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四大名玉是什么

找到約28條結果 (用時 0.214 秒)

“柑”是如此靠“普”

這幾年,平日里除了喝普洱茶的日常之外,柑普逐漸喝得多了起來。暑熱三伏天,一杯柑普能夠消夏靜心;在冬日雨天和感冒發(fā)燒時,柑普茶都能夠為我驅趕寒意,是感冒茶療的絕佳茶品。沖泡柑普,隨著水汽翻騰出的陳皮香味之下,可以聞到柑皮釋放出的醇厚普洱,感受二者香氣的完美融合無疑是喝柑普的一大享受。一口茶湯入喉,那種茶中有果香,果中有茶味的口感實在令人贊嘆不已。

喝得多了,自然開始對它的由來與工藝感起興趣。本來以為區(qū)區(qū)一果一茶而已的柑普,居然有那么多的講究,而真正認識柑普是去年在廣東麗宮食品有限公司的邀請下,第一次來到柑普的產區(qū)——廣東江門市新會區(qū)開始的。

新會柑的鳳凰傳說

新會不產茶,但卻是眾多茶人心中很熟悉的地方。

新會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西江、潭江下游。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這里常年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以盛產蒲葵,葵藝制品聞名遐邇,尤其以新會陳皮享譽全國。

這個地方是出了名的人杰地靈,歷史上先后出現(xiàn)了不少名家才子。元、明學者張偽、黎貞和一代大儒陳獻章同出自新會,世稱“一里三賢”;當代陳垣、陳樂素、陳智超祖孫三代,人稱“一門三史家”也是出自新會。其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維新運動先驅,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啟超正是出自于新會熊子塔下的茶坑村,在梁啟超的悉心栽培下,更創(chuàng)造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

新會陳皮的制作原料茶枝柑以站在新會梁啟超故居后鳳山之巔的熊(音“泥”)子塔上能目之所及的土地為頂級核心種植區(qū),而關于這個核心產區(qū),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一對鳳凰奉命將兩顆珍貴的茶枝柑種子帶回天庭種植。在途經一片名叫新會的土地時,忽然看到一片風光旖旎的水域,在夕陽余暉的映襯下異常美麗。這對鳳凰在湖邊的山上嬉戲起來。夜幕降臨之時,鳳凰才匆匆飛向天庭,卻把兩顆珍貴的茶枝柑種子遺落在了山邊。

那片鳳凰為之傾倒的水域就是著名的銀洲湖,茶枝柑種子在新會這片沃土上生根發(fā)芽,在銀洲湖上乘水質的滋養(yǎng)下越長越多。當?shù)厣钪陌傩瞻l(fā)現(xiàn)茶枝柑的柑皮曬制后具有濃郁的香氣,并且有健胃消食,祛濕化痰的功效,認為這是鳳凰給新會這片土地帶來的恩賜,所以為這座山命名為鳳山。

說起柑普的歷史,容廠長甚是驕傲地說起了“柑普創(chuàng)始人”羅天池的故事。此人生于清朝道光年間,被稱為當時“粵東四大家”之一的進士。在云南做官卸任后帶著很多上等云南普洱茶回到新會老家定居,有次,羅天池偶感風寒,痰咳不斷。妻子便用新會陳皮煮成陳皮水讓他止咳。羅天池以為妻子為他送來的是白滾水,便順手將陳皮水倒入泡有普洱茶的紫砂壺內。不一會兒,陳皮之香透過醇厚的普洱香味滿了室內。他連喝數(shù)杯,喉嚨舒暢了,痰咳也少了,喝了幾天之后感冒也好了。從此,他每喝普洱必加陳皮。

某個冬天,族弟送來許多新鮮新會柑。羅天池靈機一動,便用刀在大紅柑蒂部圈下一圈皮作蓋,掏空皮內柑肉填進上等普洱茶葉,然后曬干再吊掛在門楣檐下自然陳化。兩年后,當他品嘗自己創(chuàng)制的這一“新品”時,那種妙不可言的獨特茗香令他欣喜萬分。柑普就此誕生。

新會柑作為廣東著名特產,皮肉兼用、藥食同源,因其品質獨特,早在明清就風行各地,并被列為“貢品”。根據《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規(guī)定,柑皮根據采收時期可分為柑仔(小青柑)、青柑、大紅柑和二紅柑。

本地人一直在飲食上普遍使用柑皮(陳皮)。“很多老百姓喜歡用紅柑煲湯,因為紅柑含有的糖分比較多,而青柑澀味比較重,很多時候用來入藥了。”作為一個從小到大都以柑皮為食的人,容廠長很資深地這樣說。茶枝柑的采摘時間集中在一年之中的下半年?!?月下旬有些就開始采摘,一直到12月份月底,要摘下一些青的,剩下留著讓它長大成為紅柑?!边@幾年火遍茶圈的小青柑一般默認為采摘于農歷立秋至寒露期間,此時果皮尚未著色,外表色澤青褐色甚至青黑色,油室點微凹且密、不顯皺縮,質硬皮薄,泡水時更耐泡。

大紅柑指采摘于小雪至小寒期間(即12月左右)所加工的成熟柑皮。外表色澤棕紅色至紅黑色,有無數(shù)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十分明顯。質軟、皮厚,味辛帶甜香,沖泡后滋味溫和甘甜,暖入心脾。二紅柑指采摘于農歷寒露到小雪期間(即11月左右)所加工的皮,介于青果與熟果之間,故表皮褐黃色至棕黃褐,皮質稍厚帶硬,油室凹孔較大,味辛苦中稍帶微甜。

不簡單的制作工藝

麗宮擁有上萬平米的現(xiàn)代化柑普生產線,是新會地區(qū)能夠大規(guī)模生產柑普茶的第一企業(yè)。在去參觀麗宮的柑普加工廠,一路上都聽到容廠長在反復強調食品安全?!瓣惼ぞ褪顷惸甑墓ぃ惼ひ坏┍4娌缓镁蜁l(fā)霉和長蟲。糖分高容易吸引蟲,還能挽救,但是發(fā)霉就會導致變味,不能食用了。在加工柑普的過程中,皮發(fā)霉和長蟲的因素就是水分和溫度,水分太多就容易發(fā)霉。所以,陳皮儲存的地方必須得干燥,麗宮旗下的陳皮以及僑寶品牌柑普在平時儲存的時候,都與禾桿草一起保存并做好抽濕工作。”

制作柑普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摘果,根據節(jié)氣的不同,采摘所需要制作不同柑普種類的原材料。小青柑這幾年尤其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因為在“未成年”狀態(tài)下采摘下來的新會柑皮內含的檸檬苦素與單寧含量非常高,用以制作出來的柑普經過沖泡后,果香相較大紅柑更加濃郁,柑皮也更為耐泡。

同時,小青柑的黃酮類物質和揮發(fā)油含量比較高,這些物質都帶有一定的刺激性,口感表現(xiàn)就是苦澀麻,但香氣很高;而成熟了的大紅柑在糖分含量方面比較高,所以口感比較甜醇,但香氣較柔,不像小青柑那樣“年輕氣盛”。要把小青柑的苦澀麻等不良滋味去掉,讓柑香氣與熟茶協(xié)調融合,關鍵是專業(yè)而到位的加工工藝。

采摘之后的新會柑需要經過8道不同溫度的清洗過程,然后進入挖果肉這個重要步驟,必須是純手工。果肉成熟自然和果皮剝離,去除果肉就比較容易。然而很多七月就采摘下來的用以制作小青柑的果子就很難去除果肉。不成熟的果子,熟練的女工平均1個小時可以挖40個,成熟的紅柑則能夠達到一個小時100個。

在工廠的一個車間里,坐著十幾個姑娘,手里拿著特殊的刀具,在柑果的頂部開一個圓口,然后小心地用鑷子取出里面的果肉。每個人的動作都非常熟練,這個工作其實是個精細活兒,若非有大量的實操經驗是很難做好的?!巴诠獠荒芡诖└唐?,一不小心就挖出個洞也是不行。必須保持果子的完整性,同時,里面不能殘留果肉,因為果肉苦澀酸,我們又不是喝檸檬茶,挖不干凈還容易發(fā)霉破壞茶味。”容廠長拿起一個挖了一半的柑普,一邊演示著挖果肉,一邊說。

新會柑作為蕓香科植物,和橙子橘子是一個種類,區(qū)別在于橙和橘都是果肉值錢,果皮不值錢。“茶枝柑相反,是要皮不要果肉的,果肉很難吃的,我們麗宮的8萬畝新會柑養(yǎng)殖基地每年倒出來的果肉有幾十萬噸。橘子和橙子便宜,柑卻很昂貴。陳皮可以用橘和橙的皮可以陳化后制作成陳皮,唯有新會柑的皮和普洱茶制作出來的才能稱之為柑普?!痹诮缍ǜ唐詹瓒x方面,容廠長反復強調著。這讓我想起了普洱茶,對于地理位置的限定也同樣是如此嚴格。

好柑配好茶

挑果,洗果,切帽、挖肉,晾曬、填茶,再醒茶,包裝。這些步驟看似簡單,然而通過喝不同企業(yè)的柑普,依然能夠喝出不同的感覺來。既然大家都是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柑普制作,那么最終影響口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同樣是洗柑果的步驟,洗好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怎么處理每一家都不盡相同;晾曬之后,又不能馬上包裝,需要放置一段時間,讓柑里的水分和空氣接觸揮發(fā),麗宮在加工過程中會對柑里的水分進行檢測。然后對于選擇普洱茶原料方面,也是各家企業(y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多少的柑與多少的茶以多少比例結合在一起才會不苦澀,口感可以達到最佳以及如何避免茶是茶,柑是柑,口感無法融合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能夠看出制作工藝中的技術含量。

容廠長認為,首先在原料上選擇新會柑,就能夠確定是柑普無疑,可是在制作工藝上的把控則是成就一顆好喝的柑普的關鍵。每個企業(yè)都會在傳統(tǒng)制作柑普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改良,對于麗宮而言,在制作柑普茶工藝方面早已經研究出一套申請專利的生產工藝。廣東麗宮食品有限公司起初就以優(yōu)質陳皮產品聞名于市場,后因有著優(yōu)質原料產地優(yōu)勢生產加工僑寶品牌柑普,近兩年成為柑普市場里的一匹極有潛力的黑馬。

容廠長接下來帶我品嘗了今年麗宮僑寶最新生產出的柑普茶,喝了幾泡之后,能夠明顯感受到新制作出來的生曬柑普味道較新,然而香氣已經非常高揚。上好的柑皮和普洱茶一樣,都需要時間來進行陳化,相信3年之后,陳香味道便會出來了,將與普洱茶的醇厚一統(tǒng)味蕾江山。

早在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提到柑皮煮茶。陳皮和普洱均為養(yǎng)生保健佳品,兩者特點都是以越陳越香、越陳功效越佳、越陳越有價值而著稱于世,當陳皮與熟普相配,湯濃、香高、水潤的品質特點與新會陳皮的果味清香完美結合,大大提升口感舒適度的同時,也將普洱、陳皮這兩種產品的“生態(tài)健康”的屬性緊密結合,兩者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很好地提升了普洱茶的功效。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17年7月刊

作者|水蒼玉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舒曼:“佛茶”與“禪茶”之關系芻議

2017年3月28日,“首屆蒙頂山國際禪茶大會尋根峰會”在雅安市名山區(qū)茶馬古城舉行?!冻圆枞ァ冯s志總編舒曼應邀作《“佛茶”與“禪茶”關系之芻議》學術報告。報告大致內容如下——

佛家對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佛教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最為珍貴、最為精彩、最為出色的篇章。佛教在西漢時期傳入中國,“因緣具足”地與茶結緣成就出“佛茶文化”這一概念。再至中晚唐時期又得到中國佛教——禪宗的青睞和推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禪茶文化”(禪宗茶文化)這一概念,其要義不出禪門“吃茶去”,標志著佛教“禪宗茶道”的正式形成。

追朔佛教茶文化近二千年的輝煌歷史,“佛茶文化”卻在禪宗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并發(fā)揚光大,并形成了自身的思想體系。所以說,禪茶文化是佛茶文化的標志,對于佛教界飲茶之風的鼎盛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由于禪宗茶文化影響所致,對于全國飲茶之風的鼎盛也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

關于“佛茶”,亦即佛教茶之事,舒曼認為: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唐代房玄齡等人著《晉書·藝術列傳》卷九十五中所寫發(fā)生在晉代后趙都城鄴城昭德寺,僧人單道開以茶禪修之先例。除了敦煌人單道開而外,陸羽《茶經》還補充了武康小山寺釋法瑤和八公山沙門曇濟。也就是說,晉代僧人單道開的“以茶禪定”,南朝宋代釋法瑤的“飯所飲荼”和沙門曇濟“設茶待客”,開啟了中國佛茶史上嶄新篇章。關于這三位佛教人物的茶之事,舒曼曾在《陸羽“茶經”中的三位佛教人物茶事考》一文中作了較為詳細的剖析(見《陸羽“茶經”與湖州——紀念陸羽誕辰1280周年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第25-35頁)。

佛教傳入中國至隋唐時期,由于社會環(huán)境變化、南北學風的融合,佛教各種的宗派乃漸漸形成。據資料載中國佛教宗派有八宗、九宗、十宗、十一宗、十三宗、十五宗之說。后來佛教各宗轉承之下變?yōu)槭?,再把列屬小乘佛教去除,因而在中土佛教大乘宗派中,最為有影響的實屬佛教八大宗派:唯識(法相)宗、律宗、天臺宗、禪宗、三論宗、華嚴宗、凈土宗、密宗。

佛教各宗派的建立,標志著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進入了鼎盛階段。佛教八大宗派雖然都是在中國形成的,但每一個宗派都有其完備的體系和經典理論架構,也就是各宗大義[見(吳信如.佛教各宗大義.中國藏學出版社.2004年8月]。

因為茶可以和任何事物結合,也可以和任何佛教宗派結合。正因如此,茶與儒家文化結合,可形成“儒茶一味”,茶與道家文化結合,可以形成“道茶一味”,茶與佛家結合,可以形成“佛茶一味”,以至于茶與琴道、花道、香道、棋道、曲道乃至書畫、詩詞等均可成為“一味”。而且,茶與佛教各宗結合均可以有各自的與茶相關的理論架構。

舒曼從三個方面例舉佛教凈土宗、密宗、天臺宗與茶的淵源。

如,茶與佛教凈土宗結合,可稱“凈茶一味”或“凈茶文化”。凈土宗推崇《阿彌陀經》中“微、妙、香、潔”四德,此乃西方極樂世界蓮花的四大特色,以此作為凈茶文化“四大精神”。“微”是入微心田;“妙”既妙不可言,是一種內心功德之顯發(fā);“香”是內在之香,也是心性的顯發(fā);“潔”是高潔,是一種超越。

凈土宗講自性、清靜和光明。清靜為無量壽,是謂“微妙”,自性和光明為無量光,是謂“香潔”,具有超越性。凈宗茶文化是通過茶這一媒介,也就是借助于茶,使茶性變性出一種“緣”。如此,凈宗茶文化是用凈土八功德水:“澄凈、清冷、甘美、安和、輕軟、潤澤、除饑渴、長養(yǎng)善根”,沖泡出“微、妙、香、潔”四大精神。通過這杯凈宗茶,使無數(shù)眾生走向性感的凈化,走向阿彌陀佛的凈土生活理念。[見(舒曼.“東林梵音起,匡廬禪茶香”一文.《河北茶文化》.2007年12月第6期)]

又如,茶與佛教密宗結合,可稱“密茶一味”。密宗分為唐密、東密、臺密或藏密。密教修法可說是供養(yǎng)法,而茶成為最佳供品之一,一開始就與密教修供又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唐時期,但凡皇帝賞賜高僧基本上多用茶供。如傳播密教的佛門人物金剛智的忌辰時,往往會舉行千僧供的法會,唐玄宗就會賜茶以供齋用。把茶作為供品則是從唐代開始,而且就是唐密所創(chuàng)。供養(yǎng)分:外、內、密、密密四層。另外,《行歷抄》是日本臺密圓珍大師的游唐日記,其中亦記錄他初到長安會見唐密祖師惠果和尚之法孫,與法全一起吃茶以及圓珍在青龍寺吃茶的情景。這也證實密宗高僧與茶的關系。

還有中國早期密法——藥師法與茶的關系。藥師法是以性空為性、以藥物為體來認識人生而了生脫死的立地起修的大法,其本質就是修藥師定。如法門寺地宮發(fā)現(xiàn)皇室茶具以及八重寶函中有藥師曼荼羅,說明地宮也已用茶供養(yǎng)藥師。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長吳立民說:“用藥師法茶供、茶施、茶會,則是秘密禪茶供之善巧方便之運用。因為茶禪一味,禪密一體。茶作供品,作空性觀,既易悟緣起性空之理,更顯實相不空之法。密教用茶作供,可表如來口、如來味、如來意,這是修密供茶的茶道,也可說是修秘密禪的‘密禪’茶道”。

再如,茶與佛教天臺宗結合,可稱“臺茶一味”。唐時,日本天臺宗祖?zhèn)鹘檀髱熥畛螐奶炫_山帶茶種回日本栽種;宋熙寧五年(1072年),日僧成尋來到國清寺參拜天臺宗祖庭,感恩國清寺法乳深恩。

日本成尋禪師在《參天臺五臺山記》中提到了佛門茶事。此后,日本友人專門在國清寺七佛塔旁種植“御奉茶紀念”茶園,以示紀念。而在國清寺文物室內仍保留有最澄入唐渡碟文書和最澄入唐圖兩幅珍貴文物。

如今天臺山方廣寺月真法師從天臺宗法華教義出發(fā),進一步闡釋法與茶圓融不二的內在關系,把品茶與天臺宗的“一念三千、三諦圓融”和“圓頓止觀”論緊密相連。他在《供祖茶會法語》中寫道:

“采靈芽于華頂峰頭,汲凈水于石梁瀑下,依馬明龍樹(馬明:妙法蓮華經馬明菩薩品第三十;龍樹:印度佛教人物,著有《中論》)制造之方,按慧思慧文(慧思、慧文為天臺思想先驅人物)烹煎之旨;焙之以法華三昧火,碾之以實相解脫輪;煮之以大悲方便鍋,盛之以般若清凈碗。碧毫落處,空湛澈;茶云起時,國土飄香。凝神湯色,空觀、色觀、中道觀,三觀圓于一念;定心服味,業(yè)障、報障、煩惱障,諸障消于無形。法界即茶,茶即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盵見(舒曼.茶風舊識國清寺.吃茶去.2012年第6期第26頁)]

關于“禪茶”,亦即佛教禪宗茶之事,舒曼認為:在印度佛教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里都存有禪的思想,禪甚至存在佛教以外的一些宗教中,各自對禪有著不同的理解。自從佛教的禪思想傳入華夏后,起初并未形成一個獨立的佛教宗派。但自禪宗形成后,中國的禪思想則主要表現(xiàn)在“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六祖壇經》)由于禪宗把禪思想與“心性”、“見性”、“佛性”等問題緊密相合,加之六祖慧能倡導自性本足,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觀念,確立以無相為本,無性為體,無念為宗的中國禪宗思想

。而今我們所講的“禪茶文化”、“禪茶一味”抑或所謂的“禪茶”,是專指或特指佛教禪宗與茶的關系,而非茶與其他佛教各宗的關系。也就是說,禪茶文化抑或禪茶,既非從唯識宗的玄奘法師、律宗的道宣律師、天臺宗的慧文大師說起,也非從三論宗的鳩摩羅什尊者、華嚴宗的杜順和尚說起,更非從凈土宗的慧遠法師、密宗的不空上師說起,而是從北魏禪宗菩提達摩祖師來中國傳法說起。所以說,“‘禪’,指中國獨創(chuàng)的禪宗?!凇钢逼醴鹦?,以與依靠佛陀經教入門傳授的‘教’相區(qū)別”。(王雷泉:禪的智慧與人生境界)

禪茶之“禪”,對今天的人理解起來有些費解,因為“禪”很抽象,禪宗認為“禪”無處不在,行住坐臥皆可禪,但禪不可言傳,只可意會,要靠自己來體悟或感悟來理解,如人喝茶,冷暖自知。

舒曼認為,佛教從印度傳入,就與中國本土文化發(fā)生了撞擊、沖突,隨著各宗的創(chuàng)立,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轉為相互滲透、融合。那么,如何能在佛教的教義、教規(guī)和禮儀中更好地滲透儒、道學說,這就成為佛教在中國發(fā)展的一個最為重要的課題。于是,禪宗在這樣一個課題中捷足先登,接受和融入了中國儒、道文化。唐代時開創(chuàng)了儒、釋、道“三教并立”局面。“一個宗派流行時間的長短是與它們中國化的程度成正比的?!?季羨林語)禪宗的入佛門檻較低,只要在眼前改變一下對現(xiàn)實的看法。這是因為佛法本就在世間,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我們。

要了解禪茶文化理念,需要先了解禪宗禪法的傳承與發(fā)展,均從菩提達摩“二入四行”基本要點開始,到二祖慧可“斷臂求法”而直顯達摩正傳的心法,及至三祖僧璨的《信心銘》、四祖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和五祖弘忍《修心要論》達至“守本真心”的“東山法門”,對后世禪宗的發(fā)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六祖慧能順應時代潮流,大膽地對傳統(tǒng)佛教的宗教儀式、佛性理論、修行方式等進行了一系列徹底的改革,其內容涉及提出“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性即佛)、開啟頓悟法門、倡導立地成佛等等,從而使禪宗最終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綿延至今而不絕,以至于成為中國式佛教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大杰作。

禪宗認為,所有的修行,都是從心而來。一個是神秀禪師的“時時勤拂拭”,種凈心之因;一個是慧能禪師的“本來無一物”,得凈心之果?;勰艽髱熀蜕裥銍鴰?,開創(chuàng)了“南能北秀”的時代,形成禪宗南北二宗,而后,禪宗法不傳衣,一花開出五葉——即“五家七宗”:湖南溈山的溈仰宗、河北正定的臨濟宗、江西洞山的曹洞宗、廣東云門山的云門宗、江西撫州青蓮山的法眼宗,后來河北的臨濟宗又分別在江西南昌和高安分出黃龍派和楊岐派,禪門枝葉茂盛,燈燈相傳。這“五家七宗”,為中國禪宗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

舒曼認為,我們所說的禪茶文化或所謂“禪茶”,就是茶與“五家七宗”所發(fā)生和形成的因緣關系。所以,當我們追根禪茶文化精神之源,實則旨歸在中國式佛教——禪宗思想。

在禪宗茶文化史上,舒曼列舉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有四件大事件:

一是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篇”(《雅雨堂叢書》本1958年中華書局版)記錄唐代“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降魔藏)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苯的Р囟U師這樣的決定,即反映了僧人飲茶的需求,也說明了坐禪和飲茶同屬于僧人的禪修的內容。至此以后,僧人飲茶真正成了“和尚家事”。

二是中晚唐的高僧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百丈清規(guī)》,將飲茶列入佛門清規(guī)。百丈懷海禪師實行僧人農禪制度,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口號?!栋僬汕逡?guī)》對于禪茶文化的貢獻是將僧人植茶、制茶納入農禪內容,將僧人飲茶納入寺院茶禮,使僧人飲茶之禮成為了佛門常態(tài)化和制度化,較降魔藏大師又進了一步。正因懷海這一貢獻,不僅明確肯定僧人茶事的制度化,還使茶事活動真正從制度上成為與禪宗教義相關的行為。

僧人飲茶成為制度并被納入法律強制施行是在元代。元代皇帝命令和尚們重新編刊《百丈清規(guī)》,遍行天下叢林。明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皇帝“圣旨榜例”,“諸山僧人不入清規(guī)者,以法繩之”。《百丈清規(guī)》對于剛剛出現(xiàn)的佛門茶禮的發(fā)展和鞏固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是禪茶文化史上甚至是中國茶文化史上的一次大的飛躍發(fā)端于唐朝從諗禪師,人稱他為“趙州古佛”。他常與四方來學者道以一聲“吃茶去”,因而形成禪門“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問吃茶,還去吃茶”一樁有趣公案,成為中國禪茶史上著名茶文化典故。

從諗禪師的“吃茶去!”被世人看成是“趙州禪關”,由于禪宗提倡“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頓悟觀,講究生活體驗與參禪密不可分,所以“吃茶去”公案的誕生,震動了整個南北禪林,故對中國禪宗茶道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啊w州禪茶’提升了佛教茶文化乃至中華茶文化的文化內涵,趙州禪茶的出現(xiàn)是‘禪茶一味’肇始的標志,是禪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同時也標志著佛教‘禪宗茶道’的正式形成,也為中國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而“吃茶去”作為禪的“悟道”方式,構成了“茶禪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從而“‘吃茶去’凸顯了禪的本質和核心,揭示了禪的修行特色和精神”。

四是中國禪茶文化“四大精神”和“四大功能”的誕生。中國禪茶文化作為一個特別話題在近十多年來被茶、佛界人士廣泛談論,也是被世人廣泛炒作的話題。2005年10月,當代高僧凈慧大德以儒釋道三教核心思想提出了“正、清、和、雅”四大精神和“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四大功能,創(chuàng)造出中國禪茶文化全新的理念和文化內涵,把禪茶文化推進為一個價值核心,一個新的教養(yǎng)水準,來規(guī)范我們周圍的世界,通過這種文化現(xiàn)象改變自己,改變周圍。其目的誠如凈慧大德所言:“將信仰落實于生活;將修行落實于當下;將佛法融化于世間;將個人融化于大眾。”

禪茶文化,從表面上看就是禪和茶共同點的結合,所以才有“茶味禪味,味味一味”之說,與“儒茶一味”、“道茶一味”、“書茶一味”抑或茶和別的事物結合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深想一層,只有當茶和禪宗文化結合時才能有“儒家主正氣,道家主清氣,佛家主和氣”三教合一的思想精華體現(xiàn),再加上一個“茶家主雅氣”才能真實地反映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才能使茶泡出更賦哲理性的滋味來。

禪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禪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結緣。誠如凈慧長老有言:“將正氣溶入感恩中,將清氣溶入包容中,將和氣溶入分享中,將雅氣溶入結緣中;在弘揚禪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實禪茶文化,發(fā)揮禪茶文化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優(yōu)化自身素質、和諧自他關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弘揚禪茶文化的根本社會價值所在。”

舒曼在闡述“佛茶”與“禪茶”之后總結道——

“佛茶文化”是指茶文化與佛教文化以及佛教各宗派文化緣合的產物,是僧人通過在植茶、采茶、制茶和飲茶實踐體認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佛茶文化是指整個佛教(包括佛教“八宗”)與茶文化發(fā)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禪茶文化”是指茶文化與禪宗文化結合的產物,是專指禪宗“五家七宗”僧人通過植茶、采茶、制茶和飲茶的禪修實踐中所感悟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禪茶”可視作一種法門。

禪茶文化既有佛教文化的一面,也有超越佛教文化的的一面——禪茶文化是基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倚于佛家的“和合”情操,洋溢道家的“自然”理想。“道講‘修真養(yǎng)性’,佛講‘明心見性’,儒講‘窮理盡性’,三家根本都是圣人之學,都是講‘復性’”。(見《槐軒概述》﹒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實際上禪宗就是借品茶倡導“三教”之“復性”——清和凈心,借茶參禪,借茶悟禪,以平心靜氣之態(tài)領略茶韻禪機的真諦,從而追求精神境界提純與升華。

舒曼指出,研究禪茶文化,不是研究僧人植茶、制茶、采茶、飲茶等現(xiàn)象,也不是簡單地把僧人采的茶、僧人制的茶、僧人飲的茶統(tǒng)統(tǒng)視作叫“佛茶”和“禪茶”。研究佛茶文化或者禪茶文化,是研究茶被佛門或宗門的僧人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形而上的文化現(xiàn)象,也就是僧人在禪修和禮佛活動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

所謂“禪茶”,是茶又非茶。說它是茶,只是僧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視作是僧人修行的載體。說它不是茶,只是因為禪宗茶道早已超越了茶而成為“根植菩提種,葉抽智慧芽”的象征。

所謂禪茶,是“甌注曹溪水,薪燒鷲嶺椏”(六祖惠能在曹溪寶林寺演法而得名。曹溪被看做“禪宗祖庭”。曹溪水常用以喻指佛法。茶碗里面傾注的是曹溪的水)又有“虛空為玉盞,云水是生涯;著意嘗來淡,隨緣得處佳”的自在,而這杯禪茶的自在恰是體現(xiàn)“上供諸佛祖,平施百姓家”的平常和日用。

所謂“禪茶”,是佛的化身,禪的心語;是菩薩心腸,禪的境界;是性的開悟,禪的靈芽。

延伸閱讀——

以“把茶問禪蒙頂山,修心悟道天地間”為主題的“首屆蒙頂山禪茶大會尋根峰會”,于2017年3月28日上午在雅安市名山區(qū)茶馬古城茶市大廳舉行。來自海內外的禪茶文化專家學者、高僧大德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佛教禪茶文化的起源與歷史、發(fā)展和未來。會議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孫前主持,省民宗委副主任楊伯明、市民宗局局長楊丕樵、名山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余力等領導參加會議。

本次峰會學術論壇特邀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成都大慈寺方丈大恩法師,四川省巴蜀文化學重點學科建設首席專家、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譚繼和,北京大學教授、日本茶道研究學者滕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川藏文化研究專家任新建,《吃茶去》雜志總編、河北省茶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禪茶文化研究學者舒曼,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茶樹資源專家虞富蓮等六位專家學者,分別就《蒙頂山禪茶文化與大慈禪茶》《禪茶一味與巴蜀文化》《茶修即禪修》《茶馬古道研究》《“佛茶”與“禪茶”關系之芻議》《巴蜀古茶樹資源的優(yōu)勢與價值》等內容先后進行了演講。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雅安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雅安云峰寺方丈智燈大和尚代表雅安市佛教協(xié)會致結束辭。

關于茶的美麗傳說,你知道嗎

?

我國古代有很多關于茶的傳說,相信愛喝茶的你也喜歡聽

?

1、神農嘗百草

?

在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相傳神農是一個有著水晶般透明肚子的奇人,人們通過觀察他吃下去的食物的變化,來判斷什么植物能吃。有一天,神農由于一天要吃很多種植物,有一天中毒了,遇見一種開著白色花蕊的綠色灌木,采摘吃下去后,頓時神清氣爽,恢復精力,神農就得救了。這種植物在身體里面到處游走,因此叫這種植物為“查”,后人才改為茶。

?

?

2、陸羽煎茶

?

唐代代宗皇帝李豫很喜歡喝茶,宮里也有很多擅長煎茶的能人。有一天,他召見民間著名的積公和尚。工種煎茶能手為積公奉上一碗茶,積公喝了一口后就不再喝一口,皇帝問他為何不喝,他說:平日里我喝的茶都是愛徒陸羽煎的,我喝習慣了,其他的茶都不喝?;实勐犃T,認為陸羽是一個煎茶大師,遂命人尋找陸羽進宮。

?

經過幾番周折終于找到了陸羽,當即命他煎茶。只見陸羽拿出清明前采制的茶葉精心煎后,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與眾不同?;实圻B忙另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去給積公先生,積公果然一飲而盡。他立即放下茶碗走出房門,問:羽兒何在?皇帝忙問:你怎么知道陸羽來了,積公答道:只有陸羽才能煎出我剛才飲的茶,他肯定到宮里來了。

?

?

3、乾隆御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峰巒秀美,云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茶區(qū)。

傳說,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廟里的和尚端上當?shù)氐拿?。乾隆精于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嘗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于何地?”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span>

?

?

乾隆一時興發(fā),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fā),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yè),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shù)字。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

3、黃山毛峰的傳說?

?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yōu)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云霧,最后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

?

?

知縣問后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并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xiàn)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后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后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

?

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xiàn),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实哿⒓磦髁钚荛_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后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后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

?

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xiàn)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后就上任去吧?!毙苤h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于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云、修竹夾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

?

4、鐵觀音的傳說?

?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qū),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于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于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yōu)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shù)“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zhèn),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于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fā)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采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fā)現(xiàn)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于是采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制作。

?

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后,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征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后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余香”。

?

?

5、大紅袍的傳說

?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yōu)異者,產于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huán)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fā)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采下茶葉,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

?

狀元聽了要求采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fā)。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fā)芽!”然后采下芽葉,精工制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噬洗笙玻瑢⒁患蠹t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

?

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后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

?

6、君山銀針的傳說?

?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xiàn)了一只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

?

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泵髯谛睦锸指吲d,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于杯中,極為美觀的。

7、白毫銀針的傳說?

?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癥”,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

?

?

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于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于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fā)后,途中也遇見白發(fā)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后繼續(xù)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于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葉,并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采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xiāng)后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感覺不錯?

掃一掃

加小編微信交流吧

?

8、白牡丹的傳說?

?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shù)?,于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

?

?

一天毛義夢見了白發(fā)銀須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泵x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jié),毛義到池塘里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采下曬干,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后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9、茉莉花的傳說?

?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么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嘗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嘗。沖泡時,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

?

?

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尸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板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盀槭裁此毆毰踔岳蚧??”兩人又重復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xiàn)。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贝文瓯丬岳蚧拥讲柚?,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10、碧螺春的傳說

?

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伙子。兩人心里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xiàn)一條兇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zhàn),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墒前⑾榈膫麆菀惶焯鞇夯?。

?

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斗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里,再也睜不開雙眼了。

?

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采制名茶?!皬膩砑衍萍讶恕?,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11、凍頂烏龍茶的傳說?

?

據說臺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臺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臺灣種植而發(fā)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xiāng)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xiāng)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xiāng)親們問好呀,說咱們臺灣鄉(xiāng)親十分懷念他們?!绷著P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后,決定要回臺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臺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xiāng)的凍頂山上。

?

?

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后稱贊好茶。因這茶是臺灣凍頂山采制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臺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圖文:來源網絡,如因內容、圖片問題,我們會及時更正或作刪除處理。 ?

?

找到約27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