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什么是好茶葉

找到約14,750條結果 (用時 0.051 秒)

什么是好茶?有什么標準

什么是好茶?

制茶人、銷售者、喝茶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樣的標準。


種茶,采茶者,認為肥沃的土地、茁壯的樹干、綠油油葉子就是好茶。制茶者更多從原料品質(zhì)和工藝控制角度,如何在茶樹栽培種植、茶園養(yǎng)護、鮮葉采摘、粗精加工方面延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提高生產(chǎn)效率、提升產(chǎn)品質(zhì)量,延展到成品茶的包裝、文化風格等。


到了中端的流通環(huán)節(jié)的茶葉經(jīng)銷者更關注的是什么茶能夠符合周邊消費者的口味和消費能力,加快流通和消費,盈利創(chuàng)收。這個環(huán)節(jié)看似沒有生產(chǎn)過程中質(zhì)量把控,實際上經(jīng)營者在進貨選擇上已經(jīng)向上游延伸,并從制茶者關注的要素方面對不同品牌、廠家、茶品特點進行了篩分和選擇。尤其加強關注了產(chǎn)品的規(guī)格設定、外在形象、文化風格等。因此,茶葉的經(jīng)銷者,判斷一款茶的好壞,考慮的要素更加全面,但也受到專業(yè)知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個人喜好、經(jīng)營經(jīng)驗等制約,參差不齊。


消費者在判斷茶的好壞方面看,更多受到茶業(yè)界和周邊茶友們的影響,譬如我們常聽到的“普洱茶好、山頭茶好、黑茶好、老白茶好、金駿眉好……”等判斷。其實多數(shù)是受聽來模糊認識、流行話題左右。主要判斷標準還是以物美價廉、性價比高為好茶標準,參照周邊喝茶的流行趨勢和淘寶等價格對比判斷。其實,判斷好茶的這么多關注點,往往都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茶產(chǎn)品的檢測和審評意見,有人會說“我們一個喝茶的哪懂那么多啊”,其實,茶作為飲品的第一要素是安全解渴!其次才是養(yǎng)生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不同的角度,判斷好茶的標準也不盡相同。辯證的講,換位思考,明晰當下,客觀判斷總結,也正是茶人從色香味出發(fā),回歸一片葉子禪意本真的過程。

一味地追求名山頭、老茶齡、芽頭大小,不關注茶葉進杯入口前的理化衛(wèi)生指標,實乃是舍本求末之選。


編輯:葉荼

覺得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好茶——金駿眉誕生的意義和啟發(fā)

曾經(jīng)和友人感慨,一把年紀,我們學會了妥協(xié)。

當我們清晰自己最主要的方向之后,我們也就更懂得了妥協(xié)的意義。妥協(xié)不是沒有原則的退讓,而是在“知己”的前提下做出對彼此都有利的抉擇。

妥協(xié)的主要目的是讓我們想堅持的事情得以堅持。

和女兒在工作室附近手拉手尾貨市場逛街,在選擇正版和盜版芭比娃娃衣服時我選擇了正版,告訴女兒:“這些衣服的設計師為了設計出優(yōu)秀的作品,前期要進行大量的學習和練習,也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他們也依靠他們設計出來的產(chǎn)品賺了錢之后撫養(yǎng)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都買盜版的,設計師賺不了錢,就沒法堅持自己的設計了,我們就沒有好看的娃娃衣服了?!?/p>

作為一個把研究作為一生的事業(yè)去完成的人來說,自己的作品也是希望被尊重和傳播的。當然,基于感同身受的原因,對于任何一個堅持于自己的研究,忠誠于自己研究的人,我都充滿了敬意。

有的堅持是迫不得已,最后變成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了。有的堅持是不知不覺喜歡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堅持就堅持下來了。再有的就是,我們喜歡了,堅持了,這過程中又有了責任的擔當,于是就更加認真。

靈魂之問:堅持,實際上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思考“我要的是什么?我在干什么?”拿我們習茶者來說,也是如此。

習茶的過程中,我們汲汲營營于茶山、茶農(nóng)、茶廠、茶器、表演、空間,茶藝則完全成為表演藝術了。好味,從茶葉綻開的第一個茶芽開始。被人喜歡和留戀的也是這一個小小茶芽經(jīng)過沖泡之后呈現(xiàn)出來的讓人愉悅的味道。

在一次又一次茶山游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去收獲什么呢?找到好的茶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然而,這個想法是極其模糊的。因為到底什么是好茶,很多茶友也只能說“適口為珍”。

如果僅僅是這樣,來茶山的意義和作用實在有限。適口為珍的茶在城市中也都能找到。對于普通的游學,“學什么不重要,抱著新鮮,帶著好奇,逛了茶山,喝了’好茶’”這才是重要的。

這樣的游學可以幫助茶葉生產(chǎn)地的經(jīng)濟發(fā)展。茶農(nóng)因此而多了一些銷售。然而對于我們抱著習茶目的的個體來說,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我覺得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好茶。這里就需要我們清楚一件事,我們自己究竟在喜歡什么?

其次我們得清楚,并不是每一個茶農(nóng)生產(chǎn)出來的的茶都好。也不是每一家企業(yè)生產(chǎn)出來的茶葉都是好茶,都適合你??谖恫煌晳T不同,消費能力不同,我們對“好”的定義可能就是千差萬別的。所以清楚自己要什么,應該去到哪兒要,一定要有事前的準備。

對于我來說,茶山承載著我的夢想,也只是那山那水可以讓我放飛的夢想。我更大的夢想就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泡出自己的好茶,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更多的人泡出好茶,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泡茶。從而實現(xiàn)我們未來的生活因此而豐滿,獨立,尊嚴”。而不是這個世界的索取者,只能通過一款一款的好茶讓自己高興或者幸福。相反,是一款一款的茶通過我們的創(chuàng)作讓更多的人喜歡,讓更多的人幸福。

來源:一如茶香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關于茶的美文:什么是好茶?

什么是好茶?

這個話題比較古老,也許會一直討論下去。


討論方向,無非都是原料、工藝、倉儲、口感,前三者是生產(chǎn)者的任務,后者才是消費者才接觸得到的。當然,現(xiàn)在很多茶客也參與到倉儲這一環(huán)節(jié)。


原料、工藝、倉儲都可以固化,都可以標準化,口感卻無法統(tǒng)一,尤其難以表述。


什么是好原料,可以用區(qū)域來區(qū)別,版納、臨滄、思茅、保山。。。等等。用原料來判斷茶葉的好壞,未必準確,卻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原本,這是屬于茶商茶廠的技巧,然而,如今推崇山頭茶,這又成為了茶客的一種技巧。很大程度上,在于現(xiàn)在的收茶客都上山,都認為收到純料就是好茶。實質(zhì)上,任何純料固有其特色,然而,一旦陳化,所謂山頭的特色也可能會成為缺點。陳化后,所謂集普洱茶厚、滑、甘、醇感覺于一體的純料仍然少之又少。


工藝則大致趨同,前幾年山頭熱,各種新工藝層出不窮,如今市場冷淡,工藝逐漸回歸傳統(tǒng)。至少,山頭上的茶農(nóng)會問一句,你要提香還是不提香的炒法。


至于倉儲,大部分人都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保持一定水分、相對密封、防止異味、防止發(fā)霉,這都幾乎成了常識,當然,這離真正的“倉儲加工”手段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可以說明,市場仍然前進了一大步。


然而,至于口感,卻是南轅北轍。有人喜歡苦而回甘,有人喜歡甜順甘滑,這都好理解,最大的差別在于比較?


為什么說是比較呢?


兩杯茶對沖,原本是評判茶葉的一種手段,然而,很多人不由自主有誤區(qū),用200元的去對比2000元的原料。


價格在銷區(qū)很難有一定的統(tǒng)一標準,200元的茶葉可能標價2000元,在山頭上,毛茶的定價往往有相對統(tǒng)一的標準。


壩子茶根據(jù)級別,山頭茶根據(jù)名氣,根據(jù)樹齡,根據(jù)口感,大致統(tǒng)一。而且,每個收茶客往往有自己的一套收茶口感體系,雖然自成一統(tǒng),至少也是參考了整個山頭的標準。這其中,當然包含了對茶農(nóng)的信任,以及對鮮葉的了解等等輔助的手段。


這起碼可以說明在山頭上,收茶人是可以依據(jù)一定的口感標準來分別茶葉好壞。然而,在山下,這種口感的辨別方式卻難以統(tǒng)一。


再一,普洱茶談“山頭氣”。的確,很多高端茶有山野之氣,然而,這種氣息卻難以描述準確,并且,由于是生茶,尚未定性,受條件的制約甚多,或者水、或者水溫、或者沖泡的方式不一,都可能難以捕捉到“山野之氣”。


沖泡方法對于口感的改變,很多人都有體會,重了苦澀,輕了無湯感,尤其有些茶有做過前發(fā)酵,一旦按照老茶沖泡,則會泛“酸味”。這些,都會對于口感的體會形成各種意見。


再之,普洱茶講“體感”。我的感悟是體感類似于中藥的通氣,老茶有,否則,所謂的南洋一帶碼頭工人用“普洱茶排濕”一說就難以成立,然而,新茶則很難感受到這種效果。


如此種種,都形成了普洱茶有很多難以統(tǒng)一形成的意見。




編者注: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寫作《普洱茶營銷》、《普洱茶營銷--七子餅鑒茶實錄》、《吳疆說普洱》

找到約14,337條結果 (用時 0.03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13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