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盧仝烹茶圖劉松年

找到約21條結(jié)果 (用時 0.019 秒)

文徵明及其《品茶圖》

明代的文徵明,既是著名書畫家,又是文學(xué)家且崇道家。文徵明生于1470年11月,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吳縣)人。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文徵明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詩文書畫,師從吳寬、李應(yīng)禎、沈周等。但他的仕途并不順利,屢次科考不中。直到54歲時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才得以直接入吏部參加考核,授翰林待詔一職。此時文徵明的書畫已負盛名,求購者甚多,因而不免受到翰林院同僚的羨慕嫉妒恨。故文徵明心中悶悶不樂,在三年中三次上書請辭才獲批準(zhǔn)。57歲辭歸乘舟南下,回蘇州定居,以翰墨自娛,無意仕進。文徵明的山水畫有“粗筆”“細筆”兩種風(fēng)貌,人稱“粗文”和“細文”。

文徵明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受白居易、蘇軾影響較大,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著有《普田集》三十五卷。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歲次辛卯年,文徵明以寫實手法創(chuàng)作了著名《品茶圖》,圖中記述了當(dāng)日的山中茶舍有賓主三人,其中的兩人端坐茶舍內(nèi)談興正濃,正享受對啜之趣,而有一茶僮正在側(cè)屋準(zhǔn)備間正忙著對爐煮水,這時,茶舍外不遠處,有應(yīng)邀參加茶會的另一文友、茶友正趨步過橋前來的情景。

《品茶圖》題詩云:“碧山深處絕纖埃,面面軒窗對水開。谷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詩后跋文寫道:“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傳過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徵明制?!?鈐“文徵明印”白文印及“衡山”朱文印)。

《品茶圖》跋文中提到的陸子傳即陸師道,字子傳,號元洲,改號五湖,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人。嘉靖十七年(1538 年)進士,歷官工部主事、禮部主事、尚寶司少卿。陸子傳平日嗜茶作畫,后來以母親年邁請辭歸鄉(xiāng),家居十四年師事文徵明,工小楷、古篆,著有《左史子漢鐫》《五湖集》。其書畫代表作為《喬柯翠林圖》。陸子傳一家可謂書畫之家,其女陸卿子亦工詩畫,但其子陸士仁喜歡仿制其父書畫。

《品茶圖》畫面茶舍中人物正是文徵明與陸子傳師徒對飲圖,大有借品茶來互相欣賞對方才氣之意,這種場景,正如明代文人楊慎所言:“不獨品茶兼品士。”品茶于山水間是文人雅趣,“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ㄓ⒉萆瑹o非見道之文?!贝蟮治娜似凡鑼︼?,通山水之魂魄。一山一水,一室一茶,人心之隔閡,彼此之是非,俱遠矣。茅屋幾間,畫中幾人,一壺茶即通心靈世界。

為了弘揚中國茶文化與品茗意境之美,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及與茶事相關(guān)古畫為題材,臺灣中華郵政在2016年5月5日發(fā)行《三茶圖古畫》郵票一套三枚。此郵票全張枚數(shù)十八枚,票幅30×50(毫米),共發(fā)行九十萬套。三茶圖郵票除了上述文徵明《品茶圖》(面值25元)之外,另有宋代劉松年創(chuàng)作的《攆茶圖》(面值5元)和宋代錢選創(chuàng)作的《盧仝烹茶圖》(面值15元)。

《攆茶圖》所呈現(xiàn)宋代點茶法。一人手推茶磨攆茶,邊上置茶帚與拂末各一,以拂聚茶末;另一人左手持茶盞,右手執(zhí)茶瓶正在點茶。桌前風(fēng)爐,爐火正熾,上置提梁鍑燒煮沸水;《盧仝烹茶圖》畫中以宜興朱泥茶壺煮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葉茶泡法。一人煽火烹茶,爐上置單柄壺,旁置雙層朱泥提梁壺;正面白衣文士為唐代詩人盧仝,身旁擺放三足朱泥茶壺、白瓷茶甌、朱漆茶托、書畫冊等,反映品茗論書的隱逸生活。(舒曼茶話寫于2019年1月18日浦東清茗齋)

茶道茶藝,中國歷代飲茶圖

蕭翼賺蘭亭圖 [唐] 閻立本 畫面有5位人物,中間坐著一位和尚即辨才,對面為蕭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畫面上,蕭翼和辨才和尚神態(tài)維妙維肖。畫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風(fēng)爐旁,爐上置一鍋,鍋中水已煮沸,茶末剛剛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夾子”欲攪動“茶湯”,另一旁,有一童子彎腰,手持茶托盤,小心翼翼地準(zhǔn)備“分茶”。矮幾上,放置著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這幅畫記載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實,再現(xiàn)了唐代烹茶、飲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過程。

調(diào)琴啜茗圖卷 (聽琴圖) [唐] 周昉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畫中描繪五個女性,其中三個系貴族婦女。一女坐在盤石上,正在調(diào)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盤,另一女坐在圓凳上,背向外,注視著琴音,作欲飲之態(tài)。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聽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邊。

晚唐《唐人宮樂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軸,絹本,設(shè)色畫。

本圖描寫後宮嬪妃十人,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則負責(zé)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jié)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yīng)十分優(yōu)美,因為連蜷臥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五代] 顧閎中

繪畫充分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貴族們的夜生活重要內(nèi)容──品茶聽琴。畫中幾上茶壺、茶碗和茶點散放賓客面前,主人坐榻上,賓客有坐有站。左邊有一婦人彈琴,賓客們一邊飲茶一邊聽曲。

《卓歇圖》卷,五代,胡瓌作(傳)

該圖舊傳為五代契丹畫家胡瓌作。據(jù)畫中大多數(shù)人物髡頂、腦后垂雙辮的發(fā)式和方頂黑巾等特點,當(dāng)屬金代女真人的風(fēng)俗,故極可能出自金代漢族畫家的手筆。

文會圖 [北宋] 趙佶,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趙佶,即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在朝29年,輕政重文,一生愛茶,嗜茶成癖,常在宮廷以茶宴請群臣、文人,有時興至還親自動手烹茗、斗茶取樂。親自著有茶書《大觀茶論》,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此畫描繪了文人會集的盛大場面。在一個豪華庭院中,設(shè)一巨榻,榻上有各種豐盛的菜肴、果品、杯盞等,九文士圍坐其旁,神志各異,瀟灑自如,或評論,或舉杯,或凝坐,侍者們有的端捧杯盤,往來其間,有的在炭火桌邊忙于溫酒、備茶,其場面氣氛盛大熱烈。

南宋劉松年《茗園賭市圖》,圖中的茶販有注水點茶的,有提壺的,有舉杯品茶的,這是宋代街頭茶市的真實寫照。

攆茶圖 [南宋] 劉松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該畫為工筆白描,描繪了宋代從磨茶到烹點的具體過程、用具和點茶場面。左前方一仆設(shè)坐在矮幾上,正在轉(zhuǎn)動碾磨磨茶,桌上有茶羅(篩茶)、茶盒(貯茶)等。另一人佇立桌邊,提著湯瓶點茶(泡茶),他左手邊是煮水的爐、壺和茶巾,右手邊是貯水甕,桌上是茶筅、茶盞和盞托。一切顯得十分安靜整潔,專注有序。畫面右側(cè)有三人,一僧伏案執(zhí)筆作書,傳說此僧就是書圣”懷素。一人相對而坐,似在觀賞,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賞。充分展示了貴族講究品茶的生動場面,是宋代茶葉品飲的真實寫照。

盧仝烹茶圖 [南宋] 劉松年 絹本著色該畫生動地描繪了南宋時的烹茶情景。畫面上松槐交錯,環(huán)境清幽。盧仝擁書而坐,赤腳女婢治茶具,長須肩壺汲泉。

張文藻墓壁畫--童嬉圖 [遼] 作者不詳

縱170厘米,橫145厘米,1993年,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下八里村7號遼墓出土。右邊有四個人物,四人中間放茶碾一只,船形碾槽中有一鍋軸。旁邊有一黑皮朱里圓形漆盤,盤內(nèi)置曲柄鋸子、毛刷和綠色茶碾。盤的上方置茶爐,爐上坐一執(zhí)壺。畫中間桌上放些茶碗、貯茶瓶等物,畫左側(cè)有四童躲在柜后嬉樂探望。壁畫反映了遼代的烹茶用具和方式,細致真實。

韓師訓(xùn)墓壁畫--婦人飲茶聽曲圖 [遼]

河北宣化下八里韓師訓(xùn)墓出土。壁畫右側(cè)一女人正端杯飲茶,桌上還有幾盤茶點,左側(cè)有人彈琴。

張世古墓壁畫(局部)--將進茶圖 [遼]

河北宣化下八里張世古墓出土。壁畫中間一女人手捧茶托和茶盞,似準(zhǔn)備奉茶至主人。桌上有大碗、茶碗和茶托,桌前爐火正旺正在煮水。

張世古墓壁畫(局部)--瀹茶敬茶圖 [遼]

河北宣化下八里張世古墓出土。壁畫中桌子上放著大碗、茶碗,一人正在將茶湯從壺中注入另一人端著的茶碗中。

河北宣化遼張世卿墓壁畫中有一幅備經(jīng)圖

茶道圖

敖漢旗羊山1號遼墓、下灣子5號墓發(fā)現(xiàn)若干個不同場面的茶道圖。如羊山1號的西南壁茶道圖中5個契丹長男子圍著一個高桌,有的在捧食,有的在端盞。桌上擺有罐、盤、碗,內(nèi)盛果品。桌前有一髡發(fā)男童正鼾睡。桌旁三足炭火盆內(nèi),有兩個瓜棱執(zhí)壺。頭扎雙髻的女童在煮茶湯。

張恭誘墓壁畫(局部)--煮湯圖 [遼]

河北宣化下八里張恭誘墓出土。壁畫中一童正執(zhí)扇煮水,爐火正紅,一男子端茶盤,盤中有茶二盞,桌上放著茶托、茶盞。

下八里村6號墓壁畫--茶作坊圖 [遼]

1993年,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下八里村6號遼墓出土。壁畫中一人碾茶,一人煮水,一人點茶,反映了當(dāng)時的煮茶情景。

下八里村1號墓壁畫--點茶圖 [遼]

河北宣化下八里1號墓出土。壁畫描繪了兩人配合正在點茶的情景。

斗茶圖 [元] 趙孟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畫面上四茶販在樹蔭下斗茶。人人身邊備有茶爐、茶壺、茶碗和茶盞等飲茶用具,隨時隨地可烹茶比試。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態(tài)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壺。作將壺中茶水傾入杯中之態(tài),另兩人站立在一旁注視。斗茶者把自制的茶葉拿出來比試,展現(xiàn)了宋代民間茶葉買賣和斗茶的情景。

元 馮道真墓畫奉茶圖

茶道圖 [元] 作者不詳

內(nèi)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qū)沙子山2號墓壁畫。畫面再現(xiàn)了元代的飲茶習(xí)俗飲茶場面。長桌上有內(nèi)置長匙的大碗、白瓷黑托茶盞、綠釉小罐、雙耳瓶。桌前側(cè)跪一女子,左手持棍撥動炭火,右手扶著炭火中的執(zhí)壺。桌后三人:右側(cè)一女子,手托一茶盞;中間一男子,雙手執(zhí)壺,正向旁側(cè)女子手中盞內(nèi)注水;左側(cè)女子一手端碗,一手持紅色筷子攪拌。

惠山茶會圖 [明] 文征明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畫面描繪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時節(jié),文征明同書畫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游覽無錫惠山,飲茶賦詩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陽有兩人對說,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兩人圍井闌會就,支茶灶于幾旁,一童子在煮茶。畫前引首處有蔡羽書的“惠山茶會序”,后紙有蔡明、湯珍、王寵各書記游詩。詩畫相應(yīng),抒性達意。

品茶圖 [明] 文征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畫中茅屋正室,內(nèi)置矮桌,文征明、陸子傅對坐,桌上只有清茶一壺二杯。側(cè)尾有泥爐砂壺,童子專心候火煮水。根據(jù)書題七絕詩,末識:“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傅對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

玉川煮茶圖 [明] 丁云鵬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圖中描述了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意。畫中盧仝坐蕉林修篁下,手執(zhí)團扇,目視茶爐,正聚精會神候火煮湯,圖下一長須仆撿壺而行,似是汲泉去,左邊一赤腳婢,雙手捧果盤而來。畫面描繪了煮泉品茗的情景。

山窗清供圖 [清] 薛懷

此畫以線描繪出大小茶壺和蓋碗各一,明暗表現(xiàn)的十分好。畫上自題五代詩人胡嶠詩句:“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dāng)封不夜候?!绷碛挟?dāng)時詩人、書家朱顯渚題六言詩一首:“洛下備羅案上,松陵兼到經(jīng)中,總待新泉活水,相從栩栩清風(fēng)?!辈杈呷氘?,反映了清代人對茶具的重視。

來源:茶藝師網(wǎng)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古人飲茶圖,帶你領(lǐng)略古人飲茶習(xí)俗

古代人對茶的講究與重視

大大超于現(xiàn)在

泡茶的方式更是花樣百出

慶幸畫家把這些場景畫了下來

通過這些畫

一起去圍觀古人喝茶

中國古人以各種形式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用茶、品茶、斗茶的圖畫,這些圖片資料是了解古代飲茶習(xí)俗的重要資料,從圖片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古代的各種飲茶方式,還可以了解茶具的變化史。今天就介紹一下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部分茶圖。

元墓壁畫:茶道圖

茶道圖 [元] 作者不詳

彩繪壁畫

畫面生動地再現(xiàn)了元代的飲茶習(xí)俗飲茶場面。長桌上有內(nèi)置長匙的大碗、白瓷黑托茶盞、綠釉小罐、雙耳瓶。桌前側(cè)跪一女子,左手持棍撥動炭火,右手扶著炭火中的執(zhí)壺。桌后三人:右側(cè)一女子,手托一茶盞;中間一男子,雙手執(zhí)壺,正向旁側(cè)女子手中盞內(nèi)注水;左側(cè)女子一手端碗,一手持紅色筷子攪拌。

河北宣化6號墓壁畫:茶作坊圖

下八里村6號墓壁畫--茶作坊圖 [遼]

作者不詳

壁畫中共有6人, 一人碾茶,一人煮水,一人點茶。形象生動,反映了當(dāng)時的煮茶情景。

遼張恭誘墓壁畫:煮湯圖

張恭誘墓壁畫(局部)--煮湯圖 [遼]

河北宣化下八里張恭誘墓出土

壁畫中一童正執(zhí)扇煮水,爐火正紅,一男子端茶盤,盤中有茶二盞,桌上還放有茶托、茶盞。

遼韓師訓(xùn)墓壁畫:婦人飲茶聽曲圖

韓師訓(xùn)墓壁畫--婦人飲茶聽曲圖 [遼]

河北宣化下八里韓師訓(xùn)墓出土

壁畫右側(cè)一女人正端杯飲茶,桌上還有幾盤茶點,左側(cè)有人彈琴,形像逼真。

盧仝烹茶圖 [南宋] 劉松年

該畫生動地描繪了南宋時的烹茶情景

畫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錯,枝葉繁茂,下覆茅屋。盧仝擁書而坐,赤腳女婢治茶具,長須肩壺汲泉。

宮樂圖(會茗圖) [唐]

宮樂圖(會茗圖) [唐] 作者不詳

縱48.7厘米,橫69.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描繪宮廷仕女坐長案娛樂茗飲的盛況。圖中12人,或坐或站于條案四周,長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長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湯于自己茶碗內(nèi),另有正在啜茗品嘗者,也有彈琴、吹蕭者,神態(tài)生動,描繪細膩。

周昉:調(diào)琴啜茗圖卷

調(diào)琴啜茗圖卷 (聽琴圖) [唐] 周昉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周昉,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西安人,唐代著名仕女畫家。擅長表現(xiàn)貴族婦女、肖像和佛像。

畫中描繪五個女性,其中三個系貴族婦女。一女坐在盤石上,正在調(diào)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盤,另一女坐在圓凳上,背向外,注視著琴音,作欲飲之態(tài)。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聽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邊,畫中貴族仕女曲眉豐肌、秾麗多態(tài),反映了唐代尚豐肥的審美觀,從畫中仕女聽琴品茗的姿態(tài)也可看出唐代貴族悠閑生活的一個側(cè)面。

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南宋摹本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北宋摹本

閻立本,唐代早期畫家,擅長畫人物肖像和人物故事畫。

畫面有5位人物, 中間坐著一位和尚即辨才,對面為蕭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畫面上,機智而狡猾的蕭翼和疑慮為難的辨才和尚,其神態(tài)維妙維肖。畫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風(fēng)爐旁,爐上置一鍋,鍋中水已煮沸,茶末剛剛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夾子”欲攪動“茶湯”,另一旁,有一童子彎腰,手持茶托盤,小心翼翼地準(zhǔn)備“分茶”。矮幾上,放置著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這幅畫不僅記載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實,而且再現(xiàn)了唐代烹茶、飲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過程。

飲茶圖

團扇絹本設(shè)色

縱35.8厘米 橫35.9厘米

(美)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圖中畫一侍女雙手捧茶盤,一婦人伸手盤中拿茶具。右邊一貴夕3面向她們而立,儀態(tài)端莊嫻靜。后隨侍女雙手捧一錦盒。畫風(fēng)承唐代周吩,典雅濃麗。舊題南唐周文矩畫,然觀其時代氣息,應(yīng)為宋人所作。

(南宋)劉松年:攆茶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該畫為工筆白描,描繪了宋代從磨茶到烹點的具體過程、用具和點茶場面。畫中左前方一仆設(shè)坐在矮幾上,正在轉(zhuǎn)動碾磨磨茶,桌上有篩茶的茶羅、貯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佇立桌邊,提著湯瓶點茶(泡茶),他左手邊是煮水的爐、壺和茶巾,右手邊是貯水甕,桌上是茶筅、茶盞和盞托。一切顯得十分安靜整潔,專注有序。

畫面右側(cè)有三人,一僧伏案執(zhí)筆作書,傳說此高僧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書圣”懷素。一人相對而坐,似在觀賞,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賞。畫面充分展示了貴族官宦之家講究品茶的生動場面,是宋代茶葉品飲的真實寫照。

斗茶圖卷 [唐] 閻立本

閻立本,唐代早期畫家,擅長畫人物肖像和人物故事畫。

這幅畫生動地描繪了唐代民間斗茶的情景。畫面上平民裝束的人物,似三人為一組,各自身旁放著自己帶來的茶具、茶爐及茶葉,左邊三人中一人正在爐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盞提壺將茶湯注入盞中,另一人手提茶壺似在夸耀自己茶葉的優(yōu)異。右邊三人中兩人正在仔細品飲,一赤腳者腰間帶有專門為盛裝名茶的小茶盒,并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狀,同時三人似乎都在注意聽取對方的介紹,也準(zhǔn)備發(fā)表斗茶高論。整個畫面人物性格、神情刻畫逼真,形象生動,再現(xiàn)了唐代某些產(chǎn)區(qū)已出現(xiàn)的斗茶情景。

趙原:陸羽烹茶圖(元)

縱27.0厘米,橫78.0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該畫以陸羽烹茶為題材,用水墨山水畫反映優(yōu)雅恬靜的環(huán)境,遠山近水,有一山巖平緩?fù)怀鏊?,一軒宏敞,堂上一人,按膝而坐,傍有童子,擁爐烹茶。畫前上首押“趙”字,題“陸羽烹茶圖”,后款以“趙丹林”。畫題詩:“山中茅屋是誰家,兀會閑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p>

品茶圖 [明] 文征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畫中茅屋正室,內(nèi)置矮桌,文征明、陸子傅對坐,桌上只有清茶一壺二杯。側(cè)尾有泥爐砂壺,童子專心候火煮水。根據(jù)書題七絕詩,末識:“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傅對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p>

會圖 [明] 文征明

縱21.9厘米,橫6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畫面描繪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時節(jié),文征明同書畫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游覽無錫惠山,飲茶賦詩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陽有兩人對說,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兩人圍井闌會就,支茶灶于幾旁,一童子在煮茶。

畫前引首處有蔡羽書的“惠山茶會序”,后紙有蔡明、湯珍、王寵各書記游詩。詩畫相應(yīng),抒性達意。

山窗清供圖 [清] 薛懷

此畫以線描繪出大小茶壺和蓋碗各一,明暗表現(xiàn)的十分好。畫上自題五代詩人胡嶠詩句:“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dāng)封不夜候?!绷碛挟?dāng)時詩人、書家朱顯渚題六言詩一首: “洛下備羅案上,松陵兼到經(jīng)中,總待新泉活水,相從栩栩清風(fēng)?!辈杈呷氘?,反映了清代人對茶具的重視。

復(fù)竹爐煮茶圖 [清] 董誥

明代王紱曾作《竹爐煮茶圖》遭毀后,董誥在乾隆庚子(1780年)仲春,奉乾隆皇帝之命,復(fù)繪一幅,因此稱“復(fù)竹爐煮茶圖”。畫面有茅屋數(shù)間,屋前幾上置有竹爐和水甕。遠處有山水,。畫右下有畫家題詩:“都籃驚喜補成圖,寒具重體設(shè)野夫。試茗芳辰欣擬昔,聽松韻事可能無。常依榆夾教龍護,一任茶煙避鶴雛。美具漫云難恰并,綴容塵墨愧紛吾?!?畫正中有“乾隆御覽之寶”印。

煮茶圖 [明] 丁云鵬

縱140.5厘米,橫57.8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收藏

圖中描繪了盧仝坐榻上,榻邊置一煮茶竹爐,爐上茶瓶正在煮水,榻前幾上有茶罐、茶壺,置茶托上的茶碗等,旁有一須仆正蹲地取水。榻旁有一老婢雙手端果盤正走過來。背景有盛開的白玉蘭,假山石和花草。

來源:遵義茶業(yè)集團

如有侵權(quán) 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0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1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