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綠茶泡久了很難喝

找到約266條結果 (用時 0.022 秒)

煮白茶的“實用百科全書”老白茶怎么喝

  鋪天蓋地的都在說:老白茶,煮著喝!

  可是關于煮白茶,你真的了解么?

  煮白茶,看似就投茶、煮茶兩個步驟,其實里面有很多技巧。每個人掌握與理解的程度不同,所以有些人煮的白茶很好喝,而有些人煮的則很難喝。

  在碎片化的微信文章中,我們看到的總是簡單籠統(tǒng)的三兩介紹,可是真當運用到生活中,總感覺有些地方拿捏不準。

  關于如何煮白茶?

  小白歸類、深入細化成實用百科知識,你可以好好參考、對比實踐。

  ?

  在大家都熱衷于白茶煮著喝的時候,明白原理,讓你更有茶范兒。

  1

  為什么老白茶煮著喝,更好喝?

  煮后的老白茶,其豐富的內含物質如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黃素、咖啡堿等有益成分充分析出。同比泡的白茶,煮的水浸出物高出近60%。

  煮后的茶湯,滋味更加濃醇,聞起來充滿香氣,有藥香、棗香或粽葉香氣等。同時喝起來,給人感覺很柔和。

  2

  什么樣的白茶適宜煮?

  三五年以上的壽眉!

  一般是選擇存放三五年以上的壽眉。因為壽眉葉子粗老,茶梗和葉片中內含較多的果膠與茶多糖,這些物質讓煮后的白茶口感甜、茶湯稠。

  同時糖類物質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有效促進人體消化。并且粗老的茶梗、葉片蠟質豐富,讓白茶更耐煮;(煮一壺,喝上大半天,性價比超級高)

  3

  白毫銀針、白牡丹適宜煮么?

  并不是所有的白茶都適宜煮。

  新茶,不建議煮,更建議泡!新茶主要是喝清新鮮爽。若沒有經過時間轉化,用來煮,會導致茶多酚、咖啡堿過量析出,從而致使茶湯出現(xiàn)苦澀,影響口感。

  白毫銀針、白牡丹,不建議煮,更建議泡!等級較高的新白茶,芽、葉較嫩,咖啡堿含量高,直接煮,容易苦。若非要煮,建議白牡丹陳化三年以上、銀針陳化五年以上,沖泡后再煮。

  4

  什么樣的器皿最適宜煮白茶?

  我們常見的有鐵壺、銀壺、陶壺、玻璃壺等多種煮茶器皿:

  鐵壺/銀壺

  鐵壺、銀壺煮水會吸附水中的氯離子,同時釋放出鐵離子,起到軟化水質的作用,使得水PH值偏弱堿性,口感甘甜,卻不適合煮茶。因為金屬類材質容易與茶里的成分發(fā)生細微的化學反應,會影響茶的口感,故而不建議使用。

  陶壺

  陶泥壺,溫度較為穩(wěn)定,在煮茶時能很好地讓茶葉的香氣、味道得到釋放。煮白茶對火候的把握,主要是通過觀察茶湯的顏色深淺來判斷,煮的茶湯顏色不宜太深,太深容易苦澀,也不能太淺,太淺滋味還未出來。

  陶壺的不足之處就是沒辦法觀察茶湯,只能憑經驗去把握。對于有經驗者,可推薦使用陶壺。

  玻璃壺

  透明玻璃壺,能直觀地看到湯色,選擇出湯時間,更好的保證茶湯的口感。建議新手首選玻璃壺。慢慢摸索,如何煮出一壺好喝的老白茶。

  有人可能會說,玻璃壺聚熱不好,且散熱較快,只適合當下煮好就品,其實不然。萬能的某寶上有賣保溫墊(利于冬日里茶湯保溫),價格不超過百元。也有直接保溫的玻璃煮茶器,對于冬日飲茶,非常方便。

  5

  煮茶,該投多少量?

  一般120毫升的蓋碗,我們沖泡時投茶量一般是5克左右。煮茶的投茶量,茶水比約1:100左右。投茶量不宜過多,投量多茶湯易濃、苦澀,力求最佳滋味即可。

  具體投茶量,可以根據(jù)茶葉、水量的不同比例,以及自己喜歡的濃淡口感,摸索調整時間。

  6

  先泡再煮,還是直接煮?

  先泡再煮!

  未泡過而直接煮的茶,茶湯中咖啡堿、茶多酚濃度很容易偏高,容易產生苦澀感。建議正常泡過四五道后,再煮。內含物質能充分釋放,茶湯口感會更甜潤、順滑、醇厚。

  7

  用冷水煮,還是熱水煮?

  用熱水煮!

  待水燒開后,投茶。如果是冷水煮,這個過程燒開、沸騰時間緩慢,時間久,隨溫度上升慢慢釋放出來的物質,相對苦澀味會重。而用熱水煮,加熱時間短,茶湯口感會相對順滑。

  熱水、冷水這個問題,與“用紅茶調飲奶茶時,調飲的壺里是先倒奶還是先倒紅茶”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延伸小科普

  紅茶調飲:茶加奶or奶加茶?

  將奶倒入熱茶時,是少量奶與大量茶接觸,那一瞬間奶被加熱到高溫,奶中的蛋白質變性,導致結合茶多酚的能力下降。于是,調飲出來的奶茶就容易有澀感;

  而將熱茶倒入奶時,是少量高溫的茶與大量低溫的奶接觸,瞬間茶的溫度被奶降低了,而奶的溫度不會大幅升高——奶中的蛋白質沒有被變性,能結合更多的茶多酚。茶多酚與牛奶蛋白結合之后,就不會與我們舌頭上的蛋白質結合,也就不會產生澀感,反而覺得奶茶醇滑了。

  8

  白茶要煮多久?

  簡單方法,茶湯煮沸后一分鐘,關閉電源。待壺內茶湯不繼續(xù)沸騰時,即可倒出茶湯喝。

  若是覺得茶湯味道偏淡,再適當加長時間即可。

  9

  是續(xù)水煮,還是直接重新加水煮?

  續(xù)水煮!

  而且是續(xù)熱水。

  一壺茶,我們通常能煮三四道。如第一道煮好后,第二道再煮時,最好是續(xù)水煮(即不要把第一道茶湯全部倒完,留三分之一),這和綠茶留根泡法一樣。

  ?

  綠茶玻璃杯留根泡法,綠茶中第一道茶水中內含物質析出近70%,為避免第二道茶水與第一道的差距太大,第一道茶湯會留1/3-1/2,再加水。這樣前后兩道茶,口感不會差距太大。

  10

  什么樣的場景適宜煮茶?

  家中宴請賓客:

  逢年過節(jié),宴請賓客,客來敬茶??扇硕嗝τ诮哟緵]有時間好好泡茶,煮上一大壺老白茶,輕輕松松搞定;

  辦公室里:

  忙碌的工作,根本沒時間好好功夫泡茶,煮上一壺可以喝一整天。

  書房中、大型會議時……

  生活中很多類似場景都適宜煮茶。特別是人多時,推薦使用蒸汽式煮茶壺:

  1.茶水分離,避免茶葉長時間浸潤在茶湯中;

  2.手動檔、自動檔,好控制。自動檔中,能持續(xù)保溫,避免冬日里煮好的茶湯一會兒就涼了。

  小白的白茶觀

  平時小白一般是泡茶,較少煮白茶。因為泡白茶,味道上是一層一層漸變的感覺,前幾泡茶湯喝的是工藝,中間幾泡是山場氣息,后面幾泡是時光的沉淀味道,所以它層層疊疊一杯一杯很有層次感。

  如果用煮的話,它的味道基本接近,很難有層次感體現(xiàn)。但冬日里煮上一壺老白茶,確實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越好的茶葉,越耐泡?

能泡20泡,味道還很濃的茶,杯小茶是沒見過,但耐泡度,確實是很多茶友關心的問題。

因為,“耐泡度”代表著一款茶的品質能夠持續(xù)多久。

有的茶“七泡有余香”,有的茶三五泡就沒味道,那到底什么樣的茶才耐泡呢?

喝茶喝的是葉片里面的內含物,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個裝酸奶的杯子,我們用吸管每吸一次,就是一泡茶,如果裝的滿滿的,我們吸十次才能喝完它,非常滿足。

可如果裝的很少,我們吸3次就喝完了,就很不耐喝,不過癮。

茶葉的耐泡程度,也是一樣的道理,內含物越多,越耐泡。

原來這些茶,更耐泡

1

高山茶

海拔較高,多云霧的山地環(huán)境,產出的茶質量會更好,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溫差。

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會更甜,就是因為當?shù)氐脑缤頊夭罘浅4?,有“早穿棉襖午穿紗”一說。白天光合作用產生的養(yǎng)分,被夜晚的低溫保存下來。

高山的茶葉也是一樣,日積月累,形成了比低海拔茶葉更濃厚的口感,香氣也會持續(xù)多泡,有層次。

2

土壤肥沃,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秀的茶

茶葉和所有農作物一樣,依賴土壤的滋養(yǎng),有機質豐富的土地,能夠讓茶葉形成更多內含物。

而且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的茶園,茶樹葉片纖維含量高,更強韌。

在很多名優(yōu)產區(qū),我們會發(fā)現(xiàn)茶葉捏起來韌性很好,沖泡時不會有開始很濃,然后口感斷崖式下跌的現(xiàn)象。每一泡都均勻出味,可以持續(xù)沖泡很多次。

3

原料較老的茶

一些采摘細嫩的茶,我們是喝它的新鮮爽口,清雅甘甜,可想讓它耐泡就很難了。論耐泡程度,原料更老,更成熟的茶會耐泡。

比如大紅袍、鐵觀音、單叢等烏龍茶類,要求采摘一芽三、四葉的成熟葉片,通常我們都可以沖泡7~10次。

白茶中的壽眉,沖泡十余次還可以繼續(xù)煮著喝。

4

古樹茶

這主要體現(xiàn)在普洱茶中。樹齡超過百年的古樹茶,根系深,吸收的養(yǎng)分也更多,葉質更肥厚。

所以內含物質也就更多了,相比樹齡小,枝干瘦弱的茶要醇厚很多。

耐泡度,還和沖泡手法有關

泡多少次算耐泡呢?

這和每個人的沖泡手法有關系,比如每一泡浸泡的時間。同一款茶給口感清淡的人泡,他可以泡十幾次,可給一個喜歡重口味的人泡,也許茶葉只能堅持七八次。

所以這其實挺難回答的,不過一般耐泡的茶不會在7泡之內就沒味,也不會有品質突然下降的現(xiàn)象,會有一個“幾字形”風味變化的曲線。

前三泡茶葉濃度逐漸上升,隨后達到最佳的口感,再緩慢下降,最后剩下清淡卻依舊甘甜的味道。這個曲線持續(xù)越久,就越耐泡。

當然,綠茶經常是大杯泡,浸泡時間長,正常2~3大杯就沒有太多的味道。

飲用時有個小竅門可提高耐泡度,就是杯中的茶水不要等喝完再加水,留下一點作“根”,這樣下一泡就沒有那么淡。

耐泡是評判茶葉好壞的一個標準,體現(xiàn)著品種的優(yōu)良、生長環(huán)境的好壞,快來試試你的茶能泡多少泡吧。

來源:杯小茶,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我到底要放多少茶?!一個關于投茶量的吶喊

有很多剛剛接觸茶葉的朋友,會在泡茶的時候問到同一個問題——“我到底要放多少茶葉才合適?”雖然泡久了有經驗了自然就會明白,但秉持著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我們還是來基礎性的講解一下關于投茶量的知識。


一、按比例投茶

茶葉的沖泡有個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葉,加50毫升的水(烏龍茶、緊壓茶除外,會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這樣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說,你手上的壺能裝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葉是比較合適的。

但一般剛喝茶茶友是很難估算容器毫升和茶葉克數(shù)的,在沒有硬指數(shù)的情況下,不如試試用體積投茶的方法來計算投茶量吧。

下面,我們將由蓋碗這個常見的泡茶工具來好好說說。

二、按體積投茶

綠茶和黃茶


普遍來說,綠茶和黃茶是公認為所有茶類中最為鮮嫩的茶類,且經過揉捻,浸出物出來得塊,蓋碗沖泡的時候,放差不多剛好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過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蓋上蓋子,會把茶湯悶壞;而是太燙的水會傷害到綠茶和黃茶的茶葉,讓茶湯變苦變澀,但又不能太低,使茶葉的香氣激發(fā)不出來,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能會根據(jù)實際的情況作出微調。

紅茶


小葉種紅茶:祁門紅茶



大葉種紅茶:云南紅茶

紅茶的投茶量與綠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不過可以比綠茶稍稍多一些。

紅茶分為大葉種茶和小葉種,像祁門紅茶、四川紅茶是小葉種紅茶,而云南紅茶則是大葉種,大葉種的葉片較大,占的體積大,所以泡茶時的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更多。常喝國外紅茶的朋友,很多時候喝到的是紅碎茶,由于紅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減近一半。

烏龍茶



烏龍茶的種類、類別非常多,但還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為條形烏龍和球形烏龍,條形烏龍的投茶量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烏龍則蓋過蓋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烏龍由于形狀特殊,茶葉展開比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溫潤泡把茶葉舒展開來。這種半發(fā)酵的茶,用熱水沖泡會強烈激發(fā)它的香氣和滋味,特別是高山烏龍,一定要用沸水沖泡,用溫吞的熱水沖泡簡直可以稱作“浪費”,可一定要記得哦。

緊壓茶


緊壓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有些緊壓茶比較緊,“密度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微調。

為了舒張茶葉,緊壓茶的沖泡過程中也常常會有溫潤泡。這里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緊壓茶有“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的說法,原因是“年紀較輕”的緊壓茶發(fā)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因為后期自我發(fā)酵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白茶



由于白茶沒有經過揉捻,僅僅是鮮葉采摘后經過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類,所以干茶普遍較輕且蓬松,投茶量會比較大,散茶約占蓋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餅的話,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應該是最好“控制”的茶葉,不會輕易把它泡壞,實在沒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場合,果斷泡白茶吧!

三、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見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尋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講究。

比如說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湯,添湯的動作會比較慢,且茶葉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湯很容易變濃;


比如調飲茶——最常見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因為制作過程中會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湯泡制得濃一點,這樣也方便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多奶還是多茶;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點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時間很長,夏天的時候甚至會過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按體積來投茶的話,緊壓茶以外的所有茶類差不多投鋪滿容器(玻璃瓶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緊壓茶適當減少,以免茶湯過濃。

泡茶本身是個逐漸熟練的過程,豐富的泡茶經驗帶來的并不是教條般的條條框框,而是更加隨性自在的喝茶,幾經“修煉”,你肯定會拿捏一份最適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來。

來源:中國茶網(wǎng),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64條結果 (用時 0.01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