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雀舌茶哪里的好

找到約77條結(jié)果 (用時 0.011 秒)

茶事春秋

晉代一個文人,叫陸納,有客來訪,以茶相待,各人一盞,然后作別,從不備酒宴招待,被當時盛傳。一日,謝安拜訪,那可是宰相啊。適逢陸納不在,他的侄子陸俶接待,怕簡慢了宰相大人,忙備了豐盛的酒菜招待。事后,陸納知道了這事,把侄子狠狠打了四十杖,罵道:“小子壞我家風。”

陸納所說的家風,就是以茶養(yǎng)廉。

茶,被文人們看作是養(yǎng)廉勵志的標志,文人贈茶,既是互相激勵,也能增進感情。有的文人,甚至寫信,專門向老朋友要茶。

歐陽修是蘇軾的老師,是蘇軾終身敬仰的對象。老來退休,居住在杭州,一日,蘇軾去看望他,送了一包禮物,老夫子很不高興,也很矛盾,說收吧,誤了我一生清白;不收,你打老遠送來,顯得我不盡人情。蘇軾哈哈一笑,打開,讓歐陽修看。歐陽修看罷,掀髯大笑,道:“知我心者,子瞻也?!?/p>

原來,紙包中,是茶葉。

同樣的,在蘇軾的文札里,也有很多有關(guān)送茶和要茶的短箋。有一次,他去信,是問司馬光要茶,那是自己的上司。而且,司馬光給了,據(jù)文中說:“色如琥珀,香氣氤氳,半日不散。”究不知是何茶葉,讓人讀之饞涎直流。

至于說有人給皇帝送茶,那就有溜須拍馬的嫌疑了,是很為文人們所鄙視的。宋代的丁謂和蔡襄都是著名的文人,丁謂的詩,曾受到歐陽修的稱頌;蔡襄,更是當時的大書法家。他們都曾經(jīng)給皇帝進貢過茶葉。多年后,蘇軾被貶到惠州,在《荔枝嘆》中仍批評:“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語言很是直露,毫不含糊。

茶和文人,相得益彰:茶讓文人清閑淡雅,如籬邊的菊花,如山野的蘭草;文人給茶注入了濃濃的文化氣息。這種氣息,聞不到,可我們感覺得到,它散布在茶葉中,散布在茶湯中,也散布在我們的文化中。

喝茶的方法不外乎三種:一人獨飲,二人對品,數(shù)人邊談邊喝。

獨飲者可得其神。一壺一杯,憑欄獨坐,沒有無邊的喧嘩,沒有滾滾的市聲,沒有盈耳的嘈雜和吵鬧。青山隱隱秋水迢迢,風清云白無憂無慮,面對紅葉、流水、山村,心里只感到纖塵不染,干凈極了。

對品可得其趣?!熬又坏缢保笥褋碓L,以茶迎客,邊品邊說,那茶里充溢的是茶香還是友情?說不清。品吧,品朋友的交情,品茶水的溫馨,品君子的德行;茶點嘛,就是詩詞歌賦、歷史典故得了。舒雅茶香,相得益彰。

至于三人以上群飲,則可得其益。幾個行家一個茶幾,各賣弄其自己的茶經(jīng)茶道:一壺在手,逡巡一周,抱成一團的幾個茶杯,杯杯皆滿,涓滴不溢,謂之“關(guān)公巡城”;三指罩杯,輕輕撮起,稱之“三龍護鼎”;拿起茶碗上的碗蓋慢慢地刮去水面上的茶梗,叫做“春風拂面”……這是行話,飲茶的學問大著呢。一番茶罷,友人散去,爐冷茶馨,明月高掛,竹影篩墻,虛白滿室。坐下來,鋪上紙,把朋友間的感受、言論行諸文字,聊引一笑,不亦快哉?

喝茶,是可以和靜夜聽雨,梅下看雪、山頂觀霞相媲美的一件韻事,是最上的詩、入得畫的一件雅事??上В覀兩钪械脑娗楫嬕庖呀?jīng)日漸少了。

品茶不能在鬧市,鬧市無野趣,難得心靈安靜,精神空寂;不能在生意場上,生意場上無閑逸味,得失太多,人情虛假,喝不出真味。

品茶最好的環(huán)境當在山中民風淳樸,環(huán)境秀美的地方。若到山中暢游,汲綠云,煮白石,泡一壺茶,尋一山石坐,看“云無心以出岫”,看滿山美景,一邊有一口沒一口地呷著茶水,三杯兩杯,“覺涼生,兩腋生風”,始如東坡居士言之不虛了。

當然,喝茶呆在茶館里也很不錯。知堂老人名其室為苦茶庵,以老僧自居,一壺一杯,在苦茶庵里打發(fā)日子,興致來時,寫上幾筆談天說地的文字,好不輕閑。然而,在他的文章里,很少讀到有關(guān)茶館的文字,大概是他有苦茶庵可以消磨時間吧。其實,茶館是很值得一寫的。

茶館,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

簡單的是茶攤,一個碳爐一把水壺,外帶著幾個粗瓷大碗,在路邊一蹲,就成了。過路客商,來往行人,口渴了,掏出幾個銅子,淡黃苦澀的一碗,咕嘟咕嘟咽下,解渴,也便宜。

至于慢飲,優(yōu)哉游哉,就得進茶館了。

茶館一般門前掛一招牌,書一“茶”字,迎風飄搖。門上照例掛副木刻對聯(lián),或云“忙什么?領(lǐng)我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聽他擺龍門陣再飲三盅”,或云“松風煮茗,竹雨談詩”。茶館有的臨水,有的面山,有的門前長幾棵粗槐大柳??傊?,環(huán)境幽雅。館內(nèi)木桌竹椅,擺設齊全。另外,舊時茶館里還有一樣設備不可不說,就是老虎灶。老虎灶是茶館常用的,灶前上方大多掛著一個鐵甕子。一般情況下,鍋中水開,甕中水也就熱了。這樣,當鍋中水用來泡茶后,甕中水舀入鍋中,省柴。這種鍋平時絕對不許用來做飯炒菜,以免開水沾了油膩,泡茶時壞了茶味。

茶館如市井。在這兒,賣針頭線腦的,修剪腳指甲的,理發(fā)的,賣唱的,買瓜子香煙的,一一上場,嚶嚶嗡嗡一片。

“先生,要瓜子嗎?”

“香煙,嗷,香煙——”

飲酒食葷,飲茶食素。要一碟煮干絲:賣茶點的師傅放下臂上的小竹籃,拿出一小塊豆腐干,飛 快地切成細絲,開水一澆,燙熟,蓖掉水,澆上麻辣醬油,清清淡淡一碟茶點放在面前,再沏一壺茶。那滋味那閑適,美著呢。

古人有酒隱,即沉入醉鄉(xiāng),累月不醒,阮籍就是如此。其實,茶隱比酒隱更美,更顯得高雅、閑適,無損于身體。

生活在小鎮(zhèn),一天工作下來,勞累了,疲乏了,換一身干凈便衫,輕輕爽爽走進茶館。在這兒,無論達官貴人,無論農(nóng)人學子,每人手里都是一把瓷壺一只茶杯,邊喝邊談,不分高下,不分賢愚,你說的我同意,我說的你點頭,間或也會為了古書中的事情爭得面紅耳赤,可不一會兒,又和好如初,親密交談了。也有喜歡清靜的,一個人占住一個角落,邊喝茶,邊看著窗外的流水長天,悠悠白云,一壺茶喝罷,心中的郁悶早已隨云去了。

茶館,實在是人們聚會和交流感情的好場所。

可惜,隨著時間的流逝,茶館,也成了古詩或古典小說中的點綴了,而今,茶館似乎從我們的生活消失了。達官貴人坐在小車里抱著保溫杯,名人文士躲在書房里拿把紫砂壺,普通百姓拿只玻璃杯,“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再也很難聚到一塊了。

茶館,也終于成了一處可望而不可及的風景了。

陸文夫,是一個瀟灑的文人,不太重視名利,每天一壺茶,優(yōu)哉游哉。他在文中談到,蘇州的飲茶,一般大多在茶館里。大家早晨起來,去了茶館,要上一碟茶點,坐在那兒,悶上一壺茶,慢慢地喝著。一壺喝完,再續(xù)一壺。再喝完,才去工作。

這,是一種人生的享受。

現(xiàn)在的一些新興城市,沒有這樣消遣的人。一早起來,大家都夾著公文包,手里拿著夾饃,或者其它早點,一邊急沖沖地走著,一邊吃著,那種忙碌的樣子,讓人看了,充滿同情。生活,不只是忙碌,還應當坐下來,好好享受生活的滋味和美好。在一些古城里,則相反,因為,中國古人的文化里,講求一個精字,只有細致細心,才能感到風清云白,才能體會生活美好。

蘇州,就是這樣一個古文化充溢的城市,因此,人們也特別重視生活,重視享受生活。

有記者記載,曾去采訪陸文夫,遍尋不著,最后,沿著一條巷子進去,一扇黑色逼仄的木門,再進去,是個茶館。里面,茶客盈室,人聲喧嘩,大家一邊說著,一邊喝著茶。有一個老頭,一把蒲扇一壺茶,在那兒瞇著眼獨品,嗞兒嗞兒的,如飲甘露。

這人,就是陸文夫。

懂得茶中三味的,算得茶仙。陸文夫算得其中一個吧。

(摘自2014年第6期《吃茶去》雜志;作者:余顯斌)

雀舌是什么茶

  雀舌是綠茶,不發(fā)酵茶,其茶風味獨特,是價格昂貴的稀有品種之一。雀舌茶因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氣極獨特濃郁。比較有名的有蒙山雀舌、巴山雀舌、峨眉山雀舌、武夷雀舌、貴州雀舌(湄潭翠芽)、蒲江雀舌、金壇雀舌、浙江雀舌。

  雀舌茶產(chǎn)地哪里較正宗

  1、金壇雀舌

  產(chǎn)自江蘇省金壇市,是江蘇省新創(chuàng)制的名茶,因外形似雀舌而得名,屬于扁形炒青綠茶的一種,外形扁平,色澤綠潤,沖泡后湯色亮堂,滋味鮮爽,香氣中帶有栗香。

  2、湄潭雀舌

  又稱為湄潭翠芽,產(chǎn)自貴州省湄潭縣,這里有著中國面積最大、產(chǎn)量最高的一座茶園,叫作萬里茶海茶園。該茶的形狀扁平,光彩綠翠,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爽口,粟香濃郁。

  3、巴山雀舌

  因外形酷似山雀之舌而得名,產(chǎn)自四川省萬源市,因富含硒成分而著稱,因此又被譽為“富硒茶王”。該茶的外形扁平,沖泡后湯色黃綠,香氣鮮嫩,口感鮮爽,被冠以“色綠、香高、回甘、形美”四絕。

  雀舌的主要特點

  外形巧若鵲舌,色澤褐綠接近黑色,果香味濃厚,湯色橙黃澈亮,茶湯入口順滑,隨著沖泡的次數(shù)的不同茶湯各有不同的層次,回喉巖韻濃厚。

  “雀舌”青做的不錯,3紅7綠,透亮有光澤,不過感覺是不是青葉采的有點老好的雀舌和白雞冠在名叢里面是比較貴的茶了。

  雀舌的沖泡

  第一泡杯蓋幽蘭加奶油香,水中香高,水甘甜,略帶火味。第二泡水中香越加幽美,杯蓋香揚,水醇厚。第三泡杯蓋奶油香顯,水中香氣甘醇,湯水正巖味顯。第四泡杯蓋香轉(zhuǎn)幽遠,水甘甜,有巖骨感,冷香(水)好,水中茶味略有下降。第五泡.....。品后口舌生津,唇齒留香,呵氣如蘭,絕對是不可多得的武夷巖茶極品之一。

  雖說雀舌是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改良繁殖的品種,繼承了大紅袍不少的優(yōu)點。但基本上在前5泡比較有滋味,品到最后展開葉底,一樣能看到的是武夷巖茶巖茶所具有的“綠葉紅鑲邊”的特點。


乾隆皇帝的茶事

諸位茶蟲可知道,乾隆皇帝作為這么一位喜歡在古代書畫真跡留白上滿滿蓋戳的鑒賞家,這么一位對瓷器品味獨特以至于被現(xiàn)代的網(wǎng)友歡樂追捧的花式審美者,在喝茶品茗這件事兒上,卻是出奇地云淡風輕。


他所創(chuàng)制的茶事格調(diào)超群,即使放在整個茶文化史上也不遑多讓。



乾隆皇帝曾經(jīng)自創(chuàng)了一款茶,名叫:三清茶,是用松子、梅花和佛手泡的茶。乾隆十一年(1746)秋巡五臺山,回程時路過定興,遇到一個雪天,乾隆皇帝雅興很高,搜集雪水,在氈帳中烹煮這款他人生的最愛。


還作了一首《三清茶》詩:“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如此高古的品味,實在令人稱奇,比《紅樓夢》里那位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的妙玉也不遜色。


乾隆四十六年(1781),在《詠嘉靖雕漆茶盤》的詩注后,他這樣寫道:“嘗以雪水烹茶,沃梅花、佛手、松實啜之,名曰三清茶。


紀之以詩,并命兩江陶工作茶甌,環(huán)系御制詩于甌外,即以貯茶,致為精雅,不讓宣德、成化舊瓷也?!?/p>


嗯,諸位茶蟲們理解得沒錯,茶的故事又回到了乾隆皇帝對花式瓷器的熱情中了。他下令讓工匠制作了一些喝茶的瓷杯,杯子的外圍環(huán)繞著自己的詩句。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這杯子很精雅,比起宣德、成化的瓷器來一點也不輸??磮D說話:


定制了這么多瓷杯的乾隆皇帝要怎么使用這些杯子呢?他又有新發(fā)明:三清茶宴。


這不同于一般昭示皇恩浩蕩的酒宴,而是邀請皇帝心中認定的最有文化品位的侍臣一起來品茶、作詩。

茶宴舉辦的日期在每年正月上旬,由皇帝親自擇吉日以定。與宴名單的確認也有既定流程,一般先由奏事處首領(lǐng)太監(jiān)事先晉呈名單,由皇帝裁奪圈定,確認之后太監(jiān)再奉旨將名單交給奏事官,宣召有關(guān)臣工按時入宮。


茶宴舉行的當天,奉旨進宮的大臣提前兩個時辰到達,由宮殿太監(jiān)引入。席間所用果品雖然為了配合茶宴特地清淡,但是也會提前甄選準備,同時,也會為與宴者準備好筆墨紙硯。


宴時,諸臣朝服衣裝,魚貫而入,叩首皇帝,按序入座,清樂響起,三清茶方始奉上,之后便是乾隆皇帝品茶、賦詩,臣工傳閱,依韻恭和。


如果皇帝心情特別好的話,就會把三清茶詩瓷杯賞賜給侍臣。比方說參加過三清茶宴的著名才子紀曉嵐就曾經(jīng)獲贈過這樣的杯子,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涕零之情,他連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是這么寫的:


紅沁丹沙白膩脂,越窯風露滿花瓷。

凡茶不敢輕煎注,上有君王自制詞。


——

《侍宴重華宮聯(lián)句賦·蒙賜三清茶盞恭記二首》其二


看官沒看錯,紀曉嵐對這個賞賜的杯子有點誠惶誠恐:花瓷上滿滿的自制詞,在這樣的神物面前,怎么能輕易使用普通茶葉呢?


這樣的高端定制,在日常生活中似乎無從安置,除了“蒙賜”、“恭紀”之外,只能永遠地供奉起來了。


其實茶宴這件事,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nèi)涵而言,在中國傳統(tǒng)的飲茶文化中規(guī)格一直是很高的。茶宴源于魏晉,正式記載則見于中唐。

《茶事拾遺》記載“大歷十才子”之一的錢起與友人一起舉辦茶宴,當時很多詩人的詩作中也明確出現(xiàn)了“茶宴”之說。宋代“以茶會友”逐漸成為文人之間相互酬唱的風雅之行。帝王家辦茶宴,唐太宗、宋徽宗都很知名。論及席間風雅,清代康熙朝也已有召集文臣學士與宴賦詩之事。


然而,乾隆皇帝的三清茶宴自有超越前代的獨到之處。他欽點文臣中能詩者十八人與宴,暗喻“十八學士登瀛洲”之意,后來增至二十八人,喻合二十八星宿。


茶宴中,更采用他個人創(chuàng)制的三清茶款待侍臣,只布果盒為席,不及其他肴饌,席間飲茶品茗,有清雅之意,亦寓清廉之意??梢哉f,正像賞鑒書畫、督造花瓷那樣,乾隆皇帝用自己的獨特審美和文化情懷,又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茶事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而事實上,乾隆朝的茶宴韻味獨特,也的確蘊含著諸多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三清茶”既有文人逸士“雅”的一面,“三清茶宴”也有以帝王之尊親賢禮人的一面。


十全的乾隆就是這么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一生作了四萬首詩可不是蓋的,他永遠文思如噴泉。


文思從哪里來呢?一杯醇香普洱茶就有了!



《烹雪用前韻》

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來足夸雀舌。

點成一椀金筌露,品泉陸羽應慚拙。


這是乾隆皇帝對普洱茶的高度贊譽,他還創(chuàng)造了以普洱茶為中心的新茶道。此外,酷愛炫耀天朝大國風范的乾隆,給外國使臣的禮品也是普洱茶。


乾隆創(chuàng)造以普洱茶為中心的新茶道


這么說,大紅大綠接地氣的乾隆帝,品鑒能力也是很可以的嘛,至少在品茶鑒茶能力上,值得一個大大的點贊。


乾隆喜歡普洱茶的歷史人盡皆知,但乾隆也是一位帶貨達人,這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為了加強與中國的貿(mào)易,便派遣外交使節(jié)馬嘎爾尼率領(lǐng)一支龐大的使臣團前往清帝國拜會乾隆皇帝,這也成為中英外交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馬戛爾尼帶領(lǐng)天文數(shù)學家、藝術(shù)家、醫(yī)生以及士兵組成的使團,攜帶最能代表英國文明的天文、地理儀器、車輛、船式等“貢品”出使中國。1793年7月1日,馬戛爾尼一行在舟山登陸,短暫停留后,從外海入天津,然后進京。馬嘎爾尼帶來的西洋禮物,讓乾隆皇帝龍顏大悅。


為了彰顯清帝國的威嚴,乾隆也準備非常豐厚的禮品,在這些禮品當中,普洱茶(金瓜貢茶)赫然在列。不知是出于對普洱茶的偏愛,還是因為普洱茶的貴重,乾隆分批、多次加以賞賜英國使臣團。在這幾份禮單中,多次出現(xiàn)了團茶、茶磚、女兒茶、茶膏、大普洱茶團(可能是餅茶)等與普洱茶相關(guān)物品,可謂是一次全方位的推廣。


如今這段記載已經(jīng)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今日舊事重提,就是希望大家能夠記得,兩百多年前,有一位叫做愛新覺羅弘歷的帝王親自帶貨普洱茶。

?

文章最后,附上當時的禮單,供以大家參考:


  附錄:

?

  賜該國王百花蟒緞二,袍緞、線緞各四,紫檀彩漆銅掐絲琺瑯龍舟仙臺一,玉器八,瑪瑙盂盤一,瓷器二百有二十,漆器三十七,葫蘆器十四,文竹掛格、棕竹漆心炕格各二,花卉冊頁二,畫絹二十,灑金五色字絹箋紙、白露紙、高麗紙各二十,墨六匣,各樣扇四十,普洱茶團八,六安茶八瓶,武彝茶四瓶,茶膏、柿霜四盒,哈密瓜乾、香瓜乾各四盒,藕粉、蓮子各二盒,藏糖三盒。

?

  隨敕書賜國王龍緞三,蟒緞二,妝緞七,百花妝緞六,倭緞三,片金緞二,閃緞、袍緞、藍緞、彩緞、青花緞、衣素緞、線緞、帽緞各四,綾、紡絲各二十二,羅十三,杭綢七,畫絹、白露紙各百,灑金五色絹五十,五角箋紙、高麗紙各二百,宮扇十三,十錦扇百,連三香袋四盒,十錦香袋八盒,錦香袋四盒,香餅四盒,普洱茶團四十,茶膏、柿霜各五盒,哈密瓜干、香瓜干二盒,武彝茶、六安茶各十瓶,藕粉、蓮子各三盒,文竹炕桌二,雕漆炕桌二,掛燈十二,墨二十匣;


圖片



  正使龍緞、帽緞各一,妝緞、倭緞各二,藍緞、青花緞、彩緞、杭綢各三,綾、紡絲各六,茶葉二瓶,茶膏二盒,磚茶二塊,大普洱茶團二,刮膘吉慶一架,青玉全枝葵花洗一,瑪瑙葵花碗一,瑪瑙葵花碟一,藏糖二匣;副使龍緞、帽緞各一,妝緞、藍緞、倭緞、青花緞、彩緞、縐綢各二,綾、紡絲各四,茶葉四瓶,茶膏一盒,磚茶二塊,女兒茶十,白玉全枝蔡花洗一,花瑪瑙菊花瓣碗一,葫蘆器藏糖二匣;

?

  副使之子龍緞、妝緞、倭緞、青緞、藍緞、錦、漳絨、帽絨各一,綾、紡絲各三,縐綢二,茶葉二瓶,磚茶二塊,茶膏一盒,女兒茶八,藏糖一匣;

?

  總兵官、副總兵官二員,每員龍緞、妝緞、倭緞、藍緞、青緞、帽緞、錦各一,綾、紡絲各三,縐綢二,茶葉三瓶,磚茶二塊,茶膏一盒,女兒茶八,藏糖一匣;


圖片



  通事、管兵等官四員,每員龍緞、妝緞、漳絨、錦、藍緞、彩緞各一,綾、紡絲各二,茶葉二瓶,磚茶二塊;

?

  代筆、醫(yī)生等官九員,每員龍緞、妝緞、錦、漳絨、藍緞、彭緞、綾、紡絲各一,茶葉二瓶,磚茶二塊;

?

  貢使從人七名,每名綾、綢各二,布四,銀十兩;


  吹樂、匠作、兵役等六十七名,每名綾、綢各二,布四,銀十兩;內(nèi)地護送官二員,大緞各二;

?

  貢船留存管船官五名,每名回子布、高麗布、波羅麻、兼絲葛各二;

?

  留存貢船兵役水手共六百十五名,各高麗布、回子布、小增城葛、波羅麻各一。

找到約7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3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