開交流,前沿信息在這里碰撞,在成熟貿易配套服務加持下,促成更深入的交融,“不止于茶”被來自世界各地的他們感知,并由此傳向更遠的地界。

還能吹動什么?

包羅萬象的香港國際茶展,折射出的是茶與世界的多重聯(lián)結。

在茶展現(xiàn)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沈冬梅向天南地北的茶友們介紹了茶文化里的中國與世界。唐代以來,茶與茶文化成為古今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商貿物資和文化力量之一。東北亞的使節(jié)將茶傳至朝鮮半島和日本,并隨著陸上和海上的貿易路線傳到中東、北非。宋代是文化傳播的高峰時期,茶文化再度傳播至東北亞,形成韓國茶禮與日本茶道。大航海時代之后,中國茶通過海上貿易通道傳播到歐洲、美洲,形成了諸如英國下午茶、俄羅斯茶文化等。茶葉傳播至不同地區(qū)之后,與當地社會文化相結合,發(fā)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態(tài)。

千年以來,通過茶與世界產生的聯(lián)結方式變得愈加豐富多彩。當下,借助香港這個世界之窗,這種聯(lián)結顯然還能撩動起更多可能。

茶展上,一位以色列買家與浙江開化龍頂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小軍成功建立起了郵件聯(lián)絡。這位以色列買家在展會期間多次光顧展位,并且買走了每一款樣品?!昂M馐袌鰧χ袊麅?yōu)茶的需求也逐漸增多,我們最頂級的幾款產品全部銷售一空?!秉S小軍說。


買家團光顧展位郭婧攝

浙江開化龍頂茶葉有限公司是第二次來參展了。去年,公司在茶展期間舉辦了專場推介會,結識了來自香港演藝界、金融界的愛茶之人。今年3月,一群TVB影星前往開化認領了共富茶園。5個月后,開化又將好茶帶到茶展與大家共享。以茶會友,總有回響?!白寔碜钥h城的茶葉,通過香港國際茶展站上更廣闊的世界舞臺,也是我們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秉S小軍說。

不止于茶,也讓更多茶人和茶商,看到了新風向,構思著發(fā)展新路徑。

本屆茶展獲得二維碼掃碼次數最多獎項的展位,是一家港式奶茶企業(yè)。從第一屆以來,他們就出現(xiàn)在茶展現(xiàn)場。香港咖啡紅茶協(xié)會副主席、該企業(yè)“茶三代”黃浩鈞對茶展感觸很深,“這幾年貿易狀況稍顯低迷,我們通過這個展會改善了困境?!彼c中國內地多家餐飲集團、新茶飲集團達成合作,提供奶茶原料與新茶飲配方。企業(yè)的研發(fā)團隊為適應新茶飲市場的快節(jié)奏,也加快了研發(fā)頻率。

傳承的同時通過茶展著力追新,讓黃浩鈞這樣的茶人和茶商,有了更多未來發(fā)展暢想與規(guī)劃。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尹軍峰則在茶展,看到了新茶飲海外發(fā)展的機遇。

新茶飲品牌在中國內地已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在香港街頭,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門店也吸引了許多青少年打卡。

在尹軍峰看來,香港是世界茶葉交易的橋頭堡,許多中國傳統(tǒng)茶曾通過香港出海?!艾F(xiàn)在,把我們中國茶飲的新產品帶到海外,核心是把中國茶的文化傳播出去。”他闡述道,“新茶飲的出現(xiàn)是中國茶產業(yè)為適應新消費應運而生的,但同時它是被賦予了本土文化的新式產品。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新,能夠吸引各國年輕人、青少年去消費人生中的第一杯中國茶。通過香港這個‘橋頭堡’,進一步把新茶飲帶出去,無形中也是讓中國茶文化走出去。”

香港國際茶展,宛如一座聯(lián)結中外的橋梁,茶之味、茶之和、茶之新在這里交融。不止于茶的背后,是“茶和天下”的愿景,在這里有了生動演繹。

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郭婧,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467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3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