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普洱茶與肝臟

找到約446條結果 (用時 0.009 秒)

彩農茶|普洱茶四大價值之四:“第三功能”價值

  普洱茶特有的“第三功能”價值


  天然藥物生物轉化的啟示

  一、普洱茶是具備食品“第三功能”的飲品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習慣對茶葉按照感官顏色進行簡單分類,如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黑茶、黃茶、白茶等,缺少對茶葉功能性劃分。目前國際最前沿的茶葉研究,側重點在茶葉的功能性方面上,并以此將茶葉劃分為三大功能:第一是營養(yǎng)功能——即具備茶葉所需要的基礎營養(yǎng)素,可以涵蓋所有的茶類;第二是感官功能——側重人們對茶葉中的色、香、味、形等的主觀偏好,滿足人們品茶中的美感和愉悅的享受。如綠茶、烏龍茶等;第三是特殊功能——即在滿足營養(yǎng)(第一功能)又能滿足感覺(第二功能)之外,并具有對人體產生調節(jié)生理機能的茶品。稱為“功能性茶品”,也稱“第三功能”。這種劃分,并非筆者獨創(chuàng)。而是源于現代社會對食品功能的劃分。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Foods),也稱“第三功能”,首先是由日本在1962年提出,1989年又經日本厚生省進一步明確其定義:“其成分對人體能充分顯示身體防御功能、調節(jié)生理節(jié)律以及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等有關的身體調節(jié)功能的加工食品”。美國后來將這一類食品稱為“健康食品”(HealthFoods)或“營養(yǎng)食品”(NutritionalFoods)。德國稱這類食品為“改良食品”(ReformFoods)。


  食品“第三功能”概念出現有兩個原因:一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造成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和長壽的關注;二是工業(yè)現代化及城市化給人們生存環(huán)境帶來嚴重污染,如空氣、水源、食品等,導致各種疾病及流行病的不斷上升。這就迫使人們自發(fā)地尋求一種既能滿足營養(yǎng)和感官功能,又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調節(jié)人體生理節(jié)律,預防疾病或促進康復的具有特殊價值與用途的食品,即具備特殊功能性的功能食品。


  依據目前國際上對功能食品的研究,可歸納為四個方面:


  1、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活化免疫功能,降低變應性;


  2、調節(jié)人體節(jié)律、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消化功能;


  3、預防高血壓、高血脂、抗癌等;


  4、延緩衰老、保健美容,增強體質。


  食品“第三功能”最關鍵的因素是天然植物藥用物質的生物轉化,其核心在于食品中“活性”成份對人體產生的諸多生理調節(jié)。而這種“活性”成份又與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緊密聯(lián)系。因此,當將這種“活性”成份通過現代科學儀器和實驗手段,從分子、細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學去分析時,就會發(fā)現功能食品中存在諸多的藥用成份與藥用機理。所以,發(fā)達國家始終將發(fā)酵類或與生物技術相關的食品做為“功能性食品”重點研究領域。即使在中國,近些年來,也對具備“第三功能”的食品加大研究力度,并提出“利用生物技術開發(fā)出來新型營養(yǎng)保健的生物工程化食品”的產業(yè)方向。


  茶葉屬于食品的范疇,也是世界三大無醇飲料之一?;蛟S,正因為如此,國際社會對茶葉的分類,更多的是從“發(fā)酵”的角度對茶葉進行功能性劃分。如將茶葉分為不發(fā)酵茶(如綠茶)、輕發(fā)酵茶(如烏龍茶)、全發(fā)酵茶(如紅茶)、后發(fā)酵茶(如普洱茶)等門類。


  目前,國際上對“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包括茶葉制品的研究,其最前端的科技分為三項:一是天然藥物的微生物轉化;二是天然藥物的酶法生物轉化;三是天然藥物的植物細胞生物轉化。


  顯然,普洱茶做為生物發(fā)酵的產物,雖然其制作工藝與手段相比現代生物工程而言,有原始與落后的成分,但都能追尋到這三項技術最原始的雛形,是目前各類茶葉中最具備“功能性食品”特點的飲品。


  但是,有一點也是我們必須明確的,雖然普洱茶內含一些藥用成份,甚至也存在部分藥用機理,但把普洱茶簡單地“上升”為能夠治療多種疾病的“藥”,也是一種誤解。因為“功能性食品”與“藥品”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八幤贰钡摹鞍邢颉狈浅C鞔_,其適用人群較為嚴格?!肮δ苄允称贰睕]有治療疾病的“靶向”,是以補充營養(yǎng)、保健和調節(jié)生理機能為主。我們承認普洱茶存在諸多的藥用成份與我們認定很多食品中含有一定的藥用成份是一樣的,如大蒜、辣椒、紅薯、蕃茄……,它們內含的某種物質可能都是一種“藥源”,但當食用它們時,卻不能等同于“吃藥”。普洱茶也是如此。


  而且,我們也必須看到,普洱茶具有的“第三功能”的特性,也不是今天的科學發(fā)現。其實,在中國古代,有關普洱茶具有的特殊功能就已經被寫入藥典。雖然那時候沒有“第三功能”的提法,其描述的內容與“第三功能”基本一致。如清代藥學家趙學敏就將普洱茶視為“中藥”納入《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


  需要提醒的是,趙學敏在評價普洱茶時,則是將主要的關注點集中在普洱茶一個特殊的產品----“普洱茶膏”上。其有關普洱茶的功能性描述主要圍繞“普洱茶膏”進行。如“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等等。之所以如此,不僅是普洱茶膏是普洱茶一個特殊的品種;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深加工的產品,其功能指向更為明確,體現的“第三功能”效果更為明顯。


  二、普洱茶“第三功能”的核心是天然植物藥用物質的生物轉化


  長期以來,很多人將茶葉內含的營養(yǎng)成分與功能成分等同于“第三功能”。因為茶葉中不僅含有蛋白質、糖、脂類、維生素、色素、果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同時還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堿、茶氨酸、茶色素等功能成分。但是,這些營養(yǎng)成分與功能成分都屬于茶葉的基礎功能,與我們說的“第三功能”還有一定距離。


  很多人偏重茶葉化學成分的靜態(tài)分析,忽略動態(tài)分析。因為茶葉是由不同的化學成分組成。其不同的處置(工藝)方法,使茶葉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產生急劇的變化。我們目前看到很多茶葉質量研究報告,其披露的指標基本上是靜態(tài)的,很少用動態(tài)指標去揭示茶葉品質的走向。換句話說,只有動態(tài)指標的出現,才有可能繪制出茶葉品質演變的“路線圖”。而且,不同地區(qū)的茶葉由于內含化學成分的差異及工藝的不同,其動態(tài)模型(即“路線圖”)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擁有一系列茶品的動態(tài)模型,就可將不同的茶類按照特有的動態(tài)模型去化驗和比對,鑒別出不同產地的茶葉原料及工藝的優(yōu)劣性和規(guī)范性,推斷其茶品“最佳品飲時間”和“最佳品飲區(qū)間”。這種以化學分析為基礎的動態(tài)模型遠比感官審評來的更科學。就中國目前茶葉而言,無論是綠茶、烏龍茶,還是普洱茶,都缺少這種動態(tài)模型。其不同茶類所產生的品質爭論,基本源于“經驗”方面的辯論,仍然缺少化學分析為依據。如近幾年對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爭論,綠茶及烏龍茶的學者依據綠茶與烏龍茶的經驗,直接否定了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概念,因為綠茶與烏龍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品質逐漸下降,并最終導致“霉變”。按照這一“經驗”,普洱茶也應是“霉變”的趨勢,怎么可能是“越陳越香”呢。爭論的雙方都沒有拿出化學分析檢測報告做依據。仍然維持在“經驗”對“經驗”的博弈上。


  更有甚者,一部分學者只關注茶葉中幾種物質,以偏概全,盲目夸大。很多人一談茶,必是茶多酚含量是多少。認為茶多酚含量高的茶才是好茶。很多茶葉界的專家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就認為普洱茶無論是人工發(fā)酵的熟茶,還是陳年普洱茶其茶多酚含量都低于綠茶及烏龍茶,其品質無法與綠茶與烏龍茶相媲美。這顯然也是一種誤解。我們說,茶多酚是所有茶類的必備的基礎物質,但不是鑒別茶葉品質的唯一標準。很多人將茶多酚“神化”,說它不僅能去除人體的自由基,還能治療心血管疾病,預防冠心病,甚至抗癌等等。這種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于綠茶界有關茶多酚諸多“研究報告”,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愈演愈烈,將茶多酚推捧成能治百病的“良藥”,并以此捆綁綠茶,宣稱綠茶有針對幾十種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的功效。但這些說法卻在后來被國際上的一些權威機構一一否定。如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總局(簡稱FDA),于2006年5月9日在其總局的網站上公布的一項聲明:“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結論認為無可信證據可以支持綠茶或者綠茶提取物能夠降低與心臟疾病有關的風險”。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稱,它對所提交的105篇文章和其它出版物進行了評估,但是沒有找到支持喝綠茶可以減少患心臟病風險的證據。更有意思的是,在這之前,FDA也曾宣稱,綠茶不太可能會降低患乳癌、前列腺癌或者其它類型癌癥的風險。直接否定了綠茶抗癌的種種提法。


  也許,我們不必迷信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總局(簡稱FDA)的結論,甚至也可忽略其在國際中的權威性。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看到一篇反駁文章去挑戰(zhàn)這一結論。


  有一個事實,是我們必須清楚的:茶多酚攝入人體后,尤其是進入人的腸道后,對人體內的微生物區(qū)系和代謝活體產生的影響,到目前都沒有定性的結論。目前國際上,包括我們國家在內,只將茶多酚列為食品添加劑中的抗氧化劑,而不是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更沒有被列入藥典的原料藥。茶多酚更多的價值除了它具備天然抗氧化功能外,更多的則是它在發(fā)酵后產生的衍生物質。歐美等一些發(fā)達國家對紅茶的青睞與臺灣、香港對普洱茶的追捧,并不在于紅茶和普洱茶內含的茶多酚指標有多高,而在于茶多酚降解的衍生物質所具備的營養(yǎng)價值。


  換句話說,茶多酚及其它功能成分與營養(yǎng)成分只有在一定制備(工藝)的前提下,在微生物與各種酶系的參與條件中,衍生出具備藥用價值的物質,才有達到“第三功能”的可能。


  因此,天然植物藥用物質的生物轉化是普洱茶具備“第三功能”核心所在。離開了“生物轉化”或不具備“生物轉化”的條件,“第三功能”的提法只能是概念炒作或“水中撈月”,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天然植物藥用物質的生物轉化具體“路徑”及演變方式,筆者在前三篇文章《普洱茶的地理價值》、《普洱茶特殊的工藝價值》、《普洱茶的陳化價值》中涉及很多,這里不再一一復述。這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天然植物藥用物質生物轉化所需要的幾個要素,普洱茶都是具備的。即云南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茶葉本身屬于天然植物,而這個天然植物中本身就含有多種藥用物質,再加上特有的微生物與生物酶及非高溫狀態(tài)下的制備工藝,使得這些植物中的藥用物質在一定的固化發(fā)酵中得到極好的生物轉化,出現針對性更強(醫(yī)藥學更習慣用“靶向”一詞)的藥用成份,產生諸多功能的藥用機理。


  三、普洱茶“第三功能”


  (一)普洱茶“第三功能”一個重要部分是直接的功效。我們之所以稱它為“直接”,是因為這部分的功效是能夠讓消費者憑感覺就能直接體驗到它的具體效能。這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解酒護肝的功效


  普洱茶的解酒功能在業(yè)界已經形成了長期的共識。不僅如此,在眾多解酒產品中,普洱茶不僅是佼佼者,普洱茶中的一款特殊產品——普洱茶膏又是自古以來始終享有“醒酒第一”美譽的產品。


  其實,很多發(fā)酵類的食品都有解酒功能,比如我們經常食用的醋,也有解酒功能。這是因為很多發(fā)酵類的食品都含有多種酶系,其中就有專屬解酒的酶類。只是普洱茶在經過多次發(fā)酵中,其解酒的酶類靶向更為明顯。


  這是因為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靠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另一種是乙醛脫氫酶。乙醇脫氫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醛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同時,普洱茶含有的L-丙氨酸,在人體中會產生大量的泛酸,以促進酒精代謝的正常進行。另外L-半胱氨酸能與酒精反應,加速酒精的代謝,并吸收一定量的酒精,提高人體對酒精的承受量,它可以轉化為胱氨酸,輔以?;撬崮苄迯蛽p傷的肝臟細胞、腦細胞、胃粘膜和組織。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解酒的過程也是護肝的過程。


  很多人也試驗這樣一種方法,即在飲酒時不斷飲用普洱茶。這種作法可使酒量大增。但應當指出的是,這種酒與茶交替飲用的方法,雖然表面上增大了酒量,但卻沒有真正起到護肝作用。因為所有的酒精都是依靠肝臟分解的。人體肝臟每天能代謝的酒精約為每公斤0.5克,一個7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允許攝入的酒精量應限制在35克以下。對酒精敏感的人,其攝入量更得大幅遞減。我們提倡少飲酒,并在酒后飲用普洱茶解酒,其最終的目的是保護肝臟,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害。任何增大酒量的解酒方法都不應當提倡,也缺少科學性。


  2、消食、解油膩的功效


  凡是品飲過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在吃完牛羊肉或飽食大魚大肉之后品飲普洱茶,消食的速度極快。過去,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普洱茶消食、解油膩的原因,是普洱茶內含的咖啡堿刺激人的胃腸蠕動,從而達到快速消食這一效果。但真正的原因不是這點。


  科學家曾經作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幾個肉片裝在金屬絲籠內,給老鷹呑下,經過一段時間取出小籠,肉片不見了。于是動搖了在此之前的胃腸蠕動消化的說法。認識到胃液中有某些可以消化肉類的物質存在。其中就有胃蛋白酶、糖化酶等。這個實驗也間接否定了普洱茶內含咖啡堿刺激胃腸蠕動助消化之說。


  普洱茶在發(fā)酵過程中,其固有的纖維素酶與果膠酶,在其它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這些衍生物不僅有糖化酶,還有其它與人體胃腸的生物酶系產生反應的酶類,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進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對蛋白質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強,增強了人體消食功能。


  普洱茶的消食、解油膩的功效也存在一個客觀事實,它更多地依賴人體自身的素質。對于健康的人來說,在食用大魚大肉之后,配合品飲普洱茶,其消食或解油膩的效果非常明顯。而對體質較弱的人而言,其效果未必如此。這主要是因為,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還是以“自主”的酶系決定的。普洱茶的消食與解油膩機能只能是輔助作用,不是決定因素。健康的人胃腸道酶系完整,且“動力”十足。非健康體質的人,一定是胃腸道酶系受損,動能較弱。普洱茶可以緩慢修復這種酶系,但仍然取代不了“藥品”的作用。


  普洱茶因為具備消食、解油膩的功效,很多人又將普洱茶直接上升為“減肥”的食品。這也是一種誤解,因為肥胖是由多種原因促成。我們目前把肥胖一般分為單純性肥胖(Simpleobesity)和繼發(fā)性肥胖(Secondaryobesity)兩種。前者是指體內熱量的攝入大于消耗,致使脂肪在體內過多積聚,繼而轉變?yōu)轶w脂藏于皮下使體重超常。其內分泌系統(tǒng)與機體代謝都基本正常。其不正常的是與飲食、運動及相關的生活習慣有關。后者則不同,是因為內分泌產生器質性病變和代謝異常引起的。如胰島素分泌過多,腦炎、抑郁加上藥物等引起的。這類肥胖必需在根除疾病后,肥胖會自然消退。


  普洱茶對單純性肥胖(Simpleobesity)會產生一定作用,但卻不是唯一作用。減肥者必需在堅持素食的基礎上,配合大運動量,再加上飲用普洱茶,還得有一個好心情,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普洱茶在這方面只能扮演一個輔助的角色,而非絕對的角色。


  相對繼發(fā)性肥胖(Secondaryobesity),普洱茶不起任何作用。因為繼發(fā)性肥胖是一種病癥,必須經過醫(yī)院綜合性疹斷后才能確定一個治療方案。普洱茶在這方面連輔助效果都達不到,必需靠藥物治療。


  3、養(yǎng)胃的功效


  普洱茶與其它茶類最顯著的一亇區(qū)別,是普洱茶可以空腹飲用,如果加入適量的蜂蜜,效果更佳,從而起到養(yǎng)胃的功效。這里有三個原因:


  一是普洱茶經發(fā)酵后,其大量的衍生物質,基本上屬于小分子,有利于人體的胃腸道的吸附,刺激性小。綠茶與烏龍茶則不同,雖然它們內含的茶多酚高于普洱茶,但茶多酚內含的很多物質是大分子,空腹飲用,會對人的胃腸產生強烈刺激。因此體質轉弱的成人和兒童經常被告知,慎飲綠茶,更不能空腹飲用綠茶。中醫(yī)所說的綠茶“寒性大”,恐怕都與其內含的大分子有關。同樣,未經人工發(fā)酵與自然發(fā)酵過程的普洱茶(我們俗稱普洱生茶),也不能空腹飲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因此,除普洱茶生茶外,自然發(fā)酵并達到二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和陳化三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都具有“暖胃”的功效,其主要原因都與小分子有關。


  二是普洱茶內含的果膠物質遠高于其它茶類。它不僅體現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如重金屬中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時又能保護胃粘膜,幫助消化。對患有胃潰瘍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果膠類物質可形成薄膜狀態(tài)附著在胃的傷口,促進潰瘍面愈合,適宜于胃病患者飲用。


  三是普洱茶內含的咖啡堿可以中和人體的胃酸,進而改善消化功能。普洱茶養(yǎng)胃的功效,其關鍵點在于發(fā)酵的品質。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一個試驗:將綠茶、普洱茶(三年期熟茶)、普洱茶膏三個茶樣進行沖泡,然后將三杯茶湯放入冰箱冷藏。待茶湯溫度降至零上5度左右時取出,觀察茶湯是否出現變化。這時,我們會發(fā)現,綠茶的茶湯有大量的乳狀懸浮物,最為混濁,原因是果膠類物質還原;其次是普洱茶有少量的乳狀懸浮物,茶湯顏色呈褐色、偏暗,無通透,原因也是發(fā)酵過程未完全分解的大分子還原與聚合;最好的應當是普洱茶膏,沒有肉眼可見的懸浮物和雜質,茶湯顏色與剛沖泡時相比,稍微偏暗。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未發(fā)酵的茶葉內含很多大分子物質,在其茶湯溫度降下后,導致物質的還原與聚合的化學反應,出現重度混濁。普洱茶出現的輕度混濁,是發(fā)酵過程不夠,很多物質沒有被充分降解。普洱茶膏屬普洱茶深加工的產品,幾乎都是小分子,雖然它也存在還原與聚合,但其結果是小分子的聚合,只是茶湯出現偏暗而已。


  我們也可以據此方法檢測自然發(fā)酵的普洱茶“年份”,“年份”越短的茶,其混濁物越多,“年份”越長的茶混濁物越少。濕熱條件下陳化的三十年以上的“老茶”,不應當出現肉眼可見到的懸浮物和雜質,湯色也會隨年份的增加愈來愈通透。五十年以上的“老茶”,湯色變化也不會太明顯。


  我們提倡普洱茶的飲用者每日早晨空腹飲用一杯溫熱的普洱茶,最好是三年期以上品質較好的普洱熟茶,如果條件允許,飲用三十年以上自然發(fā)酵的普洱茶當然更好。特別是對胃酸過多,或者患有胃炎及胃潰瘍的人而言,飲用時如果再加上一勺蜂蜜,其養(yǎng)胃的功效更是明顯。


  這里需要聲明的是:養(yǎng)胃的關鍵在于“養(yǎng)”。這個“養(yǎng)”不是立桿見影,而是持續(xù)的“堅持”才能顯現出來的結果,當然還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ǘ┢斩璧娘嬘?,對人體也產生潛在的功能。我們說它是“功能”,而不是“功效”,主要原因是因為“功效”能夠被我們的感覺直接撲捉到,而“功能”卻會躲過人體的感覺,需經一段時間,加上醫(yī)療等綜合的檢測方法,才能被發(fā)現。


  1、抗癌的潛在功能


  近二十年來,有關茶葉抗癌的研究“成果”諸多。但都只局限于專家的個人觀點,沒有形成最終的“科學定論”。當很多人將沖泡后的茶湯喂食實驗用的小白鼠,去尋找抗癌機理時,首先就忽略了一個事實,茶湯內含的茶葉水浸出物有很多物質,到底哪些物質會產生抗癌機理?


  很多人也將茶葉內含的某種物質提純出來,或口服或注射的方法,尋找抗癌的“因子”,但其結果離預期也相差甚運,到目前為止,沒有形成重大突破。


  這里有一個誤區(qū),茶葉做為飲品,具有最基本的食品功能,與藥品相差甚遠。沒有脫離食品“原形”的物質,不可能成為“藥品”,甚至連“藥品”的“藥源”都談不上。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發(fā)現某種植物內含有一種或幾種物質可能成為未來“藥品”的“藥源”時,還需將這種物質反復“提純”,并經過“再加工”,使其完全脫離“原食品”的形態(tài)和性質,方能成為某種“藥源”。


  其實,就抗癌類藥品的研究而言,已是世界性的難題。全球很多科學家近些年來將眼界投入到微生物與酶系上,主要原因是他們看到,很多發(fā)酵類的產品隱藏了可作為抗癌物質的“藥源”。目前國際社會之所以青睞生物制藥,也是因為他們越來越看到用生物制備的技術或許能找到這種“藥源”。


  就茶葉類產品而言,假如也存在這類潛在的抗癌“藥源”的話,那么唯一的可能只能是普洱茶。這是因為:


  1、普洱茶屬于發(fā)酵類食品,普洱茶發(fā)酵過程中由于多種微生物菌群與酶系的“干預”,使普洱茶在后續(xù)的物質降解與演變中產生了大量衍生物質,這些衍生物質的“遞次轉化”,極易形成潛在的抗癌“藥源”,為普洱茶具備潛在的抗癌功能提供了“物質”基礎。


  2、很多科學家從普洱茶的茶紅素締結物中已經找到抗癌的潛在“藥源”。雖然這項研究仍處在實驗室階段,離真正的成果還有一段距離。但為普洱茶抗癌機理研究提供了更明確的理論依據。


  3、普洱茶存在“實踐在先”的特性。這個“實踐”有著上千年的過程。清朝《本草綱目拾遺》的作者趙學敏對普洱茶的一個特殊品種——普洱茶膏,有過這樣一個評語:“普洱茶膏治百病”。這個觀點的提出顯然違背科學常識。問題是,趙學敏畢竟又是清朝很著名的藥學家,也是公認的一個非常嚴謹的治學者,怎么就能出現如此的低級“錯誤”呢?難道是他的“筆誤”?還是他綜合了大量案例才提出這一觀點呢。當我們翻看他著的《本草綱目拾遺》,詳盡查看他錄入的近千種藥品,唯獨對普洱茶膏給出了“治百病”的說法。他為什么不說其它藥材“治百病”呢。這種“夸張式”的評價是否隱含了另一方面的原因:當普洱茶膏能對某些在他看來根本不能治愈的“疑難雜癥”卻發(fā)揮治療功效時,他已經找不到更準確的文字進行概括,只能用“治百病”這樣高度概括的言辭去表達,以提示人們,甚至后人,對普洱茶膏的關注。其實,在人類社會進入現代科技社會之前,人們就經常將某一種“藥”擴大適用范圍,以期對各種疾病產生療效。當一種“藥”能夠適合多種疾病時,這種“藥”便立刻被視為“神藥”。這樣的例子,不僅中國有,西方也有,如1899年發(fā)明的“阿司匹林”,當初只作為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但在后來,其治療的范圍越來越廣,如鎮(zhèn)痛、解熱,抗血栓,心血管疾病,最近幾年,又有很多研究部門視它能抗癌。似乎“阿司匹林”是一個寶藏,幾乎每十年都產生一個新的“適應癥”。因此,對趙學敏的“治百病”說法也不能簡單的一棒子打死。那么,趙學敏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疑難雜癥”都有哪些病癥?因為中國古代沒有癌癥一說,凡是當時醫(yī)學不能確疹的病統(tǒng)稱“疑難雜癥”。趙學敏所說的“治百病”是否就包含癌癥呢?


  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是否需要因為“普洱茶膏治百病”說辭,仍然將普洱茶視為一個寶藏?西方對“阿司匹林”的研究有持續(xù)100年以上的歷史,其成果頗豐。而我們對普洱茶的化學分析才剛剛起步,還有大量我們未知的物質需要我們一一破譯。


  近一年來,有一個生物醫(yī)藥研究小組就曾對普洱茶膏的一個品種----普洱茶石(普洱茶膏一種,又稱“玉龍勝雪”)進行了研究。他們發(fā)現,普洱茶石已完全脫離了普洱茶的形態(tài),其外觀呈現重度白霜,是普洱茶膏長時間后陳化所至。這種白霜,是茶葉兒茶素與咖啡堿的絡合物。


  同時,研究人員又發(fā)現普洱茶膏中茶紅素的締結物,因為我們目前的技術手段還不能分離純化出茶紅素的單體,只能分離出一類較復雜的紅褐色酚性化合物。它有兒茶素酶促氧化聚合、縮合反應的物質,也有兒茶素氧化物與多糖、蛋白質、核酸和原花色素等產生的非酶促反應的產物。茶紅素締結物的二次萃取。經過對萃取物再純化后,發(fā)現其有極強的滲透性。


  研究人員用致癌劑誘使實驗鼠發(fā)病。使所有實驗鼠在一段時間內產生誘使性細胞癌變。然后將上述純化的“藥物”分別采取口服或注射的方法對實驗鼠進行分組試驗。結果發(fā)現,這種純化了的“藥物”對實驗鼠體內的癌細胞產生“撲捉”與“包裹”,再加上對普洱茶膏內含的特殊微生物進行結構性修飾,使其內切酶產生對癌細胞整體“切割”,阻斷肽鏈,使其失去“營養(yǎng)源”,導致癌細胞的最終“枯萎”,喪失分裂與再生的可能,達到殺死癌細胞的功能。


  但是,這個實驗只是對實驗鼠進行的,只是抗癌藥物研究的“前奏”,目前只局限在實驗室階段,離藥品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需要聲明的一點是,這種具備“藥源”雛形的物質雖然來源于普洱茶膏,但它也經過了很多生物技術的再“改造”過程。尚不能簡單地認定普洱茶膏就具備直接的抗癌功效。


  但有一點,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人體實際上也是一個“生物加工廠”,普洱茶進入人體后能否產生“再加工”的過程,以至由于這種“再加工”達到何種效能,是我們未知的。因此,我們也只能給它一個保守的定義:即普洱茶具有潛在的抗癌功能。


  2、降血壓與降血脂的潛在功能


  普洱茶能夠降血壓與降血脂是目前業(yè)界最“熱門”的話題。也不斷有相關研究報告發(fā)表。其實,我們將普洱茶降血壓與降血脂列為潛在功能,而不是直接的功效,在于說明,普洱茶在這兩方面反應出來的功能,是“間接”的性質,不具“直接”的效能。


  我們說普洱茶具有降血壓與降血脂的潛在功能,是因為普洱茶在這方面有特殊的“路徑”所致。


  一是普洱茶是發(fā)酵的產物。很多發(fā)酵類的產品,包括普洱茶,都有他汀類物質出現,如絡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這些都屬于降血脂的藥用成分。雖然它們的含量很少,不能替代“藥品”,但也具備一定的“靶向”。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國際社會醫(yī)學報告認為,已知他汀類藥物(主要是指化學合成)會干擾人體內輔酶Q10,長期服用他汀類藥品會出現具有損害肝臟及可能致癌的副作用。因此,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第一個過程不應是一種藥物,而代替它的應是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綜合設計的營養(yǎng)計劃。顯然,普洱茶由于他汀類藥用成分屬于發(fā)酵過程的自然產物,不是“西藥化學合成”,自然成為這個營養(yǎng)計劃的首選。


  二是普洱茶的茶色素具有潛在的降血脂功能。即通過改善血液中紅細胞變形性,調整紅細胞聚集性及血小板的黏附性,降低血漿黏度,從而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這方面,普洱茶中的茶紅素,仍然是這方面的“主力軍”,原因仍然在于它極強的滲透性。同時,“年份”越長的普洱茶茶紅素含量越高,效果越好;


  三是普洱茶的咖啡堿與茶堿的利尿作用,對緩解高血壓及高血脂有潛在的功能。我們知道,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服用如雙氫氯噻嗪、吲噠帕胺、呋噻米、氨苯蠂啶等藥物。這些藥物基本都屬于利尿劑。因為利尿的方法是治療與緩解高血壓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普洱茶中的咖啡堿通過剌激人體的膀胱同樣能夠達到利尿作用;同時,由于普洱茶中的咖啡堿與茶堿還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都起到降血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普洱茶中的咖啡堿能分解血液中的鈉離子。我們中國飲食有偏咸的弱點,其含鈉的組分太高。因為一個鈉離子必然裹挾五個水分子,造成血容量增大,形成對血管壁的壓力。普洱茶的咖啡堿能夠起到排鈉作用,降低血容量,從而間接起到降壓作用。


  實際上,國際醫(yī)療界對治療高血壓一直倡導兩種模式:即藥物治療和非藥物療法。而且,非藥物療法優(yōu)于藥物治療,是高血壓患者的首選。普洱茶就屬于非藥物療法的范疇。


  3、降血糖的潛在功能


  在中國和日本民間,常有用粗老茶治療糖尿病的經驗。日本著名的茶葉專家在1987年做過一個試驗:將茶葉冷水提取物除去脂、蛋白質等,純化出茶多糖,具有與粗老茶降血糖同樣的功效。據此,他認為茶葉中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復合多糖。這項成果,被綠茶界經常引用,并衍生了大量綠茶降血糖的研究成果。但是,這里有一個事實是我們應當關注的,如果不采取去脂、去蛋白質,加上純化的手段獲取茶多糖,綠茶的降血糖功效幾乎是不存在。因為這種純化茶多糖的方式屬于精細化工的范疇,與我們平常品飲的綠茶是兩個概念。


  但普洱茶不同。只要經過發(fā)酵后的普洱茶,無論是自然發(fā)酵還是人工發(fā)酵,其茶多糖的含量遠高于綠茶與烏龍茶。因此,就茶葉而言,普洱茶無疑應是降血糖茶葉類的首選。這是因為:


  一是普洱茶的原料本身就以粗老葉為主,與民間流傳的粗老葉治療糖尿病有物質等同或相近的基礎。茶多糖的含量是隨原料粗老程度的增加而遞增,原料越老,茶多糖含量越高。


  二是普洱茶在發(fā)酵中,本身就將脂類與蛋白質等物質分解與轉化,提高了茶多糖的含量。同時,茶多糖又是生物活性高分子化合物,通過發(fā)酵的降解與轉化,又分離出小分子低聚糖。也恰恰是這個小分子低聚糖才是普洱茶降血糖的主要“功臣”。


  三是低聚糖(又稱寡糖)是通過糖苷鍵將2~4個單糖連接而成小聚體,它包括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這類寡糖的共同特點是:難以被胃腸消化吸收,甜度低,熱量低,又屬非胰島素所依賴,不會使血糖升高,適合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人食用。同時,它也能改善人體內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利于雙歧桿菌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普洱茶內含的低聚糖經代謝產生有機酸使腸內pH值降低,抑制腸內沙門氏菌和腐敗菌的生長,防治便秘,并增加維生素合成,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間接起到降血糖的功能。


  當然,普洱茶“第三功能”其涵蓋的內容還有很多,筆者只能摘取幾個主要部分進行簡單描述。而且每一項描述又由于受文字的限制不能展開分析。


  寫到這里,《普洱茶四大價值》的撰寫就算告一段落。筆者之所以將普洱茶歸納為“四大價值”,是因為普洱茶具備獨特的價值體系所決定的。這個價值體系有其完整的價值鏈,并有序的排列。


  1、普洱茶第一個價值——地理價值,在于告訴我們?yōu)槭裁粗挥性颇喜拍苌a喬木大葉種的普洱茶。


  2、普洱茶第二個價值——工藝價值,是向我們展示好的普洱茶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它制作的特殊性在哪里。


  3、普洱茶第三個價值——陳化價值,則是告訴我們普洱茶品質再造的秘密,給存茶者一個存茶的理由。


  4、普洱茶第四個價值——第三功能,則是給消費者一個品飲普洱茶的理由。


普洱茶,是屬于紅茶嗎?

  普洱茶不是紅茶,近年來,普洱茶逐漸從六大茶系中分離出來,成為了獨立的茶系。但在早期,普洱生茶未經發(fā)酵一般被歸為綠茶,而普洱熟茶屬于后發(fā)酵,被歸為黑茶。普洱生茶經過陳放可以進行自然發(fā)酵,只要保存得當,可以長期保存。

  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區(qū)域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后發(fā)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可清飲,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普洱茶曾被歸類為黑茶類,現歸類為再加工類中的后發(fā)酵茶。

  紅茶

  紅茶,為山茶科植物茶的嫩葉或嫩芽。紅茶并不是天然生長的,而是在明末清初,在綠茶的基礎上制做成的。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發(fā)酵作用使茶葉中的成分產生化學反應,以水沖泡,不僅香氣迎人,還呈現出特有的深紅茶色,因此被人稱為“紅茶”。紅茶是一個茶類,紅茶包含了多種種類,如云南滇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等。

  普洱茶,是屬于紅茶嗎?

  首先,要明確的是,普洱茶與紅茶屬于不同的茶類。紅茶是通過殺青、揉捻、發(fā)酵等工藝制成,而普洱茶則是通過發(fā)酵、壓制等獨特工藝制成。這兩者在工藝和品味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普洱茶并不是紅茶。

  然而,盡管普洱茶不是紅茶,它卻有許多獨特的功效和作用。首先,普洱茶有助于降脂減肥。研究表明,普洱茶中含有豐富的酶類物質和微生物,能夠分解脂肪,促進脂肪的代謝和消耗,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此外,普洱茶還能幫助降低血脂和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其次,普洱茶還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效。研究發(fā)現,普洱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和兒茶素等抗氧化物質,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延緩細胞的老化過程,保護身體健康。同時,普洱茶中的茶多酚還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和疾病的發(fā)生。

  此外,普洱茶還有助于調理消化系統(tǒng)和促進腸道健康。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和兒茶素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維護腸道的平衡狀態(tài)。同時,普洱茶中的茶堿和咖啡堿等物質能夠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秘和胃腸不適,改善消化功能。

  最后,普洱茶還有助于降壓降糖和保護肝臟。研究發(fā)現,普洱茶中的茶多酚能夠抑制血壓升高和血糖波動,有助于預防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fā)生。此外,普洱茶中的茶多酚還具有保護肝臟的作用,能夠減輕肝臟負擔,促進肝細胞的再生修復。

  總而言之,普洱茶雖然不是紅茶,但其獨特的工藝和獨特的功效使其成為茶界的一顆明星。它具有降脂減肥、抗氧化抗衰老、調理消化系統(tǒng)、降壓降糖保護肝臟等多重健康功效。因此,選擇適量飲用普洱茶不僅能夠滿足口福,還能夠促進身體健康。


洪普號:普洱茶養(yǎng)不養(yǎng)生,你說了算?

  原文標題:【茶事】普洱茶養(yǎng)不養(yǎng)生,你說了算?


  關于茶的保健作用,民間諺語說到:“粗茶淡飯不喝酒,一定活到九十九”、“不喝涼水多喝茶,不拉稀痢不發(fā)痧”。

  普洱茶養(yǎng)生嗎?

  普洱茶有別于綠茶、包種茶、紅茶等茶類,它是經過微生物酶菌所產生后發(fā)酵而得,故在陳放、發(fā)酵期間會形成各種不同的香氣,而造成其獨特的風味。其實,早在多年前,世界各國的許多醫(yī)學報告中就已經指出:“普洱茶具有降低煙毒致癌之毒性反映,極利于體內致癌物的排泄”。
  同時,經法國圣安東尼醫(yī)學系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普洱茶確實對降低人體所含三酸甘油脂、膽固醇、血尿酸等有不同的治療效果,且有去脂減肥、助消化、防痢疾、暖胃等多種功效。因此,在歐美一些國家,已將普洱茶當作日常保健、減肥的良藥。

  但是普洱茶獨特的原料要求與加工工藝,造就了其與眾不同的味道、形態(tài)和內含物質構成,這些內含物質會與一些食物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沖撞。在這樣的情況下,普洱茶的養(yǎng)生作用非但無法得以體現,反而可能導致?lián)p害身體健康。

  讓我們扒一扒這些讓普洱茶養(yǎng)生功效消失的罪魁禍首。

  普洱茶與食物的相愛相殺

  酒與茶一直以來都以兩生花的形式存在。在很多人的意識里,濃茶解酒也是一個真理,但有酒友在喝高之后一定對這句話有所懷疑。
  酒后喝普洱茶,人會更難受,冒虛汗不說,胃里更是翻江倒海,飲完酒后喝普洱茶是十分不明智的,加大心臟負荷很容易造成酒后事故。喝醉了來杯熱牛奶睡一覺,第二天吃完早飯以后再喝熟普,對受損的腸胃才有幫助。

  蛋白質是人體每天需要補充的營養(yǎng)物質,但如果吃了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牛奶、雞蛋等,3小時之內不要喝普洱茶比較好。因為茶中的酸性物質和蛋白質糅合在一起,會減少腸道的蠕動,使腸道里水分減少,影響消化系統(tǒng),造成便秘。
  動物的肝臟多有造血功能,所以其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鐵元素,如果吃肝臟時喝普洱茶,會大大減少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等過三五個鐘頭再來喝卻是極好的,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防止三高。
  茶點作為茶桌上的一道美食在我們喝茶的的時候都會備上,因為普洱茶具有降脂的作用,喝多了容易頭暈或者發(fā)餓。因此喝茶忌吃寡淡到不行的蔬菜。身體里沒點油水,很容易貧血、低血壓,容易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渾身無力,所以飲茶一定要注意食物間的平衡。
  普洱茶與生活方式的糾纏

  忌空腹飲茶。

  茶入肺腑會冷脾胃。空腹喝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發(fā)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癥狀。
  忌飯前后馬上飲茶。

  飯前飯后20分鐘左右確實不宜大量飲茶,特別是飲濃茶。因為這樣做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

  中醫(yī)認為"苦寒必傷脾胃",過度飲茶首先會傷脾胃,"脾胃一傷,百病由生"."淡茶溫飲保年歲",飲淡茶、溫茶才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忌發(fā)燒喝茶。

  很多茶友喝完茶都會覺得體溫升高,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茶堿,有升高體溫的作用。因此發(fā)燒病人忌喝茶,否則無異于“火上澆油"。

  善用普洱茶的養(yǎng)生功效

  普洱茶茶性溫和,暖胃不傷胃。這點對熟普洱茶尤為明顯。一般輕發(fā)酵茶對愛茶人來說,確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顧忌,尤其是我們這些整日喝茶又飲食不正常的現代人,在咖啡因、單寧酸的長期浸漬下,常有搜腸刮胃之苦,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體會。

  普洱茶可以降血脂。許多醫(yī)學實驗證明,持續(xù)以恒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達30%(視個體而不同),在克雷泰伊的莫道爾醫(yī)院給20位血脂過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云南沱茶,一個月后,發(fā)現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幾乎減少了1/4,而飲同樣數量其它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則無明顯變化。由此,可以看出普洱茶在降血脂方面的特別功效。

  普洱茶可以減肥。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有人提起普洱茶減肥的功效并不明顯,而又有人說功效顯著。這種矛盾來自個體的差異以及對肥胖程度認識的不同。如果本來血脂就不高,喝普洱茶是不會再降血脂的。
  學會喝普洱茶將是一件受益匪淺的事情。
找到約445條結果 (用時 0.01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