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同一種茶為什么差價那么大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11 秒)

【刀哥說茶】純料古樹茶為什么越來越不好賣了?

近幾年來,古樹茶成為普洱茶市場上最具品飲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品類之一。


嚴格來說,古樹茶只是一個概念,此概念起源于2003年前后,指用古茶樹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品。不過那個時期,市場上最受追捧的是老陳茶,古樹茶只有少部分發(fā)燒友在玩。2007年,普洱茶市場崩盤,連續(xù)三年整個市場一片蕭條,普洱茶無人問津。直到2010年普洱茶開始復蘇,在以雨林古茶坊為先鋒的一大波打著古樹茶招牌的茶企的帶動下,普洱茶強勢歸來,普洱古樹茶以“原生態(tài)”、“大健康”、“高品質”的理念刷新了茶葉愛好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三觀,古樹茶的概念幾乎席卷了全國大部分的茶葉市場。

2001年-2010年之間,古樹茶以平均每年30%的增長速度,成為很多藏家的新寵,2010-2020年之間,普洱古樹茶熱到巔峰,從消費前沿城市到原產地,從芳村到東莞,從昆明到勐海,茶葉市場里90%以上的茶店都是在兜售普洱茶,而這些茶店里90%以上的品類都打著當下流行的山頭古樹茶的旗號。

2020年開始,風云突變,茶市再次翻臉。首當其沖的就是被大家捧上天的古樹茶!下游的很多商家反應古樹茶不好賣了,茶店里不再是清一色的純料古樹茶了,突然間多出了滇紅、曬紅和云南白茶,上游的原料端,普洱茶的四大核心產區(qū)臨滄、普洱、勐海、易武,包括一些以往的明星山頭和熱門小產區(qū)冰島、昔歸、景邁、班章、曼松、彎弓、薄荷塘等,茶農也少見地積壓毛料被存茶,存的可是以往一泡難求的純料古樹??!

固然在2020年有特殊的情形,由于疫情和旱情的雙重打壓,云南茶區(qū)的產量和質量都受到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也是直線下滑,但古樹茶存在的這個現(xiàn)狀并不是去年才爆發(fā)出來的,這個是日積月累才形成的。2021年3月我們上了一轉茶山,茶葉的質量、產量有所好轉,預期價格也是穩(wěn)中有升,山上茶農信心滿滿,但回到茶城,從茶商的反饋情況看并不樂觀,茶老板們坦言,今年提前預定古樹茶的顧客并沒有增加,定的量還在減少,他們自己也不打算像往年一樣主動存些古樹茶了。


為什么古樹茶越來越不好賣了?這和整個茶市的低迷有些關系,但即便在這樣的形勢下,普洱熟茶、中老期茶、小青柑、碎銀子、曬紅、云南白茶和一些地端一些的普洱生茶依舊“嗖嗖嗖”地出貨,看來得從古樹茶身上找原因了。

古樹茶不好嗎?非也!樹齡、生態(tài)擺在那里,滋味口感一樣牛x,山頭風味依舊醉人,越陳越香無可挑剔…和店家交談得知,真正的古樹純料,品質上沒有問題,那就是其它問題了!

既然從賣家那里找不到原因,那就只有從賣家——顧客那里去找了,從顧客的角度觀察,影響他們購買古樹茶的因素不外乎價格、口感和市場:

  • “價格高昂?”

從價格上排序,在普洱茶的所有品類里,老茶永遠占據著金字塔的塔尖,但是指那些年份夠長,倉儲干凈還有一定來歷的老茶,比如百年宋聘號,再次也是八八青92方磚之類的,一片茶價格上動輒幾萬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這樣的老茶注定是鳳毛麟角的稀缺資源,一般人只能遠觀仰視難以企及。其它的中期茶,但凡有點年份和來歷的中期茶價格也不菲,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還是少數的知名品牌,一般的中期茶(10-20年左右)一片茶上一千元的還是很難出手,商家在入手之后多半還要存上幾年,至少和一些名山古樹新茶的價格沒得比。

接下來普洱茶價格金字塔的第二臺階就數古樹茶了,雖然古樹茶也是稀缺資源,只占云南茶資源的5%不到,但畢竟可以喝到、買到甚至存到,網絡時代信息透明上網店就能選購,入門幾乎沒有門檻打個飛的就能到原產地上茶山從茶農手上收購。價格雖高,可操作性卻強,所以即便大家都知道它是普洱茶品類中的奢侈品,還是有不計其數的金主抱著錢去山上收茶,不計其數的茶企茶商重金投資在古樹茶。商家、顧客、玩家都奔著古樹茶去,茶價自然很快飆高。

但是物極必反,一方面既然它是高端貨,價格就不會低,一片名山古樹純料如果低于1000塊,資深茶友都會質疑它的可信度,這個價位一般的消費者顯然是承受不了的;另一方面既然它是稀缺的奢侈品,就注定只有在小圈子內流通,只有少數人真正消費,問題是這個圈子已經飽和了,年年發(fā)芽年年生產的那些古樹茶,還指望誰來買單?

古樹茶難賣,不是價格太高,而是圈子太小,市場趨于飽和,消費者的有限的購買力消耗不了廠家源源不斷的庫存造成。

  • “口感難辨?”

作為普洱茶眾多品類中的二號奢侈品,古樹茶的口感自然有與眾不同之處,因為它畢竟是食品類,品質的高低要看能否過得了入口這一關。但遺憾的是,現(xiàn)在古樹茶的滋味口感等等沒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標準,甚至日日品茶試茶的茶商、天天做茶的茶農和一輩子研究茶的專家,也沒有幾個敢說能喝得出那個山頭哪個片區(qū)的古樹茶,更別說那些沒喝過幾次茶的顧客了。

的確,這是一個硬傷,靠喝喝不出怎么辦,那就只能信人了,這就不可控啦。不管是商家、茶農還是朋友,玩的還是圈子,是人設,遑論講故事還是拋情懷,顯然是不能代替口感,豈能讓人信服,讓人心甘情愿地買單?

客觀來說,名山古樹純料,是有一定的辨識度的,但僅僅限于少數風格特點極為鮮明的茶山古樹,喝懂幾個山頭,相信圈內還是有很多茶人能做到了,但要通過一泡茶能辨識出所有名山頭的古樹純料,無異于癡人說夢!


云南茶區(qū)不同知名茶山的古樹滋味口感是有差異的,如果拿出來對比也會有高下之分,不然它們的價格差距也不會那么大,同一片山頭的純料古樹,隨著樹齡、環(huán)境生態(tài)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口感呈現(xiàn)。這就為顧客找到真正的古樹茶設置了重重障礙,誰能說得清哪一種口感是這個山頭古樹茶的真實特點呢?也就說古樹茶的辨識沒有一個可靠的標準,全靠人為設定,與其說消費者相信這個古樹茶,不如說是相信推介這個茶的人。

簡單說,相比樹齡較短的小樹和臺地茶,古樹茶至少在滋味口感上是有優(yōu)勢的,這也是近幾年它受到熱捧的直接原因。明星山頭茶的古樹相比一般山頭茶的口感上也是有優(yōu)勢的,從價格的巨大差異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這些口感優(yōu)勢不容易辨識,或者說辨識成本較高,一般消費者很難通過古樹茶的口感來評估它的價值,這就無形中遏制了他們對古樹茶的購買欲望。

  • “市場混亂?”

普洱茶市場上有一個怪現(xiàn)象,茶店里的貨架上標明古樹茶包裝的產品占大多數,但真正賺錢的只有兩類茶,一類是外包裝上打著各種名山古樹旗號,賣的卻是價格低廉的小樹和臺地,也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古樹了;另一類是倒騰以大益為首的知名品牌中老期茶,打聽到有這方面需求的客戶,然后聯(lián)系有相關貨源的上家,中間吃差價。

而真正經營真材實料山頭古樹的茶店卻舉步維艱,很多茶店老板也訴苦,貨真價實的純料古樹,蹭喝的多購買的少,這種茶原料價就被茶農抬得很高,因為資源稀缺,茶農坐地起價,幾乎每年一個價,熱的時候每天一個價,您不收也會有人收,不收的話就缺這片山頭的古樹,剛好碰上客人要的話影響信譽。最后硬著頭皮收下來,壓制成餅在包裝設計一下,即使賣出去利潤也沒有多少了。

最令人沮喪的是,好不容易賣出去一單,一些顧客拿去和別的店面上或者網店上買到的同款“古樹”一對比,你家的要1000元,別家的才200,這不是坑人么?你和他們解釋原料不同沒有用,他們只認包裝上的冰島、班章和昔歸!長期下來,但新顧客鮮有成交,就連老顧客也逐漸流失,只有靠那些長期了解我們的鐵桿客戶每年定制一些才勉強支撐…


以小樹冒充古樹,以拼配茶冒充純料茶,以普通山頭古樹冒充名山頭古樹,以雨水茶谷花茶冒充春茶…當下古樹茶市場如此混亂,給了更多投機商家渾水摸魚的機會,李代桃僵的買賣,在別的行業(yè)是丑聞,是事故,唯獨在普洱茶界卻是司空見慣的常態(tài),是習以為常的故事!

從市場上看,“古樹茶”的出貨量還不小,實際上有多少是貨真價實的純料古樹茶。稍有經驗的人,只需打個電話核實一下原產地山頭茶的價格,到茶店里對比一下就能從價格上看出倪端來,如果不是為了投機,絕不會犯這種常識性的低級錯誤!

以前各行業(yè)的商家,把產品價格定得過高被認為是“欺客”行為,當下,普洱茶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尤其是古樹茶市場出現(xiàn)一個悖論:價格越低的古樹茶越有欺客之嫌,拋開品牌的溢價因素,那些價格高的古樹茶反而有以誠待客的意味,您說怪不怪?真是“云南十八怪,古樹價高才意外”??!

文:刀哥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識,請關注新茶媒,關注刀哥說茶



純料古樹茶為什么越來越不好賣了?

  近幾年來,古樹茶成為普洱茶市場上最具品飲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品類之一。 

  嚴格來說,古樹茶只是一個概念,此概念起源于2003年前后,指用古茶樹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品。不過那個時期,市場上最受追捧的是老陳茶,古樹茶只有少部分發(fā)燒友在玩。2007年,普洱茶市場崩盤,連續(xù)三年整個市場一片蕭條普洱茶無人問津條。直到2010年普洱茶開始復蘇,在以雨林古茶坊為先鋒的一大波打著古樹茶招牌的茶企的帶動下,普洱茶強勢歸來,普洱古樹茶以“原生態(tài)”、“大健康”、“高品質”的理念刷新了茶葉愛好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三觀,古樹茶的概念幾乎席卷了全國大部分的茶葉市場。

  2001年-2010年之間,古樹茶以平均每年30%的增長速度,成為很多藏家的新寵,2010-2020年之間,普洱古樹茶熱到巔峰,從消費前沿城市到原產地,從芳村到東莞,從昆明到勐海,茶葉市場里90%以上的茶店都是在兜售普洱茶,而這些茶店里90%以上的品類都打著當下流行的山頭古樹茶的旗號。
  2020年開始,風云突變,茶市再次翻臉。首當其沖的就是被大家捧上天的古樹茶!下游的很多商家反應古樹茶不好賣了,茶店里不再是清一色的純料古樹茶了,突然間多出了滇紅、曬紅和云南白茶,上游的原料端,普洱茶的四大核心產區(qū)臨滄、普洱、勐海、易武,包括一些以往的明星山頭和熱門小產區(qū)冰島、昔歸、景邁、班章、曼松、彎弓、薄荷塘等,茶農也少見地積壓毛料被存茶,存的可是以往一泡難求的純料古樹啊!
  固然在2020年有特殊的情形,由于疫情和旱情的雙重打壓,云南茶區(qū)的產量和質量都受到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也是直線下滑,但古樹茶存在的這個現(xiàn)狀并不是去年才爆發(fā)出來的,這個是日積月累才形成的。2021年3月我們上了一轉茶山,茶葉的質量、產量有所好轉,預期價格也是穩(wěn)中有升,山上茶農信心滿滿,但回到茶城,從茶商的反饋情況看并不樂觀,茶老板們坦言,今年提前預定古樹茶的顧客并沒有增加,定的量還在減少,他們自己也不打算像往年一樣主動存些古樹茶了。

  為什么古樹茶越來越不好賣了?這和整個茶市的低迷有些關系,但即便在這樣的形勢下,普洱熟茶、中老期茶、小青柑、碎銀子、曬紅、云南白茶和一些地端一些的普洱生茶依舊“嗖嗖嗖”地出貨,看來得從古樹茶身上找原因了。
  古樹茶不好嗎?非也!樹齡、生態(tài)擺在那里,滋味口感一樣牛x,山頭風味依舊醉人,越陳越香無可挑剔…和店家交談得知,真正的古樹純料,品質上沒有問題,那就是其它問題了!
  既然從賣家那里找不到原因,那就只有從賣家——顧客那里去找了,從顧客的角度觀察,影響他們購買古樹茶的因素不外乎價格、口感和市場:
  “價格高昂?”
  從價格上排序,在普洱茶的所有品類里,老茶永遠占據著金字塔的塔尖,但是指那些年份夠長,倉儲干凈還有一定來歷的老茶,比如百年宋聘號,再次也是八八青92方磚之類的,一片茶價格上動輒幾萬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這樣的老茶注定是鳳毛麟角的稀缺資源,一般人只能遠觀仰視難以企及。其它的中期茶,但凡有點年份和來歷的中期茶價格也不菲,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還是少數的知名品牌,一般的中期茶(10-20年左右)一片茶上一千元的還是很難出手,商家在入手之后多半還要存上幾年,至少和一些名山古樹新茶的價格沒得比。

  接下來普洱茶價格金字塔的第二臺階就數古樹茶了,雖然古樹茶也是稀缺資源,只占云南茶資源的5%不到,但畢竟可以喝到、買到甚至存到,網絡時代信息透明上網店就能選購,入門幾乎沒有門檻打個飛的就能到原產地上茶山從茶農手上收購。價格雖高,可操作性卻強,所以即便大家都知道它是普洱茶品類中的奢侈品,還是有不計其數的金主抱著錢去山上收茶,不計其數的茶企茶商重金投資在古樹茶。商家、顧客、玩家都奔著古樹茶去,茶價自然很快飆高。
  但是物極必反,一方面既然它是高端貨,價格就不會低,一片名山古樹純料如果低于1000塊,資深茶友都會質疑它的可信度,這個價位一般的消費者顯然是承受不了的;另一方面既然它是稀缺的奢侈品,就注定只有在小圈子內流通,只有少數人真正消費,問題是這個圈子已經飽和了,年年發(fā)芽年年生產的那些古樹茶,還指望誰來買單?
  古樹茶難賣,不是價格太高,而是圈子太小,市場趨于飽和,消費者的有限的購買力消耗不了廠家源源不斷的庫存造成。

  “口感難辨?”
  作為普洱茶眾多品類中的二號奢侈品,古樹茶的口感自然有與眾不同之處,因為它畢竟是食品類,品質的高低要看能否過得了入口這一關。但遺憾的是,現(xiàn)在古樹茶的滋味口感等等沒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標準,甚至日日品茶試茶的茶商、天天做茶的茶農和一輩子研究茶的專家,也沒有幾個敢說能喝得出那個山頭哪個片區(qū)的古樹茶,更別說那些沒喝過幾次茶的顧客了。
  的確,這是一個硬傷,靠喝喝不出怎么辦,那就只能信人了,這就不可控啦。不管是商家、茶農還是朋友,玩的還是圈子,是人設,遑論講故事還是拋情懷,顯然是不能代替口感,豈能讓人信服,讓人心甘情愿地買單?
  客觀來說,名山古樹純料,是有一定的辨識度的,但僅僅限于少數風格特點極為鮮明的茶山古樹,喝懂幾個山頭,相信圈內還是有很多茶人能做到了,但要通過一泡茶能辨識出所有名山頭的古樹純料,無異于癡人說夢!

  云南茶區(qū)不同知名茶山的古樹滋味口感是有差異的,如果拿出來對比也會有高下之分,不然它們的價格差距也不會那么大,同一片山頭的純料古樹,隨著樹齡、環(huán)境生態(tài)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口感呈現(xiàn)。這就為顧客找到真正的古樹茶設置了重重障礙,誰能說得清哪一種口感是這個山頭古樹茶的真實特點呢?也就說古樹茶的辨識沒有一個可靠的標準,全靠人為設定,與其說消費者相信這個古樹茶,不如說是相信推介這個茶的人。
  簡單說,相比樹齡較短的小樹和臺地茶,古樹茶至少在滋味口感上是有優(yōu)勢的,這也是近幾年它受到熱捧的直接原因。明星山頭茶的古樹相比一般山頭茶的口感上也是有優(yōu)勢的,從價格的巨大差異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這些口感優(yōu)勢不容易辨識,或者說辨識成本較高,一般消費者很難通過古樹茶的口感來評估它的價值,這就無形中遏制了他們對古樹茶的購買欲望。

  “市場混亂?”
  普洱茶市場上有一個怪現(xiàn)象,茶店里的貨架上標明古樹茶包裝的產品占大多數,但真正賺錢的只有兩類茶,一類是外包裝上打著各種名山古樹旗號,賣的卻是價格低廉的小樹和臺地,也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古樹了;另一類是倒騰以大益為首的知名品牌中老期茶,打聽到有這方面需求的客戶,然后聯(lián)系有相關貨源的上家,中間吃差價。
  而真正經營真材實料山頭古樹的茶店卻舉步維艱,很多茶店老板也訴苦,貨真價實的純料古樹,蹭喝的多購買的少,這種茶原料價就被茶農抬得很高,因為資源稀缺,茶農坐地起價,幾乎每年一個價,熱的時候每天一個價,您不收也會有人收,不收的話就缺這片山頭的古樹,剛好碰上客人要的話影響信譽。最后硬著頭皮收下來,壓制成餅在包裝設計一下,即使賣出去利潤也沒有多少了。
  最令人沮喪的是,好不容易賣出去一單,一些顧客拿去和別的店面上或者網店上買到的同款“古樹”一對比,你家的要1000元,別家的才200,這不是坑人么?你和他們解釋原料不同沒有用,他們只認包裝上的冰島、班章和昔歸!長期下來,但新顧客鮮有成交,就連老顧客也逐漸流失,只有靠那些長期了解我們的鐵桿客戶每年定制一些才勉強支撐…

  以小樹冒充古樹,以拼配茶冒充純料茶,以普通山頭古樹冒充名山頭古樹,以雨水茶谷化茶冒充春茶…當下古樹茶市場如此混亂,給了更多投機的商家渾水摸魚的機會,李代桃僵的買賣,在別的行業(yè)是丑聞,是事故,唯獨在普洱茶界卻是司空見慣的常態(tài),是習以為常的故事!
  從市場上看,“古樹茶”的出貨量還不小,實際上有多少是貨真價實的古樹茶。稍有經驗的人,只需打個電話核實一下原產地山頭茶的價格,到茶店里對比一下就能從價格上看出倪端來,如果不是為了投機,絕不會犯這種常識性的低級錯誤!
  以前各行業(yè)的商家,把產品價格定得過高被認為是“欺客”行為,當下,普洱茶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尤其是古樹茶市場出現(xiàn)一個悖論:價格越低的古樹茶越有欺客之嫌,拋開品牌的溢價因素,那些價格高的古樹茶反而有以誠待客的意味,您說怪不怪?真是“云南十八怪,古樹價高才意外”?。。▉碓矗旱陡缯f茶,圖片來源:茶友網圖庫)


為什么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前些天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問“中國茶葉十大品牌都有哪些”,然而底下有不少朋友卻答非所問,可能是因為沒有看清問題或者是把品牌等同于“名茶”,所以就有了“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回答。

  其實我們常說的西湖龍井、福鼎白茶等茶并非是個人品牌,或者是屬于某一家茶企品牌,而是區(qū)域公共品牌。那么什么叫區(qū)域公共品牌呢?它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才能供符合條件的企業(yè)使用的品牌名稱,只有符合條件的能使用這個品牌。

  西湖龍井

  01、有名無牌

  以福鼎白茶為例,因為福鼎白茶是具有地域唯一性,且是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所以只有當你賣使用福鼎本地白茶茶樹制作的茶,才可以用“福鼎白茶”這一個區(qū)域公用品牌。也就是說,你不能拿政和白茶來當“福鼎白茶”賣。

  福鼎白茶是區(qū)域品牌,是名茶,不是某一家茶企的“品牌”。有人簡單的把品牌認作商標,其實兩者有很大不同。品牌的概念更廣,它包括商標,還包括產品、售后服務、以及群眾對某公司的整體評價和自己的企業(yè)文化等。

  那么福鼎白茶都有哪些品牌?

  比如有福建品品香茶業(yè)有限公司的“品品香”。而西湖龍井也是如此,西湖龍井有幾個比較知名品牌,比如杭州茶廠有限公司的“西湖牌”、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獅峰牌”、杭州西湖龍井茶葉有限公司的“貢牌”等。

  以上品牌皆出是大企業(yè),此外一些中小企業(yè)的品牌,叫法是五花八門,數目之多不可計數。西湖龍井只是綠茶中的一個品類,每一類綠茶可能都有很多不同叫法的品牌。尤其是近些年,人們對品牌越發(fā)重視,對商標有著極其狂熱的追求,所以但凡有能力開公司或者注冊商標,期待未來發(fā)展的,就會不遺余力造品牌。

  人們重視品牌消費,努力嗅取商機,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老板想要做大做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打造品牌并非像注冊商標那么簡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久久之功。而且品牌是需要維護與宣傳的,更需要靠實打實的本事,一步一個腳印去發(fā)展,去壯大。

  福鼎白茶

  02、茶業(yè)窘境

  中國茶葉學會上海天泰茶葉科技董事長葉揚升說:我國茶商有七八萬家,多數弱小,規(guī)模上億的茶葉企業(yè)鳳毛麟角。雖然聽著刺耳但也不能否認事實。

  絕大多數人只知各產地名茶(比如福鼎的福鼎白茶、杭州西湖龍井)、而不知具體的某個茶企的品牌名字。買茶前先看是否為原產地,然而再看品牌,很少直接看品牌買茶。也有可能是因為品牌名氣不夠大,不能從名字中看出茶企所賣何茶。

  根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茶企大概有7萬多家,然而9成以上的茶企,其產值不足500萬元,沒能出現(xiàn)一個品牌“獨角獸”。像“天福茗茶”這樣國內知名茶企,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在2017年的銷售額也才16億,不到整個市場的1%。

  人民日報也曾發(fā)表過一篇文章《破除“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窘境》,拋出一個深刻問題“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指出我國缺少知名品牌的事實。

  這是一個怎樣的事實?

  在2008年,中國7萬家茶企共實現(xiàn)茶葉總產值300億元人民幣,而聯(lián)合利華立頓一家茶加工企業(yè)的年產值就將近200多億元人民幣。

  我國飲茶文化燦爛,制茶飲茶歷史厚重,甚至可以說,其他國家的茶樹、加工工藝、飲茶方式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走出去的。茶葉是源于中國的,我們有太多驕人的成績,這是不能否認的,但是如今面對“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這樣的窘境,可能一時間慌了神。

  難道正應了那句話,外來和尚會念經?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立頓的創(chuàng)始人就叫做湯姆斯·立頓,從他于1890年在英國創(chuàng)立立頓紅茶到如今,這個品牌也有百多年歷史。

  03、立頓創(chuàng)業(yè)

  湯姆斯·立頓家里沒有茶園,一開始也不是做茶的。他出生在一個地道的窮苦人家,小時候過得窮但好在有遠大理想,有一次他遠游錫蘭(斯里蘭卡)且在當地發(fā)現(xiàn)了錫蘭紅茶。因為當時英國人喜歡喝紅茶,而錫蘭紅茶又是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香餑餑,所以湯姆斯·立頓發(fā)現(xiàn)了商機,那就是做錫蘭紅茶生意。

  湯姆斯·立頓是個實干的人,說做就做,回到英國后馬上推出立頓紅茶,并且想好了廣告詞“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說句題外話,這句有些類似國內某二手車公司的廣告詞“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總之,湯姆斯·立頓是想要把當時英國市場的紅茶價格給打下來,在自己賺到錢的同時也想讓大眾能喝上珍貴紅茶。

  湯姆斯·立頓是幸運的,他成功的,生意做得火熱,后來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世界各地。先是在美國建廠,后又在印度扎根,有條不紊打開遠東市場。因為湯姆斯·立頓的出色表現(xiàn),他在1898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位,而立頓紅茶也獲得了“世界紅茶之王”的美名。

湯姆斯·立頓

  04、東方市場

  在1972年,立頓紅茶被聯(lián)合利華收購了。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個人消費品集團,聯(lián)合利華好比一艘巨輪,欲載著立頓進行一次更加強勢的發(fā)展。也因此,在1992年,立頓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可能當時立頓心里頭也會嘀咕,自己能否在茶文化極其厚重的中國站穩(wěn)迅速腳跟。但讓立頓與我國茶行業(yè)吃驚的是,短短用了5年時間,銷售額達到了300億,而同年我國茶葉銷售總額為230億。

  立頓用5年時間就在中國百家商城系列調查中獲得茶包銷售額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成績。用現(xiàn)實發(fā)生的事情來證明“外來和尚會念經”,靠本事贏了中國7萬茶企。

  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事。

  我國茶園面積占世界的60%,而且產量占世界的40%,將近1千個縣從事茶葉的相關工作,用一片葉子來富裕一方百姓。眾所周知,我國茶葉資源豐富,也是世界上唯一生產六大茶類的國家。我國茶葉市場廣闊,不僅做茶的人多,同樣也是全球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

  可是中國7萬家茶企為何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要知道英國不產茶,卻能將立頓做成全球最大茶葉品牌,無疑是不可思議的。但存在是有原因的,立頓的成功可以簡單概括為“四化三心”。

斯里蘭卡茶園

  一、規(guī)?;?、標準化、工業(yè)化、全球化

  立頓于1890年在英國推出立頓紅茶后,又于1892年馬不停蹄開始全球化進程,去美國建廠,還在印度開分店,有計劃的規(guī)?;腿蚧?,尤其是后來立頓搭上聯(lián)合利華的快車,如虎添翼,加速全球化的進程。聯(lián)合利華有出色的營銷經驗,靠著聯(lián)合利華的幫助,立頓把茶葉賣到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qū),而且立頓成為世界第三大非酒精飲料,僅次于可樂和百事。

  把茶葉做成頂尖的消費品,而且要讓每一件茶包保持該有的相同口感,這是非常難的。對于我國茶行業(yè)來講,標準化是不可忽視的難題。暫且不說茶葉品種繁多,每一大類下有很多小品種,而且不同季節(jié)不同地區(qū)甚至不同的人采摘的茶葉在口感上表現(xiàn)也是不同的,標準化也是我國茶產業(yè)的主要難題。

斯里蘭卡茶園

  規(guī)?;瑯尤绱?,我國茶企眾多,可真正達到規(guī)模的茶企是鳳毛麟角的,所以憑一家之力很難規(guī)?;?。因為靠個人力量常舉步維艱,所以很多生產茶葉的縣開始力推區(qū)域公共品牌。只有把當地的名茶名氣給搞上去,出名了,市場熱鬧了,那么才會帶動當地經濟,底下經營此茶的茶企或茶農就會獲得不錯收益。

  搞區(qū)域公共品牌是因為我國名茶具有地域性特點,每一個地區(qū)的茶葉品種會不同。我們拿白茶來說,白茶可以分福建白茶和其他省份白茶,而福建白茶又分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福鼎白茶又可細分點頭、白琳、太姥山等鄉(xiāng)鎮(zhèn)白茶。每個地區(qū)的白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同之處。

斯里蘭卡茶園

  如此不同,如何才能達到一個絕對的標準?若產品或商品沒能達到標準化生產,同個產品,今天是這個味道,明天又是那個味道,沒有標準化,如何能成全國乃至全球的品牌?

  那么立頓是如何達到標準化的?

  立頓為了能夠長期保持茶葉高質量,著重于拼配工藝。因為不同生產的地域、氣候條件、海拔高度以及土壤結構會讓茶葉的風味變得不統(tǒng)一。即便是同一產地同一個人采的,做出來的口感很難一樣。

  所以立頓為了讓產品能標準化,他請了世界各地經驗豐富,熟悉茶藝科學的品茶專家和調茶師,把茶葉進行拼配,而拼配之后的茶葉會更有質量,做出來的口感不會突兀,能達到質量標準。

  立頓在斯里蘭卡開發(fā)茶園,培養(yǎng)優(yōu)質茶樹,在茶園福建建立許多工廠,以便用最快速度在采摘后2小時內處理鮮葉。當然,立頓還會從其他國家采購優(yōu)質的茶葉。立頓還成立茶葉研究所,重視產品開發(fā)和研究。

  除了拼配技術之外,立頓的包裝技術同樣是具有巔峰性的。袋裝茶的飲用方式十分簡單,一袋茶包,一杯茶,你不需要準備繁瑣的茶具,不需要花精力去泡茶,也不需要處理茶渣。袋泡茶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符合現(xiàn)代生活的快速節(jié)奏,所以年輕人才會喜歡,立頓紅茶成為白領階層的心頭好。

  或許只有先達到標準化,才能很好進行規(guī)?;?,乃至后來的工業(yè)化和全球化。話說回來,不管做什么,質量都要擺在第一位。質量關把控好,大事可成。

  二、溝通之心、創(chuàng)新之心、進取之心

  從立頓紅茶的包裝上就能看出來,立頓很用心宣傳宗旨“光明,活力和自然美好的樂趣”,竭盡全力把自己的理念“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傳播出去,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管是廣告還是活動,總之都是想讓品牌變得更響亮,讓茶葉更好賣。

  立頓重視消費者體驗,喜歡與消費者建立溝通的橋梁,不停下溝通的步伐。從立頓自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開始,就一直有清醒的認知,要想讓中國接受立頓,就要進行創(chuàng)新。有進取心的立頓很快發(fā)現(xiàn)了機會,立頓的市場就在于都市年輕人身上。

  一開始立頓打感情牌,讓自家品牌獲得不錯的口碑,做了很多免費送茶活動。等好感上來就推出很多新花樣吸引年輕人目光,比如立頓奶茶。除了做好自己的主打紅茶之外,立頓為了迎合市場,開發(fā)了立頓綠茶、立頓茉莉花茶等茶,可謂抓住了年輕人的喜好。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個世界總是在獎勵有頭腦有行動的人。立頓進入中國市場后并沒有端著架子,而是努力了解市場,發(fā)現(xiàn)機遇,并且抓住機遇。立頓開發(fā)立頓綠茶、茉莉花茶來迎合年輕人,從中獲得口碑。并且在定價上顯得很公道,沒有高昂的價格,讓年輕人都能喝得起。

  反觀當時我國茶葉市場,好像缺少了交流之心。不少茶企過分重視茶文化,講茶道和飲茶技藝,好像沒有華麗茶具與昂貴茶葉就不叫喝茶。把茶捧得太高,結果斷開了與群眾交流的連接。

  05、飲茶差異

  我們可以把喝茶的人分幾類,比如有初入、正式、職業(yè)、知名、著名。那么絕大部分人是在“初入”這一類中,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大眾型。通常這一類型的人會覺得茶葉只不過是有點味道的開水罷了,不會太看重茶葉,更不想要過多了解茶文化和茶道。

  對方沒有了解茶道的需求,只想要喝一杯還算不錯的“開水”,那么我們只要把“開水”做好就行,不需要把“開水”夸成“圣水”,讓大眾望而卻步、望而生畏。如果面對職業(yè)或者知名類型的,那么我們再擺出茶道來就不要很突兀,但知名、著名類型的人是少數的,而做茶葉生意不能只靠一兩個人生存。要讓每個人都能喝到茶,體會茶的美妙,這是最重要的。 

  從古至今,茶葉并非只有一面,既可以高雅淡泊,又可以具有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在茶文化鼎盛時期的宋代,不僅宋徽宗愛喝茶,王公大臣愛斗茶、文人雅士好品茶,就算是老百姓也對茶也極為癡迷。

  汴京城茶樓林立,茶樓不僅是喝茶的地方,還是聽書的地方,一邊喝茶一邊聽書,高官與文人也會出入茶肆。還有些茶坊會供茶客蹴球玩樂或觀賞蹴球游戲,總之茶肆興盛。汴京就算到了夜半三更時,街上還有擺攤的,有那提瓶賣茶的人。在茶的面前,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百姓,其實都只有一個平等身份,那就是飲茶人。

  言歸正傳,我們能否“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立頓”那套做法:先滿世界買茶葉、然后拼配、弄個好聽的品牌名、接著進行各類推廣、去各地開公司賣茶。

  這能否讓我們快速“四化”?

  我們如果還舍不得放下身段去學習,吃虧的還是自己。但學習并非要全盤照搬,畢竟兩者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東西方的飲茶觀念上的差異,還有整體文化差異。

  照搬不能讓我們快速四化,而且就算我們有心照搬,恐怕也無法做到。

  一、我們對飲茶的理解與西方不同

  東方人把茶與飲料區(qū)別開來,而西方人喜歡在茶中加入牛奶或其他東西,把茶等同于其他飲料,比如可樂或者咖啡。這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體現(xiàn),因為我們認為茶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與飲料有些巨大區(qū)別。

  我們不僅喝茶,還想要從茶中悟道。我們喜歡并習慣談茶文化,談茶道。茶是媒介,是自己與自然交流的依據。按古人的話來講,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陶冶情操。

  茶不僅是飲料,它被賦予的意義十分重大。幾千年下來皆如此。我們很“貪心”,不僅要享受到茶本身的美味,還想要從茶身上得到心理慰藉。

  也因此,飲茶這件事越來越厚重起來。西方人可能無法理解,喝個茶而已,怎么討論到哲學去了??傊?,東西方飲茶文化的差異,讓照搬變得不可能。

  二、我們習慣于一山一味、一人一味、一季一味

  我國茶葉種類不可計數,單單綠茶一類就有諸多劃分,比如代表茶西湖龍井就有多個產區(qū),每個產區(qū)又有些許不同。綠茶按工藝劃分可分為4類,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比較知名的綠茶有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安吉白茶、廬山云霧茶等,都具有自己的個性和濃濃的地域特征,皆是當地名茶,發(fā)展本地經濟的依靠之一。

  如果只是簡單粗暴的進行整合拼配,只叫同一個名字,只擁有一個口味,那這樣就會失去了多元性和多樣性,豈不是很可惜。茶葉品種多樣性和地域性是我國實情,改變還需要從長計議,不能簡單的統(tǒng)一口味,不能完全照搬。

  三、我們的茶葉經營方式和理念可能太傳統(tǒng)

  我們目前的茶企體量都不是很大,企業(yè)規(guī)模很小,茶葉產量不大,而且制茶工藝和設備還需要加強,制茶效率需要得到提高。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更新一下經營理念,或許做一些適當改變有利于未來發(fā)展。

  我們一般去哪里買茶?一般是茶城或者是街邊茶葉店,又或者直接去茶葉交易市場或原產地。當我們想要買茶的時候,往往會先想到一個地方,并非是一個品牌名字。因為我國茶葉“有名無牌”由來已久,沒有出名的牌子自然就不會想到。

  而當我們想要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想到蘋果或華為。當我們想要買鞋子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到耐克和阿迪達斯。這就是品牌的力量,讓你第一時間想到它。越是出名的品牌,你就越放心,即使你暫時不了解新產品,但你可能會天然覺得,這新品應該不錯。

  茶葉被茶農采摘下來后會被拿到茶葉交易市場賣,然后工廠收茶青加工,加工成毛茶或成品茶被茶商收購,接著被運到各地茶城、茶葉店售賣。而茶葉的價格也是隨著這一層層的增加而增加,畢竟要運輸費、保存費、調集費、水電房租費等,中間商多了,價格必然要上去。

  要想做出改變,那么這條制茶產業(yè)鏈就要做出適當的改變,改變不合格的地方。但是如何改變卻又是一大難題。并且傳統(tǒng)的賣茶理念也要適當調整,賣茶可以簡單點,不要高談闊論茶文化。沒有說一定得穿茶藝服裝,臉上留著胡子,手上掛著珠子,一副高逼格的樣子,因為把自己搞得太神秘的話,就容易與年輕人產生代溝。年輕人的市場是廣闊的,想要讓茶行業(yè)煥發(fā)光彩,很有必要取得怕繁瑣的年輕人的支持。

  四、茶企生產能力還不夠強大

  茶業(yè)是農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是農業(yè)大國,但很可惜,暫時還不是農業(yè)強國。所謂的農業(yè)強國,主要體現(xiàn)在農產品產量高、經濟效益高、農業(yè)現(xiàn)代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等。而我們的制茶產茶能力還不夠強大,技術還需要提高。

  不管是工藝還是設備,又或者是制茶、銷售茶葉等方面的人才,我們還要去進步、發(fā)展。俗話說得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制茶有了先進的技術與設備,那么必然提高生產率,增加產量。茶企賺錢了,那么會加大支出,采購大量茶青。這是有利于茶葉市場繁榮的循環(huán),茶農也會獲得不錯收益。

茶農

  五、老百姓的購買力還不足

  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2019年我國GDP為99.0865萬億元,排在世界第二,人均GDP也突破1萬美元,可喜可賀。但大致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我們在逐漸縮小差距,但還處在發(fā)展中國家的行列中,還要努力發(fā)展。

  從人均水平上來看,我們無法消費太高端的茶葉,那些動輒幾千幾萬或幾十萬一斤的茶葉,大部分人是無法承受的。低收入是影響購茶能力的,普通家庭不會考慮花一大筆錢在飲茶上,最多買些便宜的茶喝喝。

  因此茶企很有必要在價格上多思量,茶葉整體價格太高就可能會失去了群眾基礎,反而不美。當然,老百姓要努力賺錢,增加收入是關鍵。收入增加了,茶葉銷售量也會增加,有利于茶葉市場的良性發(fā)展。

  總結

  “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的窘境雖然讓人很不舒服,但我們不能對自己太失望,要自勉。打造品牌的事情是需要久久之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我們要謹記,打造好品牌是需要靠產品質量和過人口碑,是一點一滴累積的。

  我們不能照搬立頓的成功之路,因為我國茶行業(yè)“只知名茶不知品牌”的實情就說明了照搬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現(xiàn)如今茶行業(yè)標準化、規(guī)?;芰Σ蛔?,茶園產量低、茶企規(guī)模小、效率低、設備落后等問題一時間也無法快速改變,就算想照搬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還得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立頓身上也有很多可取之處、借鑒的地方。有專家建議,可以通過整合區(qū)域資源,優(yōu)化品種結構,延長產業(yè)鏈。穩(wěn)定產業(yè)規(guī)模,用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運作,實現(xiàn)規(guī)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管理。

  要跳出傳統(tǒng)經營茶葉的視角,把茶葉當作熱門商品去經營,真正的站在商業(yè)角度去運營,更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多與年輕人交流。

  抓住年輕人,就抓住了機遇與未來,因為這個世界的未來永遠屬于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來源于:網易自媒體,作者:當代廣播站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