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山東嶗山茶葉

找到約113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山東與廣西兩地標桿綠茶對沖,結果不意外

凌云白毫茶,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原名“白毛茶”,產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凌云、樂業(yè)二縣境內的云霧山中,以青龍山一帶的玉洪、加尤兩地的白毫茶品質最佳,產量最多。凌云白毫茶茶樹品種獨特,是喬木大葉種類型,芽葉密披茸毛,以白毫滿身而得名。

凌云白毫茶也是亞洲唯一能加工出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六大類茶品的茶樹品種,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2005年08月25日,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凌云白毫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凌云白毫茶產地位于我國南端為今日對沖南茶代表。

今日另一主角來自北方茶區(qū)——山東嶗山綠茶。1957年,“南茶北引”項目正式啟動,先后在青島、臨沂、膠南、沂水、乳山等地陸續(xù)開展。在青島地區(qū)歷經無數(shù)困難于1965年試種茶葉成功,日照地區(qū)則在1966年試種成功。并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陸續(xù)在全嶗山地區(qū)推廣,從此走上發(fā)展正軌。

2011年《GB/T26530-2011地理標志產品——嶗山綠茶》施行,嶗山茶產地即被嚴格限定為嶗山區(qū)四個街道。


代表凌云白毫的是八桂凌云的凌云白毫茶,采摘時間雨前,等級為特級,斤價為430元。代表嶗山綠茶的是小店寂靜的滄浪嶗山綠茶,采摘時間雨后,嶗山綠茶采摘時間要稍晚于江南。等級為一級茶,斤價為520元。

干茶

凌云白毫:色澤深,條索粗壯,典型的大葉種,其間有少量白毫,淡淡清香。

嶗山綠茶:條索卷曲,細長,色深,勻整度不錯,有明顯的栗甜香。


左為凌云白毫

第一泡

凌云白毫:清香中有花香,濃郁度較好,湯感較甘醇,清冽??酀^重,甜意微顯,生津回甘明顯。

嶗山綠茶:栗香與甜香濃郁,苦較淺,澀微顯,湯感醇厚度一般,清甜甘爽。生津回甘稍弱。

整體看凌云白毫的口感沖擊力更強,香氣也更濃郁,凌云白毫在香氣上有一定桂花香出現(xiàn),苦澀度也以凌云白毫為重,嶗山綠茶在茶湯甘爽上以及滋味平衡性上有更突出的表現(xiàn)。


右為嶗山綠茶


第二泡

凌云白毫:香氣維持強度,苦感上升,澀依舊顯。湯感由此有一定下降,厚度上升,生津與回甘變化不大。

嶗山綠茶:香氣稍減,茶湯通透,微有甘甜,滋味甘醇,口感清冽,厚度也比較好,苦澀低。生津回甘變化小。

凌云白毫此泡滋味強度依舊強于嶗山綠茶,苦澀控制上不如嶗山綠茶,香氣上凌云白毫花香依舊明顯。嶗山綠茶甘爽感不錯,厚度與均衡性以及甜味更好。凌云白毫在生津回甘以及留存上要好于嶗山綠茶。



第三泡

凌云白毫:香氣開始有一定變淡,苦澀基本不變。湯感稍有顯粗,主因澀底明顯,生津回甘有所上升,滋味還能堅持一泡。

嶗山綠茶:香氣仍有,湯感通透干凈,苦澀較低,醇厚度稍好于前泡,生津回甘漸弱。同樣可以繼續(xù)堅持一泡。

此泡凌云白毫苦澀依舊更顯,整體口感稍弱于嶗山綠茶,生津回甘上凌云白毫更為突出。而耐泡度看凌云白毫表現(xiàn)也要稍好于嶗山綠茶。


茶底

凌云白毫:少量芽頭,大葉為主,用料嫩度一般。

嶗山綠茶:梗葉較長,碎梗較少,嫩度稍差了一點。


嶗山綠茶茶底



凌云白毫茶底

主要口感指標對比圖示

解析:曲線可見在香氣上凌云白毫明顯要表現(xiàn)更突出,尤其是中段,穩(wěn)定性兩者類似。湯感上嶗山綠茶比凌云白毫更醇厚更甘爽的口感,整體口感也更平衡??酀刂粕狭柙瓢缀烈驗闃浞N的原因,苦底澀感都比較重。生津回甘上凌云白毫表現(xiàn)更好,留存上兩款茶表現(xiàn)類似。

綜合評價

通過對沖評測可見,這兩款南北方相距千里的綠茶的綜合表現(xiàn)基本類似,凌云白毫在香氣、以及生津回甘上都有相對突出的表現(xiàn)。嶗山綠茶在均衡性以及湯感上領先。

相對去年春茶季兩款茶的走向出現(xiàn)明顯差異,凌云白毫香氣更濃郁了,且出現(xiàn)部分花香。而嶗山綠茶香氣弱化了許多,醇厚感稍有上升??梢娡瑯拥拇鎯l件下,中大葉種的口感峰值出現(xiàn)得更晚,保存的時間更久。當然這只是初步的觀察對比結論,后續(xù)會有持續(xù)跟蹤。

來源: 今日美食分享,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南茶北引——嶗山綠茶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國度,但過去我國北方卻并不產茶,或者說并未形成茶產業(yè),直到上世紀90年代“南茶北引”成功后,北方才有了屬于自己的茶品牌,比如如今比較有名的嶗山綠、日照青等都屬于南茶北引的產物,那么南茶北引究竟是如何實施的呢?他在實行過程中又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磨難?今天我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南茶北引這一偉大工程。

毛主席提議在青島嘗試種茶。

1957年7月,毛主席與其他中央領導同志正在青島開會。這一天,他對譚啟龍說:“青島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海,空氣濕潤,這一點和我老家湖南有些相似,這么好的條件為什么不種茶呢?……可以嘗試一下嘛。”正是毛主席的這句話,深深啟發(fā)了譚啟龍,于是山東省委很快制定出“南茶北引”的宏偉計劃。

第一次實行備受挫折

1956年,譚啟龍決定在山東試種茶葉,在他的直接安排下,山東從安徽購進了大批茶苗、茶種,分發(fā)到各個地區(qū)試種。當時,山東“南茶北引”范圍最初確定在青島、日照、臨沂三地,第一次南茶北引自此開始。

但是“南茶北引”談何容易,由于地域氣候等原因,當時農林部門沒有懂茶樹種植的,第一批5000株茶苗全凍死了。第二年,即1957年春,又引進茶苗4000株在青島中山公園栽植,仍沒有成活。1959年莒縣又引進4斤茶種進行試種,后來總算引種成功了,可是,幾十年不遇的寒潮突襲,致使成片的茶苗被凍死,有的茶園甚至整體毀壞。再加上連續(xù)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南茶北引”幾乎面臨失敗的格局。

歷經磨難,南茶北引終成功

后來一直到1965年,譚啟龍在青島考察時,發(fā)現(xiàn)青島中山公園路兩旁當冬青種植的幾棵茶樹成活了,這大大增強了譚啟龍的信心,于是發(fā)起了第二次南茶北引。

1965年青島茶樹第二代出世,青島市太平山麓茶苗試種成功。青島試種茶苗成功后,全國各地紛紛效仿,開始廣泛試種茶苗。

1973年10月,國家農業(yè)部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日照縣召開了6省區(qū)(山東、西藏、新疆、陜西、河北、遼寧)“南茶北引西遷”經驗交流會,與會專家認為山東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這次現(xiàn)場會議的召開,標志著生長在江南地區(qū)的茶葉第一次跨過了高緯度的限定,在北方的土地上正式生根發(fā)芽。

1993年之后,農業(yè)產業(yè)化興起,嶗山茶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逐步成為農業(yè)產業(yè)化的主導產品。2006年4月3日,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了嶗山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受理公告。至此,嶗山綠茶和青島啤酒一樣成為山東地理標志。

可以說山東人就是靠著不屈不撓、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歷經千辛萬苦終于使南方優(yōu)質茶樹品種度過了抗旱防凍的難關,在山東一個個安了家。

來源:萬里江茶博園,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好客山東,齊魯茶韻

孔子在這里誕生,泰山從這里崛起,黃河由這里入?!綎|是中華文明的兩大發(fā)源地之一,不僅齊魯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同樣豐富動人。

作為全國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北方產茶大區(qū),山東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物候特點,賦予了茶葉“葉片肥厚、耐沖泡、內質好、滋味濃、香氣高”的豐富內涵,其中黃酮、兒茶素、氨基酸含量明顯高于同類南方茶葉。

跟國內其他產茶大省比起來,山東茶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jié)摿薮螅呀洺蔀槲覈璁a業(yè)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山東各大茶葉主產區(qū),茶葉產業(yè)也已成為當?shù)卣龠M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推動農村經濟發(fā)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底蘊深厚,源遠流長

在正史中雖然沒有關于齊魯大地種茶、產茶的確切記載,但是,從文學作品、人物傳記和生活札記等資料中,不難發(fā)現(xiàn)山東飲茶、種茶和產茶的歷史源遠流長。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中寫道:“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神農氏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茶的人,而魯周公則將茶文化發(fā)揚光大。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時期,茶已經存在于山東人的生活中,但關于山東當?shù)禺a茶的記載是在唐朝以后。

山東是古代茶樹生長北限。據(jù)唐人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在唐代開元年間,濟南(齊州)附近的靈巖寺就是中國北方飲茶的發(fā)源地。這一記述對于北方、對于濟南茶文化影響深遠,頗為茶人所宗。清代陸廷燦《續(xù)茶經》、濟南已故著名學者徐北文先生《山東茶文化》《齊魯茶道筆談》均有引用。唐文宗開成三年,日本僧人圓仁西渡入唐求法,曾經游歷山東,其所著《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一書專門記載了在山東飲茶的情況:“從海州直到登州來,山村縣人,食物粗硬,愛吃鹽茶粟飯”。元、明時期,昆崳山地區(qū)還曾設有管理茶葉生產的“茶場提舉”。種種史料表明,山東雖不產茶,但茶葉貿易繁榮,飲茶品茶之風早已蔚然。


南茶北引,大器晚成

茶樹喜濕、喜暖,喜酸性土壤,本為“南方之嘉木”。一代代茶人接力奮斗,克服成活率低、抗旱防凍等技術難關,產自南方地區(qū)的名優(yōu)茶種不斷拓展生存極限,開始在西部高原、北方地區(qū)落地生根,年年吐綠,形成了如今中國茶區(qū)覆蓋東起臺灣,西至西藏,南至海南島,北到遼寧的欣欣向榮的局面。

當代山東茶產業(yè)起源于的“南茶北引”工程。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山東對茶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國家每年從南方調撥4萬多擔茶葉,仍不能滿足消費需求,致使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南茶北引”應運而生。在不斷的引種試驗下,山東自然條件較好的東南沿海城市青島、日照、臨沂相繼試種茶樹成功,拉開了北方種植茶葉的序幕。從此,國人的茶杯中有了山東茶。


茶中新秀,名品眾多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經過多年發(fā)展,山東茶產業(yè)無論是面積、產量、品質還是效益均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山東茶遍布齊魯大地。全省有10個市40個縣(市、區(qū))種植茶葉,茶園面積達到40余萬畝,年產量3萬噸,年產值達到40多億元,初步形成了魯東南沿海、魯中南泰沂山區(qū)和膠東半島三大茶葉集中產區(qū),孕育出日照茶、嶗山茶、泰山茶等一批名優(yōu)茶品牌。

日照市位于魯東南部的黃海之濱,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海拔較低,地形平緩起伏,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和微量元素,非常適宜茶葉生長。日照綠茶以湯色明亮、葉底嫩綠、滋味鮮醇清香聞名,深受廣大消費喜愛,被譽為“世界三大海岸綠茶之一”。目前全市茶園總面積達到29.9萬畝,年產干毛茶1.9萬噸,年總產值達到37億元。日照市已成為山東省面積最大,產量和產值最高的茶葉主產區(qū)。


嶗山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云霧繚繞,氣候適宜,有著茶葉生長的最優(yōu)環(huán)境,生產出的嶗山茶色、香、味、形俱佳。自1959年嶗山區(qū)“南茶北引”獲得成功后,經一代代茶人的努力,目前,嶗山茶種植面積達20000余畝,年產量1500多噸,產值6億余元,被譽為“江北第一名茶”。

“泰山中人摘青桐芽點飲,號女兒茶?!碧┥轿髀词a泰山女兒茶,成茶由青桐嫩芽炒制而成,湯色剔透明亮,飲之回味醇美,有濃郁的泰山板栗清香,素有“茶中板栗”之美稱。泰山茶制作技藝將齊魯大地素有的禮儀文化融入泰山茶道之中,延續(xù)了好客山東、以茶為禮的待客之道。目前泰安市茶園面積達5萬余畝,產值超10億元。

【記者】歐曉嫦

【來源】南方農村報南方+,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09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