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普爾是哪里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史上最大商業(yè)間諜印度試制假茶揭秘

作者簡介:

李方順

資深翻譯,貴州財經(jīng)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特聘翻譯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茶文化”刊物特約撰稿學(xué)者。


從1848年秋開始,史上最大商業(yè)間諜福瓊將大批偵盜的中國茶種和茶苗運到了印度。1851年3月15日,福瓊,連同他帶走的6名中國制茶師傅和2名制作茶箱的師傅,乘 Lady Mary Wood(瑪麗伍德夫人)號蒸汽船抵達(dá)印度加爾各答港,隨船運達(dá)的還有其偵盜的最后一批12838株茶樹苗,隨后轉(zhuǎn)運到離喜馬拉雅山麓大約30英里的印度莎哈蘭普爾(Saharunpore),于4月19日移交給了英國管轄下的印度西北邦植物園及茶葉種植園的主管Dr. Jameson(詹姆森博士)。至此,福瓊完成了他偵盜中國茶種茶苗的間諜使命。


然而此時,印度還沒有開始制茶,要知道,茶苗和茶籽育載后,至少也需要3至4年后才能采收制茶。此時茶樹苗剛運到印度,一群英屬印度殖民地官員,即英國東印度公司(EIC)的一大幫英國人,包括加爾各答植物園的主管法爾康內(nèi)博士(Dr. Falconer)、貝森內(nèi)(Bethune)等人就等不及了,急于想知道茶葉到底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因此,要福瓊告訴中國制茶師,希望能親眼看到茶葉的制作過程。于是,福瓊吩咐中國的制茶師將帶到印度的制茶器具打開包裹拿出來準(zhǔn)備好,同時很快砌好了一個小小的爐灶,并架好鐵鍋,一切照中國制茶的流程準(zhǔn)備妥當(dāng)。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到哪里去弄茶樹葉呢?


“沒有茶葉我們拿什么制茶呢?”中國制茶師非常吃驚地問道。福瓊解釋說,他們只是希望看看茶葉是如何制作出來的過程,加工出來的東西就是看看而已,并不想拿來喝。所以,福瓊要大家去加爾各答的植物園里找找看是否有可以替代茶樹葉的樹葉子。


很快,大家找到了一種類似茶樹葉的東西:印度卡蘭賈樹(Pongamia glabra)樹葉。印度卡蘭賈樹屬豆科屬常綠喬木,植物名稱為【水黃皮茯苓】,常綠喬木。在印度,早在數(shù)百年前,人們就使用卡蘭賈的樹皮、花、根、種子和種子油來治療多種疾病,可治療皮疹、濕疹、皰疹、牛皮癬、皮膚潰瘍,促進傷口愈合,可以凈化血液,治療婦科疾病等。


這種樹葉看起來非常適合做茶葉。于是,福瓊指派當(dāng)?shù)厝巳ブ参飯@里采摘了大量的卡蘭賈樹葉,用來試制茶葉。把這種樹葉用鐵鍋加熱幾分鐘后,取出來進行揉搓,然后攤?cè)鲈谥癖P上將水分曬干,然后再放到鐵鍋里進行炒制,反復(fù)翻炒和揉捻,直到卷曲成形為止。大約經(jīng)過一個半小時,完成了干制加工,使成色得以固定下來,不會變成黑色。此時的這種樹葉看起來呈淡綠色,按照福瓊的安排,接下來還要使這些加工出來貌似茶葉的東西的顏色變得亮麗一些。


福瓊說要使加工出來的所謂的“茶葉”顏色變得更加亮麗,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福瓊當(dāng)時得意地寫道:

The most particular part of the operation has now been finished, and the tea may be put aside until a larger quantity has been mad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rocess consists in winnowing and passing the tea through sieves of different sizes,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dust and other impurities, and to divide the tea into the different kinds known as twankay, hyson skin, hyson, young hyson, gunpowder.

(茶葉加工最為關(guān)鍵的大部分工序現(xiàn)已完成,這些加工出來的茶葉可放置一邊,等到大批量加工出來為止。接下來的工序包括分揀和過篩,制成不同形狀,去掉灰塵和雜質(zhì),制成屯溪茶(twankay)、熙春茶(hyson)、熙春皮茶(hyson skin)、雨前熙春茶(young hyson)和珠茶(gunpowder)。)


要知道,屯溪茶、熙春茶、熙春皮茶、雨前熙春茶和珠茶是不各相同的,無論是外形,還是顏色,都有很大差異。因此,采用印度卡蘭賈樹葉能夠制成如此多的令人真假難辨的“茶葉”,如果不染色處理,是不可能的。


對于茶葉染色,福瓊早在他1848年在徽州偵盜茶葉時,就已經(jīng)觀察到制茶染色的操作細(xì)節(jié),同時趁制茶師不注意的時候,悄然地將他看到的染色原料偷竊到手,神不知鬼不覺地順手包好,塞進了他身著的清代長袍寬松的袖子里,之后作了詳細(xì)的分析和記錄。他說染色的材料為普魯士藍(lán)(Prussian blue)和熟石膏(gypsum),并且說在廣州也觀察到當(dāng)?shù)厝擞媒S根來進行茶葉染色處理。因此,對于茶葉染色,福瓊絕對了然于胸。


“在進行茶葉烘烤的最后一道工序時,將這樣的淡藍(lán)色粉狀物添加到茶葉上去。在將茶葉從鐵鍋里取出來之前,大概還剩5分鐘的時候——通常點一根線香來計時,負(fù)責(zé)制茶的人用一把小瓷勺,往每個鐵鍋里的茶葉上撒一些這樣的粉末,然后用雙手快速翻炒,讓茶葉的染色看起來更混勻?!备-倢懙?。


如果不是看到福瓊的英文游記的真實記載,誰會想到在印度制茶的歷史上,原來有這樣一個試制假茶的插曲。不過,這只是個插曲而已,并沒有在印度后來的制茶中真正上演。福瓊導(dǎo)演的這場把戲,在滿足當(dāng)時英屬印度殖民地的英國官員們的迫切希望的同時,從一個側(cè)面也證實,印度直到1851年時,是不出產(chǎn)茶葉的,不然那幫英國人怎么會迫不急待地要看茶葉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呢?!


采用印度卡蘭賈樹樹葉來試制假茶,這算是福瓊的一大創(chuàng)舉。這背后,當(dāng)然也有福瓊另外一番苦心,就是試圖在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官員們面前,以此來證明他作為植物學(xué)家的專業(yè)精神,或者說,其作為商業(yè)間諜的敬業(yè)精神。因為在福瓊潛入中國偵盜茶葉之前的數(shù)百年間,歐美人并不知道綠茶和紅茶是如何生產(chǎn)出來的,他們認(rèn)為紅茶是紅茶樹的樹葉加工的,綠茶是用綠茶樹的樹葉加工而成的。直到福瓊于1843年到1846年間潛入中國弄清楚紅茶和綠茶是采用相同茶樹的樹葉加工出來的,只是工藝不同時,英國和歐洲也沒有人愿意相信他。


同時,福瓊還利用試制假茶來證明他是多么的精明,他偵盜了中國最好的茶樹種,可以在印度生產(chǎn)世界上最好的茶葉。請看福瓊的記載:

For these reasons I am of opinion that the plants of Hwuy-chow and Woo-e are the same species, and that the slight differences observed are the results of reproduction and difference of climate. With regard to the Canton plant — that called Thea bohea by botanists — different as it appears to be, both in constitution and habit, it too may have originally sprung from one and the same species.

……

For this reason seeds and plants ought always to be procured from these districts for trans-mission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it is desirable to grow tea.

(……我認(rèn)為徽州和武夷山的茶樹應(yīng)屬于相同種類,只是因為繁衍的氣候風(fēng)土不同,所以他們有細(xì)微的差異。至于植物學(xué)家們宣稱的廣東的紅茶茶樹,雖然外觀特性和生長習(xí)性等與綠茶樹有所不同,但也屬同一種茶樹繁衍而來……所以,如果希望在世界上別的什么地方種茶,應(yīng)該從福建和徽州地區(qū)采集茶樹種。)


如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福瓊要把在印度試制假茶的秘密自己抖露出來了。福瓊自己也這樣寫道:

But I must relate an occurrence that took place on my arrival at Calcutta, which is more curious than the making of black and green teas from one variety or species of the tea-plant.

(我必須要把我抵達(dá)加爾各答時所做的一件事講出來,因為這件事要比采用同一種茶樹的樹葉制出紅茶和綠茶來得更加令人感到稀奇?。?/p>


此外,福瓊在印度試制假茶,還牽扯出另外一宗謎案,即自從史上最大商業(yè)間諜案被披露以來,很多人想知道,福瓊當(dāng)年從中國帶到印度去的6名制茶師到底是哪里的人?


從試制的假茶全部為徽州一帶產(chǎn)的綠茶名稱來看,完全可以斷定,1851年被福瓊帶去印度的中國制茶師是徽州一帶的人。


時至今日,雖然福瓊在印度最早試制的是綠茶,采用的是綠茶工藝,帶去印度的也是中國最好的綠茶產(chǎn)區(qū)的綠茶制茶師傅,然而,170年來,英國主導(dǎo)印度生產(chǎn)的是Orthodox Black Tea(傳統(tǒng)紅茶)和CTC(紅碎茶),而非綠茶,同時歐洲,尤其是英國全部改喝紅茶,直到今天依然是以喝紅茶為主。


關(guān)于英國人在印度主導(dǎo)生產(chǎn)的Orthodox Black Tea,印度大吉嶺制茶師傅是這樣解釋的:Orthodox means old and traditional way of making tea like withering, rolling, fermenting and again drying.


也就是說,馳名世界的印度大吉嶺高香紅茶是采用古老而傳統(tǒng)的制茶方法,包括萎凋、揉捻、發(fā)酵和烘干等工藝制成的茶。


但這顯然與古老而傳統(tǒng)的武夷紅茶制茶工藝不同,因為那時中國茶業(yè)還沒有揉捻機(茶葉揉捻機是印度人William Jackson于1872年發(fā)明的),也沒有茶葉烘干機(1874年,印度人 Edward Money 發(fā)明了茶葉烘干機),英國主導(dǎo)生產(chǎn)的印度Orthodox Black Tea與中國歷史悠久的當(dāng)時流行全球的福建武夷紅茶、功夫紅茶和小種紅茶有區(qū)別,也不同于1876年中國創(chuàng)制的祁門紅茶,而是英國人參照當(dāng)時風(fēng)靡全球的徽州熙春茶、屯溪茶等綠茶與武夷山紅茶制作工藝,采用工業(yè)化加上科學(xué)研究創(chuàng)制的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這確實是值得中國茶業(yè)應(yīng)該認(rèn)真探究的一大制茶課題!


至于CTC紅碎茶,則完全是英國人研制和生產(chǎn)的機械化茶葉。


至今左右英國人和歐洲大部分人飲茶習(xí)慣的,無論是Orthodox Black Tea(傳統(tǒng)紅茶),還是CTC機制紅茶,都是中國茶之基因演繹而成的另一個版本。


史上最大商業(yè)間諜福瓊偵盜的中國茶種繁衍的印度大吉嶺歡樂谷茶園,已擁有160多年的歷史。


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