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魏晉時期的茶

找到約208條結(jié)果 (用時 0.017 秒)

從“六飲”到“茶飲”,魏晉時期的茶文化如何變遷?(下)

上期我們對張載和杜育兩位對中國茶文化有重要影響的人物進(jìn)行了簡單介紹【茶科普 | 從“六飲”到“茶飲”,魏晉時期的茶文化如何變遷?(上)】

陸納

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尊陸納為“遠(yuǎn)祖”。

選錄《晉中興書》所記:陸納為吳興太守時,衛(wèi)將軍謝安來訪,“所設(shè)唯茶果而已”。

又選錄《晉書》所載:揚州牧桓溫,“性儉,每宴飲,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p>

陸納、桓溫面對晉時上層社會飲食上的排場奢華,以茶示儉,比清素之德。這是茶道的濫觴,又開創(chuàng)了茶宴的先河。

王肅

王肅在南北朝時把飲茶習(xí)俗從南齊傳播到北魏。

“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碑?dāng)喝慣了牛羊奶的鮮卑人問王肅:“茗何如酪?”

肅曰:“茗不堪與酪為奴。”說茶為“酪奴”,這是王肅對當(dāng)時當(dāng)?shù)夭栾嫷膶嶋H情況所作的比喻,并非對茶的貶辱。

從《洛陽伽藍(lán)記》等記載中可知,后來茶在北魏慢慢為人們所接受,彭城王設(shè)家宴邀請王肅,特地為他設(shè)“酪奴”。給事中劉鎬還“慕肅之風(fēng),專習(xí)茗事”。

南市

蜀嫗

廣陵

老姥

南市蜀嫗是西晉時在洛陽市場上賣茶粥、茶餅的四川老太,廣陵老姥是東晉時在廣陵(今江蘇揚州)提器賣茶的老婦。

二人分別遭到廉事和州法曹的取締。

這兩件看似瑣碎小事,卻反映出兩晉時飲茶在一些城市已逐漸普及,茶粥、茶湯也商品化了,茶館的雛形已顯現(xiàn)。

蕭頤

南齊世祖武帝蕭頤倡導(dǎo)以茶為祭品,頒遺詔:“我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但設(shè)餅果、茶飲、干飯、酒脯而已?!?/p>

民間亦流行以茶祭祖祀鬼神,剡縣陳務(wù)妻“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飲輒先祀之”,因而得到古冢鬼魂的善報。

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丹丘子,引洪至瀑布山采大茗,后虞洪因立祀茶祭。

茶從日常生活飲用到祭祖祀鬼、供神奉佛,可見茶飲在實用功能之外,已被賦予更深層次的茶事禮規(guī)。

(普洱市祭茶大典儀式)

從張載、左思、杜育、陸納、桓溫、王肅、劉鎬、蜀嫗、廣陵老姥、蕭武帝、陳務(wù)妻、虞洪等人的記載可以看到,兩晉南北朝時期,飲茶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已被主流社會承認(rèn),并從南方茶產(chǎn)區(qū)擴展到北方消費區(qū)。

茶事進(jìn)入文學(xué)作品,呈現(xiàn)出審美化、禮儀化,被賦予了精神內(nèi)涵,此時期是茶文化萌生形成的重要時期。

來源:中國茶葉學(xué)會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語】魏晉之后的飲茶習(xí)俗及其演變!


? 魏晉時期飲茶習(xí)俗??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茶葉從原來的珍貴奢侈品

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江南一帶,

不僅文人士大夫間流行飲茶,

民間也有大量的人喜好飲茶。



至于帝王公卿,

名士道流之間,

飲茶的風(fēng)氣更濃。


每到采茶時節(jié),

郡太守都會大開宴集,

一方面是督造茶葉,上交朝廷,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品飲新茶。


? 隋唐時期飲茶習(xí)俗??


隋唐時期,

茶葉依然多為茶團。

飲用時,加調(diào)味品煮湯。


隨著茶事興旺,貢茶隨之出現(xiàn)。

茶葉栽培技術(shù)和加工技術(shù)也隨之發(fā)展,

涌現(xiàn)出許多名茶,品飲之法也隨之改進(jìn)。


尤其到了唐代開元之后,

專門的烹茶器具、論著也隨之出現(xiàn),

尤其以陸羽《茶經(jīng)》三篇影響深遠(yuǎn)。



自此之后,

不僅對茶葉茶器有了要求,

對煮茶用水也逐漸講究起來,

烹煮方式及飲用環(huán)境也越來越講究,

并逐漸形成了風(fēng)靡中日兩國的茶道。


可以說,茶道的出現(xiàn),

較之秦漢魏晉時期的“吃茗粥”

是我國茶葉文化發(fā)展中的一大飛躍。


? 宋以后及明代飲茶習(xí)俗??


宋承唐代之風(fēng),飲茶日益普及。

宋代梅堯臣的《南有嘉賦》云:

“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

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寧?!?/span>


自宋代始,茶成為了

開門“七件事”之一。


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現(xiàn)改變,

給飲茶方式也帶來了重大影響。



宋初沿襲前代,

茶葉多制成團茶,

飲用時碾碎,加調(diào)味品煮飲。


宋真宗以后,

人們飲茶時逐漸開始

重視茶葉原有的色香味,

調(diào)味品逐漸減少。


同時,

出現(xiàn)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

品飲方式也由原來的煎煮變?yōu)?/span>沖泡。


茶葉沖以開水,

開始細(xì)品緩啜清正

襲人的香氣、甘冽釅醇

的茶味,領(lǐng)略茶葉天然的色香味。



明清時期,

茶類不斷增加,

飲茶方式出現(xiàn)兩大特點:


一是品茶方式日臻完善講究。

茶壺、茶杯要先用開水洗滌,

干布擦拭,然后才能開始泡茶。

對茶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要求既不奪茶葉清香,又無熟湯氣。


二是出現(xiàn)了茶葉分類,

品飲方式也隨茶類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同時各地由于風(fēng)俗不同,

開始選用不同茶類。



如兩廣喜歡普洱茶和紅茶;

福建多喜歡飲用白茶和烏龍茶;

江浙喜歡綠茶;新疆西藏等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多用黑茶和茶磚。


當(dāng)今社會,

茶葉的種類和品飲方式日益多元化,

不過大多數(shù)茶客依然講求順乎自然,

追求清新淡雅的茶之原味。


?中國歷代飲茶習(xí)俗及演變?


直接把新鮮的茶葉放在嘴中咀嚼

遠(yuǎn)古時代

春秋時期

茶葉和其他食材搭配做成羹湯搭

將茶葉搗碎加入蔥、姜和橘子等制成飲品飲用

秦漢時期

魏晉時期

茶葉逐漸由奢侈品變成普通飲料

飲茶蔚然成風(fēng),煮茶時開始加鹽、薄荷、紅棗等改善口味

隋唐時期

兩宋時期

茶品日漸豐富,開始出現(xiàn)“蒸青法”制成的散茶

制茶工藝革新,飲茶方式也由煮茶變?yōu)闆_泡

明清時期

現(xiàn)代

茶品種類更加豐富,人們對飲茶的好處也有了深刻認(rèn)識。


從“六飲”到“茶飲”,魏晉時期的茶文化如何變遷?(上)

陸羽《茶經(jīng)·七之事》輯錄張孟陽《登成都樓》詩中:“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p>

張孟陽即張載,晉初太康(281—289)前后在世,原籍安平(今河北深州市)。父親官居蜀郡太守,太康初至蜀省父至成都,作《登成都白菟樓》,全詩32句,陸羽僅收錄16句,并簡稱《登成都樓》。詩中所說“六清”即“六飲”。

皮日休《茶中雜詠》并序云:“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職,供王之六飲:水、漿、醴、?、醫(yī)、酏,入于酒府。鄭司農(nóng)云:“以水和酒也。蓋當(dāng)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之醨者也。”

這就是說,在茶未飲用前,人們普遍把薄酒當(dāng)作飲品。盡管茶在秦漢時已作為飲品,西漢王褒那樣的文仕之家已有僮仆“烹茶盡具”,但飲茶者畢竟還是極少數(shù)。所以唐韓翃為田神玉撰《謝茶啟》中說:“吳主禮賢,方聞置茗,晉臣愛客,才有分茶。”

三國時飲茶人群有所擴展,三國魏張揖《廣雅》中已記有茶葉簡單加工技術(shù)和混煮羹飲方法。在吳興郡烏程溫山,置有御茶園,生產(chǎn)御荈。吳國末代君王孫皓饗宴禮侍韋矅,“密賜茶荈以當(dāng)酒”。但茶在三國時仍然還是王公貴族的一種消遣品,民間還很少飲用。故唐斐汶《茶述》說:“茶,起于東晉,盛于今朝?!?/p>

從“六飲”到茶飲,兩晉南北朝300多年是一個漸變時期。這一時期在中國茶文化生成史上的重要性,從陸羽《茶經(jīng)·七之事》所列史料和人物中就足以證明。

陸羽在這一章中搜集唐以前茶葉史料49條,列舉與茶相關(guān)人物43位,其中兩晉南北朝的史料有39條,人物33位,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一批對中國茶文化生成有重要影響的人物。

本期將先就張載和杜育兩位進(jìn)行講解。

張載

張載是西晉時期的茶葉代言人,他盛贊成都的茶,高吟“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告誡世人飲茶比飲酒好,并深信茶香一定會播向神州大地,具有振聾發(fā)聵的意義。

《登成都樓》還開創(chuàng)了茶事入詩的先例。由此,茶與詩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這期間詠及茶事的詩,還有左思的《嬌女詩》,亦為最早提及茶事的詩篇之一,全詩共56句,《茶經(jīng)》只引錄其中的12句。

其中寫到茶事的是最后兩句:“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钅歷]。”說的是左思兩個可愛的女兒,“馳鶩翔園林”“貪華風(fēng)雨中”,于是猴急著要喝茶,嘟起小嘴對著風(fēng)爐吹氣。

杜育的《荈賦》,在茶文化生成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價值,是最早的一篇茶事文賦,第一次比較完整地記載了茶的生長環(huán)境、種植、采摘和品飲:“靈山惟岳,奇產(chǎn)所鐘。厥生荈草,彌谷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靈之霄降。月惟初秋,農(nóng)功少休,結(jié)偶同旅,是采是求?!?/p>

同時《荈賦》也是最早論說茶藝的著作,首次從審美角度描述茶湯沫餑的美妙趣味:“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p>

同時明晰述說這得之于:“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甌。酌之以匏,取式公劉?!?/p>

來源:中國茶葉學(xué)會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0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7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7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