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烏龍茶藝圖

找到約53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茶藝里的技藝與內涵——設具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鄭永球老師大概10年前發(fā)表于《廣東茶業(yè)》上《論茶藝的演示技藝和內容內涵》一文中關于設具的選段。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今競演的茶藝雖大多為了表現(xiàn)一個主題,但其背后透著對美的追求卻是這幾年未變的。而小編相信,隨著茶藝的發(fā)展,最終將跳出“美”的桎梏。

—————————————————————

茶藝設具。顧名思義是指茶藝過程專用器具的配套和擺設,為了提高茶藝效應,往往需要多種器具配合成套。伴隨著茶藝的不斷創(chuàng)新,茶具配設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茶藝的一項技藝。因此,這些直接和間接地用于茶藝的器具的配設已成為茶藝過程不可忽視的內容。茶藝表演,不僅要求茶具配套完美,還要求向客人藝術地演示及介紹所有用到的茶具,營造藝術效果。在此謹以《設具》為題,論述茶藝表演過程茶具的配套及演示技藝。

一、茶具配設的演變簡史

我國是飲茶發(fā)源地,但在什么時代開始有專用茶具,有關史料記載很少,現(xiàn)存最早記載茶具的要算是王褒的《憧約》(公元59年)。該文是一個當時被稱之為家奴的買賣契約,文中規(guī)定其所要做的事項,其中有“烹茶盡具,鋪已蓋藏”的記載,“烹茶盡具”可說明兩點:一是當時飲茶已設有專用器具,二是飲茶的專用器具應該是成套的,“食甫已蓋藏”還強調在使用后要及時洗凈妥為收藏。不管這些茶具是否專為飲茶而制作或是從餐具中為飲茶分設,終究已是專用和成套的。唐代是制茶飲茶技藝的成熟期,茶具不但已專制專用,還形成了完善的配套。陸羽《茶經(jīng)》作為我國乃至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首創(chuàng)了茶藝程式,詳細地列出了茶具完美整套的種類名稱及式樣。陸羽提出的茶具配套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種類齊全,包括:①生火用具,②煮茶用具,③烤茶、碾茶、羅茶用具,④盛水、煮水和取水用具,⑤盛鹽、取鹽用具,⑥飲茶用具,⑦收藏和擺設茶具的用具,⑧清潔用具,共八類二十八種;二是突出唐代的煮茶技藝特色,茶具粗而大,如煮茶的鍑,厚鈍而大,飲茶的碗(歐)“受半升已下”《茶經(jīng)》,也較大;三是講究外形規(guī)格,追求整齊美觀大方,所列茶具多數(shù)標明尺寸要求。宋代是飲茶盛期,茶具種類與唐代大部分相似,但盛行點茶、煮茶所用厚鈍而大的鍑己用不上,茶具配設有三大特點:一是講求精美,以小而精美的湯瓶煮水、茶盞盛點、茶筅擊拂為主要特色;二是追求華貴,除茶盞以建安所產(chǎn)黑盞(黑瓷撮為要用外其它多數(shù)要求以金或銀制成;三是追求精神情趣,最頗有意味的是南宋審安老人對茶具的形象化意念,他于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點茶用具之大成,以傳統(tǒng)的白描畫法畫了十二件茶具圖形,編成《茶具圖贊》,稱之為“十二先生”,并按宋時官制冠以職稱,完全地把條具人物化、形象化了。明請時代六大茶類創(chuàng)興幾,有力地推動了泡飲技法和茶具的變革,首先是紫砂壺有形有藝,變?yōu)闀r興,接著是瓷蓋碗、大小瓷杯等相繼出現(xiàn),然后是茶藝的多元化發(fā)展和茶具配設藝術水平的提升。

二、茶具配設的意義和內容

(一)設具的意義

茶具與茶,有所謂“器為茶之父”之說,可見茶具對飲茶效果的重要性。設具包括茶具的選擇、配套、擺設及演示等技藝,對茶藝活動有主方面意義:一是有助于科學地泡好茶。設具的目的是根據(jù)不同茶葉的品質特點恰當?shù)嘏涮缀褪褂貌杈?如烏龍茶和綠茶所要求的茶具顯然不同,由此能科學地把握好泡茶三要素(即茶用量、水溫和泡茶時間),獲得最佳的茶湯色香味;二是營造良好的茶具藝術氛圍。所謂藝術氛圍是指由茶具個體的藝術形態(tài)和整體配套協(xié)調的藝術風格以及茶藝師向客人演示茶具的藝術形式所營造出來的充滿藝術意味的氣氛;三是可促使普通飲茶層次提升為藝術品茶層次。所謂藝術品茶,是指在品茶中以文雅的心態(tài),藝術的意念去觀賞、品嘗茶的品味,去感受品茶的美好意境或藝術境界。

(二)設具的內容及要求

茶具是茶藝表演的主要用具,所以茶具的配設是否形成藝術風格、富具藝術感很重要。茶具配設的內容可包括三方面:

1、茶具的藝術配套。這是指茶具的配套要講究藝術,要使所配設的茶具形成某種藝術風格。茶具藝術配套的參考建議:

(1)配套風格與茶藝主題風格相協(xié)調。所謂配套風格是指茶具配套所顯示的風格,所謂主題風格是指不同茶類或某些地區(qū)的茶藝特色。茶藝表演既是品茶活動,又是一種藝術形式,要求茶具配套風格與茶藝風格相協(xié)調。因而,茶藝主題風格不同,要求茶具配套也不相同,如烏龍工夫茶藝與綠茶茶藝就明顯不同,前者用小壺小杯,后者用玻璃杯。許多地方茶藝具獨到的茶藝風格,茶具配套也顯自身特色,如潮州工夫茶藝的茶具配設就別具一格。要使茶具配套與茶藝風格相協(xié)調,有兩方面值得探討:一是要講究茶具個體的藝術形態(tài),要精致,要有藝術感;二是要講究整體配套的岡、格協(xié)調,包括形狀、色澤、表面輪廓等,不宜隨意地選配,雜七雜八湊在一起,甚至以這代那,將就著用。如果茶具配套所顯示的風格與茶藝主題風格不符,會失去茶藝的藝術意味,自然也失去了茶藝的文化品味。

(2)種類及數(shù)量樣樣俱全。所謂種類,指品茶過程直接或間接用到的各種茶具,如煮水的隨手泡、茶盤、茶壺、茶杯、茶葉罐和壺墊、杯托以及相關用具等,要樣樣齊全,不能有這沒那。否則,會使茶藝表演受到制約,還會嚴重地影響品茶效果,如無聞香杯,其聞香效果就相差很遠。茶具的樣樣俱全是很有必要的,正如陸羽《茶經(jīng)》闡述的”城邑之中,王公之門,二十四器缺一,則茶廢矣。借此,將兩種茶藝的茶具配設列舉如下:

烏龍工夫茶藝的茶具配設:

①煮水器具:電爐配合蓮珠壺或隨手泡;

②備茶器具:茶葉罐、茶則、茶漏、茶刮;

③泡茶器具:茶壺或茶蓋碗;

④盛茶器具:茶海、茶杯;

⑤擺盛器具、茶盤、壺墊、杯托、奉茶托盤;

⑥潔滌用具:茶巾、茶洗、茶盂、杯夾、茶簽。

綠茶茶藝的茶具配設:

①煮水器具:電爐配合蓮珠壺或隨手泡;

②備茶器具:茶葉罐、茶則、茶刮;

③泡茶及盛茶器具:玻璃茶杯(容積250一300毫升)。

④擺盛器具、茶盤、杯托、奉茶托盤;

⑤潔滌用具:茶巾、茶盂。

2、茶具的藝術擺設。這是指如何將按茶藝風格配套好的茶具藝術地擺設在茶盤或茶臺上。茶具配套講究藝術還不夠,還要講究藝術地擺設好,才能顯示出藝術效果,否則不能讓客人獲得完美的藝術感。茶具藝術擺設有兩點參考意見:

(l)擺設位置要恰當,高大的茶具擺設在茶盤的里邊,細小的擺設在外邊,不要互相遮擋,要讓客人能看得清清楚楚,還要看起來顯得很有藝術感。

(2)擺設位置要便于使用,左手用的茶具擺設在左邊,右手用的茶具擺設在右邊,雙手共用的茶具擺設在中央,還有,常用的茶具擺設在茶盤里邊,少用的茶具擺放在外邊等等,以便于表演時使用自如,得心應手。

3、茶具的演示。這是指將全套的茶具逐個地向客人演示及介紹。有三點要求:

(l)要有順序,有規(guī)律地向客人逐個演示及介紹。

(2)要展現(xiàn)出藝術形式,演示過程的全部操作要有藝術感。

(3)要使演示與擺設結合進行,演示與擺設是連貫性動作,這樣才能形成藝術感。

?

三、茶具擺設和演示的技藝要領

1、擺設技藝。如何擺設茶具?原則上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里到外一個不漏地擺設。如工夫茶藝茶具的擺設,茶壺茶杯擺放在茶盤中央,壺嘴靠里,茶杯在外,四個品茗杯和四個聞香杯分別擺成四方形再并排在一起。茶海在茶盤上右側,杯洗在茶盤上左側,煮水壺在茶盤的右邊,用具組、杯托在茶盤的左邊位口用左手沖水,右手執(zhí)茶壺則相反)。奉茶托盤、茶葉罐、條荷在茶盤的前方。又綠茶茶藝的茶具擺設、用3一4個玻璃杯取代壺、杯擺設在茶盤中央,最好在茶盤上擺成一直排,即“一”字形。

2、演示技藝要領。茶具演示是讓客人認識茶具并獲得藝術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幾方面:

(l)演示的順序要有規(guī)律,習慣順序是:首先演示及介紹茶盤或茶臺,接著是茶壺、壺墊、茶杯、杯托、茶濾、茶海、杯洗、煮水壺幾,然后是茶荷、茶葉罐、奉茶盤,最后是用具組,即茶則、杯夾、茶漏、茶刮、茶簽和茶巾等。

(2)演示的姿態(tài)要高雅。大件茶具不必拿起來展示,如茶盤、杯洗、煮水壺等,可用雙手或單手示意;對于拿起方便的茶具,應拿起來向客人演示,一般用右手的大母指、食指和中指執(zhí)拿,無名指和小母指要相應半彎曲外露形成優(yōu)美姿態(tài)作襯托;左手的全部手指伸直,食指和中指稍挺托著茶具作配合。對于那些較輕小的茶具,如茶則、杯夾、茶漏、茶刮、茶簽等,宜用單手執(zhí)拿演示。

(3)演示的運作要柔和,尤其是手腕,舉起的高度要適中,高可平肩,幅約40厘米。

(4)演示的表情要面帶微笑,目光跟著演示的茶具轉動,眼神向著客人,示意這是什么。

(5)介紹茶具要語調柔和、節(jié)奏放慢,語句結合演示節(jié)奏,一般是先介紹這是什么,緊接著介紹其用于做什么。

四、茶具配設的文化內涵

茶具配設的文化內涵是指由茶具的配套和演示過程的藝術讓客人獲得藝術意念或感受。其文化內涵的核心是什么?在這里,筆者以為可用二個“美”字來概括?!懊馈斌w現(xiàn)于三方面:其一茶具個體藝術的形態(tài)美,如茶具獨有的藝術形態(tài),紫砂壺還具有獨到的形、神、氣、相之美;其宜,條寡配套形成的整體協(xié)調美,如形狀的協(xié)調、色澤的協(xié)調、表面輪廓(相)的協(xié)調等;其三,茶具演示技藝的姿態(tài)美。不是嗎?當你在品茶時首先看到那精致的、藝術形態(tài)獨到的茶具的時候,當你看到一個個精美的茶具非常協(xié)調地配套成為一個整體的時候,當你著到茶藝師富含藝術感地向你一個又一個地演示及介紹茶具的時候,你不覺得有美的感覺嗎?你不覺得美可以概括茶具個體的,整體的以及演示技藝的藝術感嗎?回答是肯定的,這種感覺就是“美”。

因而,在茶具配設過程中如何以美的意念實現(xiàn)茶具的藝術配套,又如何以美的意念向客人藝術地演示并介紹茶具,使客人從品茶的一開始就能獲得美的感受、增強藝術品茶意念,正是茶藝師開展茶藝服務應掌握的重要內容。

馬紅:挖掘陜西文化 做好茶藝創(chuàng)編

《陜茶大家談》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闔家團聚,歡度春節(jié)之際,陜茶網(wǎng)特開設2022《陜茶大家談》專欄,邀請陜西省茶葉流通協(xié)會部分專家委員就陜西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建言獻策、發(fā)表觀點,使廣大茶行業(yè)從業(yè)者和茶文化愛好者在歡度春節(jié)的同時,聽取專家意見,了解行業(yè)情況,把握發(fā)展趨勢,設計新年規(guī)劃。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陜西省茶葉流通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馬紅。

專家介紹

馬紅,陜西省茶葉流通協(xié)會秘書長,陜西省茶葉流通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茶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茶藝競賽總決賽裁判員。

挖掘陜茶文化 做好茶藝編排

一、 歷史悠久的陜西

陜西在上古時期是華夏“九州”中的“雍州”和“梁州”,歷史悠久。而且早在11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在灞河兩岸生息繁衍;西安城東的半坡遺址,也展示著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

大約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紀左右,傳說夏朝的始祖,黃帝和炎帝都曾在陜西活動過,為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做出了豐功偉績。

陜西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且時代最長的省份。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在陜西建都。此后,又有秦、西漢、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個王朝先后在陜西建都,時間長達1100多年。

二、璀璨的茶文化明珠

近些年,隨著茶文化的興起,陜西茶人們也積極努力的在振興陜茶的過程中,開拓思想、發(fā)揮才智,創(chuàng)編了很多與陜西有關的茶藝節(jié)目。西安市茶藝職業(yè)技能學校創(chuàng)編的《絲路茯音》首次進京就取得佳績,漢中的《漢茶》登上了中央電視臺,觀漢雅集藝術館創(chuàng)編的《大唐皇家茶宴》更是一舉奪得全國茶藝金獎,先后有上百家中外媒體報道,成為陜西茶圈的佳話。反映漢陽陵”世界上最早的茶”的《秦漢古茶》,在全國商演上百場,成為茶藝文化賦能茶葉產(chǎn)業(yè)的成功示例。但在全國的茶圈,人們說起茶藝來,還是熱衷于日本的茶道,臺灣的烏龍十八式,潮汕的功夫茶茶藝,四川的長嘴壺茶藝等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歷史悠久的陜西,有太多值得挖掘的璀璨明珠值得茶人們去挖掘,作為茶藝創(chuàng)編的原素,去照耀茶的世界。

(一)漢陽陵的“千年一葉”。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陽陵始建于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1998至2005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漢陽陵帝陵封土東側的外藏坑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在15號外藏坑發(fā)掘出了一些植物樣本。經(jīng)過近八年的鑒定,2015年中國科學院正式證實,從漢陽陵出土的植物樣品為古代茶葉,這些茶葉距今已經(jīng)有2100多年的歷史。

(二)法門寺的金銀茶器。1987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陜西寶雞法門寺的一座唐代古塔因不堪暴風雨的驟然襲擊而倒塌。在清理塔基廢墟時,人們發(fā)現(xiàn)并打開了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封閉的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的發(fā)現(xiàn),打開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寶藏,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久遠、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地宮中均是唐代帝王們供奉的各類寶物,其中有一套用金銀制成的茶器,是唐僖宗向法門寺提供的供養(yǎng)物。就功能而言,這些茶器可分為貯茶器、炙茶器、取量器、貯鹽器、取水器、點茶器和茶點容器。這次出土的大唐系列宮廷茶器,不但為后人提供了唐代大興飲茶之風的佐證,而且還為人們提供了復原大唐宮廷茶道的依據(jù)。

(三)紫陽的茶葉信票。清代貢茶與唐宋貢茶相比,具有征貢區(qū)域寬、新產(chǎn)品多、隨機性強的特點?!瓣兡衔ㄗ详柌栌忻?《陜西通志·茶馬志》雍正版),說明紫陽茶已成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2020年,陜西省檔案館在整理、搶救館藏清代紫陽縣正堂檔案時,發(fā)現(xiàn)了“紫陽茶”作為朝廷“貢茶”的檔案記載。這是一份清朝光緒三年(1877)正月二十八日,陜西省紫陽知縣唐青甫差遣衙役辦理貢茶事宜的“信票”?!靶牌薄庇址Q作“憲票”,是清代官府常用的票文,用于向下級發(fā)布命令和指示,與牌文相似。這張140余年前的信票告訴我們:紫陽在清光緒年間承擔有貢茶任務。貢茶是連續(xù)性的,光緒三年的信票并不表明清代紫陽貢茶始于光緒三年。貢茶向茶農征收,地方政府是要付酬的,茶農是以商品的形式提供給地方政府。

(四)呂氏家族墓里的渣斗與茶。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對陜西省藍田縣五里頭村北宋呂氏家族墓地進行了調查、測繪、勘探及發(fā)掘。出土文物700余件組,磚、石墓志銘24合。北宋金石學家呂大臨與兄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并稱“藍田呂氏四賢”。呂大臨是中國最早的金石學家(青銅器專家),他的大部分著作已散失,只留下《易章句》和《考古圖》。2009年,陜西省考古隊在對呂氏家族墓的挖掘中,其中一個銅質的渣斗引發(fā)了考古工作者的注重。固然當時還不曉得它的詳細稱號,但渣斗上附著的茶葉讓考古人員感應異常別致。翻開它后,考古工作者驚奇地發(fā)現(xiàn),它的器壁上附著有茶葉的陳跡,而且渣斗里頭也有茶葉的陳跡,它的邊沿上也還有殘茶流淌的痕跡。

(五)唐長安醴泉坊三彩窯址里的緇素茶具。1999年的5月,在西安市西門外原西安老機場的北部(現(xiàn)大唐西市),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一處唐代窯址,被命名為“唐長安醴泉坊三彩窯址”( 簡稱“醴泉窯”)該窯址中,除唐三彩、陶俑等大宗出土物之外,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一批較為稀有的外黑內白瓷器和瓷片,共181 片( 件) ,可辨器型有缽、碗、杯三種,又分為斂口和敞口兩類。外黑內白瓷緇素茶器具的發(fā)現(xiàn)和認定,揭示出中國茶器具發(fā)展史上塵封了1250 余年的一段“茶道初興”的歷史梗概。這是繼上世紀80 年代后期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中晚期金銀茶器具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也是唐代茶文化研究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

三、陜西特色茶藝創(chuàng)編的現(xiàn)狀與思考

如前文所述,陜西茶人近些年,結合陜西當?shù)氐奈幕瘹v史,文化特色,創(chuàng)編了一批好的茶藝,除了在全國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茶藝。這些年的茶藝大賽中,也能見到很多相關特色的茶藝節(jié)目,比如2021年的全省茶藝冠軍節(jié)目《唐長安·緇素茶禮》就是以禮泉窯出土的內白外黑的緇素茶具為創(chuàng)作核心來創(chuàng)編,2020年的全省冠軍節(jié)目《四季茶歌》就是以紫陽茶為要素做的茶藝創(chuàng)編,法門寺的金銀茶器已經(jīng)伴隨《大唐皇家茶宴》熠熠生輝,漢陽陵的千年一葉也在《秦漢古茶》茶藝中得到了展示。來自陜北的《陜北茶情》展示了原汁原味的陜北文化,漢中的《羌族罐罐茶》民族風情與地方特色完美結合?!断蚩倳泤R報》、《小城故事》、《大美秦嶺》、《千年一葉》等茶藝都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陜西茶文化。紫陽推出的實景劇《貢茶傳奇》更將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陜西雖擁有種種茶文化珍寶,但放眼全國,茶藝在全國的影響還是非常有限的。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梁子老師曾說“陜西是值得世界茶人來朝圣的地方?!笨梢姡档梦覀儾枞巳ネ诰虻膶毑剡€非常多。比如茶的發(fā)現(xiàn),離不開神農氏,離不開陜西;比如盛唐,除了法門寺的金銀器,緇素,還有梅妃斗茶的故事;文成公主入藏,創(chuàng)造了藏族奶茶的傳說;歷史悠久的耀州瓷也亟需與茶完美結合;慈禧太后逃難,在西安夸贊“茯茶好,福茶好?!钡墓适隆4肢E的陜北,溫婉的陜南,厚重的關中,太多的珍寶等待我們陜西茶人去挖掘探尋,并將它們的光華一一展示給全國,展示給世界。但是,一個好的文化元素,不代表一個成功的茶藝作品,比如王苗老師和團隊成員,歷經(jīng)幾代,幾乎是“十年磨一劍”,才有了能走上國際舞臺的《大唐皇家茶宴》;《秦漢古茶》有安康政府和當?shù)仄髽I(yè)的大力支持,才能在全國各地有演出機會。這幾年的茶藝舞臺上,那些取得佳績的節(jié)目,背后都有優(yōu)秀的老師做輔導,再由專業(yè)的茶藝師來展現(xiàn)。

所以,好的節(jié)目,除了有底蘊有份量的素材,還要有好飯不怕晚的鉆研精神,要能服務于政府和企業(yè),以為產(chǎn)業(yè)服務為目的,才能取得政府和企業(yè)的支持,獲得資金的保障。同時,也要有一大批熱愛茶藝的老師嘔心瀝血的在幕后創(chuàng)編,有年輕好學的青年,在舞臺上閃閃發(fā)光。

厚重的歷史,非一篇文章能夠充分挖掘,多彩的陜茶文化,非一個茶藝節(jié)目能夠完美展示,無限的陜茶未來,期待所有愛茶人共同去創(chuàng)造。

來源:陜茶網(wǎng)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擇境造席,更美更風雅地喝好一杯茶!

茶席

因茶而生

是茶的外延與展現(xiàn)

參加一個茶會

不僅是品茶之滋味

還要感受茶席所帶來的

內心寧靜與愉悅

好的茶席

清凈素雅

無需過多雕飾

便能在有限空間里

讓意趣無限延伸


茶席

不是刻意的擺

而是用心的布

應天之時

載地之氣

以實現(xiàn)人與自然地融合溝通

器具之間

不是干枯的羅列展示

而是彼此之間

有著生命的相生相惜

有著氣韻流動的相互映照

好的茶席

不是為了作秀

也不是固定不變

而是因境利導

只為能夠更美更風雅的

喝好一杯茶

茶席,造境

茶席的出現(xiàn),在陸羽《茶經(jīng)》的問世前后。陸羽的《茶經(jīng)》,把茶從藥用、羹飲的時代,帶入了品茶輕飲的新境界。自此,茶席的布置也成為了茶湯審美的一部分。

好的茶席,并不僅僅是一方只放上了茶壺、茶杯、茶則、茶荷等茶器的席子,它還是一個喝茶的意境空間,為喝好一杯茶而服務。在一些茶人眼里,這個空間,無關平米大小,也無關奢儉之別,而是一個幫助茶人進入茶世界的橋梁。

所以,追求意的優(yōu)雅和境的深邃,是古今茶席追求的主要目標。


唐代人喝茶,講究追求茶席的自然境界,喜歡于山水之間擇境造席。竹林、花下、清泉、溪畔,都是唐人品茶布席的好去處。

顧況喜在“杏樹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布席。女詩人鮑君徽的亭茶宴,則喜在“幽篁映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紅”的清雅美景里布席。靈一先生頗具禪思,他的飲茶之境是“野泉煙火白云間,青溪流水暮潺潺?!?

宋代點茶風行,對于茶席布置的審美也是更上一層樓。如果說唐人的茶席在山水之間,那宋人的茶席,則是把山水自然之境搬到了居室內。插花、掛畫、焚香,成為了營造茶席幽靜必不可少的工具。

明代的茶席,與宋代相比,則更為清雅入微,幽靜脫俗。徐渭曾說“品茶之境,宜精舍、宜云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風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云、宜綠鮮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飄煙”。

明代的羅癝說:山堂夜座,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zhàn),儼聽松濤,傾瀉入懷,云光瀲滟,此時幽趣,未易與俗人言者。

就像陳洪綬的《品茶圖》里,茶人坐在碧綠的蕉葉上聽琴品茶一樣,明代的茶席真正是風雅之至。


古人在茂林、修竹、蕉陰、奇石、名泉、清居、雅境里,插花焚香,掛畫品茗,他們把自然山水、幽靜庭院,作為愜意的茶空間,巧妙地借景山水,在空山新雨、鳥啼花落中,利用手頭的茶器,在無邊光景中布出了一個又一個唯美自在,足以表達內心的人文茶席。

茶席,四季

茶席,也可根據(jù)四季氣候的不同,來布置不同的茶席?;驕厝帷⒒蚯鍥?、或樸素、或華麗。讓茶客在一方茶席之間,感受四季更迭的美妙瞬間。


初春的清晨,折上幾枝新綠插在席邊,鋪上明亮的席布,泡少許明前龍井,再配上一碟子綠豆糕,在茶葉舒展中感受春天的生機與溫柔。

入夏的夜晚,于荷塘邊上的涼亭里置茶席,采擷荷葉一支荷花一朵供瓶,擺上夏日鮮果,沖泡一壺烏龍,于晚風中感受夏夜的清涼與風雅。

初秋的午后,在庭院里布席,以紅楓葉為茶托,撿拾幾枚黃色小果子點綴茶席之間,泡一壺熟普,聽一曲古琴,在樹葉悠然飄落之際領悟秋季的流轉。

冬日的黃昏,以粗棉布為席,配以溫暖古樸的柴燒茶器,插兩三枝水仙,煮一爐老白茶,在溫潤醇厚之間,感受冬日的清寂與慵懶。

明代黃龍德的《茶說》,寫盡了茶席空間的四時之美:“若明窗凈幾,花噴柳舒,飲于春也。涼亭水閣,松風蘿月,飲于夏也。金風玉露,蕉畔同陰,飲于秋也。暖閣紅爐,梅開雪積,飲于冬也?!?

茶席,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花卉、不同地點、不同器具、不同心情下布置的,趣味也各有別致。


無境也為席

我們常常都以為,有茶,有器,有花,有香,才可營造好一方茶席。但是,茶席就像是寫意的繪畫一樣,形式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茶人的心性。

茶席,就像一面茶人的鏡子,映照的是設席者的內心。心對了,茶席就對了。心如果沒有真正理解茶的本質,那布置的茶席也只是刻意。


日本茶圣千利休有這樣一則事跡。他的弟子宗二跟隨千利休習茶已二十年,后因得罪豐成秀吉而被貶至窮困之地,只剩一只珍愛的茶碗隨身陪伴。

多年后,宗二再見到利休時,利休考問宗二的茶道是否有精進,但宗二卻反駁說,茶道優(yōu)雅的情懷,須得有爐,有茶釜才辦的到,我只有一只碗,如何能做好茶道?

利休聽聞后嘆了一聲氣說:真正的茶人,只要有一碗在手,就可為茶道,哪怕身無長物,但只要胸中有決心與創(chuàng)意,就能體會到茶道的樂趣。

宗二雖有茶人的審美,但還遠遠沒有窺探到茶道的真意。


元代詞曲家張雨是懂茶之真意的人,他在散曲《水仙子》里寫道:歸來重整舊生涯,瀟灑柴桑處士家。草庵兒不用高和大,會清標豈在繁華?紙糊窗,柏木榻。掛一幅單條畫,供一只得意花,自燒香童子煎茶。雖然張雨的生活,寂寞孤苦,但他卻能把草庵變成雅席,把柴桑過成繁華。

東瀛茶人伊藤古鑒也是懂茶之人,在所著《茶與禪》中寫道:“不會舉行茶會,也不會有過分舉動,亦無可炫耀的茶具,唯依自己的心境,取出寺存古時茶碗,每一天,每一天,只便是飲茶,就是我的快樂。”


古語有云:君子不器。茶席的境界不在于“器”而在于“神”。喝茶不拘于形式,有茶席固然是好,但若無茶席,也要能因境而起,不受身居場所限制,隨心地構建出一個品茶的意境空間,這才是喝茶的至高境界。


茶席,有春花秋葉的痕跡,有光影驟忽的來去,有一壺茶的濃了又淡,有啜苦咽甘的回味,有凝聚著物象和意向的審美,也有茶人生命的體驗......詩意而美的茶席,會讓人產(chǎn)生內心的愉悅和品茶的快感。

但若是一個少了茶人心靈傾注和映射的茶席,也不會是真正的美之茶席。

參考書籍:

《茶席窺美》靜清和

《茶席|抖一身塵俗安一室清雅》

《茶席的境界在“君子不器”》

圖片特別感謝:拙不錦

來源:茶悅世界,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53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